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深与雪压
- 格式:ppt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9
定义:基本雪压是指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决定雪压值大小的是雪深和雪重度,即S=rdS 为雪压(N/m.m) r 为雪重度(N/m.m.m) d 为雪深(m)相关概念:1,雪重度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量,它随积雪厚度,积雪时间的长短即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异。
2,最大雪深与最大雪重度两者并不一定同时出现。
当年最大雪深出现时,对应的雪重度多数情况下不是本年度的最大值。
3,一般山上的积雪比附近平原地区的积雪要大,并且随山区地形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确定雪压时,观察场地应具有代表性。
场地的代表性是指下述内容:——观察场地周围的地形为空旷平坦;——积雪的分布保持均匀;——设计项目地点应在观察场地的地形范围内,或它们具有相同的地形。
对于积雪局部变异特别大的地区,以及高原地形的山区,应予以专门调查和特殊处理。
雪压是指单位水平面积上的雪重,单位以kN/m2 计。
当气象台站有雪压记录时,应直接采用雪压数据计算基本雪压;当无雪压记录时,可间接采用积雪深度,按下式计算雪压:S=hρg(kN/m2)S=hρg(kN/m2)式中 h—积雪深度,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m);ρ—积雪密度(tm3);g—重力加速度,9.8ms2。
雪密度随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和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有较大幅度的变异,对于无雪压直接记录的台站,可按地区的平均雪密度计算雪压。
基本雪压按D.3 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历年最大雪压数据按每年7 月份到次年6月份间的最大雪压采用。
对雪压和风速的年最大值x 均采用极值I 型的概率分布,其分布函数为 F(x)=exp{-exp[-a(x-u)]}式中 u—分布的位置参数,即其分布的众值;α—分布的尺度参数。
分布的参数与均值μ和标准差σ的关系按下述确定:a=1.28255σu=μ-0.57722a当由有限样本的均值x 和标准差s 作为μ和σ的近似估计时,取a=C1su=x-C2a式中系数C1 和C2 见表D.3.2。
基本雪压的计算分析摘要:近几年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加剧,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大型钢结构破坏在我国频频出现,如何在结构设计时考虑风、雪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已成为工程界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比较严重的雪灾的对比分析以及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对雪荷载的影响因素、取值、概率模型等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基本雪压;概率模型;极值I型分布;参数估计;Gumbel法2007年辽宁省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的暴风雪灾害,对辽宁省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相比之下类似的事件发生在1956年的西藏、1977年的北方大部分地区、1983年的新疆地南部区以及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大雪灾。
经过调查分析此类事件的共同特点均为因雪荷载过大导致的结构破坏并且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故在结构设计中关于雪荷载的相关问题应引起广泛地重视。
1相关资料的数据处理雪压的数据可从当地气象局的历年气象统计资料中获取所计算出的当地基本雪压是最接近当地真实情况的;还可以根据我国现行的荷载规范中所给出的基本雪压值进行计算,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在旧规范的基础上补充了近几年来的基本雪压数据,对部分地区的基本雪压值进行了增大的处理,这符合近几年来该地区异常的雪荷载引起的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此外,在没有雪压记录时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基本雪压计算:(1)采用积雪深度和密度与基本雪压之间的关系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积雪深度,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积雪密度,规范中的附录中对我国各个地区都有所规定;重力加速度,。
(2)还可根据降水量折算成积雪深度来间接计算基本雪压。
根据罗新兰文章显示,以日平均温度为作为临界温度值,在小于等于时的降水量为降雪数据,降雪保证率为且将降水量以比例折算成雪深数据。
2年最大雪压的计算方法2.1雪荷载概率分布模型的建立据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内容:楼面的活荷载、风雪荷载等作用的概率模型其前提均为假设其模型是以平稳二项随机过程为基础而得到的,即将随机荷载过程中的样本数据模型转化为等时段的数据模型,故雪荷载概率模型将采用平稳二项随机过程,其步骤如下:(1)建筑设计基准期为,将其划分为个相等的时间段;(2)在任意某个时间段内,雪荷载出现的概率为,不出现的概率为;(3)在任意时间段内,任意时间点雪荷载的概率分布函数等于雪荷载的累积分布函数且各个时间段上的雪荷载幅值相互独立且同分布;(4)不同时间段内的雪荷载出现的概率和出现的雪荷载幅值是相互独立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雪灾气象等级划分及监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雪灾的术语和定义,雪灾气象等级划分、雪灾相关因子的监测及雪灾气象等级信息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雪灾气象等级的划分、监测及信息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QX/T5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3术语和定义3.1雪灾因降雪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气象灾害。
3.2降雪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集聚的深度。
3.3雪深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3.4连续降雪日数出现降雪后,日降雪量大于2.5mm的连续降雪天数。
3.5持续积雪日数出现积雪后,雪深大于1cm的连续天数。
3.6降温幅度出现降雪天气后,48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的幅度。
4雪灾气象等级划分4.1雪灾气象指数(SWI)的计算方法4.1.1雪灾气象指数(SWI)的计算见式(1):12345SWI A A A A A =++++ (1)式中:A1、A2、A3、A4、A5分别代表日降雪量、雪深、连续降雪日数、持续积雪日数以及降温幅度的分级指数,其大小范围为1~4,无量纲。
4.1.2雪灾气象指数(SWI)各影响因子分级见表1。
表1各影响因子分级表分级指数降雪量mm 雪深cm 连续降雪日数天持续积雪日数天降温幅度℃11~2.55~1013~54~62 2.6~511~1526~10 6.1~83 5.1~1016~203~411~158.1~104>10>20>4>15>104.2雪灾气象等级划分标准4.2.1根据雪灾气象指数(SWI)将雪灾气象等级分为四级,其分级标准见表2。
雪压的概念雪压,也被称为雪深压力、积雪压力,是指由于积雪覆盖在地面上而对下方物体施加的压力。
在雪地旅行、登山、建筑设计等领域,了解雪压的概念对于保证人身安全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雪压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雪的密度、雪的厚度、雪的结构以及雪覆盖的地形等。
雪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雪的质量,常用千克/立方米表示。
一般来说,湿雪密度较大,干雪密度较小。
雪的厚度是雪层垂直厚度的测量,常用厘米或米表示。
雪的结构指的是雪晶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结构会影响雪的稳定性和密度。
地形则影响雪的分布和积累,如山坡的雪压一般较大。
在建筑设计领域,雪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在高山地区或北方寒冷地区。
当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雪压对屋顶、墙壁和各个结构部分的影响,以确保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屋顶,需要考虑积雪的重量对屋顶的负荷产生的影响。
如果积雪厚度较大,屋顶需要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以免塌陷。
对于墙壁,积雪的压力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因此需要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积雪在屋顶或墙体上融化时产生的水流对建筑物的影响,避免积水导致损害。
在户外旅行和登山中,了解雪压的知识对于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大雪压力可能导致积雪崩塌,造成人员伤亡。
了解雪压对于选择合适的行动路径、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例如,在进行夏季登山时,需要考虑在某些地区可能积雪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安全的路线。
在冬季滑雪、雪地徒步等活动中,了解雪的密度和厚度,以及了解雪的结构和地形对雪压的影响,都能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保证自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雪压是指由于积雪覆盖在地面上而对下方物体施加的压力。
了解雪压的大小和对物体的影响对于保证人身安全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雪压对于屋顶、墙壁等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在户外旅行和登山中,了解雪压的概念有助于选择安全路径和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1.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和()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起转入正式运行。
全国所有()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反馈、()反馈和()反馈。
5.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降水量观测方法降水量观测包括测量记录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根据需要也可测记雪深、冰雹直径、初霜和终霜日期及雾、露、霜现象。
常规降水量的观测,在观测场地、雨量站考证、观测仪器与安装、观测记录等方面均应严格按照有关降水量观测的规范开展工作。
第一节观测场地要求降水量观测场地的查勘内容包括:地名和交通、通信条件等;附近雨量站分布情况;自然地理特征和水体分布情况;当地降水和气温等气候特征;雷电情况;场地周围障碍物情况。
查勘后场地环境应满足观测资料具有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降水量观测场地环境与设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降水量观测应设置地面观测场。
当地面观测场环境不符合要求时,可设置杆式观测场。
特殊情况下,专用雨量站可设置房顶观测场。
(2)除本站需备份观测外,观测场不宜设置3套及以上同类型的观测设备。
(3)地面观测场环境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观测场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计)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顶部与承雨器口高差的2倍。
3)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应选择相对平坦的位置,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
4)场内仪器之间、仪器与栏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m。
仅设一台雨量器(计)时为4m×4m,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时为4m×6m。
5)场内地面应平整,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宜超过20cm。
设置的小路和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0.5m。
6)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1.2m的防护栏栅,栏栅条的疏密不应影响降水量观测精度,多雪地区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
7)有积水的观测场,应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
8)观测场应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
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的2倍距离为保护范围,不应有建筑物,不应栽种树木和高秆作物。
9)水面蒸发站的降水量观测场地设置应符合《水面蒸发观测规范》(SL 630—2013)的要求。
积雪深度和雪压形成要素分析及应用姚海涛1,王清富2,单丽琴1,董钰春11江苏省宿迁市气象局,2江苏省泗洪县气象局 [摘要] 不同的雪深的雪压是不同的,同时相同的雪深雪压也不一定相同。
相同雪深情况下雪压主要取决于积雪的密度。
影响积雪密度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气温、湿度、风、日照、雪深、积雪时间、降雪性质,想要精确的确定它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着重研究分析降雪量、雪深与雪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将来的服务过程中根据所预报的降雪量的大小,作出雪深雪压的预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总结出的经验规律运用到地面气象观测中能有效的预防观测错情,提高观测质量。
关键词:雪量 雪深 雪压 灾害前言:随着地球的变暖,在南方地区降雪天气越来越少,能形成积雪的天气更加少见,所以预防积雪灾害的机制、措施也不健全。
2008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积雪导致大部分交通瘫痪。
这次低温雨雪持续时间长,造成严重积雪实为罕见。
积雪的重压导致大量房屋倒塌,绝大部分雨棚、自行车棚、蔬菜大棚损坏,特别是输电线路的损坏、损失巨大,雪灾共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江苏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
资料来源说明:本文所有气象资料来源于沭阳县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灾害资料为气表-1记载,部分灾害资料来源于沭阳民政部门。
江苏省沭阳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雪次数少,有些年份甚至全年没有降雪,但出现降雪并形成积雪产生灾害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1、雪深与雪压的规律分析1.1降雪、雪深和雪压的一般性气候变化规律不少人心里有一个概念就是,降雪越大雪深越深,同时雪压也就越大。
这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经调查分析,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由于沭阳县处于暖温带,积雪日数年较少,达到雪压观测标准的日子更少,加上其中一段时间上级取消了沭阳站雪压的观测项目,因此收集到的雪压资料并不多。
但通过资料分析,明显看出积雪深度和雪压的分布符合一定规律。
不平衡积雪荷载雪荷载是房屋屋面的主要荷载之一,属于结构上的可变荷载。
在我国寒冷地区及其他大雪地区,因雪荷载导致屋面结构以及整个结构破坏的事例时有发生(如下图所示)。
尤其是大跨度结构以及轻型屋盖对雪荷载更为敏感。
因此,在有雪地区,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雪荷载的作用。
两个雪荷载倒塌事故1. 基本雪压所谓雪压是指单位水平面积上的积雪重量。
雪压的计算公式:s =rd式中 s ——雪压(N/2m )r ——雪重度(N/2m )d ——雪深(m )雪重度r 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量,越靠近地面,雪的重度越大,雪深越大,下层的重度越大。
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0k r S S μ= k S ——雪荷载标准值(kN/2m );r μ——屋面积雪分布系数;0S ——基本雪压(kN/2m );基本雪压(0S )是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
可以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表D4中直接查出。
2.屋面的雪压影响屋面雪压的因素有: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1) 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主要是由风的漂积作用引起的。
在下雪过程中,风会把部分本将飘落在屋面上的雪积吹到附近的地面或其它较低的物体上,这种影响就叫风的漂积作用。
当风速较大或房屋处于曝风位置时,部分已经积在屋面上的雪会被风吹走,从而导致平屋面或小坡度(坡度小于10度)屋面上的雪压普遍比邻近地面上的雪压要小。
在高低跨屋面的情况下,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会将较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
对多坡度屋面及曲线型屋面,屋谷附近区域的积雪比屋脊区大,其原因之一是作用下的雪漂积,屋脊区的部分积雪被风吹在屋谷区内。
对于高低跨屋面,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会将较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
苏联根据西伯利亚地区的屋面荷载的调查,对屋面积雪分布系数r μ规定为r μ=2h/0S ≤4.0式中 h ——屋面高低差,m ;0S ——基本雪压,kN/2m 。
一.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答(1)淡积云:扁平的积云,垂直发展不盛,在阳光下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晴天常见。
(2)浓积云: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像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
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3)秃积雨云:浓积云发展到鬃积雨云的过渡阶段,花椰菜形的轮廓渐渐变得模糊,顶部开始冻结,形成白色毛丝般的冰晶结构。
秃积雨云存在的时间,一般比较短。
(4)鬃积雨云:积雨云发展到成熟阶段,云顶有明显的白色毛丝般的冰晶结构,多呈马鬃状或砧状。
二.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答.观测站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好坏,原则上可以从台站地形是否具有典型性方面进行评定。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空间的代表性,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湍流大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快,时间上要取一定时段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台站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三.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哪几种方法?答:从原理上分为直接测量和遥感测量。
直接测量分为现场测量和遥测两种。
遥感测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四.如何区别浮尘与霾、霾与轻雾?答.形成浮尘的沙尘是由远处传播而来,而霾不是。
一般浮尘的能见度更小,并且垂直能见度也不大。
霾常出现在干燥时期,浮尘不一定。
霾由大量极细微沙尘均匀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混浊,能见距离<10km。
常出现在气团稳定较干燥时期。
浮尘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无风或风小时,由远处沙尘经高空气流传播而来。
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沙尘浮游在空中所致。
能见距离小于1km,垂直能见度也很差。
霾和轻雾的组成不同,霾是大量沙尘漂浮在空气中,而轻雾是由水滴组成。
并且霾常出现在气团稳定较干燥时期,而轻雾不一定。
轻雾由细小水滴组成的稀雾幕。
水平能见距离<10km。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1、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2、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3、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 30 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4、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5、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6、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米,南北间隔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米。
7、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8、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
9、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无深层地温观测任务的站不需进行)。
10、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为了解取得的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必须进行平行观测。
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
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不得少于3个月。
11、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12、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旛下垂。
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
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13、层积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展或平衍而成。
气象信息员气象基础知识目录一、气象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 (1)二、气象观测 (2)三、天气预报 (6)四、农业气象灾害 (9)五、气象灾情调查 (11)六、安徽农网 (12)七、辅助观测手机客户端 (13)八、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 (14)一、气象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的系统观察和测量。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
4、《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二、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利用气象仪器和目力,对靠近地面的大气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测。
1、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晶和雪晶。
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2、能见度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
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下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