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数学导数的概念2
- 格式:doc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3
湘阴六中2011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钟岳林老师)一. 背景分析新学期的到来也是新一届高三的开始,也是新一轮复习的启始。
这一届高三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命题的第二年,也是我们师生适应新高考模式关键的一年。
高考怎么考我们已清楚,我们的任务应是: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学习、复习,为高考、更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服务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
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
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2011年是湖南省自主命题的第八年,数学试卷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在前七年命题工作的基础上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多方面的考查,融入课程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思想能力,充分体现出湖南卷的特色: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2 充分考虑文、理科考生的思维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层次性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5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6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二. 学情分析本届高三理科班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其中只有几个同学数学成绩稍微好一点(如邹勇、黄应得、黎坤、黄雄、钟耿等),他们大多不爱好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太差,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在特殊的环境下采取特殊的方法,尽一切可能提高他们的成绩,为明年高考取得伟大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 教学指导原则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第四章 导数第1讲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随堂演练巩固1.设y =-2e xsin x ,则y ′等于A.-2e x cos xB.-2e x sin xC.2e x sin xD.-2e x (sin x +cos x ) 答案:D2.(2011届山东临沂高三测试)已知m <0,f (x )=mx 3+mx27,且f ′(1)≥-18,则实数m 等于A .-9 B.-3 C.3 D.9 答案:B解析:由于f ′(x )=3mx 2+m 27,故f ′(1)≥-18⇔3m +m27≥-18,由m <0得3m +m27≥-18⇔3m 2+18m +27≤0⇔3(m +3)2≤0,故m =-3.3.设曲线y =11-+x x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等于A .2 B.21C.-21D.-2答案:D解析:因为y ′=2)1(2--x ,所以切线斜率k =y ′|x=3=-21,而此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有k ·(-a )=-1,因此a =k1=-2. 4.若曲线f (x )=ax 2+ln x 存在垂直于y 轴的切线,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0)解析:f ′(x )=2ax +x1,x ∈(0,+∞).∵f (x )存在垂直于y 轴的切线,∴f ′(x )=0有解,即2ax +x1=0在(0,+∞)上有解,∴a =-221x.∴a ∈(-∞,0).5.已知P (-1,1),Q (2,4)是曲线y =x 2上的两点,则与直线PQ 平行的曲线y =x 2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答案:4x -4y -1=0解析:y =x 2的导数为y ′=2x .设切点为M (x 0,y 0),则y ′|0x x ==2x 0.∵PQ 的斜率k =1214+-=1,又切线平行于PQ , ∴k =y ′|0x x ==2x 0=1.∴x 0=21.∴切点M (21,41).∴切线方程为y -41=x -21,即4x -4y -1=0.课后作业夯基1.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A.(x +x 1)′=1+21xB.(log 2x )′=2ln 1xC.(3x )′=3x·log 3e D.(x 2cos x )′=-2x sin x 答案:B解析:(x +x 1)′=1-21x;(3x )′=3x ln3;(x 2cos x )′=2x cos x -x 2sin x .2.若曲线C :y =x 3-2ax 2+2a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都是锐角,那么整数a 的值等于A.-2B.0C.1D.-1 答案:C解析:y ′=3x 2-4ax +2a >0,由Δ<0⇒0<a <23,a ∈Z ,∴a =1.3.若点P 是曲线y =x 2-ln x 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y =x -2的最小距离为A.1B.2C.22D.3答案:B解析:过点P 作y =x -2的平行线,且与曲线y =x 2-ln x 相切,设P (x 0,x 02-ln x 0),则k =y ′|0x x ==2x 0-1x ,∴2x 0-1x =1.∴x 0=1或x 0=-21(舍去).∴P (1,1).∴d =11|211|+--=2. 4.f ′(x )的图象大致形状是答案:解析:设二次函数为y =ax 2+b (a <0,b >0),则y ′=2ax , 又∵a <0,故选B .5.曲线y =31x 3+21x 2在点T (1,65)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1849B.3649C.7249D.14449 答案:D解析:易知点T 为切点,由f ′(1)=2,知切线方程为y =2x -67,其在两坐标轴的截距分别为127,-67,故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S =21×127×|-67|=14449.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果由始点起经过t 秒后的位移为s =31t 3-23t 2+2t ,那么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0秒B.1秒末C.2秒末D.1秒末和2秒末 答案:D解析:∵s =31t 3-23t 2+2t ,∴v =s ′(t )=t 2-3t +2,令v =0得t 2-3t +2=0,解得t 1=1,t 2=2.7.已知曲线C :y =ln x -4x 与直线x =1交于一点P ,那么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答案:3x +y +1=0解析:由题可解得P (1,-4),则由y ′=x1-4可得曲线C 在P 处的切线斜率为k =y ′|x =1=-3,故切线方程为y -(-4)=-3(x -1),即3x +y +1=0.8.已知直线y =kx 与曲线y =ln x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答案:e1解析:从函数图象知在直线y =kx 与曲线y =ln x 相切时,k 取最大值,y ′=(ln x )′=x 1=k ,x =k 1(k ≠0),切线方程为y -ln k 1=k (x -k1),又切线过原点(0,0),代入方程解得ln k =-1,k =e1.9.下列图象中,有一个是函数f (x )=31x 3+ax 2+(a 2-1)x +1(a ∈R ,a ≠0)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则f (-1)=____________.答案:-31解析:∵f ′(x )=x 2+2ax +(a 2-1), ∴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 又∵a ≠0,其图象必为第三张图.由图象特征知f ′(0)=0,且-a >0, ∴a =-1.故f (-1)=-31-1+1=-31.10.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cos x -sin x ;(2)y =x 2e x ;(3)y =(x +1)(x1-1). 解:(1)∵y =x cos x -sin x ,∴y ′=cos x -x sin x -cos x =-x sin x . (2)∵y =x 2e x ,∴y ′=2x e x +x 2e x =(2x +x 2)e x .(3)∵y =x x -1=x1-x =x 21--x 21,∴y ′=-21x 23--21x 21-.11.已知函数f (x )=x 3-3x 及y =f (x )上一点P (1,-2),过点P 作直线l .(1)求使直线l 和y =f (x )相切且以P 为切点的直线方程 (2)求使直线l 和y =f (x )相切且切点异于P 的直线方程.解:(1)由f (x )=x 3-3x ,得f ′(x )=3x 2-3,过点P 且以P (1,-2)为切点的直线的斜率f ′(1)=0,∴所求直线方程为y =-2;(2)设过P (1,-2)的直线l 与y =f (x )切于另一点(x 0,y 0),则f ′(x 0)=3x 02-3.又直线过(x 0,y 0),P (1,-2),故其斜率可表示为1)2(00---x y =1230030-+-x x x ,又1230030-+-x x x =3x 02-3,即x 03-3x 0+2=3(x 02-1)(x 0-1),解得x 0=1(舍)或x 0=-21,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3×(41-1)=-49,∴y -(-2)=-49(x -1),即9x +4y -1=0.。
§57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⑴【考点及要求】了解导数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通过函数图象能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基础知识】1.一般地,函数f(x)在区间[x,x]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平均变化率反映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平均变化的趋势(变化快慢),或说在某个区间上曲线陡峭的程度;2.不妨设P(x, f(x)),Q(x, f(x))1100,则割线PQ的斜率为,设x-x=△x△,则x △=x+x,∴1010kPQ,当点P沿着曲线向点Q无限靠近时,割线PQ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点Q处切线斜率,即△当△x无限趋近于0时,k PQ f(x x)f(x)00x无限趋近点Q处切线。
3.曲线上任一点(x,f(x))切线斜率的求法:00kf(x x)f(x)00x,当△x无限趋近于0时,k值即为(x,f(x ))处切线的,记为.004.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位移的平均变化率:s(t t)s(t)00t,称为;当t无限趋近于0时,s(t t)s(t)00t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t=t时的;速度的平均变化率:v(t t)v(t)00t,当t无限趋近于0时,v(t t)v(t) 00t【基础练习】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t=t时的.1.已知函数f(x)ax2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3,则f(x)在区间[-2,-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A、B两船从同一码头同时出发,A船向北,B船向东,若A船的速度为30km/h,B船的速度为40km/h,设时间为t,则在区间[t,t]上,A,B两船间距离变化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1 2【典型例题讲练】例1.已知函数f(x)=2x+1,-77-⑴分别计算在区间[-3,-1],[0,5]上函数 f(x)的平均变化率; ⑵.探求一次函数 y=kx+b 在区间[m ,n]上的平均变化率的特点;练习:已知函数 f(x)=x +2x ,分别计算 f(x)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⑴[1,2]; ⑵[3,4]; ⑶[-1,1]; ⑷[2,3]【课堂检测】1.求函数yf ( x )1 x在区间[1,1+△x ]△ 内的平均变化率2.试比较正弦函数 y=sinx 在区间0, 和, 上的平均变化率,并比较大小。
孝感一中2012届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高三数学组执笔人:梅建军一、指导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湖北数学高考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以潜心钻研新课标、仔细研究新考纲、有效落实双基、科学组织备考为指导思想,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力争我校2012年高考数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复习依据根据湖北新课程指导实施意见,以人教社新教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及湖北省的补充说明为复习依据,仔细阅读研究新课程标准,同时参考近几年高考试题及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复习计划1、一轮基础复习(2011.7.5-----2012.3.1)【以《高考365》为蓝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熟练性,有效性。
(1)基础性: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复习内容应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它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全面性:根据考纲的要求,对高中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对常用数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3)熟练性:即指通过复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方法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要加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有效性:即指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科学有效的解答试题,得到试卷的有效分数。
要到达目的:(1)深化对“双基”的掌握和运用;(2)形成有效的知识模块(3)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4)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5)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有条理的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做法:按照资料章节讲练,安排见附表。
2、二轮专题复习(2011.3.1-----2011.5.5)【编写专题和试题】第二阶段复习注意必考点,关注热点,立足得分点,分析易错点,把握准确无失误。
第二讲 导数及其在函数性态上的应用一、导数及其求法1.导数的定义 0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f x x x∆→∆→+∆−∆'==∆∆ 00000()()()()limlim h x x f x h f x f x f x h x x →→+−−==− 2.导数的求法 (1)利用定义 (2)利用基本公式 (3)复合函数求导 (4)隐函数求导 (5)参数方程求导 (6)对数求导法 (7)高阶导数二、导数在函数性态上的应用 单调性、极值、凹凸性 三、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利用单调性 2.利用中值定理 3.利用泰勒展开 四、方程根的讨论 1.利用罗尔定理2.利用零点定理和单调性说明根的唯一性3.利用零点定理、极值、单调性讨论根的个数 五、例题利用导数的定义的有关问题例 1 设()f x 连续,1()()d g x f xt t =⎰,且0()lim ,x f x A A x→=为常数,求()g x ',并讨论()g x '在0x =处的连续性。
(2009首届,15分,97考研)例2设函数()f x 连续,且0)0(')0(==f f ,记000d ()d , 0,()ln[1()]d ,0,x u xu f t t x F x f x t t x −⎧≤⎪=⎨⎪++>⎩⎰⎰⎰求)('x F 及)0(''F .练习:设函数 ()cos ,0(),0x xx f x x a x ϕ−⎧≠⎪=⎨⎪=⎩其中,()x ϕ具有连续的二阶导数,且(0)1ϕ=, (1)确定a 的值,使()f x 在0x =处可导,并求()f x ' (2)讨论()f x '在0x =处的连续性。
例3 设函数()f x 在0x =处存在二阶导数(0)f '',且0()lim 0x f x x →=,证明级数11|()|0n f n ∞==∑收敛。
导数与导函数的观点【基础知识点】1.函数从到的均匀变化率为① ____________,若△x x2x1,△ y f ( x2 ) f ( x1 ) ,则均匀变化率可表示为.2.一般的,定义在区间( a ,b)上的函数 f ( x) ,x o( a, b) ,当x 无穷趋近于0 时,y f (x o x) f (x o )A ,则称f ( x)在x x o处可导,并x x无穷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称 A 为f ( x)在x x o处的导数,记作 f ' ( x o ) 或f ' ( x ) |x xo3.几何意义: f ( x) 在x x0处的导数就是 f ( x) 在x x0处的切线斜率。
4.导函数的观点: f ( x)的对于区间(a , b)上随意点处都可导,则 f ( x) 在各点的导数也随 x 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是自变量x的函数,该函数被称为 f ( x) 的导函数,记作f ' ( x ) 。
【典例分析】【典例 1】函数f ( x)知足f ' (1)2,则当 x 无穷趋近于 0 时,( 1)f (1x) f (1)2x( 2)f (12x) f (1)x变式 :设f(x)在x=x0处可导,(3)f ( x04x)f ( x)无穷趋近于1,则f(x0 ) =___________ x(4)f ( x04x)f ( x)无穷趋近于1,则f(x0 ) =__________ x( 5)当△ x 无穷趋近于0,f ( x02x) f (x02 x)所对应的常数与 f ( x0 ) 的x关系。
总结:导数等于纵坐标的增量与横坐标的增量之比的极限值。
【基础知识点】1.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⑴(kx b)k (k,b为常数 ) ⑵(C ) 0 (C 为常数 )⑶ ( x)1⑷( x 2 ) 2 x⑸( x 3) 3x2⑹ (1)1xx 2⑺(x )1由⑶ ~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 x⑻ ( x ) x1( 为常数)⑼ (a x )a x ln a (a0,a 1)⑽(log a x)1log a e1 ( a 0,且 a 1)xxlna⑾(e x )e x⑿(lnx ) 1x⒀(sinx ) cosx⒁(cosx)- sinx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和曲线过某点的切线.曲线 y = f (x )在点 P ( x 0, f ( x 0))处的切线方程是 y - f ( x 0)= f ' ( x o ) ( x - x 0);3. 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需先设出切点坐标,再依照已知点在切线上求解. 4.函数的差、积、商的求导法例:( 1) ( 2)( 3)f ( x)g ( x) ' f '( x)g '( x)cf ( x) ' cf (x)'f (x)g ( x) ' f '(x) g(x)f ( x)g '(x)f ( x) '( 4)f '( x)g (x) f (x) g '( x)( g (x) 0)g( x)g( x)2【典例分析】【典例 1】求以下函数的导数( 1)y3x 5( 2)y1( 3)y log 4 x( 4)x 4y sin(x)2( 5)y cos(3( 6)yx x x x)2题型一:点在曲线上【典例 2】已知曲线y1x3上一点 P(2,8),则过 P 点的切线方程为.33分析:过点 P 的切线的斜率为k f ' 2 4 ,那么切线方程为y84x 2 ,即312 x 3y 160 .变式:(南通市2013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卷)曲线 f ( x)f(1)x12在e f (0) x xe2点 (1, f (1)) 处的切线方程为 ________.题型二:点不在曲线上【典例 3】过点(1,0) 作抛物线y x2x1的切线,则此中一条切线为解析:设切点为 x0 , y0,切线的斜率为 f ' x02x0 1 ,则切线方程为:y y0 f 'x0x x0,由于点 ( 1,0) 在切线上,故y0 f ' x0 1x0,解得x00,或 x02,切点为 0,1或2,3,故切线方程为 x y20或3x y30变式: 1.(江苏省淮安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过点1,0. 与函数 f x e x(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图像相切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2.( 2011 年高考(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是函数 f ( x)e x (x0)的图象上的动点 , 该图象在P 处的切线l交y轴于点, 过点P作l的垂线交y轴于点,设M N线段 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 ,则 t 的最大值是__题型三: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方程【典例 4】求垂直于直线 2 x6y 1 0且与曲线y x33x2 5 相切的直线方程。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函 数七.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2()f x ax bx c =++;顶点式:2()()f x a x m n =-+;零点式:12()()()f x a x x x x =--,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如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2()2(--=-x f x f ,且f(0)=1,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2,求()f x 的解析式。
(答:21()212f x x x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
如(1)已知,sin)cos 1(2x x f =-求()2xf 的解析式(答:242()2,[f x x x x =-+∈);(2)若221)1(xx x x f +=-,则函数)1(-x f =_____(答:223x x -+);(3)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1()(3x x x f +=,那么当)0,(-∞∈x 时,)(x f =________(答:(1x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f x 的定义域应是()g x 的值域。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对等式的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如 (1)已知()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答:2()33f x x =--);(2)已知()f x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且()f x +)(x g =11-x ,则()f x = _ (答:21x x -)。
八.反函数:1.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对于原来函数值域中的任一个y 值,都有唯一的x 值与之对应,故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反之不成立;偶函数只有()0({0})f x x =∈有反函数;周期函数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2011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第四节 指数函数【高考目标定位】一、考纲点击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二、热点、难点提示1.指数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热点是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同时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2.幂的运算是解决与指数有关问题的基础,常与指数函数交汇命题。
【考纲知识梳理】1.根式(1)根式的概念(2).两个重要公式①(0)(0)an aa a n a a ⎧⎪=≥⎧⎨=⎨⎪-<⎩⎩为奇数为偶数;②()n a a =注意。
2.有理数指数幂 (1)幂的有关概念 ①正整数指数幂:()nn a a aa n N *=∈个;②零指数幂:01(0)a a =≠; ③负整数指数幂:1(0,);pp aa p N a-*=≠∈ ④正分数指数幂:0,,1)m na a m n N n *=>∈>、且;⑤负分数指数幂: 10,,1)m nm naa m n N n a-*==>∈>、且⑥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可以互化,通常利用分数指数幂进行根式的运算。
(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 ①a r a s =a r+s (a>0,r 、s ∈Q ); ②(a r )s =a rs (a>0,r 、s ∈Q ); ③(ab)r =a r b s (a>0,b>0,r ∈Q );. 3.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注:如图所示,是指数函数(1)y=a x ,(2)y=b x,(3),y=c x (4),y=d x 的图象,如何确定底数a,b,c,d 与1之间的大小关系?提示:在图中作直线x=1,与它们图象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它们各自底数的值,即c1>d1>1>a1>b1,∴c>d>1>a>b。
§3.1.2导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了解瞬时速度的定义。
能够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理解导数(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
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
【自学点拨】
[问题1] 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________。
一般地,若物体的运动规
律为)(t f s =,则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v 就是物体在t 到t t ∆+这段
时间内,当_________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
t
s v x ∆∆=→∆0lim =___________________ ()105.69.42++-=t t t h
[问题2]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f x x
∆→∆→+∆-∆=∆∆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______,记作'0()f x 或____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注: ①导数即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
②定义的变化形式:()x f '=x
x x f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x f '=0
0)()(lim )(lim 00x x x f x f x y x x x x --=∆∆→→;()x f '=x x f x x f x ∆--∆-→∆-)()(lim 000; 0x x x ∆=-,当0x ∆→时,0x x →,所以0000
()()()lim x f x f x f x x x ∆→-'=-
③求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步骤:“一差;二比;三极限”。
[问题3]求导数三步法
(即___变化率) 例2.(课本例1)
【课前练习】
1、自变量x 从0x 变到1x 时,函数值的增量与相应自变量的增量之比是函数(
)
A 、在区间[0x ,1x ]上的平均变化率
B 、在0x 处的变化率
C 、在1x 处的变化量
D 、在区间[0x ,1x ]上的导数
2、求22+=x y 在点x=1处的导数.
3、求函数x y =在1=x 处的导数
【课后练习】
1、已知函数)(x f 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0x f x x f y -∆+=∆叫函数增量
B 、x x
f x x f x y ∆-∆+=∆∆)
()(00叫函数在[x x x ∆+00,]上的平均变化率
C 、)(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记为y '
D 、)(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记为)(0x f ' f (x 1)
);
()()1(00x f x x f y -∆+=∆求增量;)()()2(00x
x f x x f x y ∆-∆+=∆∆算比值时)
(在求0
.)3(0→∆∆∆='=x x y
y x x
2、若质点A 按规律22t s =运动,则在3=t 秒的瞬时速度为( )
A 、6
B 、18
C 、54
D 、81
3、设函数)(x f 可导,则x f x f x ∆-∆+→∆3)1()1(lim
0=( ) A 、)1(f ' B 、
)1(31f ' C 、不存在 D 、以上都不对 4、函数x
x y 1+=在1=x 处的导数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方程是22
1gt s =,(s 的单位是m,t 的单位是s),求: (1)物体在0t 到t t ∆+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在0t 时的瞬时速度;
(3)物体在0t =2s 到s t 1.2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物体在s t 2=时的瞬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