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249.63 KB
- 文档页数:2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标签:微创手术;高血压;护理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中较严重的类型,常常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导致患者颅内压急剧增高,形成脑疝而在短时间内死亡。
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清理脑室内血肿、减少脑组织损伤及减少并发症,是神经科医生关注的一个重点。
笔者所在科从2009年10月~2011年9月应用神经内镜技术结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经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患者共26例,男15例,女9例,年龄56~82岁。
1.2方法在全身麻醉下经脑室前角或侧脑室额角穿刺、神经内镜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完毕留置脑室外引流管。
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一般护理保持病区环境舒适、安静,限制探视和陪护。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取头高15°~30°位,避免头部快速或剧烈转动。
意识不清者床栏保护,有专人看护。
昏迷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1.2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血压高者遵医嘱控制血压,用输液泵控制降压药的速度,使患者血压平稳下降。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2.1.3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脑出血发病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尤其是普通群众对颅脑手术的认识误区更会加重恐惧感,因此,术前的解释工作非常必要。
解释的时候重点突出微创手术,介绍有丰富经验的手术医生及应用该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2.1.4完善术前准备入院后即禁食至手术开始。
术前常规抽取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HIV、HCV、梅毒等检查。
头部备皮。
备好病历及CT片等带入手术室。
2.2术后护理2.2.1一般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护理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总结该术式围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护理;术中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观察病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引流护理及呼吸道护理。
结果所有患者的血肿均有效清除,恢复良好。
结论微创穿刺技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加快脑细胞功能恢复,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标签: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脑室引流术;应用;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节容易发病。
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血压升高,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在治疗方法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内科与外科治疗等[1-2]。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被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该手术是在患者脑出血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后直接钻孔置入引流管,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赢得了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而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能显著提高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护理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岁。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4~31年,长期服用降压药65例,不规律服用降压药23例,经头颅CT检查确诊后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80例,颞叶区8例。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讨论对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做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术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微创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
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导致的脑出血最常见。
外科中常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1]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具有创伤性小的优点。
但是,愈后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可以更好的提高手术效果[2]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
研究组中男患者33人,女患者22人,年龄46岁~65岁,平均年龄(59.3±5.4)岁。
出血量17~29ml。
对照组中男患者29人,女患者26人,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60.2±3.9)岁出血量24~35ml。
以上两组患者均自愿配合调查,且签署同意书。
入选标准:临床上经过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
排除标准:颅内无其他病变,无脑疝形成;不能自主配合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料数据P>0.05为比对无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心里护理和生活护理。
(1)心理护理方面:疏导患者,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感。
(2)生理护理方面:术前检查身体状况,监测生命体征。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以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6)。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为2.78%,参照组并发症率为16.67%,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围术期护理;并发症脑出血又名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存在高度生命安全威胁。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多见致病因素,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的提高,脑出血患者也明显增多[1]。
临床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首要急救方法为手术治疗,通过颅内手术对患者脑中的血肿进行处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生命危险。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首选的急救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延长住院时间[2]。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但常规护理干预效果不足。
鉴于此,本文特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以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6)。
所选取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类型脑卒中。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9:17,年龄52~78岁,均值为(68.91±8.77)岁。
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2:14,年龄50~79岁,均值为(69.12±9.20)岁。
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方法:對183例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168例,死亡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2例。
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恢复快、科学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微创高血压脑出血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一直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普及,其病死率明显降低。
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183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3例,均进行经皮锥颅穿刺引流术治疗,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其中男105例,女78例;年龄38~70岁,平均54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伴不同程度的头疼、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CT检查:额叶出血52例,颞叶出血49例,基底节区出血82例;出血量30~110ml;发病时间2小时~7天。
治疗方法:根据CT确定穿刺部位,常规备皮,无菌操作下配合医生在定位处经头颅钻孔,然后将YL-1型穿刺针钻孔置于血肿腔内,抽吸大部分血肿后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至颜色变淡,再给予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5ml,进行冲洗引流,末端与无菌引流袋连接。
在进行脑出血穿刺引流术的同时配合药物脱水、降颅内压、止血、降血压等治疗。
护理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的危害性,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讲解手术的目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法、优点和效果,取得信任和配合,消除患者紧张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护理:除做好一般基础护理(皮肤、口腔)及引流管管理外,术后的护理观察非常重要,它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①去枕平卧,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头部常规置冰枕,对于躁动患者应加床档及约束带约束双手,以防其坠床及手抓引流管。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护理体会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50%—60%【1】,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有效地解除颅内出血占位效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尽快缓解血肿压迫,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我科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对19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55~73岁,平均60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以上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血肿位于基底节区14例,破入脑室1例,位于皮层下出血5例,丘脑出血2例,血肿量20~60 mL。
经治疗及护理后,19例患者好转17例,占89%,死亡1例(死于再出血),病死率5.3%。
1.2 治疗方法1.2.1 定位方法:严格按听眦线(OM)线,根据C扫描显示血肿的最大层面,利用直角尺测量血肿中心距头皮的最近距离,按CT比例换算三维立体定位,用龙胆紫作标记,确定穿刺点。
1.2.2 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根据换算,选择适合长度的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将穿刺针直达血肿中心,抽出针芯,密封顶扣,从侧引流管中用注射器抽吸血肿,然后捅人血肿粉碎针,用冲洗液反复冲洗至颜色变浅。
然后给尿激酶2~4万U+生理盐水4 mL注入,留置4 h后行闭式引流,每隔8~12 h冲洗1次,至血肿清除>80%,拔除穿刺针。
1.3 适应证与禁忌症【l_】适应证:普遍临床用于治疗脑出血,特别适合于因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或外伤导致的颅内血肿,也适合大小脑半球因血肿引发明显临床症状如头痛、抽搐等症患者。
禁忌症:由于该手术对患者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无需全麻,故不需开颅手术那样严格,适应证广泛,无绝对禁忌证,但对年龄大,过度衰竭,已发现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危及生命者应慎用,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出血者慎用。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同时给予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价值。
方法: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在我院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的98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状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SAS和SD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SF-36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研究组中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
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加快症状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围手术期;并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颅脑外科较多见的急症类型,属于一种严重并发症状,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且愈发趋于年轻化,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致残率高等特点,且极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甚至死亡,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1]。
临床医师当前常以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开展救治,此类术式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患者的认知度较差,导致配合度不佳。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9月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49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0-82岁,平均(60.58±10.75)岁;病程2-14年,平均(8.22±0.66)年。
研究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1.29±10.68)岁;病程1-15年,平均(8.15±0.69)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入院接待、入院资料填写指导、术前基础检查、准备手术所需医疗器械及药品、体征监测、术后常规指导等。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效果。
通过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的原理和流程,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揭示了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优势。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也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微创穿刺引流术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优势、必要性、研究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围绕手术过程需要进行全面周到的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面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原理和流程,分析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2.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3.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效果,并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估干预措施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4. 通过对效果分析结果的总结,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面的优势和必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首先阐述了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理,接着强调了围手术期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后详细介绍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的干预措施。
研究发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提高护理水平。
未来研究可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以进一步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效果、问题、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猝然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弊端,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微创穿刺引流术通过在颅内植入引流管,实现对脑内出血血液的引流,减轻颅内压力,从而达到缓解脑出血症状、改善脑血流、保护受损脑组织的效果。
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与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密切相关,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包括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情况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干预措施的具体操作,促进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和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疗效与护理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疗效与护理。
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精心护理。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疗效显著,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且安全可靠。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治愈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并结合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77岁,平均(62.5±3.6)岁。
入院时临床表现:17例头痛,19例呕吐,23例昏迷,7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肢体偏瘫,21例失语。
其中一侧瞳孔散大27例,两侧瞳孔散大23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血肿部位包括:13例基底节区内囊出血,17例外囊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枕叶皮质下出血,3例额叶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5例小脑半球出血。
血肿量为30~110 ml,平均血肿量为53 ml。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9.7±4.1)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8~77岁,平均(63.8.7±3.5)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分析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综合护理干预;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而患者在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病死率会达到50%左右,幸存者也基本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使颅内血肿尽快消除,使颅内高压状态得到缓解,是对该类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使致残率降低的一个关键[1]。
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该类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
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64.8岁;患高血压时间1~16年,平均5.2年;干预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4~83岁,平均64.4岁;患高血压时间1~14年,平均 5.6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应该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思想顾虑彻底解除,进一步配合治疗,对于一些神志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和解释,将手术治疗的具体目的、方法和疗效等向其进行介绍。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中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医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4.0%,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术后护理临床,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且该病症起病快,进展迅速,患者需及时接受有效诊疗,以改善临床症状。
目前医学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法,而该种术式中,微创手术随着近些年医学临床研究的深入而得以广泛应用,效果卓然[1]。
但是,高效的手术方式也需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方可最大限度的保障手术疗效。
基于此,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以探讨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我院接受微创治疗。
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6至78岁,平均(56.8±3.9)岁;脑出血量29至75毫升,平均(45.7±6.9)毫升。
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于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措施包含:①体征监测。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术后实时监测患者呼吸情况、体温及血压,若呼吸不畅,及时为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若术后出现高热症状,则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对于发烧严重者,使用冰块或酒精予以降温;若监测患者血压过程中发现血压升高,则及时告知医师。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
结果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
结论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在治病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标签: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疾病,又称出血性脑中风或脑溢血[1],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3],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现将我们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1~81岁,平均(62.5±7.6)岁。
其中基底节出血24例,破入脑室8例,小脑出血1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11例,其他部位出血10例。
出血量25~90 ml,平均(44±10.5)ml,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肺炎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无压疮发生,本组患者发生再出血5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术前患者头部备皮,拍颅脑CT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HIV、HCV、梅毒检查等,准备常规急救用药,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术前每隔30 min~1 h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专人看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快速或剧烈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