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_九_运动动策划发动真相是如何浮出水面的_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
129运动事件简介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29运动的简介,欢迎大家阅读!129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5年12月9日,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二九运动主要内容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
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
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
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
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XX年一二·九运动知识竞赛试题1、一二·九运动爆发于年。
A、1934B、1935 c、1936 D、19372、一二·九运动最先在发生,然后得到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
A北京B北平c天津D 河北3、一二·九运动中最流行的口号是: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B、“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c、“打倒卖国贼!”“立即向日本宣战!”4、一二·九运动是在的领导下进行。
A、全国学联B、中国共产党c、国民党左派5、一二·九运动的性质是A、反对资产阶级专政B、反对封建军阀c、抗日救国6、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自起举行总罢课。
提出罢课的具体目标是:一、誓死反对分割我国领土主权的傀儡组织;二、反对投降外交;三、要求动员全国抗日;四、争取救国自由。
呼吁全国各界立即响应,一致行动。
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警。
A、12月9日B、12月10日c、12月11日D、12月12日7、1935年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A、《自卫抗战声明书》B、《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c、《中央委员宣言》D、《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8、在一二·九运动中,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主要是的学生。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天津南开中学、D、天津南开大学9、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五省脱离中国,由日本控制。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A 冀、鲁、晋、察、吉B 冀、鲁、晋、察、绥c 冀、鲁、晋、察、辽D 冀、鲁、晋、察、黑10、“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进步学生在学校成立的抗日救亡团体是A 女同学会B 女子爱国会 c 女子救国会 D 女子救亡会11、“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直接领导下成立的妇女组织是A 天津妇女救亡会B 天津妇女自救会 c天津妇女救国会12、在一二·九运动中,学生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一二九运动策划书策划背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中国北方大量民众发动了抗日主义运动,被称为“一·二九运动”。
这场运动为现代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策划以一·二九运动为主题,旨在激起年轻人的爱国思想,让他们重温革命先辈的历程和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策划目的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展览、演讲、互动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和意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该运动。
3.深入挖掘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资料,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策划内容展览组织一次“一·二九运动历史回顾展”,展出涉及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文物、图片、相关书籍等。
同时可举办纪念品限时展销。
演讲邀请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前来做专题演讲,从不同角度解析一·二九运动,使听众对该运动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互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一·二九运动”APP,以手机为平台,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了解一·二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并参加线上线下的游戏,增强用户参与感。
现场表演以一·二九运动为背景,组织一场“革命歌曲演唱会”,请当地知名音乐家和演唱组合来现场演唱那个年代的革命歌曲,营造出革命红色氛围。
微信公众号推广结合活动开展,建立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开展有奖互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参与,积极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认知度。
策划预算人力成本1.项目策划:30000元2.设计制作:20000元3.策划执行:50000元物料成本1.展览物料:10000元2.活动场地:10000元3.活动礼品:20000元推广成本1.广告宣传:50000元2.SEO优化:10000元配套设备1.展览设备:10000元2.演讲设备:5000元3.现场音响:10000元总计预算预计总计:130000元。
“一二·九运动”策划发动真相“一二·九运动”是指1978年12月9日,在中国广州发生的学生抗议运动。
该运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契机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该运动的策划和发动真相。
1. 社会背景:在1970年代末,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和国家领导人的政策意图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2. 学生领导层的组织策划:一些知名大学的学生组织秘密策划了抗议活动,鼓动和组织学生参加。
他们通过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秘密传播信息,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相对统一的行动组织。
3. 意外事件的导火索:1978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该文章批评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些错误。
这篇文章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并促使他们走上了抗议的道路。
4. 抗议活动的策略和手段:学生们在广州市的多个地点集会示威,并发起了对官方机关和媒体的抗议。
他们要求政府改革政策,尊重言论自由,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诉求和建议。
5. 媒体报道和社会影响:由于当时中国的媒体对于国内政治问题的报道相对封闭,抗议活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媒体关注。
然而,该运动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对接下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一二·九运动的策划和发动是由一些学生组织主导的,这些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和国家政策持有质疑和不满态度,并通过集会示威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声音。
该运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纪念一二九运动故事摘要:一、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二、一二·九运动的过程三、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与贡献四、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故事正文:一、一二·九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华北地区形势严峻。
为了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二、一二·九运动的过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次运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日救国热潮。
三、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与贡献一二·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这场运动动员了全民族的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故事时至今日,一二·九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余年,但我们依然要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
在每年的12月9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今天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二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性质一二九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中重要的民主运动之一,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本文将分析一二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其性质,阐述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主要原因(一)政治原因:一二九运动是在国共合作时期爆发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是抗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两党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共产党的反对派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而在上海公共租界和租界外的共产党反对派之间的对抗也不断升级,迫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暴露。
(二)经济原因:上海在当时是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资本外流的重要出口,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双重压力下,上海各阶层群众的不满情绪比较普遍。
(三)文化原因:一二九运动是一个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而在当时,中国大学的学生运动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激进性,学生们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锋,而上海的大学生则相对更为激进,在文化上的冲突和文化上的对立是一二九运动经济原因的背后驱动力。
二、性质(一)政治性质:一二九运动是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运动,包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制、要求普选等要求,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
同时,在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在秘密地进行了组织,该运动是共产党在反对党内其他派别的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经济性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二九运动的情绪亦包含了社会阶层的复杂性及其对于现实问题的明显关注。
这期望克服电影非高尚的娱乐性,以国语为主、外语为辅,创作具有中国社会特点的电影,改善民族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唤起国民自觉,促进民族团结,为民族独立与强盛做出贡献。
(三)文化性质:上海大学生的作为和文化的传递在一二九运动的发起和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上海大学生所关切的问题本质上都是文化问题,在文化上的冲突和文化上的对立都是一二九运动的性质之一。
三、影响一二九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上海、四川、武汉等省市相继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也有限。
⼀⼆九运动的起因和由来⼀⼆·九运动⼜称为⼀⼆·九抗⽇救亡运动,1935年12⽉9⽇,北平(北京)⼤中学⽣数千⼈举⾏了抗⽇救国⽰威游⾏,反对华北⾃治,反抗⽇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救国新⾼潮。
⼀⼆九运动的由来⼀⼆·九运动⼜称为⼀⼆·九抗⽇救亡运动。
“九·⼀⼋事变”后,⽇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
1935年下半年,⽇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傀儡政权。
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成⽴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祸迫在眉睫。
12⽉9⽇,在中共北平临时⼯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6000余⼈,⾼呼“停⽌内战,⼀致对外”、“打倒⽇本帝国主义”等⼝号,举⾏了声势浩⼤的抗⽇救国⽰威游⾏。
国民党政府出动⼤批军警镇压,30多⼈被捕,数百⼈受伤。
⼀⼆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1、由于⽇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妥协退让,推⾏“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政策,使民族危机⽇益加深。
“九·⼀⼋”事变以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和蒋介⽯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民族的危机。
2、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民族统⼀战线政策的作⽤。
1935年11⽉。
中共中央发表了“⼋⼀宣⾔”,11⽉,⼜发出《为⽇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出卖中国宣⾔》和《抗⽇救国宣⾔》,号召全国⼈民⼴泛的联合起来,进⾏抗⽇反蒋⽃争,以挽救民族危亡。
⼀⼆九运动⼝号1、纪念⼀⼆九运动,⽏忘国耻,勇担责任2、铭记⼀⼆·九使命扛肩头3、缅怀先⼈,弘扬爱国精神,激昂民族正⽓4、发扬“⼀⼆·九”学⽣热爱祖国、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精神5、纪念⼀⼆九运动,传承爱国精神,⽴志奉献祖国。
6、为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努⼒,⽽奋⽃。
纪念一二·九运动策划书一、背景1925年,中国是一个被封建压迫和外国侵略的国家。
尤其是南方的农民群众遭受着极大的苦难,加上北伐战争和一系列国内外的变化,同盟会和共产党联合起来推进革命。
然而,到了1926年,原本合作的两党之间出现了矛盾,导致了全面的内战。
为了唤醒广大群众对革命的热情,纪念9月18日血案,举行一二·九运动,成为当时最具有标志意义的行动之一。
二、目的本次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旨在唤起青年对历史事件的关注,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同时,也是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宣传革命斗争的精神,激发青年群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三、时间和地点本次活动计划于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上午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具体场地将在后续确定。
四、活动流程1.开幕式(9:00-9:30)–主持人致欢迎辞–嘉宾致辞–集体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进行献花仪式2.新文化运动主题演讲(9:30-10:30)–演讲嘉宾:XXX教授(待定)–主题: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一二·九运动历史讲解(10:30-11:30)–讲解嘉宾:XXX教授(待定)–主题:一二·九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4.现场互动环节(11:30-12:00)–观众提问环节–发放文化纪念品5.结束仪式(12:00-12:30)–活动总结–代表讲话–闭幕词五、宣传推广1.海报制作:设计一张精美的海报,醒目地展示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张贴宣传。
2.在校内广播系统、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通知,邀请大家踊跃参与。
3.利用微信群、推特、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多方位、全方位的宣传推广。
六、后续展望通过本次活动,希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认识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积极探索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付出青春力量。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
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
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
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宋黎、于刚等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一般指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
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一二九运动是什么事件很多同学都听过一二九运动,那么一二九运动指的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二九运动简介1935年12月9日,北平六七千名大中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层层封锁,聚集到新华门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学生们的爱国正义要求被拒绝后,义愤填膺,开始举行示威游行。
当游行队伍走到王府井南口时,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皮鞭对付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
当天有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
第二天全市学生实行总罢课。
一场震惊中外、名垂青史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爆发了,这次运动轰动了全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恐怖统治,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狂澜。
学生与一二九运动学生是129运动的主力军。
在那个年代,学生总是走在民族的前列,充当中华民族发展的生力军。
不仅仅因为他们接触更为先进的知识,不仅仅因为他们年轻,他们更是有一种情怀,一种青年人应有的情怀。
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随后,工人、企业家、商人、农民等各领域的人纷纷响应,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意义1、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以上就是一些一二九运动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抄报内容一二九运动中不为人知的谜团“一二·九”运动到底是谁发动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二·九”运动的坚强领导者在关于“一二·九”运动的领导问题上,过去研究得还不够,因而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
例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二·九”运动带有自发的性质。
近年党史界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确认了“一二·九”运动是当时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简称北平临时市委)组织和领导的。
主要领导人是:北平临时市委书记谷景生、组织部长彭涛、宣传部长周小舟,以及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
抗日救亡是党的首要任务,用一切公开合法的方式去发动和组织所有民众,尤其是要用抗日、民主、自由的口号去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
北平党组织紧紧抓住挽救民族危亡这一主题,顺应历史大势,采取正确的方针和策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史实表明,“一二·九”运动完全是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的。
它是当时北平党组织紧紧抓住挽救民族危亡这一主题,顺应历史大势,采取正确的方针和策略的结果,因而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才得以逐渐披露的这段重要历史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国的学生运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才能把炽烈的爱国热情化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
为什么一二九领导人问题直到近几年才披露?为什么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实,直到近几年才逐渐披露出来,以至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其详?专家分析,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党纪念、宣传“一二·九”运动早就开始了,但相当一段时间是着重于“一二·九”运动的群众斗争、伟大历史作用和其革命精神。
二是新中国建立后,人们开始回忆、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时,注意到的是活跃在历史前台的先进人物,主要是北平市学联的领导人以及一些大中学校党的负责人,而真正在领导指挥这场运动的党的领导人,许多人包括一些当时在前台活动的人物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