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1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部件所组成。
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
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
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
而在图的左侧。
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
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
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
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注意事项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反。
油泵的工作原理油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或者气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特殊是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或者电动力将液体或者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一、工作原理1. 压力差驱动: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驱动。
当油泵启动时,液体或者气体进入泵体,并通过泵的进口进入泵腔。
随着泵体内部的容积减小,液体或者气体被压缩并排出泵体。
2. 吸入和排出阀门:油泵通常配备有吸入和排出阀门,以控制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方向。
吸入阀门允许液体或者气体从低压区域进入泵腔,而排出阀门则防止液体或者气体倒流,确保其只能从泵腔排出。
3. 活塞或者叶片:油泵的核心部件是活塞或者叶片。
活塞泵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来改变泵腔的容积,从而产生压力差。
叶片泵则通过叶片的旋转来改变泵腔的容积,进而产生压力差。
4. 动力源:油泵的动力源可以是电动机、发动机或者其他形式的动力设备。
动力源提供动力,驱动油泵的活塞或者叶片运动,使其产生压力差,从而推动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
二、分类和应用1. 根据工作原理分类:常见的油泵包括柱塞泵、齿轮泵、螺杆泵和离心泵等。
柱塞泵通过柱塞的上下运动来改变泵腔的容积;齿轮泵通过齿轮的旋转来改变泵腔的容积;螺杆泵通过螺杆的旋转来改变泵腔的容积;离心泵则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或者气体推向出口。
2. 应用领域:油泵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建造、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在工业领域,油泵常用于液压系统、冷却系统、供水系统等;在农业领域,油泵常用于灌溉系统、喷洒系统等;在汽车领域,油泵常用于燃油供应系统、润滑系统等。
三、常见故障及维护1. 泄漏:油泵泄漏是常见的故障之一。
泄漏可能是由于密封件磨损、松动或者损坏所致。
维护时应及时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并确保密封件安装正确。
2. 噪音:油泵噪音可能是由于泵体松动、活塞或者叶片磨损、液体或者气体中有杂质等原因引起的。
维护时应检查泵体的紧固件,更换磨损的活塞或者叶片,并定期清洗液体或者气体中的杂质。
螺杆自吸泵工作原理
螺杆自吸泵是一种常用的离心泵,它利用旋转的螺杆和定子之间形成的腔来实现自吸和输送液体的功能。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自吸阶段:当螺杆自吸泵启动时,转子开始旋转。
在转子的同时,真空室中的压力迅速降低,使得液体通过吸入口被抽入泵体中。
2. 输送阶段:随着转子的旋转,液体被推送到螺杆旋转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螺杆和定子的间隙逐渐减小,导致液体被压缩,增加了压力。
3. 排出阶段:当液体经过螺杆的整个长度后,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液体被排出泵体。
在液体排出的同时,自吸过程又开始了,泵体再次实现自吸并循环使用。
螺杆自吸泵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关键部件来实现:
1. 转子和定子:螺杆自吸泵的主要部件是一个旋转的螺杆和一个固定的定子。
螺杆和定子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使得液体被压缩和推送出泵体。
2. 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用于吸入液体,排出口用于排出液体。
液体在吸入口被抽入泵体后,经过螺杆的旋转和推送动作,最终从排出口排出。
3. 真空室:泵体的启动会导致真空室中的压力降低,促使液体自吸入泵体。
螺杆自吸泵利用旋转的螺杆和定子之间形成的腔来实现自吸和输送液体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
它具有自吸性能好、输送能力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液体输送需求。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叶片泵是一种不用叶轮的液体泵,它被安装在竖直或水平水轴上,使用一组非垂直摆动的斜置叶片,把液体由泵腔的输入端抽入,然后把液体输送到泵腔的输出端。
该叶片泵主要由泵壳、机座、动力传动机构、叶轮和轴封等部件组成,具有自吸能力、自动控制能力、安全可靠、启动动力小等优点,由轴承室和叶片室构成的泵壳,上下安装了有效密封装置,同时安装在机座上的动力传动机构能把传动轴上的动力传递到叶片上,这就是叶片泵的主要工作原理。
叶片主要有四种结构:1、梯形叶片,梯形叶片的离心泵包括泵壳和叶轮,叶轮靠轴上的轴承在泵壳中旋转安装,叶轮上的叶片是梯形结构。
2、凸轮叶片,凸轮叶片的离心泵有效利用凸轮工作原理,使得液体从入口经过叶片的侧面时,经过凸轮的效力,使液体快速排入出口。
3、梯形凹轮叶片,叶片以梯形结构凹轮叶片,使液体从凹口经过叶片的侧面时,经过凹轮的效力,使液体快速排入出口,从而实现了密封效果。
4、梯形混合式叶片,梯形混合式叶片是将梯形叶片和凹轮叶片结合成一体,使液体同时从入口和凹口经过叶片的侧面时,经过混合式叶片的效力,使液体快速排入出口,从而实现了密封效果。
123456789101112131415叶片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叶片泵由定子、转子、叶片、壳体及泵盖等组成,如图1-23所示。
转子由变矩器壳体后端的轴套带动,绕其中心旋转;定子是固定不动的,转子与定子不同心,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
1-转子2-定位环3-定子4-叶片A-进油口B-出油口。
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或叶片底部的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紧靠在定子内表面上,并随着转子的转动,在转子叶片槽内作往复运动。
这样在每两个相邻叶片之间便形成密封的工作腔。
如果转子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转子与定子中心连线的右半部的工作腔容积逐渐减小,将液压油从出油口压出。
这就是叶片泵的工作过程。
叶片泵的排量取决于转子直径、转子宽度及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
转子直径、转子宽度及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越大,叶片泵的排量就越大。
叶片泵具有运转平稳、噪音小、油泵油量均匀、容积效率高等优点,但它结构复杂,对液压油的污染比较敏感。
液压系统主要故障分析与消除方法1 前言16液压系统发生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整个液压系统发生故障, 整个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动作失灵或速度缓慢无力, 此时可考虑是否因泵和溢流阀的突然损坏或零件的磨损以及滤油器被堵塞所引起的流量、压力不足; 另一类是个别机构动作失灵或发生故障, 一般可从发生故障的执行机构或控制机构入手分析。
对液压系统故障来说, 诊断、寻找故障的原因和所在部位较难, 而找到后排除较为容易。
2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和消除办法液压冲击、转动时的不平衡力、摩擦阻力以及惯性力的变化等都是产生不同振动形式的根源。
在液压传动的设备中, 往往在产生振动后随之而产生噪声。
液压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常出现在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及各种控制阀上, 有时也表现在泵、阀与管路的共振上。
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2.1.1 由泵和马达引起( 1) 泵与马达或系统密封不严而进入空气或泵的吸没管路浸入油面太浅而进入空气。
( 2) 泵吸油位置太高( 超过 500 mm) , 油的粘度太大或吸油管过细, 以及滤油器被油污阻塞造成泵的吸油口真空度过大而使原来溶解在液压油中的空气分离出来。
叶片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叶片泵由定子、转子、叶片、壳体及泵盖等组成,如图1-23所示。
转子由变矩器壳体后端的轴套带动,绕其中心旋转;定子是固定不动的,转子与定子不同心,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
1-转子2-定位环3-定子4-叶片A-进油口B-出油口。
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或叶片底部的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紧靠在定子内表面上,并随着转子的转动,在转子叶片槽内作往复运动。
这样在每两个相邻叶片之间便形成密封的工作腔。
如果转子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转子与定子中心连线的右半部的工作腔容积逐渐减小,将液压油从出油口压出。
这就是叶片泵的工作过程。
叶片泵的排量取决于转子直径、转子宽度及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
转子直径、转子宽度及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越大,叶片泵的排量就越大。
叶片泵具有运转平稳、噪音小、油泵油量均匀、容积效率高等优点,但它结构复杂,对液压油的污染比较敏感。
液压系统主要故障分析与消除方法1 前言液压系统发生的故障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整个液压系统发生故障, 整个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动作失灵或速度缓慢无力, 此时可考虑是否因泵和溢流阀的突然损坏或零件的磨损以及滤油器被堵塞所引起的流量、压力不足; 另一类是个别机构动作失灵或发生故障, 一般可从发生故障的执行机构或控制机构入手分析。
对液压系统故障来说, 诊断、寻找故障的原因和所在部位较难, 而找到后排除较为容易。
2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和消除办法液压冲击、转动时的不平衡力、摩擦阻力以及惯性力的变化等都是产生不同振动形式的根源。
在液压传动的设备中, 往往在产生振动后随之而产生噪声。
液压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常出现在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及各种控制阀上, 有时也表现在泵、阀与管路的共振上。
2.1 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2.1.1 由泵和马达引起( 1) 泵与马达或系统密封不严而进入空气或泵的吸没管路浸入油面太浅而进入空气。
( 2) 泵吸油位置太高( 超过 500 mm) , 油的粘度太大或吸油管过细, 以及滤油器被油污阻塞造成泵的吸油口真空度过大而使原来溶解在液压油中的空气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