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石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344.82 KB
- 文档页数:5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墨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
其中,晶质石墨是一种重要的高档石墨品种,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分析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主要为板状结构,属于天然石墨的高档品种,具有高导电、高热稳定性、低摩擦系数、高冷热强度、耐腐蚀、抗氧化等优异性能。
境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北部,主要矿山有:饶河、宝清、安达、巴彦等地。
其中,饶河矿山采用掘进采矿法,规模较大。
1.矿藏规模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储量丰富,但大部分属于小型矿床,矿床丰富度并不高,因此单个矿山的生产能力较低。
根据黑龙江省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全省晶质石墨矿储量达到12.4万吨。
其中,饶河矿区是目前境内开采生产的主要矿区之一,储量占全省晶质石墨矿总储量的70%以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晶质石墨矿产地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
2.品质及用途晶质石墨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高级材料、新能源、高科技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晶质石墨主要用于生产电池、导电材料、高温高压密封件、碳化硅、原子能反应堆中反应堆堆芯等高科技产品。
相比之下,石墨颗粒度小、吸附能力强,因此主要用于涂料、石墨电极、锂离子电池等行业。
3.市场需求与供给目前,我国对晶质石墨的需求量较大,主要从进口渠道进行补充。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石墨类进口总量逐年增加,从2016年的29.62万吨到2019年的70.22万吨,逐年增长幅度较大。
而来源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黑龙江晶质石墨并未作为主要供应来源。
4.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明确将石墨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对石墨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技术进步的促进,石墨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黑龙江晶质石墨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黑龙江省石墨矿成矿规律分析文立坤; 翟艳超【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年(卷),期】2018(040)010【总页数】4页(P118-120)【关键词】石墨矿床;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矿床特征【作者】文立坤; 翟艳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50 引言石墨是一种黑色的非金属矿物,又兼顾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具有耐高温和特殊的热性能、化学稳定性。
因此,石墨用途非常广泛,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1]。
自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以来,石墨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石墨矿按矿石类型可分为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
晶质石墨矿主要蕴藏在中国、乌克兰、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巴西等国,其中马达加斯加盛产大鳞片石墨,斯里兰卡盛产高品位的致密块状石墨;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于印度、韩国、墨西哥和奥地利等国[2]。
中国石墨矿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山东、内蒙、江西、湖北、四川及海南等地,尤以前三者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1 黑龙江省石墨矿床概况黑龙江省是石墨资源大省,以晶质石墨为主,隐晶质石墨少量。
截止2016年底,已查明石墨矿物资源储量1.35亿t,全省石墨资源储量占全国资源储量的42.98%。
已发现的石墨矿产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萝北县、鸡西市、勃利县、林口县、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和密山市等地,其次分布在穆棱市、桦南县、勃利县、虎林市及铁力市、尚志市等地,在黑龙江省北部漠河县亦有分布。
目前,已经发现石墨矿产地61处,其中大型13处、中型16处。
2 矿床类型按照变质类型不同,黑龙江省石墨矿床可以分为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主要为位于佳木斯隆起带中的太平沟隆起(Ⅴ12)、桦南隆起(Ⅴ22)、麻山隆起(Ⅴ32)内;其次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额木尔山隆起带(Ⅰ2)及虎头隆起虎头隆起(Ⅴ62)中。
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麻山岩群、兴东岩群、新华渡口岩群等,其中以佳木斯隆起带麻山群、兴东岩群为主要赋矿层位。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而晶质石墨则是其中的重要矿产之一。
晶质石墨是一种高级石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进行全国可供性分析,从资源规模、质量、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相关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资源概况1. 资源分布黑龙江省晶质石墨主要产于哈尔滨、绥化、双鸭山、伊春等地。
以双鸭山地区的晶质石墨储量最为丰富,为全国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之一。
2. 储量情况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丰富,主要储量集中在双鸭山地区。
据统计,双鸭山地区晶质石墨探明储量约为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3. 质量特点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质量优良,主要为结晶度高、石墨颗粒细小、杂质含量低等特点,适合高端石墨产品的生产制造。
二、开发利用状况1. 开发利用现状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双鸭山地区,以采矿方式进行生产。
目前,晶质石墨产品主要用于铸造、电解铝、石墨制品等领域,但由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高端产品的开发利用还相对较少。
2. 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高端石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产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高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晶质石墨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全国可供性分析1. 资源供给情况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之一。
其供给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满足一定范围的市场需求。
2. 需求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晶质石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高端领域,对晶质石墨产品的需求量更是巨大。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 开发利用潜力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具有丰富的储量和优质的质量特点,其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
晶质石墨是一种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在工业和冶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可供性进行分析。
黑龙江省石墨矿产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黑龙江省境内存在大量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
齐齐哈尔市的矿产储量最大,已探明矿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品质较高。
晶质石墨分为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两种,前者多用于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后者多用于碳素材料制备。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主要为片状石墨,其石墨含量高、结构完整、石墨晶体有序排列。
这种品质的晶质石墨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
尽管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
目前,我国石墨矿产资源主要来自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江xi等地。
但黑龙江省的石墨矿开采率较低,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落地后,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的开采数量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所在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采成本较高。
石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矿渣和废水的处理难度大,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晶质石墨的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改善石墨矿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开采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废水和矿渣的排放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还应加大对黑龙江省石墨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开采的效率和质量。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品质较高,但其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改善加工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并提高开采效率和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石墨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
晶质石墨是一种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的分析,探讨该资源的特点、分布情况、开发现状及前景。
晶质石墨是由纯碳组成的矿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高温等特点,在冶金、化工、电子、制造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晶质石墨的开采主要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其中地下开采技术较为成熟,为晶质石墨的主要开采方式。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和黑龙江中部地区。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石墨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漠河、塔河、新林、呼中等县市。
黑龙江中部地区的晶质石墨资源分布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密山、鸡东等地。
目前,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开采程度相对较低,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资源的可供性较强,具备较好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石墨产业是黑龙江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开发面临一些挑战。
当前石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供需关系紧张,价格波动较大,使得石墨矿开发利润空间有限。
由于石墨矿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增加了开发成本。
石墨矿开采通常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投入,对开发者的实力有一定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了解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为后期的开采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提高开发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开采和加工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石墨矿开发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推动石墨矿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的可供性较强,具备较好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晶质石墨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对全国的可供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全国的可供性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鹤岗、绥化、佳木斯、鸡西等地,其中以鹤岗市的黑龙江矿区最为集中和丰富。
全省矿区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矿床多次发现,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黑龙江盆地地区,其中以大兴安岭地区的晶质石墨矿床规模较大,储量较为丰富。
据统计,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床蕴藏量大约为2000万吨,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800万吨。
虽然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不及河北、山东等地,但由于其矿床规模大、品位高、矿石质优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晶质石墨产业的重要支撑资源,对全国晶质石墨资源的可供性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鹤岗市的黑龙江矿区。
该地区拥有成熟的采选工艺和设备,能够实现年产石墨精粉10万吨的生产规模。
石墨产品主要用于冶金、化工、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于石墨浆、石墨制品、复合材料、电极材料等领域。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资源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开发利用价值,如高品质石墨烯、石墨烯复合材料等,正在逐步开发应用。
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加大了对晶质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着力打造晶质石墨产业集群,推动石墨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提高石墨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不断提升石墨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晶质石墨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为全国晶质石墨资源的可供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对晶质石墨产品供应的影响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晶质石墨资源的较大产地之一,其石墨产品对全国的供应具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相对优势,使得石墨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保障当地工业生产的石墨原料供应。
石墨矿资源石墨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石墨矿床常产出于大地构造隆起区或断裂岩浆带上,较集中的分布于中国的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康滇—龙门大巴—黄陵、祁连—秦岭—淮阳、天山—阴山以及金沙江—哀牢山5个成矿地带。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分布于中朝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以及吉黑、秦岭、祁连、华南、三江等褶皱系的隆起区,例如:在佳木斯隆起、胶辽断隆、内蒙古地轴、豫西断隆、山西断隆及康滇地轴等隆起区,分布较多的晶质石墨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矿;在黄陵背斜、龙门—大巴台缘褶带、秦岭地轴、淮阳地轴及武夷隆起区,也分布有较多的以中、小型矿为主的晶质石墨矿床。
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大多分布于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尤其是郯庐断裂系(包括依兰—依通断裂在内)以东地区,西部某些断裂带也有分布。
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则分布于中国西部的一些断裂岩浆带间。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新太古代到早寒武世,其中以新元古代最为重要,北方多为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南方多为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北方早于南方,其含矿层位有华北的桑干群、胶东的粉子山群、豫西的太华群、龙门—大巴山的火地垭群、黄陵背斜的崆岭群、康滇地轴的昆阳群、南天山的库尔勒群和兴凯湖的麻山群、武夷山的建瓯群及罗峰溪群等变质岩系;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其中最重要的是晚二叠世及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北方以晚、早侏罗世及石炭纪的较多,南方以二叠纪为主,其主要含矿层位北方有石盒子组、二道梁子组、鸡西群,南方有斗岭组、龙潭组及梨山组等煤系地层,产生接触变质作用的岩浆热源体的侵入时代大多为印支期—燕山期,但北方也有的为海西期;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则多与海西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有关。
中国石墨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有三个重要的成矿期,包括一次接触变质及岩浆热液成矿期和两次区域变质成矿期。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之一,其晶质石墨矿产资源丰富。
本文将从矿产资源储量、质量和开采水平等方面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可供性进行分析。
一、矿产资源储量分析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总储量较大。
根据地质勘探和矿产调查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石储量约为40万吨。
主要分布在大庆、佳木斯、哈尔滨等地。
这些矿床的储量丰富,可以满足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需求。
二、矿产资源质量分析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石质量较高。
晶质石墨主要由石墨矿石矿物构成,其主要成分是碳,含碳量一般在80%以上。
除含碳量高之外,晶质石墨的杂质含量也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纯度。
这使得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在工业应用上有很好的价值。
三、矿产资源开采水平分析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开采水平较高。
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勘探和开采工作。
在大庆、哈尔滨等地,已经建立了一些晶质石墨矿矿山,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
这些矿山的开采效率较高,产品质量稳定,可以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
四、可供性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具有较好的可供性。
其储量丰富,可以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
其质量较高,适合工业应用。
其开采水平较高,能够满足一定的生产需求。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具有一定的可供性。
需要注意的是,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开采和利用。
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合理对待和利用这些资源,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共同促进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就是本文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的分析。
密林石墨矿成矿规律总结摘要:密林石墨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块东北侧。
该区构造较复杂,文章总结了该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
关键词:密林石墨;成矿条件;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佳木斯地块(Ⅰ-5)东北段,兴东变质基底岩(Ⅰ-5-1)东北缘,宝清—密山路缘裂谷(Ⅰ-5-2)西北部,处于佳木斯(地块)Au-Fe-W-石墨-矽线石-磷-萤石成矿亚带(Ⅲ-53-1)东北部,老柞山Au矿采区(Ⅲ-53-1-6)南缘;工作区经历了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形成演化阶段(下元古界)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中生-新生界),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区域地层较发育。
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中生界白垩系城子河组(K1c)、穆棱组(K1m)、东山组((K1dn))、猴石沟组(K1h)、松木河组(K2sn)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船底山组(βN2c)、第四系现代河床低漫滩组(Qh)。
侵入岩比较发育,在区域中部和北部大面积出露。
主要为晚元古界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晚元古界基性-超基性岩岩组及脉岩、古生界花岗岩组。
2、矿区地质及成矿条件分析工作区内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和白垩系松木河组(K2sn),大盘道组是一套以中深度区域变质为主的、混合岩化作用比较强烈的变质岩系地层。
区内的石墨矿体均赋存在大盘道组的下段内,该段为工作区的赋矿层位。
区内主要呈面状展布。
岩石组合为(含石墨)片麻岩、黑云(石墨)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多层大理岩组。
大盘道组下段总厚度>920.50m。
该组为工作区的主要含矿地层,所有工业石墨矿体全部分布在该组地层中。
东部被上元古界中细粒混合花岗岩侵入。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以热能为主,温度较高,地壳热流值在大范围内均匀分布,属角闪岩相,为中-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侵入岩主要为上元古界的混合花岗岩(γm),其次有二长花岗岩(ηγ)、花岗闪长岩(γδ)、变角闪辉长岩(hν)和闪长玢岩(δμ)。
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摘要:云山石墨矿床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城北西方向32Km,距云山林场北约0.5Km,行政区划属于萝北县云山乡管辖。
林业属于萝北县林业局云山林场施业区。
所在1︰5万地形图国际分幅为L52E001019(大马河林场)幅和L52E002019(四方山菜地)幅。
其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30°37′40″-130°39′13″,北纬47°48′58″-47°50′42″。
关键词: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一地层区内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古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
该组分为三段,在云山石墨矿区发育有大盘道组上段(Pt1dp3)和中段(Pt1dp2)。
在核心区内以大盘道组中段(Pt1dp2)出露为主。
二侵入岩区内混合花岗岩比较发育,主要呈脉状产出。
混合花岗岩脉多沿层理侵入,对矿体的破坏较小,受花岗岩脉影响的石墨矿体有程度不等的混合岩化或硅化。
脉岩以中基性为主,但规模小,数量少。
两者形成晚于矿体,因此,后者对矿体有程度不同地破坏影响。
三断裂根据断层性质、产状和形成顺序,可将其分为南北向、北东向及北西向三组。
矿区内主要较大的断裂有5条。
①、南北向断层F4断层,分布在核心区东侧ⅢE ~ⅥE号矿体中间,断层成明显的错段北移,断层总长度大于3km,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地貌上表现为近南北向的沟谷,形成时代为元古代末期。
该断层切割了大盘道组地层和混合花岗岩,属平移正断层。
该断层对核心区内石墨矿体没有影响。
②、北东向以F1、F3为代表,F1断层分别在7-11 线,发生在片麻岩、混合岩间,岩层明显错位,断层长0.4km,东南倾斜,倾角40°左右,沿沟谷分布,形成时间为元古代,但断距很小,断层可靠程度为推测。
该断层在ⅠW ~ⅢE号矿体的北段,其切断了矿体的北部延伸,对断层南部矿体没有影响。
F3断层分布在工作区的北西7-23线间,区内长度约0.9km,南西端延伸到区外,走向北东48°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0-50°,地貌上表现为一条北西向的沟谷。
试析黑龙江省石墨矿成矿规律刘程发布时间:2021-08-24T02:55:18.07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刘程[导读] 石墨是一种黑色的非金属矿物,又兼顾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具有耐高温和特殊的热性能、化学稳定性。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摘要:石墨是一种黑色的非金属矿物,又兼顾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具有耐高温和特殊的热性能、化学稳定性。
因此,石墨用途非常广泛,是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黑龙江省是我国石墨资源大省,科学利用和合理保护天然石墨资源,大力发展石墨新材料这一新兴产业,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产业基地,使石墨产业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石墨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黑龙江省;石墨矿;成矿规律1石墨资源概况黑龙江省石墨主要产于东部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天山—兴蒙造山系(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东部。
赋矿地层为前寒武系变质岩,全省已知石墨矿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群西麻山组、余庆组及兴东群大盘道组。
黑龙江省石墨储量丰富,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截止2019年底累计查明石墨资源保有矿物量2.02亿吨,占全国的53.16%,居全国首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手机等对石墨新材料的需求带动,石墨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我省不再满足于原料输出的粗加工模式,而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联合企业和高校力量,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发力石墨深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走上了向“高精尖”产品发展之路。
2成矿条件2.1形成时代黑龙江省石墨成矿时代主要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晚古生代。
其中以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为主。
1)沉积变质型石墨矿(1)新太古代石墨矿。
主要分布于麻山陆核的虎林-密山-鸡东-鸡西-穆棱-林口一带,含矿地层为新太古界麻山群余庆组、西麻山组,含矿建造为白云质大理岩—大理岩—石墨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均质混合岩。
- 117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黑龙江省林口县五义屯石墨矿处于天山—兴蒙造山域(Ⅰ),吉黑成矿省(Ⅱ),佳木斯-兴凯(地块)Fe-Au-石墨-矽线石-磷成矿带(Ⅲ),佳木斯(地块)Au-Fe-W-石墨-矽线石-磷-萤石成矿亚带(IV),麻山石墨矽线石磷矿化集中区内。
是该区近几年内新发现的一处大型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床[1]。
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域(Ⅰ),兴蒙古生代造山带(Ⅰ-8),佳木斯地块(Ⅰ-8-3),双鸭山-麻山隆起(Ⅰ-8-3-2)西南缘[2]。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Pt 2-3y),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K 1c)、穆棱组(K 1m),新近系中-新新统船底山玄武岩(βN 2c)以及第四系全新统(Qh al+l )[2]。
区域内的构造包括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主要褶皱构造为龙山复式向斜和吉庆复式背斜;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的断裂,其次为北东向、南北向的断裂。
区域内侵入岩大部分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热动力变质和超变质作用,主要岩性为早元古代混染花岗岩(mr)、晚寒武世花岗岩(r)、中-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γδ)。
矿区内以花岗闪长岩(γδ)为主体。
工作区处于古-中元古代古陆核区,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次构造改造叠加,地层和侵入岩均发生了变质变形,形成了广泛变质岩,主要以区域变质为主,主要由石墨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墨片麻岩、含石墨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石墨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等组成。
区域的矿产主要为煤、石墨、大理岩等,区内已发现的石墨矿床主要有鸡西市柳毛石墨矿、鸡西市石场石墨矿、林口县六合石墨矿、林口县碾子沟石墨矿、林口县八道沟石墨矿、林口县曲家沟石墨矿、林口县西北楞石墨矿以及穆棱市光义石墨矿。
这些矿床(点)大都是沉积变质型,区域上典型的矿床为柳毛石墨矿。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石墨矽线石英片岩、透辉方解大理岩透镜体、黑云石英片岩、变粒岩。
双鸭山市东瓮泉勘查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双鸭山市东瓮泉勘查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处正在勘查的成矿地区。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对该区域的成矿潜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地质背景东瓮泉勘查区位于黑龙江板块北缘应力构造带,周边被冰山磨光的大型基岩露头所环绕。
该地区属于新太古代拉张构造环境,主要岩石为花岗岩、闪长岩和变质岩。
此外,该区域还存在多个断裂带,包括东西向、东北西南向和北东向断裂带。
2. 成矿特征(1) 浅成低温金矿化东瓮泉勘查区存在明显的最新橄榄岩侵入,成矿作用主要受其影响。
该区内金矿体多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与其它成矿元素共生,是典型的浅成低温金矿化类型。
此外,在断层和破碎带中也有小规模的金矿体发现。
(2) 岩浆热液成矿岩浆热液成矿是该区域的主要成矿类型,矿体通常与细脉、点状脉以及岩体中粗晶面状矿化等形式出现。
成矿元素主要包括Au、Ag、Cu、Pb、Zn等,其中Au和Ag是主要的选矿指标元素。
热液脉石类型有石英、方解石、辉石、绿帘石、云母等。
(3) 底部喷流沉积成矿该区域下侧地层主要由火山火山碎屑岩组成,根据其沉积构造、沉积机制和沉积环境特征,可将其归为喷流沉积类型。
在下侧地层和天然断裂中,还发现了铜、铅、锌、银等金属矿床,形成机制为喷流沉积成矿。
3. 成矿前景通过对东瓮泉勘查区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区域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该地区存在较多断裂带和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 金矿体主要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对成矿勘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3) 该区域具有底部喷流沉积成矿潜力,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大型的金属矿床。
因此,东瓮泉勘查区是一处具有不小的成矿前景的地区,对于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资讯2016 NO.12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工 程 技 术4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现就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如下。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区内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下元古界兴东群(Pt 1xd)大盘道组(Pt 1dp),该组分为3段,在矿区内只见到上段(Pt 1dp 3)和中段(Pt 1dp 2),绝大多数矿体赋存在中段(Pt 1dp 2)内,该段为主要的赋矿层位。
大盘道组是一套区域变质中深为主的、混合岩化作用比较强烈的变质岩地层。
1.1.1 大盘道组中段(Pt 1dp 2)该段为矿区主要含矿段,所有工业石墨矿体全部分布在该段中。
岩性上部是主要由石英片岩、石墨片岩、长石片岩、斜长片岩、局部夹少量的变粒岩(或片麻岩)组成的片岩层(sc)。
下部是由云母斜长变粒岩、石墨片岩、石墨石英岩、多层大理岩组成的变粒岩、石英岩层(qz)。
大盘道组中段总厚度大于656.18m。
在中段的上部层及下部层均夹有少量的混合岩。
1.1.2 大盘道组上段(Pt 1dp 3)分布在矿区的北、东、西3面,由各种混合岩组成。
主要由黑云微斜条痕状混合岩、均质混合岩及少量条带状混合岩组成,夹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黑云斜长片岩、长石云母片岩、矽线片岩。
并有混合花岗岩和伟晶岩贯入。
与中段(Pt 1dp 2)呈整合接触。
该段总厚度大于830m。
1.1.3 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床冲积坡积层(Q h al )主要分布详查区南部、沿鸭蛋河谷及其支流分布,由坡积和冲积沙、砾石夹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厚度5~10m左右。
1.2 侵入岩区内混合花岗岩比较发育,主要呈脉状产出。
混合花岗岩脉多沿片理侵入,对矿体的破坏较小,受花岗岩脉影响的石墨矿体有程度不等的混合岩化或硅化。
除混合花岗岩脉外,其他脉岩以中基性为主,且规模小、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