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来自两个总体样本的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A 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统计》同步讲义9.2 用样本估计总体一.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一)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求极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将数据分组时,一般取等长组距,并且组距应力求“取整”,组数应力求合适,以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各小组的频率=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纵轴表示频率组距,频率组距实际上就是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度,小长方形的面积= =频率.(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1.因为小矩形的面积= = ,所以各小矩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这样,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相应的频率=样本容量.二.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与区别1.扇形图:用于直观描述各类数据占总数的比例,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2.条形图: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不同类别或分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适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
3.直方图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不同类别或分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直方图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4.折线图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三.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1.百分位数定义:一般地,一组数据的第p 百分位数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 %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 )%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2.常用的百分位数(1)四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2)其它常用的百分位数:第1百分位数,第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3.计算一组n 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一般步骤如下:第1步,按从小到大排列原始数据;第2步,计算i =n ×p %;第3步,若i 不是整数,而大于i 的比邻整数为j ,则第p 百分位数为第j 项数据;若i 是整数,则第p 百分位数为第i 项与第(i +1)项数据的平均数.四.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有奇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 1,x 2,…,x 2n +1,则称x n +1为这组数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有偶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 1,x 2,…,x 2n ,则称x n +x n +12为这组数的中位数.3.平均数:如果n 个数x 1,x 2,…,x n ,那么x =1n(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求法(1)众数:取最高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作为众数.(2)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划分为左右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的分界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称为中位数.(3)平均数: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五.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1.假设一组数据为x 1,x 2,…x n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方差为标准差2.如果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总体平均数为,则称为总体方差,S =S 2为总体标准差.3.标准差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4.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差设样本中不同层的平均数分别为x 1,x 2,…,x n ,方差分别为s 21,s 2,…,s 2n ,相应的权重分别为w 1,w 2,…,w n,则这个样本的方差为x s =Y n22i i 11S (Y Y)N ==-∑n222ii i i 1S w [S(x x)]==+-∑题型一 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例1-1】(2023·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在2022年某地销售的汽车中随机选取1000台,对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进行统计,这1000台车辆的销售价格都不小于5万元,小于30万元,将销售价格分为五组:(单位:万元).统计后制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在选取的1000台汽车中,销售价格在内的车辆台数为( )A .800B .600C .700D .750【例1-2】(2023天津)从某小区抽取100户居民用户进行月用电调查,发现他们的用电量都在之间,进行适当分组后(每组为左闭右开的区间),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在被调查的用户中,用电量落在区间内的户数为( )A .45B .46C .54D .70【例1-3】(2023·江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某区域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了200名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每人仅参加1个课题组,参加各课题组的人数占比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参加数学类的人数比参加理化类的人数多()[)[)[)[)[)5,1010,1515,2020,2525,30,,,,[)10,2050350kW h ⋅:[100,200)A .16B .30C .32D .62【例1-4】(2023云南)下图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最近10年的人口出生率(单位:‰),根据下图,则( )A .这10年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B .这10年的人口出生率超过12‰的年数所占比例等于45%C .这10年的人口出生率的80%分位数为13.57‰D .这10年的人口出生率的平均数小于12‰题型二 总体百位分数的估计【例2-1】(2023·辽宁)某地有9个快递收件点,在某天接收到的快递个数分别为360,284,290,300,402,188,240,260,288,则这组数据的第72百分位数为( )A .290B .295C .300D .330【例2-2】(2023·全国·高一专题练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为了解某地中学生的体重情况,某机构从该地中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体重(单位:千克),根据测量数据,按分成六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调查的数据,估计该地中学生体重的第75百分位数是()[40,45),[45,50),[50,55),[55,60),[60,65),[65,70]A .55B .57.25C .58.75D .60题型三 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例3-1】(2023上海徐汇)军训时,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射击比赛,共比赛10场,每场比赛各射击四次,且用每场击中环数之和作为该场比赛的成绩.数学老师将甲、乙两名同学的10场比赛成绩绘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成绩的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并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甲的成绩的极差是29;②乙的成绩的中位数是18;③乙的成绩的众数是22.则三个结论中,正确结论个数为( ).A .3B .2C .1D .0【例3-2】(2023秋·内蒙古包头·高三统考期末)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使用该产品的用户中随机调查了100个用户,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得到如图所示的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用户满意度评分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分别为a ,b ,c ,则( )A .B .C .D .【例3-3】(2023春·浙江温州)(多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a b c <<b a c <<a c b <<b<c<a量基本标准,它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某高校组织名大一新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现抽查200名大一新生的体测成绩,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分组区间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估计该样本的众数是B .估计该样本的均值是C .估计该样本的中位数是D .若测试成绩达到分方可参加评奖,则有资格参加评奖的大一新生约为人题型四 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例4-1】(2023·高一课时练习)两名运动员在某次测试的6次成绩如图所示,则两人平均数与方差的关系是( )A .甲的平均数大,方差小B .平均数相等,甲方差大C .平均数相等,甲方差小D .平均数和方差都相等【例4-2】(2023 浙江湖州 )(多选)为响应自己城市倡导的低碳出行,小李上班可以选择公交车、自行车两种交通工具,他分别记录了100次坐公交车和骑车所用时间(单位:分钟),得到下列两个频率分布直方图:基于以上统计信息,则()4000[70,75)[75,80)[80,85)[85,90)[90,95)[95,100)87.58086852200A .骑车时间的中位数的估计值是22分钟B .坐公交车时间的40%分位数的估计值是19分钟C .坐公交车时间的平均数的估计值小于骑车时间的平均数的估计值D .坐公交车时间的方差的估计值小于骑车时间的方差的估计值【例4-3】(2023内蒙古赤峰·)甲、乙两名同学12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发挥稳定,且平均成绩也比乙同学高B .甲同学比乙同学发挥稳定,但平均成绩比乙同学低C .乙同学比甲同学发挥稳定,且平均成绩也比甲同学高D .乙同学比甲同学发挥稳定,但平均成绩比甲同学低【例4-4】(2023 北京·高一校考期末)经过简单随机抽样获得的样本数据为,且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数据,方差,则所有的数据都为0B .若数据,的平均数为,则的平均数为6C .若数据,的方差为,则的方差为12D .若数据,的分位数为90,则可以估计总体中有至少有的数据不大于9012,,,n x x x 12,,,n x x x x 2s 12,,,n x x x 20s =()1,2,,i x i n = 12,,,n x x x 3x =()211,2,,i i y x i n =+= 12,,,n x x x 23s =()211,2,,i i y x i n =+= 12,,,n x x x 25%75%答案解析一.总体取值规律的估计(一)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求极差:极差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将数据分组时,一般取等长组距,并且组距应力求“取整”,组数应力求合适,以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各小组的频率=小组频数样本容量.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纵轴表示频率组距,频率组距实际上就是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度,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1.因为小矩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所以各小矩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这样,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相应的频率=样本容量.二.常见统计图表的特点与区别1.扇形图:用于直观描述各类数据占总数的比例,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2.条形图: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不同类别或分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适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
第九章方差分析前面介绍了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那么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是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方法,由英国著名统计学家R.A.Fisher提出,又称F检验,是通过对数据变异的分析来推断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所代表总体均数是否有差别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本章首先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然后结合研究设计类型分别介绍各类方差分析方法。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按设计类型的不同,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误差进行比较,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例9.1 为研究大豆对缺铁性贫血的恢复作用,某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已做成贫血模型的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饲料喂养:不含大豆的普通饲料、含10%大豆饲料和含15%大豆饲料。
喂养一周后,测定大鼠红细胞数(×1012/L),试分析喂养三种不同饲料的大鼠贫血恢复情况是否不同?表9.1 喂养三种不同饲料的大鼠红细胞数(×1012/L)普通饲料10%大豆饲料15%大豆饲料合计X 4.78 4.65 6.80 4.65 6.92 5.913.984.447.284.04 6.167.51 3.445.997.51 3.776.677.743.65 5.298.194.91 4.707.154.795.058.185.316.01 5.534.055.677.795.16 4.688.03in12 12 12 36 (n)i X ∑ 52.53 66.23 87.62 206.38(X ∑)i X4.385.52 7.30 5.73 (X ) 2i X ∑ 234.2783373.2851647.73121255.2946(2X ∑)表9.1按完全随机设计获得的36个数据(X )中包含以下三种变异: 1. 总变异 36只大鼠喂养一周后测定红细胞数X 各不相同,即X 与总均数X 不同,这种变异称为总变异(total variation)。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知识点总结一、随机抽样。
1. 简单随机抽样。
- 定义: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 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 常用方法。
- 抽签法: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 随机数法: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生成器或统计软件来抽取样本。
2. 系统抽样。
- 定义: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 步骤。
- 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
- 确定分段间隔k = (N)/(n)(n是样本容量),对编号进行分段。
- 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 k)。
- 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 + k),再加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以此类推,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3. 分层抽样。
- 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
- 适用情况: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个部分组成时。
- 步骤。
- 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将总体分成互不相交的层。
- 计算各层中个体数与总体数的比例,按各层个体数占总体数的比例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 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以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 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
- 频率分布表。
- 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 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极差)/(组数),组数通常取5 - 12组比较合适)。
- 确定分点,将数据分组。
- 统计每组的频数,计算频率(频率=(频数)/(样本容量)),列出频率分布表。
第一章测试1.下面哪些是R可以存储的数据对象?()。
A:列表框B:数据框C:其余选项都是D:矩阵答案:C2.关于 attach( ) 函数说法正确的是?()。
A:把数据库加载到R的搜索空间B: 与detach( )的功能不同C:其余选项均正确D:执行 attach( ) 加载数据库后,可以直接访问该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答案:C3.下面哪些方式可以查看到帮助文档?()。
A:?mean和help(mean)都正确B:?meanC:help(mean)D:?mean和help(mean)都不正确答案:A4.假设 y<-c(1,2,3,-1,0,2), 那么关于语句 y[c(-2,-3)],说法正确的是___.()。
A:执行该语句不会改变y的长度B:该语句存在语法错误C:执行该语句将改变y的长度D:该语句选取y的第2和第3个元素答案:A5.下面关于修改向量 x<-c(1,2,-1,-3,-5) 的说法错误的是___.()。
A: 执行语句 x<-0 后,x的值为 0B:执行语句 x[1]<-0 后,x的值为 0,2,-1,-3,-5C:执行语句 x[c(1,5)]<-0 后,x的值为 0,2,-1,-3,0D:执行语句 x<-0 后,x的值为 0,0,0,0,0答案:D第二章测试1.若从正态分布总体中抽样得到一组样本,样本的值为 1, -1, 2, 3, 4, 5, 1, 2, 4, 3,那么样本的中位数为?()。
A:3B:4C:2D:2.5答案:D2.若从正态分布总体中抽样得到一组样本,样本的值为7, 7, 5, 2, 5, 4, 7, 9, 4, 8,那么样本的众数为?()。
A:4B:5C:8D:7答案:D3.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称为?()。
A:范围B:极差C:四分位差D:方差答案:B4.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系数能够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B:变异系数越大,数据越分散C:其余选项都正确D:可以用样本的变异系数来比较多个样本的离散程度答案:C5.若从正态分布总体中抽样得到一组样本,样本的值为 1, -1, 2, 3, 4, 5, 1, 2, 4, 3,4, 4, 那么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解释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搜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计量尺度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是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是用来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6.变量可分为哪几类?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分类变量是说明书屋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为分类数据;顺序变量是说明十五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顺序数据;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是只能去可数值的变量,它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产品数量”;连续性变量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它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温度”等。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所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
使用时要评估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目的、搜集途径、搜集时间且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9.1.1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二(人教A版)第九章《9.1.1 简单随机抽样》,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问题的特征、统计中的抽样思想、科学抽样的三个必备条件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两种抽样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法,这两种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从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教学难点】: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实施步骤.【教学过程】当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在此基础上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情况,进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名称定义总体所要的全体叫作总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的组成的集合叫作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作个体样本样本中个体的叫作样本容量容量考察对象;统计的相关概念;若干个个体;数目[讨论] 样本与样本容量有什么区别?解:样本与样本容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个体组成的集合,是对象;样本容量是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是一个数.人口普查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因而不宜经常进行,为了及时掌握全国人口变动状况,我国每年还会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的调查.这种调查是抽取一部分居民进行调查,根据抽取的居民情况来推断总体的人口变动情况.像这样,根据一定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我们把从总体中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样本,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量.调查样本获得的变量值称为样本的观测数据,简称样本数据.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情况.例如,抽样调查一批待售袋装牛奶的细菌数是否超标,其目的是要了解整批牛奶的细菌含量超标情况,而不只是局限在抽查到的那几袋牛奶的情况.因此,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总体的情况,自然希望抽取的样本数据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即样本含有和总体基本相同的信息.假设口袋中有红色和白色共1000个小球,除颜色外,小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你能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带中红球所占的比例吗?这里袋中所有小球是调查的总体,每一个小球是个体,小球的颜色是所关心的变量.我们可以从袋中随机地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如此重复n次.根据初中的概率知识可知,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加,摸到红球的频率会逐渐稳定于摸到红球的概率,即口袋中红球所占的比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放回摸球,用频率估计出红球的比例. 在有放回地摸球中,同一个小球有可能被摸中多次,极端情况是每次摸到同一个小球,而被重复摸中的小球只能提供同一个小球的颜色信息,如果我们采用不放回摸球,即从袋中摸出一个球后不再放回袋中,每次摸球都在余下的球中随机摸取,这样就可以避免同一个小球被重复摸中.特别地,当样本量n=1000时,不放回摸球已经把袋中的所有球取出,这就完全了解了袋中红球的比例,而有放回摸球一般还不能对袋中红球的比例作出准确的判断.1.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作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作简单随机样本.;简单随机抽样;逐个不放回;都相等不同编号个数等于样本所需要的人数.一般说来,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没有特殊设定的情况下,它们生成的随机数,都是可重复的.为了确认你使用的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的情况,可以查阅它的说明书,也可以通过测试它能否生成3个整数随机数1或2来进行判断.(1)用随机试验生成随机数(2)用信息技术生成随机数准备10个大小、质地一样的小球,小球上分别写上数字0,1,2, (9)把它们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中,从袋中有放回摸取3次,每次摸取前充分搅拌,并把第一、二、三次摸到的数字分别作为百、十、个位数,这样就生成了一个三位随机数.如果这个三位数在1~712范围内,就代表对应编号的学生被抽中,否则舍弃编号. 这样产生的随机数可能会有重复. 进入计算器的计算模式(不同的计算器型号可能会有不同),调出生成随机数的函数并设置参数,例如RandInt# (1, 712),按“=”键即可生成1~712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重复按“=”键,可以生成多个随机数.这样产生的随机数可能会有重复.①用计算器生成随机数在电子表格软件的任一单元格中,输入“=RANDBETWEEN (1,712)”,即可生成一个1~712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再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的自动填充功能,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随机数(如下图1).这样产生的随机数可能会有重复.②用电子表格软件生成随机数在R软件的控制台中,输入“sample (1: 712, 50, replace=F) ”,按回车键,就可以得到50个1~712范围内的不重复的整数随机数(如下图).③用R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R软件是免费的统计软件,该软件具有比较强大数据处理、绘图和分析等统计功能,在统计学研究和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为1~N;②将所有编号1~N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③将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④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并记录其编号,连续抽取n次;⑤从总体中将与抽取到的签的编号相一致的个体取出①将总体中的个体;②在随机数表中数作为开始;③规定一个方向作为从选定的数读取数字的④开始读数字,若不在编号中,则,中,则,依次取下去,直到取满为止只计一次)⑤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要点编号、制签、搅匀、抽取、确定样本编号、选起始数、读数、获取样本编号;任选一个;方向;跳过;取出【教学反思】本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知识的重要性,理解统计问题的特征、统计中的抽样思想、科学抽样的三个必备条件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两种抽样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法,这两种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十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一、填空题1、在方差分析中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 。
2、在方差分析中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 ,其不同表现称为 。
3、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17n =和26n =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
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其中“A ”单元格内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差分析中,设因素的水平个数为k ,全部观测值的个数为n ,总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
5、在方差分析中,设用于检验的行因素为R ,列因素为C ,行因素有k 个水平,列因素有r 个水平,并假设两个因素没有交互作用,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是____________。
6、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两个变量,一个是 ,另一个是 。
7、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必须符合 要求,必须符合 原则。
8、接受“处理”的对象或实体称为 。
9、搜集样本的计划称为 。
10、在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的统计量是 。
11、从三个总体中选取了4个观测值,得到组间方差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分别为 和 。
二、单项选择题1、在方差分析中,设用于检验的行因素为R ,列因素为C ,并假设两个因素没有交互作用,用于检验因素R 的统计量是 ( )。
A 、 SSR F SSC =B 、MSR F MSC = C 、MSR F MSE =D 、MSRF MST= 2、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度量两个分类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量是2R ,其计算公式为 ( )。
A 、2SSR SSC R SST +=B 、2MSR MSC R MST += C 、2SSR R SST =D 、2SSC R SST=3、一次涉及因子A 的4个水平与因子B 的3个水平以及3次重复的因子试验得到的结果为SST=280,SSA=26,SSB=23,SSAB=175,在0.05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因子A 的显著性,即检验假设0H :因子A 不显著,得到的结论是( )。
第九章统计9.1随机抽样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全面调查,又称普查W.(2)在一个调查中,我们把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W.(3)根据一定的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W.(4)把从总体中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样本W.(5)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量W.(6)调查样本获得的变量值称为样本的观测数据,简称样本数据.2.简单随机抽样(1)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N为正整数)个个体,从中逐个抽取n(1≤n<N)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抽取是放回的,且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放回简单随机抽样.(2)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如果抽取是不放回的,且每次抽取时总体内未进入样本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3)简单随机抽样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和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统称为简单随机抽样.(4)简单随机样本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获得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5)简单随机抽样的常用方法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名师点拨(1)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一次性批量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两种方法是等价的.(2)简单随机抽样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从而保证了抽样的公平性.3.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1)总体平均数①一般地,总体中有N 个个体,它们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则称Y -=Y 1+Y 2+…+Y N N=1N ∑N i =1Y i 为总体均值,又称总体平均数. ②如果总体的N 个变量值中,不同的值共有k (k ≤N )个,不妨记为Y 1,Y 2,…,Y k ,其中Y i 出现的频数f i (i =1,2,…,k ),则总体均值还可以写成加权平均数的形式Y -=1N ∑k i =1f i Y iW. (2)样本平均数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它们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则称y -=y 1+y 2+…+y n n=1n ∑n i =1y i 为样本均值,又称样本平均数.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我们常用样本平均数y -去估计总体平均数Y -.4.分层随机抽样(1)分层随机抽样一般地,按一个或多个变量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子总体,每个个体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子总体,在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把所有子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每一个子总体称为层W.(2)比例分配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每层样本量都与层的大小成比例,那么称这种样本量的分配方式为比例分配.5.分层随机抽样中的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1)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层数分为2层,第1层和第2层包含的个体数分别为M 和N ,抽取的样本量分别为m 和n .我们用X 1,X 2,…,X M 表示第1层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x 1,x 2,…,x m 表示第1层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Y 1,Y 2,…,Y N 表示第2层各个个体的变量值,用y 1,y 2,…,y n 表示第2层样本的各个个体的变量值,则:①第1层的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X -=X 1+X 2+…+X M M =1M ∑M i =1X i ,x -=x 1+x 2+…+x m m=1m ∑m i =1x i . ②第2层的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Y -=Y 1+Y 2+…+Y N N =1N ∑N i =1Y i ,y -=y 1+y 2+…+y n n=1n ∑n i =1y i . ③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为W -=∑M i =1X i +∑N i =1Y i M +N ,w -=∑m i =1x i +∑ni =1y i m +nW. (2)由于用第1层的样本平均数x -可以估计第1层的总体平均数X -,用第2层的样本平均数y -可以估计第2层的总体平均数Y -.因此我们可以用M ×x -+N ×y -M +N =M M +N x -+N M +Ny -估计总体平均数W -. (3)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m M =n N =m +n M +N ,可得M M +N x -+N M +Ny -=m m +n x -+n m +ny -=w -.因此,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我们可以直接用样本平均数w -估计总体平均数W -.6.获取数据的途径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有:(1)通过调查获取数据;(2)通过试验获取数据;(3)通过观察获取数据;(4)通过查询获取数据典型应用1总体、样本等概念辨析题为了调查参加运动会的1 000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从中抽取了100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 0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个体C.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样本D.样本量是100【解析】根据调查的目的可知,总体是这1 000名运动员的年龄,个体是每个运动员的年龄,样本是抽取的100名运动员的年龄,样本量为100.故答案为D.【答案】D此类题目要正确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要弄明白概念的实质,并注意样本与样本容量的不同,其中样本量为数目,无单位.典型应用2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下面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1)从无数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仓库中有1万支奥运火炬,从中一次抽取100支火炬进行质量检查;(3)某连队从200名党员官兵中,挑选出50名最优秀的官兵赶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解】(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总体的个数是有限的.(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虽然“一次性抽取”和“逐个抽取”不影响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但简单随机抽样要求的是“逐个抽取”.(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这50名官兵是从中挑选出来的,是最优秀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中“等可能抽样”的要求.要判断所给的抽样方法是否为简单随机抽样,关键是看它们是否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即简单随机抽样的四个特点.典型应用3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应用某班有50名学生,要从中随机地抽出6人参加一项活动,请分别写出利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该样本的过程.【解】(1)利用抽签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这50名学生编号,编号为01,02,03, (50)第二步:将50个号码分别写在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第三步:将得到的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第四步:从容器中逐一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号码.对应上面6个号码的学生就是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2)利用随机数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这50名学生编号,编号为1,2,3, (50)第二步:用随机数工具产生1~50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把产生的随机数作为抽中的编号,使与编号对应的学生进入样本.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过程,直到抽足样本所需人数.对应上面6个号码的学生就是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1)利用抽签法抽取样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编号时,如果已有编号(如学号、标号等)可不必重新编号.(例如该题中50名同学,可以直接利用学号)②号签要求大小、形状完全相同.③号签要搅拌均匀.④抽取号签时要逐一、不放回抽取.(2)利用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果生成的随机数有重复,即同一编号被多次抽到,应剔除重复的编号并重新产生随机数,直到产生的不同编号个数等于样本所需的人数.典型应用4分层随机抽样中的有关计算(1)某单位共有老、中、青年职工430人,其中有青年职工160人,中年职工人数是老年职工人数的2倍,为了解职工身体状况,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抽取的样本中有青年职工32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的人数为W.(2)某高中学校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发展要求,开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泥塑”与“剪纸”两个社团,已知报名参加这两个社团的学生共有800人,按照要求每人只能参加一个社团,各年级参加社团的人数情况如下表:其中x∶y∶z=5∶3∶2,且“泥塑”社团的人数占两个社团总人数的35,为了了解学生对两个社团活动的满意程度,从中抽取一个50人的样本进行调查,则从高二年级“剪纸”社团的学生中应抽取人.【解析】(1)设该单位老年职工人数为x,由题意得3x=430-160,解得x=90.则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90×32160=18.(2)法一:因为“泥塑”社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 5,故“剪纸”社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 5,所以“剪纸”社团的人数为800×25=320;因为“剪纸”社团中高二年级人数比例为yx+y+z=32+3+5=310,所以“剪纸”社团中高二年级人数为320×310=96.由题意知,抽样比为50800=116,所以从高二年级“剪纸”社团中抽取的人数为96×116=6.法二:因为“泥塑”社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 5,故“剪纸”社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 5,所以抽取的50人的样本中,“剪纸”社团中的人数为50×25=20.又“剪纸”社团中高二年级人数比例为yx+y+z=32+3+5=310,所以从高二年级“剪纸”社团中抽取的人数为20×310=6.【答案】(1)18(2)6分层随机抽样中有关计算的方法(1)抽样比=该层样本量n总样本量N=该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2)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对于分层抽样中求某层个体数,或某层要抽取的样本个体数,都可以通过上面两个等量关系求解.典型应用5样本平均数的求法(1)甲在本次飞镖游戏中的成绩为8,6,7,7,8,10,9,8,7,8.求甲在本次游戏中的平均成绩.(2)在了解全校学生每年平均阅读多少本文学经典名著时,甲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5;乙同学抽取了一个容量为8的样本,并算得样本的平均数为6.已知甲、乙两同学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容量为18的样本,求合在一起后的样本均值.【解】(1)甲在本次游戏中的平均成绩为6+3×7+4×8+9+1010=7.8.(2)合在一起后的样本均值为10×5+8×610+8=50+4818=499.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第一层的样本量为m,平均值为x;第二层的样本量为n,平均值为y,则样本的平均值为mx+ny m+n.9.2用样本估计总体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及意义2.百分位数(1)定义:一般地,一组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2)计算步骤:计算一组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步骤:第1步,按从小到大排列原始数据.第2步,计算i=n×p%.第3步,若i不是整数,而大于i的比邻整数为j,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j项数据;若i是整数,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i项与第(i+1)项数据的平均数.典型应用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的绘制角度一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为考查某校高二男生的体重,随机抽取44名高二男生,实测体重数据(单位:kg)如下:57,61,57,57,58,57,61,54,68,51,49,64,50,48,65,52,56,46,54,49,51,47,55,55,54,42,51,56,55,51,54,51,60,62,43,55,56,61,52,69,64,46,54,48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画出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解】以4为组距,列表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图所示.(1)在列频率分布表时,极差、组距、组数有如下关系:①若极差组距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组数;②若极差组距不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的整数部分+1=组数.(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将数据分组时,组数力求合适,纵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若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一般样本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角度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则该校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是多少?(4)第三组的频数是多少?【解】(1)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2+4+17+15+9+3=0.08.又因为第二小组的频率=第二小组的频数样本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的频数第二小组的频率=120.08=150.(2)由直方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为17+15+9+32+4+17+15+9+3×100%=88%.(3)由(1)(2)知达标率为88%,样本量为150,不达标的学生频率为1-0.88=0.12. 所以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为150×0.12=18(人).(4)第三小组的频率为172+4+17+15+9+3=0.34.又因为样本量为150,所以第三组的频数为150×0.34=5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中的计算问题(1)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2)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样本量=频率,此关系式的变形为频数频率=样本量,样本量×频率=频数.典型应用2条形统计图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抽取的学生数;(2)若该校有3 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人数;(3)估计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解】 (1)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喜欢收听于丹析《庄子》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0人;喜欢收听《故宫博物院》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15人;喜欢收听于丹析《论语》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38人;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45人.所以抽取的学生数为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2)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共有106人,占所抽取总人数的比例为106300,由于该校有3 000名学生,因此可以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106300×3 000=1 060(人).(3)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45300×100%=15%.(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上坐标的意义,第二步确定横轴上各部分的间距及位置,第三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条形图.实际问题中,我们需根据需要进行分组,横轴上的分组越细,对数据的刻画(描述)就越精确.(2)在条形统计图中,各个矩形图的宽度没有严格要求,但高度必须以数据为准,它直观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典型应用3折线统计图小明同学因发热而住院,下图是根据护士为他测量的体温所绘制的体温折线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近三天来,小明的最高体温、最低体温分别是多少?(3)从体温看,小明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4)如果连续36小时体温不超过37.2摄氏度的话,可认为基本康复,那么小明最快什么出院?【解】(1)根据横轴表示的意义,可知护士每隔6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从折线统计图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纵轴意义,可知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3)从图中可知小明的体温已经下降,并趋于稳定,因此病情在好转.(4)9月8日18时小明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后的体温未超过37.2摄氏度,自9月8日18时起计算,连续36小时后对应的时间为9月10日凌晨6时.因此小明最快可以在9月10凌晨6时出院.(1)绘制折线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第二步,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第三步,用直线段顺次连接即可.(2)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上升、下降可分析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陡峭程度上,可分析数据间相对增长、下降的幅度.典型应用4扇形统计图下图是A ,B 两所学校艺术节期间收到的各类艺术作品的情况的统计图:(1)从图中能否看出哪所学校收到的水粉画作品数量多?为什么?(2)已知A 学校收到的剪纸作品比B 学校的多20件,收到的书法作品比B 学校的少100件,请问这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分别是多少件?【解】 (1)不能.因为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不知道.(2)设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x 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y 件,则⎩⎨⎧10%x -5%y =20,50%y -40%x =100,解得⎩⎨⎧x =500,y =600,即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500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600件.(1)绘制扇形统计图时,第一步计算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以及对应圆心角的度数;第二步在圆中按照上述圆心角画出各个扇形并恰当标注.(2)扇形统计图表示总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但不同总量下的扇形统计图,其不同的百分比不可以作为比较的依据.典型应用5百分位数的计算现有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序11111111112【解】因为数据个数为20,而且20×25%=5,20×75%=15.因此,甲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2+32=2.5;甲组数的75%分位数为x15+x162=9+102=9.5.乙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1+12=1,乙组的75%分位数为x15+x162=10+142=12.求百分位数时,一定要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3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1.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特点(1)样本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数据有关,样本中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2)中位数只利用了样本数据中间位置的一个或两个值,并未利用其他数据,所以不是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中位数的改变.(3)与中位数相比较,平均数反映出样本数据中的更多信息,对样本中的极端值更加敏感.2.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一般来说,对一个单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说,如果直方图的形状是对称的(图(1)),那么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大体上差不多;如果直方图在右边“拖尾”(图(2)),那么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如果直方图在左边“拖尾”(图(3)),那么平均数小于中位数.也就是说,和中位数相比,平均数总是在“长尾巴”那边.3.众数的特点众数只利用了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值的信息.众数只能告诉我们它比其他值出现的次数多,但并未告诉我们它比别的数值多的程度.因此,众数只能传递数据中的信息的很少一部分,对极端值也不敏感.■名师点拨一般地,对数值型数据(如用水量、身高、收入、产量等)集中趋势的描述,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而对分类型数据(如校服规格、性别、产品质量等级等)集中趋势的描述,可以用众数.4.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如果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总体平均数为Y -,则称S 2=1N ∑N i =1__(Y i -Y -)2为总体方差,S 体方差也可以写成加权的形式.如果总体的N 个变量值中,不同的值共有k (k ≤N )个,不妨记为Y 1,Y 2,…,Y k ,其中Y i 出现的频数为f i (i =1,2,…,k ),则总体方差为S 2=1N ∑k i =1f i (Y i -Y -)2. 5.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体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三版完整版第九章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1. 体育统计是研究体育领域各种()规律性的基础应用学科。
[单选题] *A)数据(B)体育项目(C)随机现象((正确答案)D)体育活动2. 从性质上看,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及状态进行实际的数量描述的统计为()统计。
[单选题] *A)描述性((正确答案)B)猜测性(C)估计性(D)推断性3. 在总体中先划分群,然后以集体为抽样的单位,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若干群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 [单选题]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正确答案)4. 反映总体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 [单选题] *A)参数((正确答案)B)统计量(C)抽样误差(D)总和5. 将样本的观察值按其数值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就是() [单选题] *A)中位数((正确答案)B)均值(C)众数(D)数学期望6.描述离散程度的量数为差异量数,那么差异量数越大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越()[单选题] *A)小((正确答案)B)大(C)没用联系(D)以上都对7. 如果某实验重复进行了次,事件出现次,则与的比称为事件的() [单选题] * A)平均数(B)频率(C)概率((正确答案)D)频数8. 从性质上看,通过样本数字特征以一定方式估计、推断总体的特征为()统计。
[单选题] *A)描述性(B)猜测性(C)估计性(D)推断性(正确答案)9. 总体中个体可按某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部分或层,然后在各类型、部分或层中按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 [单选题]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正确答案)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10. 由样本所获得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 [单选题] *A)参数(B)统计量((正确答案)C)概率(D)总和11.在体育统计中,确定大样本时样本含量为() [单选题] *A)(B)(C)((正确答案)D)12. 样本观测值在频率分布表中频率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称为(C )(A)中位数(B)均值(C)众数(D)数学期望13. 以下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的是() [单选题] *A)均数、标准差、方差(B)极差、标准差、中位数C)中位数、均数、变异系数(D)标准差、变异系数(正确答案)14. 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单选题] *A)观察对象不纯(B)资料不是正态分布C)个体差异((正确答案)D)随机方法错误15. 在做双侧检验时,和称为原假设的() [单选题] *A)拒绝域((正确答案)B)接受域(C)显著水平(D)置信区间16. 某班30名初中男生身高平均值,标准差,试用法检查如下四个数据中不是可疑数据的是() [单选题] *A)(B)(C)((正确答案)D)17. 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可用于两均数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检验和方差分析可相互代替(B)检验可代替方差分析(C)方差分析可代替检验(D)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可相互代替18. 关于相对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是有关指标的比率(B)可以作为动态分析的依据C)可以没有单位(D)按作用可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正确答案)19. 关于动态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可研究某些指标发展变化规律(B)以动态数列为基础C)可预测事物的发展水平(D)动态分析表和动态分析图无关(正确答案)20. 在动态数列中,将各时期的指标数值与某一时间的指标数值相比得到的数列是() [单选题] *A)定基比相对数((正确答案)B)环比相对数C)增长率相对数(D)增长值数列21. 在动态数列中,将各时期的指标数值与前一时期的指标数值相比得到的数列是() [单选题] *A)定基比相对数(B)环比相对数(正确答案)C)增长率相对数(D)增长值数列二、多项选择题(至少两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1.关于随机变量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随机事件的数量表现((正确答案)B)常分为离散型和连续性变量(正确答案)C)连续型变量所有取值必无穷((正确答案)D)不同类型变量分布特征不同(正确答案)2.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一般要求() *A)资料的准确性((正确答案)B)资料的齐同性(正确答案)C)资料的随机性((正确答案)D)资料的动态性3.以下数量指标中属于集中位置量数的有() * A)中位数((正确答案)B)方差(C)平均数((正确答案)D)众数(正确答案)4. 以下数量指标中属于离中位置量数的有() * A)全距((正确答案)B)方差((正确答案)C)标准差((正确答案)D)众数5. 动态分析中所使用的动态数列主要有() *A)绝对动态数列((正确答案)B)相对动态数列(正确答案)C)平均数动态序列((正确答案)D)体育动态数列6.动态数列编制的基本原则有(). *A)时间长短前后一致((正确答案)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正确答案)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正确答案)D)指标内容要统一(正确答案)7. 统计推断的根本目的在于由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A)区间估计((正确答案)B)系统控制C)统计决策(D)假设检验(正确答案)8. 在使用方差分析时,应满足的条件有() *A)样本是随机样本((正确答案)B)不同总体的样本相互独立(正确答案)C)各总体都是正太总体((正确答案)D)每个总体的方差相等(正确答案)三、判断题(每题2分)1.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变量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他们都与数据有相同的单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 标准差和样本标准误都是描述变量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但各自描述的研究对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