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湿疮软膏风热证临床试总结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9.43 KB
- 文档页数:31
湿润烧伤膏辅治儿童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临床观察付新芳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7
【摘要】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辅治儿童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75例SSSS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在全身抗感染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
乳膏外用涂抹皮损部位治疗,同时注意皮肤、眼部和口腔治疗。
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肤红斑和触痛时间、剥脱糜烂创面愈合时间、复查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湿润烧伤膏辅治SSSS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74-75)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皮肤烫伤样综合征,葡萄球菌性;儿童
【作者】付新芳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农九师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
【相关文献】
1.湿润烧伤膏治疗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临床观察 [J], 闫艳;王颖秋
2.湿润烧伤膏治疗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临床观察 [J], 闫艳;王颖秋;
3.莫匹罗星辅治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例 [J], 师廷明;王美清;马永寿;闫红
4.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J], 张娜;刘永林;刘瑞;贺利军;刘娟
5.人性化护理在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的效果观察 [J], 韦苏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治小儿湿疹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治小儿湿疹临床体会。
方法对收治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者皮疹基本消退,下肢皮疹部分可见色沉。
前方去大黄,续服5剂,皮疹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湿疹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临床疗效确切。
临床治疗本病应首先分清湿热轻重;坚持从脾论治,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用药不可攻伐太过,以防损伤脾胃,灵活辩证,药达病所,疾病自愈。
标签:小儿湿疹;辨证论治湿疹是儿童常见病,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皮肤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结痂,伴瘙痒等。
近年来,此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及外用激素类药膏为主,临床易复发,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易造成皮肤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中药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的优势,并将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将中医辨治小儿湿疹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分清湿热轻重湿疹,中医称之”湿疮”、”浸淫疮”。
古代医家大多认为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邪,浸淫肌肤而发本病。
可见湿、热为其重要致病因素,二者经常相互交结,共同致病。
临床辨病分清湿热轻重,对指导用药事半功倍。
湿邪重浊粘滞,其性趋下,易伤阴位,《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半身以下,湿中之也”。
若湿邪偏重者,临床常见病程缠绵难愈,皮疹色暗,易渗出,下肢皮疹多发,瘙痒明显,舌质红或淡,苔白腻,脉滑数。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阴、动风,动血,热邪偏重者,临床常见:皮疹色鲜红,瘙痒较剧,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哭闹、舌红、苔黄、指纹紫滞或脉数等症。
此外,临床亦可见湿热并重者,常二症兼而有之。
小儿湿疹首辩湿热轻重,四诊合参,不可妄自偏薄。
2 从脾论治是关键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性喜燥恶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基本情况湿疮(湿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临床路径之一,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医院皮肤科开展了湿疮作为临床路径的临床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37例,平均治疗日13.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口服中成药,静脉用药, 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游走罐,中药潺渍,穴位贴敷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按临床路径管理的3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或免煎药剂使用率97.29% ,穴位注射36例(97.29% ),中药涂擦36例(97.29% ),特色疗法使用率100% ,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36例(97.29% ),穴位注射36例(97.29% ),中药涂擦36例(97.29% ), 放血、拔罐治疗28例(75.68% ),中药潺渍疗法26例(70.27% ),穴位贴敷19 例(51.35% 1(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 ),中等(25%-75% ) 和差(<25% X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塌渍、穴位贴敷。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口服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好。
2•穴位注射兼具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痛苦小,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被患者所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因此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中药涂擦治疗直接针对皮损部位,操作简便,患者随时可以自行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发热方剂总结报告模板发热方剂总结报告一、概述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由于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发热方剂是用于治疗发热症状的药物,具有退热、抗炎、镇痛等功效。
本报告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热方剂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发热方剂。
二、发热方剂分类及临床应用1. 防风通圣散:主要成分为防风、荆芥、薄荷等。
该方剂具有解表、清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2. 五苓散:主要成分为茯苓、泽泻、猪苓等。
该方剂具有利水渗湿、解热镇痛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发热、口渴等症状。
3. 三黄片:主要成分为黄芩、黄连、黄柏等。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痛的功效,适用于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红肿痛等症状。
4. 消渴丸:主要成分为番泻叶、桑叶、车前子等。
该方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镇痛的功效,适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多尿等症状。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发热方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病情选择方剂: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症状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剂,医生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发热方剂。
2. 注意剂量和用法:发热方剂的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进行调整,遵医嘱使用。
3. 注意不良反应:发热方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结论发热方剂是治疗发热症状的重要药物,通过对发热方剂的分类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发热方剂,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发热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支持。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间擦疹及红臀的护理疗效观察新生儿尿布皮炎又称新生儿红臀、尿布皮疹。
间擦疹又称为擦烂、擦烂红斑,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新生儿红臀和间擦疹一直是护理新生儿的棘手问题,临床上笔者用鞣酸软膏、氧化锌软膏及勤换尿布等护理措施来进行防治,但效果都不够理想。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从2006年1月起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新生儿间擦疹和红臀,并与氧化锌软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及住院并发间擦疹及红臀的新生儿250例,男15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15.45±7.92)d,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25例,男74例,女51例;对照组125例,男76例,女49例。
根据皮肤受损程度和累及范围,将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轻度:局部红但表皮无破损;中度:表皮有点样破损;重度:表皮破损面积较大,并伴有渗血,两组病情分布情况见表1(P>0.05)。
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用局部护理,由护理人员为两组患儿按规范程序换药与护理[2],两组患儿局部换药和护理均选择在患儿大小便后,均用消毒棉签蘸温开水将残余药物及污物轻轻清洗干净,再用无菌柔软纱布吸干水分,保持用药局部干燥。
治疗组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外涂,使药物均匀覆膜于创面上,厚度约1 mm,覆盖范围超过皮损10 mm,以保持创面湿润而不浸渍为度,1次/4 h。
对照组使用氧化锌软膏外涂,方法同治疗组。
分别在治疗第3、7、10天对两组的病情及平均疗程进行评价。
1.2.2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用药后病变完全消失;显效:皮肤损害消退60%;好转:皮肤损害消退20%~59%;无效:皮肤损害消退不足20%,或用药后病变不变及加重。
痊愈和显效合并计算出总有效率。
祛湿方外敷辅助治疗小儿湿疹临床效果初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祛湿方外敷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94例小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炉甘石剂予以治疗,研究组加用祛湿方外敷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明显比对照组(78.7%)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在小儿湿疹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基础治疗,以外敷的方式加用祛湿方辅助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敷;小儿湿疹;临床;祛湿方小儿湿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俗称过敏性皮肤病,多因过敏或者不耐受食入物、接触物或者吸入物引起,患湿疹儿童起初症状为皮肤发红,且出现皮疹,而后皮肤发糙和脱屑,当遇热和遇湿时,可加重症状表现,该病不仅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1,2]。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接收47例小儿湿疹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以外敷的方式应用了祛湿方辅助治疗,获得了显著且良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将2013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4例小儿湿疹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1.2)岁,平均病程(23.6±4.1)d;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1.1)岁,平均病程(23.8±3.9)d。
两组患儿头部、四肢与面部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小水疱、皮疹、黄色鳞屑、红斑等症状。
本次研究已排除皮损存在渗出、糜烂或者化脓者、诊治前应用抗生素或者中药制剂者、不可配合者。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施予常规基础治疗,即应用镇静安眠剂与抗组胺药,其中急性期患儿使用钙剂或者维生素C。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湿疮(湿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临床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6例,完成56例,平均住院日9.6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蛇床子洗剂湿敷熏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湿疮(湿疹)的5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4%,特色疗法使用率83.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56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1例(19.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0例(35.7%),灸法治疗40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湿敷、中药熏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红外线照射、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法治疗湿热浸淫证及脾虚湿蕴证湿疮(湿疹)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湿敷、中药熏洗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及会阴部湿疮(湿疹)的治疗,针灸不适合于湿疮(湿疹)皮疹遍布全身患者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观察总结,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外用中药治疗小儿湿疹临床效果分析李风雷;张秋霞【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2页(P32-33)【作者】李风雷;张秋霞【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466000;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外敷疗法·小儿湿疹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皮肤病症,多见于满月后的婴儿,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全身上下会不规则出现水疱、丘疹、红斑,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1],并伴有瘙痒。
该病对于患儿的正常休息和饮食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患儿的健康,基于此,我院以外用中药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在治疗小儿湿疹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小儿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4例;患儿年龄1个月~2岁,平均(4.5±2.5)个月,经检查所有患儿均出现慢性、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接近30%的患儿湿疹处有液体渗出,少数患儿还有感染的情况。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对本组患儿行炉甘石洗剂治疗(100 mL内含有甘油50 mL,氧化锌50 g,炉甘石150 g),2次/d,使用时摇匀,然后均匀涂在患儿的湿疹处[2]。
此外,如果使用部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红肿情况,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向医师进行咨询,并给予患儿针对性处理。
观察组:观察组患儿使用外用中药治疗,组成为:滑石粉30 g,青黛60 g,黄连60 g,甘草10 g碾磨成细粉过7号筛,混合均匀,用玻璃瓶装[3],使用消毒干棉签蘸取药末,然后轻轻地铺在患儿的湿疹处,3次/d。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每组患儿均行7 d(1个疗程)的治疗,持续2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分为4个不同的级别。
行护理。
4 总结HIE是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儿发生,护士们对患儿必须细心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密切与医生配合,做到及早诊治。
患儿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应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收稿日期2003-07-04(编辑 微笑)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尿布疹68例护理体会董秀爱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271000 小儿尿布疹又称红臀,是由于尿液及粪便长期刺激皮肤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皮肤红肿、破损、甚至糜烂,严重的还可以引起败血症。
临床表现为患儿哭闹、拒乳等。
多见于新生儿及患腹泻病的婴幼儿。
由于一次性纸尿巾的应用,尿布疹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我科自1999年3月~2001年3月收治的患儿中,有6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布疹,经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68例患儿中新生儿38例,1个月~4个月16例,4个月以上14例。
其中肛周皮肤红肿者42例(占6117%),皮肤轻度破损者20例(占2914%),皮肤糜烂者6例(占818%)。
病变范围:最小面积为3cm×3cm,最大面积为6cm×6cm。
2 治疗方法与结果211 皮肤红肿者便后用温水将臀布清洗干净,再用软布拭干水分,然后用棉签轻柔而均匀地外涂湿润烧伤膏,涂药范围超过创面边缘2cm,厚度1mm。
采用暴露疗法,每日换药2~3次,3d内痊愈。
212 有皮肤破损及糜烂者,采用外科换药技术,先用1∶1000的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面,然后用纱布吸净残液,再涂湿润烧伤膏,方法同上。
根据病损部位采用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每日换药2~3次,5~7d痊愈。
3 护理体会尿布疹是由于潮湿尿布沾污了大小便造成尿布区域的皮肤糜烂,新生儿及较小幼儿表皮及真皮之间结构不致密,表皮角化不全,其臀部受大小便刺激的机会多,细菌分解尿布中的尿素产生的氨,大便中产氨杆菌放出的氨,刺激皮肤,使皮肤充血、水肿,表面脱落或糜烂,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第6章中医辨证论治和适宜技术应用(3)试卷(练习题库)1、符合月经先后不定期肾虚证特点的是()。
2、下列各项,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3、下列关于混合痔的叙述,正确的是()。
4、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适宜证候是()。
5、在一个时期引起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的感冒,称为()。
6、不属于普通感冒特征的是()。
7、针灸治疗气虚发热,常用穴位是()。
8、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是()。
9、风热感冒的治法是()。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感冒特征?O11、拔罐法治疗中风口眼歪斜配()。
12、针灸治疗气郁发热,常用穴位是()。
13、拔罐法治疗中风膝部拘挛配()。
14、风寒和风热的辨证依据,下列错误的是()。
15、风热感冒宜选用()。
16、感冒时刮痛的部位一般是()。
17、治疗咳嗽常须佐以化痰药物,下列药物中不宜用于热痰证候的是()。
18、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下列无意义的是()。
19、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舌苔薄自,脉紧,属咳嗽之何证?(20、治疗风寒咳嗽证的常用药是()。
21、风热咳嗽选用的中成药为()。
22、咳嗽气粗,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腻或黄稠,咯吐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
23、治疗咳嗽,常用的推拿腌穴不包括()。
24、治疗血瘀胸痹证可选用的中成药是()。
25、气滞胸痹的治法是()。
26、胸痹急性发作时可选用的处理方法是()。
27、胸痹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物是()。
28、下列各项中,不寐的病机是()。
29、可用药枕法治疗的疾病是()。
30、不寐肝火扰心的治法是()。
31、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
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是()。
32、不寐之心脾两虚证的常用中成药是()。
33、不寐心肾不交证的治法为()。
34、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治法为()。
35、下列不是中风的主症的是()。
36、中风气虚血瘀证选用的中成药是()。
中医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研究现状摘要:感冒是小儿常见的外感疾病,其证型热多于寒,西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及优势。
本文将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中医内、外治法,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拓展思路,提高疗效。
关键词:风热感冒中医儿科学1.概述《颅囟经》指出“小儿为纯阳之体”,刘完素在《宣明论方·小儿科论》中亦指出“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而风寒类的邪气易里化热[1];故临床上小儿感冒以风热感冒较为常见。
中医以辛凉解表为基本原则,在治疗本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不仅能够缓解小儿的临床症状,阻断疾病的传变,且不良反应少,不伤小儿正气,值得临床推广。
2.中医药内治法治疗风热感冒2.1方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孔令霞等[2]研究认为清热导滞汤对挟滞类型的风热感冒有显著疗效,临床选用9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安承先[3]研究认为金鱼柴胡汤对小儿风热感冒疗效显著,设临床实验30例,以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胡香玉等[4]研究认为六味解毒饮是治疗儿童风热感冒的有效试剂,临床选用患儿165例,以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73.3%与52.1%。
2.2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中成药相较于方药有便于管理、有科学的规范标准为依据等优点,现阶段被广大医者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
范建卫[5]选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进行治疗,临床试验选用病患55 例,给予银黄颗粒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86. 79%和61. 54%;杨坤[6]研究认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效果显著,设临床实验40例,以口服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石玲婷等[7]研究认为小儿解表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有一定疗效,设临床实验60例,以口服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罗红霉素分散片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54%和53%;张国宁等[8]研究认为小儿清热宁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临床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满意,设临床实验311例,以口服抗病毒药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1.4%;张辉等[9]研究认为山腊梅叶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有较好的疗效,选用风热感冒患儿89例进行临床实验,总有效率为96.63%;胡燕芹等[10]研究认为藏药安儿宁颗粒对于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选用患儿240例,总有效率为32%;陈柏兴等[11]认为抗感颗粒对小儿风热感冒有显著疗效,临床选用患儿30例,以口服头孢克洛粒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88%;2.3单味药物对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研究铁丹[12]研究认为大黄一味通便泄热在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退热时间,临床实验选用80例,拟方银翘散加减,治疗组加大黄,结果显示退热时间缩短24h;徐凌等[13]研究认为鲜品鱼腥草治疗儿童风热感冒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改善咳嗽及体温等症状,临床选用患儿25例,采用银翘散及干鱼腥草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72.00%。
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幼儿红臀的临床效果评价作者:王慧敏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幼儿红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婴幼儿红臀患者共计82例。
结果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者33例(80.5%),显效者7例(17.1%),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疗效结果(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湿润烧伤膏;婴幼儿红臀;临床效果婴幼儿红臀又称为尿布疹(或者尿布性皮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之一[1]。
由于尿液中含有尿酸盐,粪便中含有吲哚等多种刺激性物质,兜尿布后,这些物质持续刺激皮肤,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就会引起婴幼儿红臀,患儿发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皮肤糜烂、甚至溃疡、溃烂等[2],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笔者单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幼儿红臀,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婴幼儿红臀患者共计82例,纳入标准:患儿家长主诉婴儿尿布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经常长时间接触接触患儿皮肤,患儿临床表现在尿布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大片红斑、丘疹或糜烂渗液现象并根据婴幼儿红臀分度标准分为轻度、重I度和重II度三级,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
排除标准:排除对治疗药物存在明显过敏反应的患儿,排除未能严格遵医嘱用药患儿。
1.2分组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进行分组(区组因素为婴幼儿红臀分度等级,处理因素为治疗方法):观察组41例,其中包括男性18例和女性23例,年龄3个月~20个月,平均年龄为(11.3±8.8)个月,轻度者14例,重I度者20例,重II度者7例,41例婴幼儿中有24例伴腹泻者和17例无腹泻现象者;对照组41例,其中包括男性20例和女性21例,年龄3~21个月,平均年龄为(11.5±9.2)个月,轻度者12例,重I度者21例,重II度者8例,41例婴幼儿中有22例伴腹泻者和19例无腹泻现象者,两组婴幼儿一般病例资料(病情分度和临床表现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第1篇一、背景儿童出疹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皮疹。
为了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出疹性疾病的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现将儿科出疹性疾病的总结报告如下。
二、出疹性疾病的分类及特点1. 病毒感染性疾病(1)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后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2)幼儿急疹: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部及躯干多见,四肢较少。
(3)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A5、A7型引起,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2. 细菌感染性疾病(1)猩红热: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皮疹为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
3. 传染病(1)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皮疹从面颈部—躯干部—四肢,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皮肤脱屑。
4. 免疫系统疾病(1)川崎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等。
5. 血液系统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6. 变态反应性疾病(1)荨麻疹: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瘙痒。
三、诊断与治疗1. 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的发病时间、症状、皮疹特点等。
(2)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特点、伴随症状等。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
2. 治疗(1)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痒、局部护理等。
(2)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3)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可选用抗生素。
(4)免疫调节治疗: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可选用免疫调节剂。
中药外用治疗新生儿湿疹、脓疱疹疗效总结发表时间:2009-07-23T10:13:00.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洪越陈秀艳姜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读] 近几年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医中药。
近几年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中医中药。
中国的传统医学也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中药外用治疗一些常见皮肤病受到了关注。
为了探讨中药外用治疗新生儿湿疹.黄疸。
脓疱疹等常见皮肤病的效果[1],许多医院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十分的显著,现将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等文献归类总结如下:婴儿湿疹、脓疱疹是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过敏性皮肤病,传染性较强。
中医称之为婴儿湿疹,脓疱疹。
此年龄段小儿机体免疫力差,发病后皮肤表现主要为:阵发性瘙痒、红斑、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重者伴有发烧[2]。
患儿缺乏自制力,渗出常因抓破继发感染引起疼痛。
为了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采用中药沐浴的方法。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且煎汤熏洗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加强药物的吸收,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和身体功能,疗效显著。
西医学认为婴儿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过敏反应。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胎中热毒蕴结,后天饮食失调,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外受风湿热邪,浸淫皮肤而致。
婴儿属纯阳之体,脏腑肌肤娇嫩,乳母饮食不当或婴儿消化不良,都会使湿热内生而致本病[3]。
中药外洗方便易行,无刺激,无毒副作用,且药源广,疗效好。
婴儿沐浴、游泳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加强呼吸功能,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湿润皮肤,此时加用中药可增加皮肤对中药的渗透性,疗效更佳。
通过文献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中药外用沐浴,游泳治疗新生儿湿疹。
黄疸,脓疱疹疗效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1] 王存喜.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的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2004,10(8):21223.[2] 吴彩文 56 例新生儿脓胞疮的中药治疗与护理体会广西中医药2006年05期.[3] 李增英.翟文静.中药沐浴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第15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