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23第8章 写作四题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2024学年江西南昌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某中学疫情期间错时开学学生返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①家长及不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及时离开;②其他学生有序进入返校通道进行红外测温,体温正常的学生按指定路线前往教室完成报到;③体温异常的学生用手持测温仪二次测温,仍异常的前往学校侧门医务隔离室。
【解答】解答时,注意区分学生和学生家长两种身份。
学生又分为符合进校要求和不符合进校要求。
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经过红外测温后,又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分类别并按照箭头方向介绍,不要超过100字。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在说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和要求,顺应事物谨慎行事。
这是作家对个人叙事和处理人物的自我提示,我不但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作者在塑造摹写应物兄等一干人物及其关系的时候,()。
在这样的意义上,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应物兄。
而应物对小说而言,不仅是一个人物,而且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和其白我如许(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理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B: 理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C: 厘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D: 厘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B: 不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C: 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D: 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B: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C: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D: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学案22如何分析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及其成因学案略语传记是实用类文本考查中的主要文体。
福建高考就考查了传记。
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从而汲取其成长中的养分,是传记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传记考查的主要命题方向。
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括不准、归因不全。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该学案将与你一道探讨这两个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登月第一人周有恒193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在美国东部。
六岁时第一次乘坐飞机,开始迷恋航空,期盼自己能早日插上飞行的翅膀。
有一次下大雨,穿着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
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没有责怪他,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学生时代,与飞行相关的内容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最爱。
小学期间,他开始学习制作飞机模型。
上中学时,又尝试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他十五岁参加飞行课程培训。
十六岁生日当天,还没有达到法定许可驾车年龄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经拿到了飞行员执照。
十七岁的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但他选择了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专业。
后来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
在七年的试飞员生涯中,他曾参与测试二百多种机型,完成了超过九百架次的飞行任务。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阿波罗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择第二批宇航员。
经过层层选拔,阿姆斯特朗最终脱颖而出。
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敬业精神极强,对工作的痴迷程度在同事中素来闻名。
某次试飞事故中险些丧命,但逃生后他立即返回办公室填写报告,“因为那里有没完成的事等着我做”。
命运之神似乎很青睐阿姆斯特朗。
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均没有登陆月球。
1969年“阿波罗10号”飞船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测试,这是人类登月最后的“彩排”。
2023-2024学年江西抚州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了一碗拉面,却上来一份寿司;等了半天秋刀鱼,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端上别人的桌子……遇上这种不靠谱的餐厅,你会不会气得原地爆炸?这月初,在东京出现了一家奇葩餐厅。
它竟然依靠故意上错菜,强势跻身网红之列。
这家店名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它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客人竟也将错就错,吃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里所请的服务员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她们有时点完菜转身就忘,实在情非得已;而餐馆作为临时性的体验项目,其发起人旨在借此呼吁人们对老人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有人为这家餐厅点赞,有人感受到政府、社会的责任缺失,也有人说这纯属炒作,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待补充【解答】待补充第2题.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东起汉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至古罗马,全程六千四百四十公里,是一条_______________的商道。
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人们用脚力、驮马运送着沿途各地的商品用以交换,以此来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沿途各国各族的人们也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信仰和思想。
因此,()。
在这条路上,商品__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角色。
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
这些_______________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_______________的奢侈品。
在这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迷迭香、安息、乳香等。
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
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域芬芳(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名副其实的确美轮美奂钟爱B: 名不虚传诚然美轮美奂喜欢C: 名不虚传的确琳琅满目喜欢D: 名副其实诚然琳琅满目钟爱(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2021年高考备考小说阅读一轮复习:突破情节题精选精练理论知识精要回顾:标杆题精选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第4章如何进行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获奖学案(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第4章如何进行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获奖学案学案略语对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该学案重点引导你如何进行比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通常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那部分物质。
从化学结构上看,膳食纤维也属于碳水化合物(糖类)的一种,但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食物中的残渣废料而不加重视.近年来的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缺少膳食纤维有关,膳食纤维才得以崭露头角,并随着人类进食的日益精细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按照化学结构,膳食纤维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四大类,它们不能被人体吸收,却在体内发挥重要功能,担当了健康卫士的角色.膳食纤维有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减少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等作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能有效地防治便秘、痔疮,预防结肠癌、直肠癌。
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脂肪、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并促进胆固醇和胆酸从粪便排出,因而有降血脂、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膳食纤维中的果胶能延长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而降低过高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还具有减轻肥胖、预防乳腺癌和改善口腔牙齿功能等作用.根据膳食纤维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划分为溶解性纤维和不可溶解性纤维两大类。
前者包括水果中的果胶、海藻中的藻类以及由魔芋中提取的葡甘聚糖等。
魔芋盛产于我国四川等地,主要成分为葡甘聚糖,其能量很低,吸水性强,在体内吸水后可以膨胀到300~500倍.很多科学研究表明,魔芋有降血脂和降血糖及良好的通便作用。
2023-2024学年江西南昌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提琴[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___。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学案3如何保证四类关键虚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作用很重要。
高考不仅会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还会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而且考查不刻意,带有随机性,有时会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考生对此不可随便处之,在二轮复习中应强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其他常用虚词及复音虚词的翻译意识,做到只要“遇到”就能“抓住”,只有“抓住”(译到位)才能抓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
(《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成龙)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得分点狱、辄、踪迹。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
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得分点以、被、贪墨、论。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
学案20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略语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佳作一:(2013·江西优秀议论文)莫让国学渐行渐远2013年4月9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沿用5年之久的晨起必做项目——读英语、做广播体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诵读《道德经》、学跳集体舞。
此举一出,立刻遭到众多网友的围观,有人笑骂其举动愚昧返古,思想封建;而更多的人则表示支持和期待,在他们看来,晨读国学经典起码是一种传扬国学经典、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积极尝试。
我不禁想到中学生的“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树人。
而有些学生喜欢奥数与英文却独怕周树人,不禁让人心生悲凉:国学经典当真渐行渐远了吗?中国文化的本质叫尚用,古中国发源于黄河中上游,这样的我们和其他两个古国不一样。
我们关注的是人怎么活下来,而不是像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孔子口中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尚用”。
中国人关心的是什么东西对我们有用,我们今天重视数学,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今天重视英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时,英文已是悄然兴起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
因此人们会热衷于将孩子送去学奥数、英文等,却忽视了对国学经典的普及,更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语文、哲学。
学生们恐惧于鲁迅文章的晦涩生硬,其中更有反语、讽刺等手法,认为是与当今时代脱节的东西,却不知这是时代变迁造成的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
毫无疑问,鲁迅是国学的代表人物,他对中国的意义与价值无法估量。
学生恐惧鲁迅,他们不会知道鲁迅除了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还是一位重要的学者;不会知道他除了批判别人还有更加精彩的想象力,他在散文《野草》中说暖国的雨是雪的精魂,让人感动。
江西语文高考复习方案第20版二十三课时答案1、“氓之蚩蚩”中“氓”的意思是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读音是“má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出处是()。
[单选题] *论语孟子(正确答案)大学中庸3、“自惭形秽”中“秽”、“扣人心弦”中“弦”的读音分别是“shu씓xuán”。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细腻(nì)硝烟(xiāo)凫水(niǎo)B、撅着嘴(juē)打点(dian)脱缰(jiāng)(正确答案)C、菱角(líng)虾篓(lǒu)苇眉(wéi)D、吮指头(sǔn)嘱咐(zhǔ)白洋淀(diàn)6、“将进酒”中“将”的读音是“jiā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正确答案)C、镂金lóu 弩马nǔ洞穴xué生非异也xìng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8、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约从离衡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单选题] *A.①③⑥⑦⑧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D.①②④⑥⑦(正确答案)9、下列句子括号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中国山水画不在乎让观赏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其中,更讲求山水画的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对事物的深入认识。
学案9如何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学案略语古诗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
难在哪里?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
而表达技巧是一个由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构成的复杂知识网络。
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一般无多大问题,但对表现手法的判断较困难,失分较多。
因此,准确地讲,考生之难,难在第一步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上。
本学案希望能在这一点上给考生以帮助。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盱眙[注]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诗人曾任盱眙尉,属于九品小官。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景抒情,诗人借在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抒情;视听结合,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
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
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山鹿虔扆①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鹿虔扆(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
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②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
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比。
2023-2024学年江西南昌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某中学疫情期间错时开学学生返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①家长及不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及时离开;②其他学生有序进入返校通道进行红外测温,体温正常的学生按指定路线前往教室完成报到;③体温异常的学生用手持测温仪二次测温,仍异常的前往学校侧门医务隔离室。
【解答】解答时,注意区分学生和学生家长两种身份。
学生又分为符合进校要求和不符合进校要求。
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经过红外测温后,又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分类别并按照箭头方向介绍,不要超过100字。
第2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佳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
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訾,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酒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
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
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
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学案6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学案略语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2013·江西)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答案 B解析“也”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可以断句,由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
“村落之状为真”在这里作动词“知”的宾语,其后可断句;“不饱文”是人称代词“予”的谓语,其后可断句;“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表目的,是完整的一句话,其前可断句,由此可以排除C项。
参考译文我听了,开玩笑说:“您确实是村落里的人啊,知道村落里的真实状况,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用您的话为这幅图写一篇记吧,来补偿我拖延了很久才写文章的债可以吗?”华先生笑着说:“这就是所说的一根小草化为一丈六尺的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那时天很寒冷,我随着他的介绍,呵着气写成了这篇文章。
2.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_之_履_平_地_而_不_与_洼_适_也_及_其_久_则_洼_者_若_平_至_使_久_而_即_乎__其_故_则_反_窒_焉_而_不_宁_故_君_子_之_学_贵_乎_慎_始。
学案24 对论据要学会分析学案略语不可否认,考场上,考生选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文,写议论文使用最多的是例证法。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环节上:多数考生多是罗列事例,结果所写的作文有例无析。
与此相对应的是阅卷老师评卷的关注点,除开头与结尾外,对议论文,下一个关注点就是对例证的分析。
请看阅卷老师的阅卷体会:滚动条扫过例证内容后,在例证叙述后分析部分停留时间最长;阅卷老师在最后评分时往往会回看,这时关注点还是分析部分。
看来,要顺应考场的这一“考向”,就要学会,而且必须学会对论据的分析。
佳作:(2018·上海优秀作文)抓住那微光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点子,就像流星的微光一般,划过思维的夜空。
有的人将它们舍弃,任凭一颗颗流星划出一次次的微光,却不予理睬,一生便无所造诣。
然而,有的人,却紧紧抓住那微光,抓住了划过思维天空的点子,坚持、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被我们称为天才。
因此,我们也必须抓住那微光,抓住流星,抓住那些好点子。
本段尾句提出了中心论点。
“因此”一词表明提出方式是因果式。
在“因”中,“然而”一词又用了对比分析。
抓住那微光,就是抓住划过思维的流星。
很多伟大的作品,总会让人觉得,其中似乎隐藏着和自己略同的想法,甚至自己也能达到这个水平,然而很多人却未能成为伟人,因为没有抓住微光,眼睁睁舍弃了它。
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梦想着奔月,而登月计划却拖延了千年,直至今日仍未实现。
上世纪,当我们看到美国人率先登上月球时,我们甚至不禁惊叹,那不是我们先想出来的吗?是啊,这的确是我们先想出来的点子,可我们却未能抓住它,任凭这颗流星一次次划过我们的天空,却最终被美国人率先摘得。
舍弃微光,舍弃自己的金点子,最后就只能空余恨了。
我们凡人为什么成不了伟人?中国人的登月计划为什么仍未实现?就是因为未抓住思维的流星。
这里,使用了因果分析法。
抓住那微光,那是成功的钥匙。
成功就像藏在宝盒中的钻石,坚硬的宝盒无论怎样敲打都不能打开,然而划过思维的流星往往就会像宝盒钥匙一般,巧妙地帮我们取出钻石。
学案8如何深度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学案略语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高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
在二轮复习中,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①陶安②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①江州:今江西九江。
②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典故。
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同时也有一丝自身的伤感与喟叹。
(2)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湖山的优美景物。
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
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
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一丝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
云鸠①拖雨过江皋②。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学案23 议论性散文写作学案略语在考场众多文体中,议论性散文可能表现得最为出彩。
它以其不拘时空的广阔题材、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着阅卷老师和考生。
君不见,那些考场优秀作文,大多是议论性散文.但是,议论性散文写作最大的问题是把这种文体写得不像,或者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体现得不足。
如果想写好这种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文体,除要把写作功底夯实外,认识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法尤为迫切.佳作:(2013·江西优秀作文)用勇气击碎恐惧曾经的我,害怕奥数,在我的天空里,奥数就是一朵乌云,常驻不散;后来,我终于拿出足够的勇气,直面奥数,从此,我的天空一片晴好!一个人所害怕的往往是自己的弱项、不足,因为心中对此的无能为力而生发一种恐惧。
而恐惧,只会带来逃避;而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会让问题不断地囤积,隆成块垒,终有一天会将人压倒.就像一开始,我总是逃避奥数,不愿去提及,去触碰,最终只是让遗留的问题堆积如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既然一味地害怕、一味地逃避丝毫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何不拾起勇气,像位战士一样直面恐惧,去战胜它?当我拿起我的勇气,竭尽全力去学奥数后,虽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心中的恐惧渐渐退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当你拾起你的勇气,去直面恐惧、战胜恐惧时,你便是王者,你将收获一份前所未有的舒畅!将自己所害怕的看透,用勇气与平常心为自己铺路,在人生路上你将走得更轻松!地坛公园,一位文人摇着轮椅,碾过苍凉昏黄的夕阳。
他便是史铁生。
这位双腿瘫痪的作家,也曾迷茫,也曾害怕过死亡,害怕自己的无能、别人的歧视。
但他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摇碎了所有的恐惧,以乐观的态度从生存的窄缝中摇出来,并坦然地走在人生的大路上,给人类留下了《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佳作。
作家陈村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他活得如此精彩.轮椅过后留下的印痕足以让那些害怕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人从畏惧中坚强起来!放下心中对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恐惧,用强大的内心去接受它、适应它,你的生活会开出更加从容淡定的花!当代著名作家张丽钧,一天照着镜子,心中顿生恐惧:“这么快,我就撵上她们(皱纹)了!"谁不怕老?张丽钧也不例外。
学案1 选择题:梳理主干,仔细比对学案略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形式。
面对颇有点像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存畏惧,答题正确率不高,即便答得全对,也耗时太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和思维品质,又需要考生整体把握全文,梳理出主干信息。
在知晓三题的命题特点的前提下,迅速锁定信息区间,用比对法选定答案。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
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学案23 议论性散文写作学案略语在考场众多文体中,议论性散文可能表现得最为出彩。
它以其不拘时空的广阔题材、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着阅卷老师和考生。
君不见,那些考场优秀作文,大多是议论性散文。
但是,议论性散文写作最大的问题是把这种文体写得不像,或者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体现得不足。
如果想写好这种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文体,除要把写作功底夯实外,认识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法尤为迫切。
佳作:(2013·江西优秀作文)用勇气击碎恐惧曾经的我,害怕奥数,在我的天空里,奥数就是一朵乌云,常驻不散;后来,我终于拿出足够的勇气,直面奥数,从此,我的天空一片晴好!一个人所害怕的往往是自己的弱项、不足,因为心中对此的无能为力而生发一种恐惧。
而恐惧,只会带来逃避;而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会让问题不断地囤积,隆成块垒,终有一天会将人压倒。
就像一开始,我总是逃避奥数,不愿去提及,去触碰,最终只是让遗留的问题堆积如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既然一味地害怕、一味地逃避丝毫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何不拾起勇气,像位战士一样直面恐惧,去战胜它?当我拿起我的勇气,竭尽全力去学奥数后,虽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心中的恐惧渐渐退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当你拾起你的勇气,去直面恐惧、战胜恐惧时,你便是王者,你将收获一份前所未有的舒畅!将自己所害怕的看透,用勇气与平常心为自己铺路,在人生路上你将走得更轻松!地坛公园,一位文人摇着轮椅,碾过苍凉昏黄的夕阳。
他便是史铁生。
这位双腿瘫痪的作家,也曾迷茫,也曾害怕过死亡,害怕自己的无能、别人的歧视。
但他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摇碎了所有的恐惧,以乐观的态度从生存的窄缝中摇出来,并坦然地走在人生的大路上,给人类留下了《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佳作。
作家陈村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他活得如此精彩。
轮椅过后留下的印痕足以让那些害怕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人从畏惧中坚强起来!放下心中对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恐惧,用强大的内心去接受它、适应它,你的生活会开出更加从容淡定的花!当代著名作家张丽钧,一天照着镜子,心中顿生恐惧:“这么快,我就撵上她们(皱纹)了!”谁不怕老?张丽钧也不例外。
可是,变老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的生命历程。
还好,张丽钧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回不到昨天;明天的我们,又将比今天凋萎了一些。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三分庆幸七分无奈,宴飨此刻的完美吧……”于是,她走在路上,多了一分从容,少了一分恐慌;多了一份自在,少了一分忧虑。
用张丽钧的心态去接受去适应对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畏惧,我们的生命也会绽放出从容淡定的鲜花!拿出勇气,把对奥数、英语或周树人的恐惧踏成齑粉。
如是,你的天空将万里无云,唯美动人!【亮点评析】紧扣材料,突出中心。
从怕奥数、英语、周树人中分析提炼,围绕“怕”与“不怕”来议论。
文章开头从“我”写起,曾经“怕”奥数,后来“不怕”它,分析提炼出“勇气”这一关键词。
后面用史铁生和张丽钧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用勇气击碎学习奥数、英语与周树人时所产生的种种恐惧。
思路清晰,首尾呼应。
本文对比开篇,从“我”学奥数的体验说起,提出“当你拾起你的勇气,去直面恐惧、战胜恐惧时,你便是王者,你将收获一份前所未有的舒畅”的观点,然后从两个层次(分论点)来论述。
结尾照应标题与开头,结构浑圆。
〖JP〗修辞娴熟,文采斐然。
运用对比、比喻、顶真、反问、引用、排比等手法,语言生动,有气势,给文章增添不少文采,如“奥数就是一朵乌云,常驻不散”。
词语锤炼精准,如“碾过苍凉昏黄的夕阳”“摇碎了所有的恐惧”。
一、认识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议论性散文,是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
其高度的文体融合性,使议论性散文既具有深刻的理性特征,又富有生动的形象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就其性质讲,它是散文,是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并列的一种散文,又称哲理散文,讲究文采和情感,但与一般的散文比起来,它又有较多的议论,注意表达作者的一些看法,揭示某种道理或哲理。
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其实,这两种文体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且内容层次和形式结构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性。
其区别是,议论文在结构方式上无论采用并列式、对照式,还是递进式,其论证的过程都是极为严密的,层次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被称为“线状结构”。
议论文的语言,尤其在使用论据上,也因其简明、规范和严正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而议论性散文,因其具有散文的文体特征,因而阐述分析的过程比较松散。
它只将所撷取的意象或场景附着在阐析的道理之上,借之说理,因此被称为“块状结构”。
受文体影响,议论性散文的语言也应具备形象性、抒情性和说明性的特点。
由此看来,形象美和理性美,正是议论性散文最本质的文体特征。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法要求1.行文方法(1)将全文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种方式类同于议论文中把总论点拆解为若干个分论点进行逻辑安排的方式。
它使议论性散文不仅结构上美观有序,更使得说理条分缕析,深刻透辟,凸显议论性散文“理”的特性。
这种行文方法类似于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如“佳作悟法”中《淡定有勇,花自盛开》就采用了这种行文方法。
(2)片段组合式。
即全文以中心论点贯串始终,分别从纵或横选几个片段组合成文。
其片段可描述人物或场景,可有精彩的细节描写,但片段与片段之间,乃至开头、结尾和标题,务必要点明题旨,用富有文采的议论和抒情强化主旨,且全文首尾结构上要尽量相似,形成遥相呼应的整齐形式。
这种行文方法很普遍。
2.说理方法议论性散文本质上是哲理散文,它阐明哲理,表明看法,多是用文学性手法,如比喻论证、对比和类比手法,是一种形象化说理。
3.语言具有说理性,但尤其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诗化;多引用诗文名句,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可以说,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不在于结构,而在于这种形象性和抒情性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篇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思考一下它体现了议论性散文的哪些特征。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湖南一考生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
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
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
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
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夫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文中三个短句“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紧扣中心论点展开,又独立成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②结构形散神聚。
行文上采用将中心论点拆分成三个分论点的结构,分别用三个人物片段展开,行文思路清晰,美观有序。
③引用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综合使用,比喻论证尤其突出,使说理形象化。
④语言形象,有抒情色彩,尤其是大量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散文。
沙滩上撒满了闪亮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
那孩子捡起一个贝壳看看,随手就把它丢弃。
她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她心目中那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
篮子里空空的。
写作指导“篮子里空空的”,这是材料告诉我们的结果,立意可由此展开。
“捡”是一个实践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观、审美观是至关重要的。
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目标,但不能将目标定得过于高远而不着边际。
理想要切实,我们固然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但是,不断捡、比,才能鉴别优劣。
任何最优美的东西,都是比较而言的。
生活在幻想中是很累的。
此文写作时,宜用比喻和类比论证,捡贝壳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生的过程,只有一心一意,定位准确,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