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周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年级语文周练(1)班级姓名选择题(共14个,每题2分,共28分)A.翼轸.(zhěn )终鲜.兄弟(xiǎn) 门衰祚.薄(zuî ) 下榻.(tà)B.台隍.(huáng) 臣以险衅.(xìn)犹蒙矜.育(jīn )襜.(chān)帷C.腾蛟.(jiāo) 躬奉胜饯.(zhàn)叨.陪鲤对(dāo) 凫.(fú)渚D.萦.(yíng)回过蒙拔擢.(zhuï )岂敢盘桓.(huán )闾.(lǘ)阎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舸舰迷津上出重霄B.衡阳之浦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云霄雨霁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9日落下帷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获胜。
随着美国政府换届,使本来不明朗的中美关系又增添了新的变数。
B.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安全降落于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区之后,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完成所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C.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高二语文周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饕餮(tāo tiè)邂逅(xiè hòu)窈窕(yǎo tiǎo)B.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峥嵘(zhēng róng)C. 筵席(yán xí)蜚声(fēi shēng)逶迤(wēi yí)D.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旖旎(yǐ 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篇。
2.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
6-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高二语文周周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脂(zhī)呐(nè)矩(jǔ)2. C A 逦B 膺D 吊3.A (奥秘:奥妙神秘;奥妙:多指道理、内容等深奥微妙。
依据语境,应选“奥秘”。
偏见:指偏向于一方的见解,侧重于一方;成见:指对人或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侧重固执。
依据语境,应选“偏见”。
深邃:指空间;深沉:指心理。
依据语境,应选“奥秘”。
)4.C(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其它各项成语的使用均不恰当。
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B项独善其身,原来指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
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D项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5.D(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结构湮没主张,应去掉“由于”B项“成分残缺”,残缺“解决”这一谓语动词的宾语中心语,应在“看病贵”后加上“的问题”C项“搭配不当”,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把“处理得好不好”改为“处理不好”)6.B(按事物的发生过程排列:霞光逐渐变浅→霞光消失→天空变成深蓝→启明星出现)7、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8、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C “于”:介词,在。
\ 介词,比.D “其”代词,他的。
\副词,大概,表推测。
)9、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10、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二、古诗文阅读(20分)1、文言文阅读(7分)11、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1、⑴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2、诗歌鉴赏(8分)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高一语文周练四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徘徊.(huí)踌躇.(chú)长歌当.哭(dāng)B.寥.落(liáo)桀骜.(ào)殒.身不恤(sǔn)C.菲薄.(bó)赁.屋(lìn)洗涤.(tiáo)D.浸渍.(zì)喋血(dié)语言犀.利(x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B.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B.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②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①④③②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安在B、因击沛公于坐C、客何为者D、大王来何操7.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D.顷之未发8.怎样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高二语文第四次周练参考答案1. B 创作的诗歌2. D ①是诗人好打抱不平;②是贺知章的事迹;⑥是李白之死3. A “纵横”理解错误4. (1)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
(得分点:尝、草、耻)(2)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得分点:游、奇、救其〈于〉死罪)5.答案: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漂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苦之感。
6.答案:“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
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途凄凉的情态。
8. (1)CE C项中“以纪实的笔法”表述错误。
文章中有大量的想象成分;E项引用韩愈的事迹是为了反衬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2)读书和漫游时期(744年之前),《望岳》困居长安时期(745—755年),《前出塞》陷贼及为官时期(756—758年),《春望》漂泊西南时期(759年之后),《春夜喜雨》《蜀相》《旅夜书怀》《秋兴》《阁夜》《登高》《登岳阳楼》(3)首先,长期的抑郁不得志是诗人可以贴近底层人民,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如《前出塞》和“三吏三别”的创作;其次,国破家亡的痛苦使杜甫的诗歌拥有感人至深的魅力,如《春望》的创作;第三,颠沛流离的经历使诗人倍感安定生活的可贵,比如《春夜喜雨》、《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的创作;最后,苦难生活是诗人的思想越来越深刻和复杂,如漂泊西南时期成为诗人创作的一个高峰。
(4)主观发挥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示例:这是一个思考致富的时代,智慧是我们成功的唯一保证。
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成功属于那些永不墨守成规的人,属于那些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属于那些想到就会付诸行动的人,属于那些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人。
精心整理
“三言
这对于研
”已
精心整理
例子。
12.
A.
的资料。
B.
C.
D.
13. A.
B.
说家类。
C.
D.
14.
项中拔C项,“广
B项,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时也表达“需要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观点。
(1)信息判断题(2)筛选信息题(3)信息判断题。
此三道题都为信息判断题,这就要求考生对原文内容有很深的理解,能够根据原文的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
13.D项。
根据最后一段的文意“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可知,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
14.B
精心整理。
周周练一答案1.A。
【解析】B“酵”应读“jiào”;C“矫”应读“jiǎo”;D“削”应读“xuē”。
2.A。
【解析】B“事得其反”应为“适得其反”;C“白壁无瑕”应为“白璧无瑕”;D“生杀与夺”应为“生杀予夺”。
3.D。
【解析】D括号内的话注释句中的某一个词语或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部分之后,前面不能有标点,如果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那么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
并且括号内部文字中间可以有点号,但末尾绝对不能有句号或其它点号(问号或句号除外)。
如果括号内的话注释全句,那么叫做句外括号,前面正文的末尾标点应放在括号前,句外括号内部文字中间、末尾均可以有点号。
“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解说的是句子“郑天玮不仅戏演得好”,所以括号应该放在“戏演得好”之后。
4.B。
【解析】A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C任凭,听凭;D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5.(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解析】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
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
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2)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1、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2、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3、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
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李林中学高二语文周练01答案1.(3分)C【解析】A.范围失当,原文的表述是“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走向”,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B.强加因果,“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D.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光这三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绝对了。
2.(3分)C【解析】张冠李戴,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
3.(3分)A【解析】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绝对了。
4.C【解析】“都御史臣纯”是温纯对答的内容,不可断开,所以排除B、D两项;“已而”是过后的意思,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项。
5.A【解析】“会试”错,应为“殿试”。
6.C【解析】“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错,是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并非是温纯首倡提议。
7.(1)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他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以为”“中国”“出”“引”各1分,句意1分)(2)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与他人(或姚文蔚)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
(“胜”“发”“交构”“侵”各1分,句意1分)8.A【解析】①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使用对象不当。
②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感情色彩不当。
④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⑤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多指坏事。
⑥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
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望文生义。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题, 9 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分而有光芒”,虽经苦心雕琢,倒是十全十美,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印迹。
一件完满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惹人注视而却不招邀人注视,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尊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同样,有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诚然能够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心口如一的高华完满。
品低的是内不充分而外求光芒,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各种方式。
最广泛的是卖弄词采,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如花似锦,灿烂醒目,不论它对于思想感情能否有绝对的必需。
以前骈俪文犯这缺点的最多,此刻新进作家也有时难免。
其次是卖弄学问。
文艺作者不可以没有学问,但是他的学问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没心中在作品中表露学问,我们尚难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存心要卖弄学问,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平常人这样已足见兴趣劣质,在文艺作品中这样更难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顶用僻典,谈真理,写古字,都是最明显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资料不分皂白地全盘托出,不论它能否对于表现情调、描绘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乡村就把乡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政界也就把政界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犹如杂货店,乱七八糟的货物乱堆在一同,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有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击之怪现状》之类均难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问。
第三是卖弄才华。
文艺作者固不可以没有才华,但是逞才负气,存心夸耀,还是兴趣劣质。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再三指示的,文学不该只有“雄辩”( eloquence ),并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高二语文周练(总分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盥.洗(ɡuàn)戳.穿(chuō)纨绔..(wán kù)敛声屏.气(bǐnɡ)B.悚.然(sǒnɡ) 执拗.(niù)间.或(jiàn) 瘦削.不堪(xiāo)C.谬.种(miù) 炮烙..(pào luò)搭讪.(shàn) 咬文嚼.字(jiáo)D.抚膺.(yīnɡ)锦瑟.(sè)吮.血(yǔn)霓裳.(shǎ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不经心蜂涌而来沸反盈天百无聊懒 B.走投无路垂涎三尺不经之谈慢慢吞吞C.张灯结彩嘻皮笑脸敛声屏气兴致勃勃 D.逍遥自在聊以自尉三更半夜凤毛麟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的地下三峡。
D.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说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B.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C.鲁迅以文学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
D.海明威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高三语文周练试题四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绰约/泥淖蠕动/孺子牛瞳仁/摩肩接踵B. 鹿茸/作揖镂空/露马脚潜伏/潸然泪下C. 庖厨/炮制蝼蚁/捅娄子胥吏/长吁短叹D. 湍流/挣揣蝉联/口头禅颐养/心旷神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
3.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仿照画线的语句写上合适的内容。
(4分)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它时而狂放不羁,▲……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
4.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5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
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40字)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青田刘文成先生传明-李贽公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
少颖悟绝群,读书过目辄诵;善经学,工属文,旁通天官阴符家言。
会太祖(1)已下金华,定括苍,使孙炎以金帛来聘,即日同章溢、叶琛间道走金陵。
既见上,陈时务一十八策,上大悦。
俄陈友谅倾国入寇,压金陵,军势张甚。
上欲发兵御之,而众恇扰不决。
公后至,独张目不言。
高三语文周练试卷(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投奔/疲于奔命复辟/鞭辟入里参拜/功过参半史乘/乘风破浪B.剥皮/生吞活剥艾叶/自怨自艾暴躁/一暴十寒刻薄/厚此薄彼C.裨益/稗官野史诸熟/万马齐喑炮制/枹鼓相应泥淖/绰绰有余D.强拆/天寒地坼皎洁/庸中佼佼通缉/开门揖盗撩拨/烟熏火燎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内贾德跑到拉丁美洲访问,跟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称兄道弟,叫板美国,又到古巴跟卡斯特罗密谈多时,如此纵横捭阖,也算是一道风景。
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
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
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
”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3、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5分)4、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一天,安晴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
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二语文第五次周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答案:D(3分)【解析】偷换概念。
“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壁者”与“白文”“朱文”阐述的都是“印章文字”,而不是“中国印章章法”。
2. 答案:D(3分)【解析】张冠李戴。
本句阐述的是“胸内有法”的“法”,不是“心中有字”。
3. 答案:B(3分)【解析】范围缩小。
原文为“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答案:D(3分)【解析】在句中作动词,结合语境可判断“沮”的意思应为“诋毁”。
5. 答案:B(3分)【解析】①是杨业的爱好,并非其在战场上的表现;④是杨业无法说服众人后的无奈;⑥是杨业殉国的表现,表明了他的气节。
6. 答案:C(3分)【解析】杨业提出的计划针对的是云、朔二州,并非四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答案:(1)译文:戍守边关的主将大多嫉妒杨业,有人暗中上奏诽谤书信指责杨业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责问),把这些奏折封好交给杨业。
(“潜”“谤书”“主将戍边者”定语后置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2)译文:潘美不能制止,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进二十里地。
不久听说杨业兵败,就率兵退走。
(“乃”“缘”“却走”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内容的能力。
(5分)【解题思路】“惆怅”是诗歌的诗眼,是感情的凝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只是每句诗各自有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
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般成就伟业而又超越功利,却难以如愿。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全分)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6分)【解题思路】首先要知道诗歌中景情关系的基本类型,其次要注意诗歌中的几处景语,分析它们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答案1、A B项,“两靥”中的“靥”读yè;“阜盛”中的“阜”,应读作“fù”;C项,“吮吸”中的“榫”读sǔn D项,“炮烙”中的“炮”读páo2、D A项中,“放诞无理”应写作“放诞无礼”;B项中,“峻眼修眉”应为“俊眼修眉”;C项中,“璀灿”应为“璀璨”。
3、B从第一句中的“肌肤微丰,合中身材”判断出是迎春,从第二句的“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判断出是探春;从第三句的“丹唇未启笑先闻”判断出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从第三句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判断出是病弱的林妹妹。
由此知道,B项正确4、A两个“固”均为形容词,险固;B.前句的“利”为名词,有利的形势;后句的“利”为形容词,锋利的。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C.前句的“遗”为形容词,留下的;后句的“遗”为动词,损失。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前句的“度”为名词,制度;后句中的“度”为动词,估量。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5、A.凋伤:使凋落。
译为:秋天的霜和露使枫叶凋落;6、B“避司马炎讳”解说错误,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
7、答案:B项,“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
8、A【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A.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这里用来形容五间正房,数量太少,使用不当。
B.“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使用恰当。
C.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使用正确。
D.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使用正确.9、A.正确。
B.搭配不当,“魅力”拥有“影响力”主宾搭配不当,删去“的魅力”;C.语序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主语前面,将“无论”调到“我们”前面。
D.搭配不当,“是否能”和“是……的保障”两面对一面,可去掉“是否”10、B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高中语文周周练附答案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常陷于说与不说的悖论漩.(xuàn)涡中,他的用语极为简劲,充满断裂、褶皱和浓缩的阴影,这是现代汉语与前身告别的曈.(tóng)昽状态,暗昧混沌。
B.《流浪地球》中的兄妹俩偷着去飙.(biāo)车,一路磕磕拌拌,先遇救援队征用车辆,后见冰川塌陷,一帧.(zhēn)接一帧科幻画面的切换,绷紧观众神经。
C.长生问题疫苗案件是一起生产者逐利枉法、监管者严重渎.(dú)职的大案件,我们要深刻汲取教训,重点治乱,去疴.(kē)除弊,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
D.嗡嘤声没消散,像簌簌翻动的树叶在耳畔扑落,马鹏挠挠后脑勺,想起那副錾.(zàn)花银手镯来,待祖母鼾声响起,便撇.(piē)下堂弟,朝阁楼爬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号白石道人,兼精诗、书、乐,以布衣终。
他生平有一段情事,刻骨铭心,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却又语焉不详....。
夏承焘曾细细寻绎钩沉,终于使这段情缘浮出了水面。
【乙】原来,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并与其中一位结下了不解之缘,却因姜夔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
姜夔诗中提及此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
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尚且..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
事实上,姜夔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
【丙】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焉不详 B.本事 C.尚且 D.差堪比拟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隐私是计算机伦理四大经典问题之一,Facebook数据泄露门的曝光和持续发酵,隐私问题再度成为热点,也激发了关于人与技术的自由关系问题的讨论。
语文周练答案一、【答案】1. D 2. ①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
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②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
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解析】1.D项,“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有误,并非是嘲讽“勾践”,此处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这种写法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是考查怀古诗的技巧手法。
题干给出暗示,“结合标题”,那么考生就要先分析标题,看两者有何不同。
“吴城览古”,“览”意思是“看,阅”,再来看诗歌,“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诗中写到“吴王旧国”“香径”“兰叶”“春色”“歌舞地”“馆娃宫”,这些景物都是诗人所见,由所见之景引发情感,可见本诗主要扣住标题中的“览”展开。
“馆娃宫怀古”,“怀”意思是“怀想”,再来看诗歌,“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第一句从侧面着笔,用一个“绮”字写“阁”,用一个“飘”字写“香”,勾画出一个罗毂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一个“下”字写出从“绮阁”中飘出的麝熏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侧面写出吴王沉溺声色的情形。
第二句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两句形成对比,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叙事中蕴含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三、四两句诗人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吗?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入俗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明嘲勾践,实际是暗讽夫差。
高三周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
它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它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
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
历史地看,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
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
最初主要应用于佛教经书插图的制作上。
渐渐地,民间木版印制的“纸马”开始流行。
《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着当时的开封已有了专事销售此类版画的“纸马铺”。
这表明至迟在宋代逢到岁时,向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即已出现。
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及其文化体系并未形成。
这一风俗的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
尽管,明确的“年画”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光年间的《乡言解颐》一书,但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康乾年间已是定不可移。
在数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律与大自然的四季同步,从春耕与夏种到秋收和冬藏。
为此,一年中的节庆莫过于年。
年是大自然与生活旧的终结与新的开始。
岁月的转换在古人的生命中可以清晰地被感知到,每逢年的来临,心中油然生发的是对未知的新的一年幸福的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回避和拒绝。
所以避邪与祈福是最基本的过年心理。
有人认为宋代画家刘松年的《新年接喜》、苏汉臣的《开泰图》和李嵩的《岁朝图》就是一种准年画,而且有一种祈福的含意。
高三语文周练(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吉.祥(jí)棱.角(líng)狡黠.(xiá)长吁.短叹(xū)B.泊.车(bó)船舶.(bó)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 )C.豆豉.(gǔ)回溯.(sù)同仇敌忾.(kài )菲.薄(fěi)D.摒.弃(bìng)祓.除(fú)蛊.惑(gǔ) 锃.光瓦亮(zâ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体追索欠款,德隆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B.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之举,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
C.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D.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持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自从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他就开始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D.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
周考答案
1.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项,根据原文第5段“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可知《汉书》并不是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而是很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C项,强加因果,“这就决定了”前后的内容无因果关系。
D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
2.C(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举《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为例,是要论证班固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
3.D(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的说法过于绝对。
根据最后一段“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可知,作者只是“推想”,说的是“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实形象。
4.(3分)D【解析】①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此处使用正确。
②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
常用作自谦之词,不能用于“他们”,此处使用错误。
③钩玄提要: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
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此处使用正确。
④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不能用来形容菜肴,张冠李戴。
⑤人浮于事:浮,超过。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此处使用正确。
⑥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此处使用错误。
5.(3分)A【解析】B项,主客颠倒。
应改为“大家对这本小说的名字很熟悉”。
C项,暗换主语。
改法之一为,将最后一个“,”改成“并”。
D项,否定不当,不合逻辑。
应去掉“切忌”。
6.(3分)B【解析】A项,“绵薄之力”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
C项,“高足”意为“高才弟子”,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或徒弟,不能用于自己。
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7.C(3分)【解析】原文: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
终不敢易衣。
”
8.A(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左迁”表示降职。
9.D(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我行我素,恃才傲物的一面”有误,在本文中应该是表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项,周成王定都洛阳。
C项满朝皆是反对之声有误,原文提到张良阐述了入关的好处之后,高祖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显然,留侯张良是赞同刘敬的建议的。
10.(1)再说秦地被群山和黄河所环绕,四面边塞都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人的军队很快就能备办召集起来。
(2)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参考译文:
刘敬,是齐人。
汉高帝五年,他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在那里。
娄敬放下小车,穿着他的羊皮袄,去见齐人虞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帝谈谈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
”虞将军要给他换上华美的衣服,娄敬说:“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
去拜见;穿着粗布衣服来,就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
绝不敢更换衣服。
”于是虞将军进去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皇帝。
皇帝召娄敬进殿见面,并赐给他饭吃。
过了一会儿,皇帝就问娄敬(要谈什么事),娄敬便劝说皇帝道:“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要跟周朝比兴隆吗?”皇帝说:“是的。
”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情况与周朝是不同的。
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被尧封于邰,积累德政善事有十几代。
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豳居住。
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离开豳,驱赶着牲口移居到岐山,国内的人都争着跟随他。
等到周文王做了西伯,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吕望、伯夷自海边前来归附他。
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不约而同地赶到孟津会盟的有八百诸侯,大家都说殷纣可以讨伐了,于是就灭掉了殷商。
周成王继位,周公等人辅佐他,于是营建了成周洛邑,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来交纳贡物赋税,路程都是均等的,有德之君住在那里就容易施行王政,无德之君住在那里也容易败亡。
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样务必用德政来感召人民,而不想依赖险要的地形,使后世子孙骄纵奢侈而残害百姓。
如今陛下从丰沛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带着他们直接投入战斗便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的通道,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暴露于荒郊之中,不可胜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受伤的人还没能康复,您就想和周朝成王、康王的时代比兴盛,我私下认为比不上。
再说秦地被群山和黄河所环绕,四面边塞都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人的军队很快就能召集起来。
凭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原有的一切),依托非常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
陛下进入函谷关在那里建都,崤山以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
与别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
现今陛下进入函谷关内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土地,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击打它的后背啊。
”
汉高帝征求群臣的意见,大臣们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争先恐后地申辩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到二世就灭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
皇帝犹疑不决。
等到留侯张良明确地阐述了入关建都的有利条件后,高帝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这时高帝说:“本来建议在秦地建都的是娄敬,‘娄’就是‘刘’啊。
”于是赐娄敬姓刘,任命他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