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药物稳定性及特殊药物输注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39
儿科用药调配应注意的问题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相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
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一位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应该思索的问题。
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药物的使用方法1.1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
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待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1.2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3 退热药的正确使用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药师必须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待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 度以上才需服药”,并告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1.4 同药易名某些患儿家属会同时挂号看内、外科,而同药易名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铿锵、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娃的福、贝特令均为维生素AD丸。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交待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妈咪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度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 h以上。
新生儿常用药物及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乙肝疫苗:用于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的感染,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
推荐剂量为0.5mL,分两剂注射,间隔1个月。
2. 维生素K:新生儿因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常会出现维生素K 缺乏引起的出血问题。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即刻注射1mg维生素K1,以预防出血。
3.抗生素:用于治疗新生儿因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不同病原体和感染病情来定,需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方。
4.退热药:对于有发热的新生儿,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正确用药剂量,不可自行使用。
5.消化道药物:如新生儿胃肠功能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可使用乳酸菌制剂、酶制剂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抢救药物使用及禁忌:1.氧气:常用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急救。
但在有明确禁氧指征时(如气胸),应禁用氧气。
2.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休克等危重情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注意剂量和速度。
3.硝酸甘油:用于新生儿疝气、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治疗,但对低血压和脑缺血的新生儿禁用。
4.升压药物:用于治疗低血压、心衰等情况,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5.抗抽搐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用于治疗新生儿惊厥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要求。
6.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用于治疗新生儿贫血、出血等情况,但需遵循医生指导和进行相关的血型配对。
在使用药物时,特别是抢救药物时,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用药,并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同时要注意对药物的过敏史和禁忌症的了解,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儿科给药注意事项
1. 确定儿童的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
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是确定用药剂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给药前应该量体重并询问年龄。
2.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剂型。
儿童可能很难吞咽大颗粒的药片,更适合使用悬浮液、糖浆或口服溶解片等颗粒小的剂型。
3. 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和标签。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和适应症等信息。
4. 永远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匙、滴管或其他准确的给药工具来测量药物剂量。
避免使用家庭常见的厨房餐具来给儿童用药,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测量错误。
5. 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能力可能会不同于成人,因此要小心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一些副作用可能是轻微的,如恶心、腹泻等,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是严重的,如过敏反应和中毒。
6. 定期监测儿童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如果药物没有产生预期的疗效,或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应该及时联系医生。
7. 儿童不能随便自行用药,必须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进行。
建议家长或监护人定期与儿科医生沟通,了解用药情况,确保儿童的用药合理和安全。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儿童用药方面,与成人相比,儿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就儿科用药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儿科用药的特点
1. 代谢功能差异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剂量调整
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3. 药物副作用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留意。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注意剂量
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来合理计算剂量,避免因剂量不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2. 选择合适的剂型
儿童对于口服药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喜好和便于使用的特点。
3.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药物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药物作用可能会受到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用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避免因未能合理使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儿科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护士配药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婴幼儿的身心发育、生理特点、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特别是对于药物的配药和给药,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配药的基本知识、药物配制的要求、药物给药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知识1. 儿童药物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药物治疗有其特殊性,如身体的生理特点、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因此在给药前需要仔细了解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相关信息,以避免误用药物或者发生不良反应。
2. 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生理特点的差异,其药物的用法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幼儿和学龄儿童服药的形态一般为颗粒剂或口服液,而青少年则可以使用片剂等。
此外,药物的用量也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避免用药量不足或者过量。
3.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儿童用药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比如有些药物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应该避免使用;有些药物的适应症只适用于成人,不适合儿童使用等。
因此护士在配药前需要了解儿童的病情和用药禁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制。
二、药物配制的要求1. 配制药物的准确性护士在进行药物的配制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选用的药品名称、规格、浓度等都是正确的,避免因为选错药或者配错药物而导致患儿的用药错误。
2. 药物的稳定性有些药物在高温、潮湿或者光照的环境下会发生分解、氧化等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配制药物时需要选择适宜的药品存储条件,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3. 药物的洁净度配制药物时需要保持手部和工作环境的洁净,以避免细菌、灰尘等污染物进入药品中,导致药物的质量下降或者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三、药物给药的注意事项1. 给药前的准备在给药前需要对患儿的用药情况仔细了解,比如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儿童应该选择给药方式,以避免因为给药不当而导致药物的消化吸收差,甚至对患儿的肠胃功能造成损害。
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儿科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未完全成熟,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儿童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1.儿童用药需遵循医嘱:儿童用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嘱咐,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同时,家长也应该清楚地了解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用药。
2.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儿童喜欢糖浆、颗粒等液体剂型的药物,但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剂型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同时,要注意糖浆剂型中可能含有糖分,应注意控制儿童摄入的糖分量。
3.药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儿童用药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药品,并注意保质期。
一般来说,开封后药品的保质期会缩短,应尽快使用,过期药物不可使用。
4.低剂量原则:儿童用药时应采用“低剂量原则”,即尽量使用低剂量的药物,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儿童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告知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6.儿童用药的特殊途径:对于婴幼儿和小儿,呕吐导致的给药困难,可以使用直肠给药或皮下注射等其他途径进行给药,但只有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
7.随身携带重要药物: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家长应随身携带关键药物。
一旦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及时给予药物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8.合理保存药物:家长应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确保药物不会因受热、受潮或过期而影响疗效。
同时,不同药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照要求储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幼儿的用药更为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因此需要更加谨慎。
此外,一些常见的非处方药物也需要注意儿童用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总之,儿童用药是一项需要特别注意的医疗行为。
儿科常用药物正确用法与禁忌儿科用药的特殊性由其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
相对体表面积大、较高的细胞外液(占体液重的25~45%、成人15~20%)、体内各器官脏器功能还不成熟、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差,易受外界或疾病的影响引起酸碱平衡失调。
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利尿药可能引起低钠、低钾现象。
长期使用某些含激素的药物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中毒,必须注意安全用药。
1 正确计算小儿用量1.2按年龄与体重计算剂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2×小儿体重(kg)÷1001.3 正常儿童体重计算法:1.3.1 1~6个月儿童体重(g)=3000(g)+月龄×6001.3.2 7~12个月儿童体重(g)=3000(g)+月龄×5001.3.3 一岁以上儿童体重(kg)=年龄×2+8 并视儿童营养状况适当增减。
2 儿科退热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品种和剂型很多,各种退热药的成分不同,但其药理作用相同,只要一种足量即有效,没必要联合用药。
而扑热息痛、布洛芬制剂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
发热是机体的正常防御机制,38.5℃以下是不需要用此类药物的。
要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和最多用药次数。
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具体到哪一种药要严格按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严格执行医嘱。
3 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乳酸杆菌等活菌类药物要用温开水送服,在与抗生素配伍时不能同时服用,与抗菌药物连用间隔时间必须1小时以上。
例如头孢克洛干混悬与妈咪爱伍用,妈咪爱为活菌制剂,内含枯草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便链球菌,它们对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敏感,若与头孢克洛合用,前者会被灭活或抑制,而头孢克洛的药效也会因前者的存在降低。
因此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合用时应间隔2~3小时为宜。
新生儿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新生儿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他们需要特殊的照顾和关注。
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性。
一、新生儿常用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清洁卫生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脆弱,使用任何药物前必须先清洁皮肤。
药物涂抹或滴入口腔等操作前,要将周围皮肤或病灶处用药前用温水清洗干净,并且保证药物器具消毒达标。
2. 剂量控制所有药物均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进行,不能自行增减药量。
婴儿的身体器官和功能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和吸收率高,剂量一定要按照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婴儿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药。
3. 避免过度依赖新生儿在生活习惯、饮食、药物使用等各个方面需要父母的管教和引导,但是过度依赖药物会对婴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尽量让孩子自行调整身体的适应能力,减少药物的使用。
4. 婴儿的肝、肾等器官未发育完全婴儿的药物代谢时间身体极短,且肝、肾等器官未发育完全,容易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使用药物时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但是使用过度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身体抵抗力的增强,甚至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抗生素类药物要按时按量使用,而且具体的使用方式和剂量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2. 心脏类药物心脏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婴儿的心率,避免心脏负担过重。
心脏类药物的使用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父母自行使用心脏类药物会产生极大的危险,因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出些复杂的心跳数据分析,而这些数据在婴儿的身体里不太容易读取,这意味着父母很难掌握使用药物的时机和量。
3. 神经类药物神经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婴儿的神经系统,以防止神经系统影响婴儿的安全,如地塞米松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外伤。
儿童用药安全及注意事项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
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原则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原则3:尽量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本文旨在介绍儿科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给孩子用药。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1一、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2.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4. 给药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避免影响药效。
二、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不要将成人药直接给孩子使用,因为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可能会不同。
2.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及时停止用药并就医。
4. 不要将药物放在孩子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药物。
5. 注意药物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避免药物失效。
三、常见儿科用药知识1. 感冒:孩子感冒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和鼻涕软化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发烧:孩子发烧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
3. 腹泻:孩子腹泻时,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4. 哮喘:孩子哮喘时,可以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2儿科用药是指为儿童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医学领域。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计算,避免过量或过低剂量用药。
2. 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剂型应适合其年龄和发育阶段,如口服液、颗粒、糊剂、注射剂等。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停止用药。
新生儿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新生儿是人生命的起点,他们的健康对于之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医学检查和治疗中,药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机体结构与成人有很大差异,药物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一、普通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剂量掌握:新生儿的身体重量和体积较小,相应的器官和系统也较为娇嫩和脆弱,因此对于药物的剂量掌握要非常精准,以免因剂量不当而引起意外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2、药物选择:新生儿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很高,因此药物的选择要尽量简单、安全、有效。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优先选择能够快速起效的药物,比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以避免药物残留造成的不良反应。
3、用药时间:新生儿的器官系统和生理机能发育尚未成熟,有些药物在新生儿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因此使用对药物使用时间要谨慎。
4、药物过敏反应: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对药物过敏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提前确认孩子是否对药物过敏,避免过敏反应的风险。
5、不同品牌的药品:在给新生儿使用药品时,应选择有良好信誉,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的品牌,避免因使用劣质药品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二、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呼吸道药物:对于呼吸道药物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会避免口服,而是通过呼吸器、氧气面罩、吸氧管等辅助设备来进行呼吸道药物的使用,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婴儿误吞药剂的风险。
2、镇痛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分娩的疼痛会对婴儿造成不适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物来减轻婴儿的不适感,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对婴儿产生负面的影响。
3、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类型和剂量,避免产生抗药性。
4、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常用于治疗婴儿的肿瘤疾病,但是其对于婴儿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要比成人更为严重和显著,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需要非常谨慎,避免对婴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