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三十一课时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66.58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
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
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
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很少与120个文言实词或是360个文言实词完全相同的,再说,不同的实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也不尽相同。
高考是用课外的例子考查课内的知识点,“举一反三”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我们在理解文言实词的时候,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题形式有三种:①提供解释,辨别正误。
这是绝大部分高考试卷的题型。
在设题时,大部分试卷只考单音词,少数试卷考两个单音词连用,也有的考双音词,还有的将单音词和双音词放在一起考查。
全国新课标卷一直考单音词。
到目前为止,试题大都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也有选出释义正确的一项,比如2015年北京卷。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
①⑦B。
②⑧C。
③⑥D。
④⑤7。
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轶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2) 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 / 左右曰 /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C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译文】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 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学案一理解并掌握文言断句课时跟踪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事忠告》二则(节选)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标志词,如“若、何、矣”等。
答案:A【参考译文】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
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
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
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粮仓,像监狱,像农田水利,像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总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
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
如果(有人)说他们自己不去整治,与我有什么关系,任期很快过去,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旦萌生,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懈怠。
前辈说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不尽心尽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禄,要遭到上天的惩罚。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第三十三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郑燮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
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
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
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
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
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
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
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
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
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
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
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延:聘请B.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察:明白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薄暮:傍晚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藐忽:蔑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B.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C.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D.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绝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__ ____ _ __ _ __ __ __ 卷__ -------------------- 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考 __ __ __ ____ _ _ 上__ _ _ _ __ _ __ __名 _ _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 _ __ __ _ __ 题 __ 校 __ -------------------- 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 _ _ 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 舞的场面 )( ( ( -------------★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Ⅲ卷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在--------------------语文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一、现代文阅读(36分)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 _ _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号 证 目已走出 准 _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 :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 ;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_ -------------------- 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学案5分析概括筛选信息题近年来浙江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文中信息的筛选,但是2017年天津卷考查了文中信息的筛选题。
因考查频率低,本节不再讲解。
分析概括题浙江卷近年来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纵观浙江卷近五年的分析概括题可见,考查重点不在对文章的“赏析”方面,而在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方面。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
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六概括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Ⅰ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尉……谥曰正侯)。
比对人物Ⅱ5大比对角度、10个命题设误点分类例析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4·广东卷)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选项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时跟踪练
题组一专项练
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
第三十二课时模块二:杂记、书信、赠序类(4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①,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讠孛否耶?(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注】①月无仕:高官厚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命工斫木为橱间:近来B.部居类汇,各以其次.次:顺序,秩序C.因.指书而欣然笑曰因:因此D.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约:专一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B.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C.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D.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山徐健菴先生,把藏书按经史子集的秩序放置,并贴上白色的标签,套上浅黄的封套,一打开书橱,灿然在目.B.作者先描述徐健菴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源;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菴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C.作者认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践而有所体会之难.层层递进,把道理说得很清楚.D.这篇记是作者应昆山徐健菴先生所要求而欣然答应,马上写成的.写法自然,结构清晰,主题思想鲜明,是此类文章的佳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译文:(2)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译文:—是矣()②觉今是.而昨非()③是.我而当者,吾友也()④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⑤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⑥不知木兰是.女郎()【若】①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③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④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⑤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⑥君既若.见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与赵韫退大参书王弘撰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焉.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并乞上告相国:倘邀.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有删节)【注】赵韫退:赵进美,字韫退,山东益都人,明亡后仕清.大参:对参议官的尊称.本文为清初学者王弘撰写给赵进美的一封回信,以拒绝其提出的为益都文坛领袖、相国冯傅撰写贺寿文章的请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属:请托B.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控:告诉C.而揆.之于法揆:衡量D.倘邀.惠于相国邀:邀请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B.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C.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D.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叙述了对方的意图,觉得应该马上为冯相国写一篇贺寿文章,但是从自己和世事的角度考虑,认为都不能从命.B.本文第二段里,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手法,写自己来京前后的情况,强调自己年老有病和要尽的礼数,表达入情入理.C.作者拒绝写寿文的原因,主要是怕牵累相国,这与开头记住相国理解自己的情谊和结尾不忘相国之德照应,行文严谨自然.D.这封书信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了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写寿文的请求,并结合归老田园的心愿,表现了清高不阿的节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译文:(2)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译文:—谢而已()②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负】①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②负.墙搔摩()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⑥誓天不相负.()⑦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第三十二课时一、1.C2.D3.D4.(1)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2)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本身再去实行,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附:【是】①这些.②正确.③认为正确,肯定.④任何,凡.⑤与“惟”构成“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⑥表肯定判断.【若】①及,比得上.②像,好像.③或,或者.④他的.⑤你.⑥这样,如此.二、1.D2.D3.C4.(1)如果有大人先生屈尊来看望我的,我都不能回拜,特地叫小儿手持名帖一张,到门表达谢意罢了.(2)如果您替我考虑这件事情,也难道不像我这样为难吗!附:【谢】①感谢,谢意.②道歉.③问.④辞别.⑤告诉.【负】①享有.②靠着.③使动用法,使……担负,承担.④凭借,倚仗.⑤背弃,违背.⑥辜负,亏待.⑦蒙受,遭受.。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第二十九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
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
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
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
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
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
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
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
自是,贼常避其锋。
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由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
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
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
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
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
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
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
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
帝怒光远无状,召还。
复使节度剑南。
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
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休祠房,椎.牛呼饮椎:椎打B.贼醉,不能师.师:军队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峙:对立D.帝诏监军按.其罪按:审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安史之乱爆发,京城局势随之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