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35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1.兴奋: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4.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二者联系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反生反射活动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当神经纤维未收到刺激时由于K离子大量外流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表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钠离子外流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膜外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钠离子→膜外钾离子→膜内膜外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高二生物学习方法转变生物科的学习观念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生物科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属于“启蒙教育",因为本届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生物既不属于会考学科,更不属于中考学科,许多初中校的生物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划出一定的范围或指定几套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在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高中生物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与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教材里章节之间并不完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这时一定不能有畏难情绪.想要学好高中生物,我认为就应该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高二生物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而此时学生尚未学过有机化学.因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尤为重要,以免从一开始就落于人后.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三种方法结合进行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陈代谢部分有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温故而知新.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如学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后,可利用"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醒】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如下表)获得刺激参与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需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分,最关键的一点是清楚引起反射的刺激。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肉或腺体等)组成。
组成功能感受器感受一定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础知识点优选版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兴奋,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种类:2、反射:定义: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环境变化作出的 应答。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就有的,低级的神经中枢(脑干、脊髓)参与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如 :反射种类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完成,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如:3、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组成 (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 )(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树突细胞体 轴突神经末梢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等归纳为下表: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有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均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完成反射的条件:、。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2)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