央视科教频道竞赛节目《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知识传播创新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收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观后感心得作文400字7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播出后,受到很大的响应,那么你知道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观后感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收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观后感心得作文400字7篇,欢迎阅读!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观后感1回忆起那天参观科技馆的情景,我又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做为祖国的花朵,我必须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应当从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绿色的祖国,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明媚的阳光和喜庆伴着我来到了北京科技馆。
站在科技馆门口,放眼望去,上头是高大庄重的建筑物,下头是慢慢流动的人流结成了天然的一幅彩图。
走进科技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空中挂着白球,形态不一,各种不一样的图案,有些天真可爱的女生蹦起来去够,可是怎样在各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自行风扇”“磁圆盘”“体操机器人”“全息音响”“排箫”“虚拟排球”“虚拟翻书”等趣味的项目。
穿过走廊,走进机器人的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走路的机器恐龙...真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斜楼房,你一进去,就觉得头昏,失去重心,有的小孩一进去,就摔了一个大屁顿;再往前面走,就是一件黑色的房子,你一进去,你面一片漆黑,右面墙上有一种特殊的灯,必须用手有力拍才能亮,可好玩了!这时,要集合了,这次参观不但让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并且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懂得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科学奥秘,我们都应当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我明白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需要我去学习,等我去挖掘的科学宝藏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要专心致志地读书,多读多问,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观后感211月18日,对于我们“春蕾班”来讲是一个难忘的好日子。
这天午时,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境,在财会金融系副主任刘乐山、班主任秦珊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收获很大。
别错过科普科幻教育“红利”
周群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已经举办了五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还是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等赛事,都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抓手和具体举措,发挥着重要引擎和助推器的作用。
应深人挖掘大会、赛事等多种形式的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中所蕴藏的价值,通过扎实推进,充分释放其巨大的“红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红利”,才能真正找到推动科普科幻教育的内驱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周群
【作者单位】北京景山学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小学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科幻画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普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2.青年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项目为例
3.科普与科幻翻译
研究的开山之作——郭建中教授《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序4.科普科幻想象力教育工程四川省科协重点科普服务和学术交流工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节什么节目体现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进入了儿童节节目中。
作为一名儿童教师,我认为,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儿童节增色,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一些体现科技发展的儿童节节目,并举一个例子。
第一种节目是科技体验类。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科技,许多儿童节都会设置科技体验区,让孩子们亲自去操作科技产品。
例如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中心推出的“青少年创客营地”,孩子们可以亲手制作“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等项目,体验最新的科技制作技术,探索科学的奥秘。
通过体验科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第二种节目是科技表演类。
通过在儿童节上进行科技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例如在某些儿童节上会有VR虚拟现实主题展示,让孩子们穿戴VR眼镜,进入一个真实场景,让他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科技表演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在儿童节上的趣味性,也能培养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有助于将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种节目是科技竞赛类。
举办科技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儿童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例如,组织“机器人应用设计竞赛”,由孩子们互相协作来设计各种机器人设备。
这种活动既可以展示孩子的科技能力,也是一项以趣味性为载体的科技实践。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正在成为儿童节的热门元素。
因此,在未来的儿童节活动中,科技应用将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一个平台,也是创造趣味和创意的一个途径。
例如,当孩子们参加这些科技活动时,还能获得许多技能和知识,例如学会了如何设计和编程机器人,也会更好地学习到科学和技术知识。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例子,2019年全球虚拟现实(VR)创新创业大赛在华盛顿举办,这是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展示最新且最优秀的VR技术的一个盛会。
一个中国团队Karol团队,并参赛了该组别之一的“借助VR技术创造心灵禅境”(Using VR Technology for Creating Mind Zen)中,他们打造了一个名为“Aurora Mind”的VR产品。
科技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9.03•【文号】国科办才〔2024〕91号•【施行日期】2024.09.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科技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的通知国科办才〔2024〕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办公厅(办公室):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决定联合举办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学原理,讲述科学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组织主办单位: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组成活动组委会,将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开展报名审查、评委推荐、活动组织和评分颁奖等各项工作。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
三、活动安排(一)推荐阶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司局自行组织评选,推荐代表队参加展演汇演。
请各推荐单位于2024年10月31日24:00前提交报名信息(推荐单位信息表及代表队报名表将在填报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并上传盖章扫描件,未经推荐的代表队或展演选手报名无效。
(二)展演汇演阶段。
2024年收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观后感心得作导言: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非常期待能够收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
在2024年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并深深被节目中青少年们的创新能力与激情所震撼。
以下是我对节目的观后感心得,详述我对节目及其中参赛青少年的赞赏之情。
一、节目的创新理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具备独特的创新理念,它以激励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发挥潜力为宗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节目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展示青少年的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充分展现了青少年们的创意和智慧。
我为这样一档注重创新、关注未来科技发展的节目点赞。
二、参赛青少年充满激情的创新项目通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我认识到了许多年轻的科技创新者们,他们充满激情,追求创新,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
他们有的研究新能源技术,有的致力于生态保护,有的发明智能机器人,有的研发医疗器械等等。
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是一群年轻人用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还能将想法付诸实践,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他们的创新项目也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为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青少年的创新潜力无限观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我对青少年的创新潜力充满信心。
节目中展示的青少年们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震撼,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他们的思维开放、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困难,善于解决问题。
这些优秀的青少年展示出了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潜力,他们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科技创新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观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节目,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青少年们的创新项目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便利,而且推动了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繁荣。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改变人们生活和社会面貌的重要力量。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强大。
荧屏上的科学总动员摘要:本文以discover频道的发展策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提出对于我国科教频道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电视媒介;科学传播;discovery频道在媒体传播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电视依靠其传播和表现的双重优势,成为社会进行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利器”。
以传输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宗旨的各类科教电视节目,为大众与科学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在塑造全社会科学文化氛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discovery频道(美国探索发现频道)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频道发展策略及运作理念的分析,探讨了科普观念的发展以及电视媒介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电视媒介与科学传播的关系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当科学知识已成为塑造创新社会的一个决定力量的时候,传播科技文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整体科学素养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
科普(科学普及的简称)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五六十年代“讲解科学知识”,到八十年代“公众理解科学”,再到当今定位“科学传播”的发展过程。
在第一阶段的传统科普时期,预设了上级与下级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上面是科学家共同体及少部分科技媒体从业者,他们掌握着较多科技知识;下面是广大民众。
这时期的科普基本上没有下层向上层的反馈关系,一般只是向下灌输。
第二阶段“公众理解科学”。
科普的结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此时系统中有了反馈,即民众有发言权,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有关人士的传达,公众有权要求获得什么样的科技信息,要求科学家和媒体对科技事务作出全面的报道。
与前者相比,“公众理解科学”更强调对科学本性及其社会影响的认识、理解,弱化对科技知识本身的关注,强调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和协商讨论气氛,对公众在一定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予以承认。
第三阶段科学传播阶段,除了包含对科技本身的知识内容以及科技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的传播,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关注科技内容及其分析和评价在社会各主要行为主体(科学共同体、媒体、公众、政府及公司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双向交流的复杂过程。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比赛方案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一个超级棒的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这个比赛可是咱们国家的一大盛事,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有才华的小伙伴们参加。
那这个比赛到底是个啥样子呢?别着急,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咱们要明确这个比赛的目的。
它可不是为了让大家争名夺利,而是为了鼓励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注科学、关注环保、关注社会,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参加这个比赛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抱着“我要拿奖”的心态去参赛,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流程。
整个比赛分为三个环节:报名、初赛和决赛。
报名的时候,大家要准备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作品介绍,然后在网上提交。
初赛阶段,组委会会从报名的作品中挑选出一部分进入复赛。
复赛的时候,小伙伴们需要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通过复赛的小伙伴们会进入决赛,争夺最后的冠军。
在比赛过程中,小伙伴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题要有趣。
比赛的主题是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所以大家在选题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题目。
这样才能吸引评委和观众的眼球,也更容易让自己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2. 创新要大胆。
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大家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框架。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3. 实践要认真。
比赛不仅是一场脑力的较量,更是一场实践的检验。
所以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大家要认真研究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实践,确保自己的作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4. 团队合作很重要。
虽然这个比赛是个人参赛,但实际上很多作品都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
所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与队友沟通、协作,共同进步。
好了,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加油,也为咱们国家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天津代表队“飞北赛”获佳绩作者:***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2024年第02期2023年11月10—12日,第24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总决赛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航模运动员,齐聚北京世园公园。
本次竞赛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北京世园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无人机运动属于科技体育项目,以航空模型为载体,综合了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对青少年动手、创造、观察、归纳等能力的多元培养,帮助青少年加强学科知识理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习兴趣,引导青少年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国家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作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飞北赛”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体能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和航空航天模型爱好者欢迎。
天津代表队共选派83名队员参赛,参与了9个项目5个赛项的个人和团体竞赛。
最终,天津代表队共获得10枚奖牌,包括4金4银2铜,同时获得一等奖26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6名,以及优胜奖26名。
参赛同学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实力、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为比赛增添了无限的精彩,为天津赢得了荣誉。
这里刊登部分获奖选手的感言。
无人机第一视角无刷竞速赛,小学男子组冠军:郭景宸(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把这一荣誉化为信心,化为勇气,化为一种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我更要把在比赛中炼就的顽强意志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发奋读书,将来为祖国作贡献,为国家的强盛出一份力。
无人机第一视角无刷竞速赛,中学男子组冠军:王淼(天肆市第四十三中学)感谢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等机构组织的“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赛事,给了我一次展示自我的好机会,感谢天津组委会以及教练给予我的机会与指导,同时感谢家人大力支持,让我在本次无人机第一视角无刷竞速赛夺得全国总冠军。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录制完毕
佚名
【期刊名称】《科协论坛》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9月3日,中国科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展的《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完成了录制工作。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分别为参加节目录制决赛的冠军队和亚军队颁奖。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全新科普益智类节目,总计13期。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25
【相关文献】
1.市航海学会录制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云课程 [J], 罗斌
2.《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创新特色分析 [J], 孔孟剑;张忠来
3.《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的节目特色 [J],
4.关于提升电视节目录制质量与录制技术的研究 [J], 李文超
5.大型室内答题类节目录制的声音处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录制解决方案和录制经验 [J], 王海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启航科学梦想撰文/张康3月31日,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颁奖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办。
当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北京)专项奖揭晓,共有5名学生荣获“知力”创新奖,5名科技辅导员荣获“知力”传播奖。
《知识就是力量》心系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内在知识积累提供源头活水,为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供匠心助力。
自2015年起,杂志社设立了“知力”创新奖与“知力”传播奖两个专项奖。
其中,“知力”创新奖旨在奖励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取得一定社会实践价值成果的学生;“知力”传播奖旨在奖励带领青少年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优秀科技辅导员。
获奖学生:王嘉僖● 学校名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项目名称:荆芥内酯的通氧氧化法制备及其对斑马鱼镇痛抗炎的研究● 学科类型:生命科学(LS)王嘉僖同学利用通氧氧化法提取工艺提取荆芥内酯,使用斑马鱼炎症生物模型和改良牛津杯法,探究荆芥内酯的抗细菌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荆芥内酯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获奖学生:胡雨亨 彭守愚● 学校名称:北京汇文中学● 项目名称:TOD视角下北京地铁刘家窑站轨道微中心更新策略研究● 学科类型:行为和社会科学(SO)本项目基于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发展模式特征及轨道微中心建设理念,以北京地铁刘家窑站为例,分析其现状问题,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及北京轨道微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北京)专项奖公布“知力”创新奖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杂志出版中心主任高琳(右一)为获奖学生及科技辅导员颁奖202492MAY.EDITORS AND READERS编读互动作为国内知名的青少年科普杂志、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将继续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科技辅导员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推动中小学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传播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韦英章)获奖学生:刘玥含● 学校名称:北京市西城区德胜中学● 项目名称:北京市10种行道树固碳能力研究● 学科类型:生命科学(LS)选取城区道路两旁常见的10种乔木行道树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生物量、碳储量、碳汇量等,并推导出“单位路长碳汇量公式”,为首都未来行道树的选种选择和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日常生活科普节目有哪些1.《惊喜科学》《惊喜科学》是一档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科普节目。
在节目中,科学家们会通过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和真实的案例,向观众们介绍各种科学知识和现象。
节目的主持人会和科学家们互动,提问问题,解答观众的疑难,使观众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有用的科学知识。
2.《科学新视界》《科学新视界》是一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节目。
节目中,科学家会带领观众们走进科学的世界,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讲述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节目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演示和科学家的现场解说,让观众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奇妙发现》《奇妙发现》是一档以解密世界奇妙现象为主题的科普节目。
在节目中,主持人会带领观众们一起揭开各种奇妙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火车轮子会产生噪音?通过各种实验和现场观察,节目以生动的方式向观众们展示科学的无穷魅力。
4.《科学小剧场》《科学小剧场》是一档以戏剧形式展示科学知识的科普节目。
在节目中,演员们扮演各种角色,通过精彩的表演和情节,向观众们传递科学知识。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讲述某个科学家的故事,或是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向观众们展示科学原理。
这样的方式使科学知识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
5.《科学问答王》《科学问答王》是一档以问答形式进行的科普节目。
在节目中,主持人会向观众们提出各种与科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观众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参与抢答。
节目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在每个问题的答案揭晓之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以帮助观众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科普节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
无论是通过实验演示、案例讲解,还是借助戏剧表演和问答竞赛的形式,这些节目都能够让观众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更多有用的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这些有趣又有益的科普节目,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推荐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从小学开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许多科技创新竞赛专门面向小学生开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经验的平台。
本文将推荐几个值得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
首先,推荐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之一是“少年科学家大赛”。
这是一个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技创新竞赛,旨在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参赛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进行实验和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和实验成果。
这个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写作和表达能力。
其次,推荐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这个竞赛是由中国机器人运动协会主办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赛者需要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完成一系列任务,展示他们的机器人控制和编程能力。
通过参与这个竞赛,小学生可以学习到机器人技术和编程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推荐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是“全国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这个竞赛由中国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旨在鼓励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
参赛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课题,进行实验和研究,最后提交创新成果和研究报告。
这个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此外,推荐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创新竞赛还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少年科学创新大赛”。
这两个竞赛都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旨在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参赛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进行实验和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和实验成果。
这两个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写作和表达能力。
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好处。
首先,参赛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对科技的热爱和追求。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介绍一、赛事背景1. 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青年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
为了激发青年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能,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应运而生。
2. 该大赛由我国科学技术协会、我国科学院、我国工程院等单位共同主办,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学生科研和科普创新大赛之一,旨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体现科学价值的舞台。
二、赛事目的1. 促进科技兴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倡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提高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知识。
通过科普作品和科学实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进步。
激发青年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引导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
三、赛事内容1. 大赛设立了科研课题组和科普创新组两个大类别,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 科研课题组:参赛学生围绕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撰写科技论文。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科学领域,促进科研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3. 科普创新组:参赛学生以科普为主题,开展有创意、有科学价值的科普作品。
通过多种形式如科普手册、展板、演示、视瓶等形式呈现,传播科学知识。
四、赛事特点1. 专业评审团队:大赛设立了由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确保了评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 多渠道推广: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大赛影响力得以扩大,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
3. 丰富奖项设置:大赛设置了一、二、三等奖,最佳组织奖、最佳领导奖、最具创新奖等奖项,为优秀参赛者提供了充分的奖励和荣誉。
五、赛事成果1. 通过多年的举办,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2. 大赛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和科普作品的佳作,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个学科领域,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简介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办于2001年,是中国科协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的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动。
竞赛为广大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以及机器人高新科技领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实践搭建成果展示和竞技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比赛项目,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竞赛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十七届。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普及机器人工程技术知识,推动机器人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内面向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所举办的规模最大、管理规范、认可度高、影响广泛的竞赛活动。
一、竞赛发展历程和规模2001年,中国科协青少部、霍英东基金会、全国妇联儿童中心共同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科技馆发起组织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随后又依次在广东广州、河南郑州、广西南宁举办了第二届至第四届竞赛,2005年在陕西西安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更名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2006年在云南昆明,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调整为由中国科协和承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七届至第十七届竞赛分别在重庆、湖南长沙、青海西宁、北京、河南郑州、天津市、吉林长春、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鄂尔多斯、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中山举办。
每年,全国共有9000多支队伍、25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各省级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选拔赛,辅导教练员超过5000人,服务比赛的裁判员数量约1000人,参与学校数量达到3700所。
经过省级竞赛选拔,共有来自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约500支参赛队、1400多名选手、500多名教练员入围全国竞赛,此外,还有嘉宾、专家、评委、裁判、领队、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共400多人,总人数约2500人。
央视科教频道竞赛节目《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知识传播创新化研究
作者:肖靖涵刘丽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5期
摘要:《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科教竞赛类节目。
与其他相关竞赛类节目的学术研究不同,例如《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主要是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节目如何将知识传播的角度进行析,为相关节目形式创新发展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目前,我们发现电视中文化竞赛类节目多样,针对央视科教频道《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本文将从节目内容,主持人,节目嘉宾,以及评委多个方面,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信息研究法对节目知识传播创新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学总动员;知识传播;创新
1;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概述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得到了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华妇女联合会的大力支持,由中国科协青少年技术中心,央视科教频道承办的大型科技互动节目。
旨在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在科技实践中的研究和创造能力,传播科学文化同时体现科学的魅力
参加竞赛的主要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竞赛题目包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并对青少年的创新创意、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进行考察。
赛制为晋级淘汰制,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的科学主题,采取科学探究、动手和演讲等形式,经历若干个环节,积分高的队伍晋级,最终决出冠军队。
2;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知识传播的创新化分析
2.1视频引题,引发兴趣
在文化竞赛类节目的调查当中发现,传统的文化竞赛类节目通常选用的是主持人和选手问答的形式,由主持人念题,选手进行答题。
《一站到底》就是典型的传统形式的文化竞赛类节目。
节目开始主持人进行开场白并且选手进行介绍后,直接进入到答题环节。
同时答题环节的题目只是传统的从题库当中选题,主持人将进行问题口播,有选手答题,并且问题的设置极为平淡。
例如:《一战到底》题库中既有古诗题,也有流行音乐电影等问题,虽然涉及文学、历
史、物理等等方面但相对《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用视频的方式引出问题,这种问答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每一期的每一道题都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将问题引出。
配合视频进行详细讲解。
这样不仅让受众在选手的答题当中了解到了麻雀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变化,还在视频当中了解了很多其他动物的特性。
尼尔?波茨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就指明过大众媒体与教育和文化的不可调和性,“电视导演们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在电视上思考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如果电视中的人物还在思考过程中,那么观众就没有东西可看。
”因此,文化竞赛类电视节目必须创新,用丰富的形式展示,用多元化的表达满足观众视觉、听觉、互动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视频配合画外音解说,这种更直观的方式让受众接受知识的效率更快,理解的更加透彻。
2.1.2 竞赛形式,激烈有趣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共十三场全国总决赛,选手将对科学知识、动手操作、演讲等方面进行展示。
通过晋级淘汰赛的方式比拼。
围绕着本场比赛的大主题结合实际的科学理论知识进行大胆的畅想,并组织好语言将进行演讲,在演讲过程中选手们将本场比赛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剖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受众在接受他们的演讲中也将进行对新知识的思考。
这样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考更让人们学会了更多的知识。
大众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指出:“益智竞赛节目以游戏仪式的形式巧妙地重现了社会竞争。
节目的魅力有时不是因为获得大奖,而是参与节目问答的精神承受能力的影响得到的满足。
同时受众要求自己真正融入与节目当中,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看客。
” 选手在舞台上进行激烈的比拼,跟随选手紧张的竞赛心情,受众在电视机前一起参与到答题的过程中,这就是竞赛类节目天然的互动性。
在选手的答题思考环节,以及受众的融入当中让知识更好的传播给每一位受众,当揭晓答案时受众也学到了正确的知识。
因此激烈的竞争更能吸引受众从而更有效的传播科学知识。
2.1.3; AR、VR高科技运用,让科学的魅力深入人心
演播室的设计首次采用沉浸式穹顶造型并且应用了大量虚拟现实,以增强现场的现实感,同时搭载三维动画建立模型、实时渲染等多种前沿科技展示科学内容,让观众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知识,使工作室充满现代科学实验室的氛围,让观众沉浸在科学世界的奥秘之中。
在节目的比赛,设计师运用了AR制作让环境与主题相互辉映,有效补充真实场景中真实环境的不足,使场景更加充实。
以虚幻的设计展现景致的真实效果。
让VR技术给电视机前的受众更加饱满的视觉体验。
AR和VR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的知识传播的价值。
给观众们带来了更好的心理,视觉,感官的体验。
让知识的传播更真实,受众对知识的理解更有效果。
2.2 演讲环节画龙点睛
节目的第三个环节异想天开,给了选手们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平台。
以演说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力量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著名演讲艺术家邵守义老师说,“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旨在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
”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和紧张的比赛环境因为演讲环节的加入而更加积极活跃。
让现场的气氛因为演讲队员的语言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色彩。
3 为科教类节目的节目形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的目的在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科教频道其他科教类节目相比,减少了主持人对科学知识的讲述。
通过高科技的运用更是让受众在家中的电视机前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科学的奥秘,让知识的传播变得简单直观。
因此,《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可以说是为未来的科教类节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用观众喜欢的能够真切加入到科学中来的方式将科学知识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孙晓燕.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向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尼尔·波茨曼.章艳译.《娱乐至死》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年,第 109 页
[3]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 祁阿红,张鲲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86
[4]纪殿禄.说服艺术概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172
作者简介:
肖靖涵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9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刘丽婕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9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