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防腐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4
近年来,化工企业设备管道的腐蚀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若不能及时进行监测预防和管控,可能形成重大隐患,给化工企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1·15”重大爆炸事故,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防腐蚀、防泄漏管理必须引起化工企业的高度重视,笔者就腐蚀的机理和预防管控措施进行分析,借此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建议。
一、腐蚀形态腐蚀形态可分为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应力腐蚀、氢腐蚀等。
1、全面腐蚀全面腐蚀是在设备管道较大面积上产生的程度基本相同的腐蚀,结果造成金属大范围全面减薄以致被破坏,不能再继续使用。
如,在碳钢强酸、强碱中发生的腐蚀属于全面腐蚀。
对于全面腐蚀,可通过挂片试验或定期检测,计算出腐蚀速率,可预算出金属结构或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突发失效和泄漏事故的风险相对容易防控。
2、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相比其危害性却要严重得多,局部腐蚀造成的失效事故往往没有先兆,一般为突发性的破坏,通常难以预测,局部腐蚀破坏的控制也较为困难,所以管控措施制定不全面,落实不到位,很可能造成重大泄漏而引发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如点蚀能导致容器或管道穿孔泄漏,应力腐蚀则会导致构件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等。
而局部腐蚀中又以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形式最为突出。
点蚀(孔蚀):集中于金属表面很小的范围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腐蚀形态,一般是直径小而深度深。
点蚀产生的危害特点:(1)点蚀一旦发生,孔内溶解速度相当大,经常突然之间导致事故的发生;(2)点蚀经常发生在具有自钝化性能的金属或合金上,并且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更易发生,如奥氏体不锈钢管道在输送含氯离子或溴离子的介质时最容易产生点蚀等。
(3)点蚀通常发生在静滞的溶液中,有流速或提高流速常可减轻或不发生点蚀。
据腐蚀失效引发的事故事例的调查结果表明,全面腐蚀仅占约20%,其余约80%为局部腐蚀破坏,如2019年6月21日,美国费城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炼油厂氢氟酸烷基化装置发生爆炸,造成5人受伤。
化工安全与防腐案例分析—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班级:xxxxxx姓名:xx学号:xxxxxxxx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一般认为在温度不太高的NaCl溶液中,钛的腐蚀速度非常低。
但是随着钛在制盐行业的大量使用,发生腐蚀失效事故也开始增多,引起各制盐企业的重视,钛腐蚀的原因大致可归为四类:缝隙腐蚀、氢损失、应力腐蚀、铁污染等,且受材质成分、设计制作、工况介质等具体情况影响,腐蚀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多为一个主要因素诱导,几种辅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分析国内发生的两起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案例。
1.案例一首效换热管腐蚀失效分析:2004年四川某制盐厂30 万吨/年装置检修时,发现首效换热管发生较严重的腐蚀。
该加热室总共1454 根钛管,本次检修共发现158 根换热管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穿孔。
已拔出的部分换热管进行检查,发现孔损、破损、脆裂较严重,有的管子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断口晶粒粗大,破裂片用手可掰断,吸氢脆化现象明显。
该装置首效加热蒸汽约0.4MPa,原料卤水为天然卤水和岩卤的混合卤水,用石灰乳预处理卤水,进罐pH约为8。
该套装置首效加热室采用某种钛合金材料,Ⅱ~Ⅳ效采用TA2 工业纯钛换热管。
在检修只发现了首效换热管有腐蚀,其余各效换热管未见腐蚀现象。
1.1.化学成分分析因抽换出的换热管已明显脆化(可以从“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看出),据此判断材料吸氢肯定比较严重,为此分别取3段腐蚀较明显的管样和1段外观形貌较好的管样分别分析气体含量。
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腐蚀样中氢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腐蚀样品,据此可以判断是失效换热管可能失效的一种方式是氢损伤。
1.2.化学成分比较采用化学分析和电镜(JSM6460)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腐蚀样和非腐蚀样进行较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结果与工业纯钛和钛钼镍合金的成分对比表见表2,从表中们可以看出,腐蚀管样的Mo、Ni 含量很少,几乎可以认为未检出,而主要成分和工业纯钛(TA2)比较接近,合金元素与钛钼镍合金(TA10)差距较大。
化工企业大型储罐夏季涂装作业的安全技术分析作者:梅栋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化工企业大型储罐进行防腐涂装时的各种危害及原因,以汲取各类经验教训,减少火灾爆炸、职业病危害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储罐防腐涂装危险辨识安全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随着大型乙烯、炼化企业的不断开工建设,都需要建设大量储存设施。
这些储存设施的内壁都要进行防腐涂装,如何保证不出现火灾爆炸、职业病危害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是项目建设单位、防腐涂装施工单位及防腐涂料生产单位都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储罐防腐涂装事故案例案例一:2006年10月28日19时20分左右,新疆某石油企业一个在建的10万方原油储罐在进行防腐涂装作业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12人受伤。
原因分析:其一,采用的防腐油漆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在涂装和干燥过程中大量挥发,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其二,通风不足导致挥发性有机溶剂蒸汽在混合气中的浓度处在该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之内,发生爆炸。
其三,防腐涂装作业中产生了火花。
案例二:1998年4月20日,某压力容器制造公司职工马某和连某给氧气罐内表面刷防腐漆。
马某在罐外刷漆,连某在罐内刷。
由于罐内太暗,马某便接用临时电源,将照明线接在了动力电源上。
过了一会儿,连某不慎碰翻了照明临时灯,随即氧气罐发生爆炸。
马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连某重伤。
原因分析:其一,罐内作业没有采取通风措施,致使罐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闪爆极限,照明临时灯倒地破碎后产生火花引燃了罐内油漆稀释剂散发的易燃气体。
其二,马某与连某在进行油刷作业时,违章接用临时电源,将照明线接在动力电源上。
其三,罐内刷漆、罐外喷漆同时进行,乱拉电源线,作业现场无专人进行安全监督。
针对大型储罐夏季高温设施防腐刷漆存在的危险性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笔者经过分析和与相关企业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基本情况与同行进行探讨、分享。
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的案例研究与经验分享在工业生产中,设备的防腐蚀管理至关重要。
腐蚀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设备腐蚀问题,许多企业建立了防腐蚀管理制度。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和经验分享,探讨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的实施。
一、案例研究1. 案例一:化工企业的设备防腐蚀管理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长期暴露在酸性环境中,导致严重的腐蚀问题。
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该企业建立了全面的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
首先,他们进行了全面的设备调查与评估,了解每个设备的材质、工作环境和腐蚀状况。
然后,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材料选择、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等。
此外,他们还制定了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实施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该企业成功降低了设备腐蚀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维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案例二:电力行业的设备防腐蚀管理某电力行业公司的设备多年来一直受到湿度和化学物质的腐蚀威胁,严重影响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全面的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
首先,他们加强了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定期进行防腐涂覆和防腐材料更换,确保设备表面的保护层完好。
其次,他们增加了设备的通风、排水和防潮措施,减少了湿度对设备的侵蚀。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化学品的使用管理,避免了对设备的腐蚀。
通过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的实施,该公司设备腐蚀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大幅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二、经验分享1. 建立完善的设备调查和评估机制设备防腐蚀管理的第一步是了解设备的材质、工作环境和腐蚀状况。
通过设备调查和评估,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制定科学的防护方案和措施根据设备的不同材质和腐蚀环境,制定科学的防护方案和措施。
可以考虑材料选择、防腐涂层、防护设施改造等方面,以提高设备的抗腐蚀性能。
中石化设备防腐方案1. 引言中石化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设备防腐问题。
设备的防腐能力直接影响着生产线的稳定性、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中石化需要制定一套综合而有效的设备防腐方案,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设备防腐的背景分析和意义出发,提出中石化设备防腐方案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防腐方法和材料选择,最后对方案的实施和监测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设备防腐的背景分析和意义设备在中石化的生产过程中承受着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长期暴露在高温、高压、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下,容易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
设备腐蚀不仅会导致设备的功能降低,还会增加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甚至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风险。
中石化设备防腐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解决设备腐蚀和损坏的问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连续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3. 常见的设备防腐方法3.1 表层涂层防腐表层涂层防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设备防腐方法之一。
通过对设备表面进行喷涂、刷涂、浸涂等手段,形成一层防护膜,以隔绝设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设备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
常见的表层涂层材料有环氧涂料、聚氨酯涂料、亚克力涂料等,选择涂层材料时需要考虑化学物质的腐蚀性、设备的使用条件以及涂层的耐久性等因素。
3.2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设备表面形成保护层,通过与外界介质形成电池,减少或阻止金属腐蚀。
常见的阳极保护方法包括阴极保护、阳极保护涂层和阳极保护电流等。
阳极保护方法具有防腐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一些对涂层材料不宜用的设备或对设备表面要求较高的情况。
3.3 金属材料选择在设备防腐方案中,金属材料的选择也是关键之一。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耐腐蚀性能,需根据设备运行环境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有不锈钢、镍合金、钛合金等,它们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有效抵抗化学物质的侵蚀。
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分析引言:仓储行业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负责储存各类商品,确保商品的安全和完整性。
然而,腐蚀物品的储存和管理却是仓储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腐蚀物品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仓储行业中腐蚀物品事故的防范能力。
案例一:违规操作导致危险品泄漏2015年,某化工仓库在储存硫酸时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周围地区居民撤离,给人身安全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
经调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
分析:该案例暴露了仓储行业在腐蚀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对腐蚀物品的危害性和正确操作程序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监督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解决方案: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仓储行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程序。
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分工、安全操作程序和应急预案等,确保腐蚀物品的储存和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案例二:储存设施老化导致泄漏事故2018年,一家危险品仓库发生了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和工人中毒。
经初步调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储存设施老化,导致泄露口产生。
分析:年久失修的仓储设施容易出现腐蚀、破损等问题,从而造成腐蚀物品泄漏事故。
在这种案例中,企业对储存设施的检修和维护不够重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解决方案:为了防止储存设施老化引发事故,仓储行业需要加强对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首先,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全面的巡检,及时发现设施问题并进行维修。
其次,加强设施的定期保养和防腐蚀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企业要制定计划和预算,定期更换老化严重的设施,以确保腐蚀物品的储存环境安全可靠。
化工厂防腐保温案例
化工厂防腐保温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可以保护工厂设备免受腐蚀和温度的影响,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化工厂防腐保温的案例:
某化工厂需要对其反应釜进行防腐保温处理。
反应釜是化工厂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反应和物料混合等操作。
由于反应釜内部的物料多为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且温度较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腐保温处理,设备容易出现损坏,甚至发生泄漏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化工厂选择了防腐保温涂层进行施工。
该涂层由多种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组成,能够有效地隔离腐蚀性介质和高温,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同时,该涂层还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磨性,能够长期保持设备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施工时,首先对反应釜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杂质等物,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然后进行涂装施工,先涂装底漆,再涂装面漆,每层涂层都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和验收,确保涂层的质量和厚度符合要求。
经过防腐保温处理后,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该涂层还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和较好的环保性能,能够为化工厂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总之,化工厂防腐保温是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的防腐保温材料和技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和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老尿液槽抽瘪事故2008年元月22日四班早班,接班尿素负荷双机生产,0:46尿素开始加负荷,系统加量调整,2:58尿素泵房传来一声闷响,泵房操作工袁某检查发现老尿液槽被抽瘪。
2、叉车转托盘伤人事故2008年3月17日11:25分左右,尿素事业部包装叉车司机周某开叉车向包装平台处转托盘,而此时码包工龙某刚好从码包的平台上滑下(约20cm高),叉车正以5码左右的速度开过来,托盘将码包工龙某的右脚撞伤。
经诊断为轻微的肌肉拉伤及皮外伤。
3、甲醇罐区爆炸事故2008年8月2日,某锅炉设备安装公司在进行甲醇槽区验收整改时,由于精甲醇C罐上的管子未插盲板,管子碰头时管内甲醇蒸汽遇明火首先发生爆炸。
后引发连环爆炸,共使三个精甲醇槽、一个油水槽和两个班产槽炸毁,三名焊接作业人员当场死亡,两名在旁边砌围堰的市乡镇建筑公司的施工人员一名严重烧伤(8月14日死亡),一名被飞出的碎片击中腿部受伤。
4、2#氨泵进口底垫泄漏事故2008年12月15日13:40分左右,某公司尿素事业部尿素片区2﹟氨泵(备泵)缸体进口底垫发生轻微泄漏,维修工在紧固时螺栓滑牙液氨外漏,某施工队防腐保温人员在27M3尿素合成塔中上部保温,一人在撤离时速度较慢且方向不正确导致氨中毒,送医院于15:30分抢救无效死亡。
5、双氧水在用槽爆炸事故2009年3月21日晚班16:40左右操作工付丽在总控室发现双氧水在用槽液位不掉便通知曾某,曾便下去现场检查处理,处理后回到总控操作室观察,发现液位在上涨、5#双氧水泵不打压、又下去现场检查处理,17:24发生双氧水在用槽爆炸事故,造成1人左腿骨折和1名维修工额头被玻璃划伤。
6、二甲醚加热器炸裂事故2009年12月26日下午14:20左右,1#汽化塔再沸器进料段筒体因物料冲刷腐蚀严重,被冲裂开泄漏,停二甲醚将1#汽化塔与系统连接阀门盲板插好后,退出系统进行检修;倒开2#汽化塔,在开车过程中,2#汽化塔温度低,二甲醚加热器进口U型管未排液体就启电炉升温, 而2#汽化塔进口温度无明显变化。
目录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1)二、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11.21”事故 (2)三、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 (3)四、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中毒事故 (5)五、苯乙烯储罐物理爆炸事故 (5)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4月21日8时23分左右,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供气车间检修施工现场因为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未作有效隔绝,气柜进口水封排水阀打开,水封水位下降后,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通过进口水封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一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16人出现轻微中毒症状。此前,于18日早晨6:00系统制惰结束前,供气车间主任宋某要求用惰性气打气柜至8400立方后,气柜进口水封用水封住,以便下一步气柜防腐作业,7:00系统处理完毕全厂开始停车检修。18日开始,该公司基建科科长等七人为利旧的旋风除尘器内部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计划工期4天,已经施工了3天。19日,设备处安排人员对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实施了连接点焊,为便于人员继续在除尘器内部作业,并在旋风除尘器顶部出口管道北侧割临时人孔,此时旋风除尘器已经并入工艺系统,即顶部出口管已通过下游的废热锅炉、洗气塔及煤气总管与气柜相连,前面已与南造气5台造气炉相连。21日,施工作业进入第三天,早晨6:30基建科科长等七人进入供气车间该旋风除尘器内部继续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这是最后一天的工作,当天就可以按原计划完工。旋风除尘器与造气炉之间未采取可靠隔绝措施,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则是通过气柜进口水封进行隔绝。当日七人陆续出现中毒迹象。2。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气柜进口水封排水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2)间接原因①公司检维停车开车方案执行不到位、监督落实不到位,气柜空气置换没有得到落实;检修组织混乱,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旋风除尘器并入系统后未与气柜之间采取有效隔绝方式。②应急救援器材和防护器材配备不到位。③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通道不畅、施工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④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未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及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停车安全处理不彻底,留下事故隐患。⑤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差。⑥旋风除尘器事故作业工作程序错误,应先完成除尘器内部作业,最后连接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使得除尘器内部作业整个过程均处于安全隔绝状态。3。
化工事故分析案例————————————————————————————————作者:————————————————————————————————日期:目录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1)二、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11.21”事故 (2)三、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 (3)四、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中毒事故 (5)五、苯乙烯储罐物理爆炸事故 (5)一、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4月21日8时23分左右,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供气车间检修施工现场因为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未作有效隔绝,气柜进口水封排水阀打开,水封水位下降后,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通过进口水封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一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16人出现轻微中毒症状。此前,于18日早晨6:00系统制惰结束前,供气车间主任宋某要求用惰性气打气柜至8400立方后,气柜进口水封用水封住,以便下一步气柜防腐作业,7:00系统处理完毕全厂开始停车检修。18日开始,该公司基建科科长等七人为利旧的旋风除尘器内部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计划工期4天,已经施工了3天。19日,设备处安排人员对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实施了连接点焊,为便于人员继续在除尘器内部作业,并在旋风除尘器顶部出口管道北侧割临时人孔,此时旋风除尘器已经并入工艺系统,即顶部出口管已通过下游的废热锅炉、洗气塔及煤气总管与气柜相连,前面已与南造气5台造气炉相连。21日,施工作业进入第三天,早晨6:30基建科科长等七人进入供气车间该旋风除尘器内部继续进行防火水泥浇筑作业,这是最后一天的工作,当天就可以按原计划完工。旋风除尘器与造气炉之间未采取可靠隔绝措施,旋风除尘器与气柜之间则是通过气柜进口水封进行隔绝。当日七人陆续出现中毒迹象。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气柜进口水封排水导致气柜内的惰性气体倒流进入旋风除尘器,从而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2)间接原因①公司检维停车开车方案执行不到位、监督落实不到位,气柜空气置换没有得到落实;检修组织混乱,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旋风除尘器并入系统后未与气柜之间采取有效隔绝方式。②应急救援器材和防护器材配备不到位。③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通道不畅、施工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④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未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及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停车安全处理不彻底,留下事故隐患。⑤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差。⑥旋风除尘器事故作业工作程序错误,应先完成除尘器内部作业,最后连接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使得除尘器内部作业整个过程均处于安全隔绝状态。3.防范措施(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和执行;(2)深入开展作业过程的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检维修作业方案;(3)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救援防护设备,对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正确选择、带好个人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5)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培训和演练。二、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11.21”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11月21日,重庆福安药业环废中心溶剂回收工段进行丙酮回收时突然发生爆炸,回收塔精馏釜中的丙酮母液四处流淌,形成流淌火焰。待处理丙酮母液贮罐受到高温火焰熏烤发生爆炸,引起堆积在旁的废液桶不间断的燃烧爆炸。单层回收工段厂房部分钢结构屋顶被大火烧塌陷。根据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该事故属于特大火灾直接损失超过100万元,造成一人烧伤。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进料时丙酮液冲击碰撞釜壁及蒸气加热盘管,静电积聚后放电,丙酮精馏釜爆炸后火焰四处流淌,附近丙酮K:罐和废液桶遇高热相继燃爆。(2)间接原因①回收塔进料口位置设计过高导致丙酮液容易静电积聚;②现场事故隐患监察不到位;3.防范措施这是一起由设备设计缺陷导致静电火灾的安全责任事故。事故造成一人烧伤经济损失总计308.19万元。(一)应该整改措施,即精馏釜进料管延伸至距釜底200mm处,并按相关标准完善管线及设备的静电跨接;(二)修订溶剂回收岗位操作法和回收塔釜清洗操作规程,补充氮气置换、氧含量检测及异常现象处置等规程;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三)事故后应清理投入生产批次的物料,洁净区所有物料全部清理封存,并对生产设备、仪器、设施进行全部检查,发现有异常损坏的要作全面的评估和验证(四)对事故现场周边的消防泡沫进行收集处理,尽快将现场拦截的事故废水收集到事故应急池,并对现场进行清洗;立即与有关部门衔接,将应急闸门拦截的事故废水进行处理,彻底消除环境污染;确保在此期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三、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泄漏事故1.事故经过2013年3月1日15时20分,在朝阳市建平县现代生态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内,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2号硫酸储罐发生爆裂,并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导致两罐约2.6万吨硫酸全部溢(流)出,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溢出的硫酸流入附近农田、河床及高速公路涵洞,引发较严重的次生环境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此前,2012年12月中旬,3号储罐注满硫酸后,罐体发生变形、渗漏。勾伟东决定在罐体外1-5节上用槽钢焊接加强圈加固罐体。2013年春节前,依次完成了3号、1号及4号储罐加固工作。春节过后对2号储罐实施加固。在焊接作业过程中,未将储罐内盛装的硫酸导出,未采取隔离措施,也未对储罐内积存的气体进行置换,未对现场进行通风,直接在储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动火作业。3月1日下午15时20分,5名焊工在2号储罐进行加固焊接作业时,罐体突然发生爆裂,罐内硫酸瞬间暴溢。爆裂致使罐体与基础主体分离,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侧移10米,靠在3号罐上。爆裂产生的罐体碎片撞击到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处,致使法兰被砸断,1号储罐内硫酸溢(流)出。最终两罐约2.6万吨硫酸全部溢(流)出,流入附近农田、林地、河床及丹锡高速公路一处涵洞。现场作业的5名焊工、会计王杰、司机张国华因硫酸灼烫全部遇难。当时在距离储罐30米左右临时工棚内监工的勾伟民、勾伟东侥幸逃脱,勾伟东身体烧伤。流入农田的硫酸又将放羊的农民蔡永华双脚烧伤,目前二人均无生命危险。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由于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使罐内产生氢气,与含有氧气的空气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氧混合气体,当氢氧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起爆炸,气体的爆炸力与罐内浓硫酸液体的静压力叠加形成的合力作用在罐体上,导致2号罐体瞬间爆裂,硫酸暴溢,又由于爆裂罐体碎片飞出,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罐内硫酸泄漏。是(2)间接原因①、无设计施工,建设硫酸储罐达不到强度、刚度要求。按照规范该硫酸储罐罐体许用应力为217MPa。在储罐储满硫酸后,罐体实际环向应力为180.9MPa,而建成的储罐的罐体许用应力是150MPa,罐体环向应力超过罐体的许用应力。又因储罐罐体焊接质量缺陷,导致罐体储满硫酸后发生变形、渗漏。②、违规动火。在未采取有效隔离、通风等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于装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产生的明火,遇储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氢气,引发爆炸。③、无安全防护设施。硫酸储罐现场未设置事故存液池以及防护围堤等安全防护设施,导致2.6万吨硫酸溢流出,造成事故扩大,引发较严重的次生环境灾害。④、企业非法建设。企业在该硫酸储存项目未经规划,未经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安全条件,未经发改部门办理项目备案,未经国土部门批准项目建设用地,未经建设部门审批施工许可,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情况下,在临时用地上非法建设硫酸储罐。3.防范措施(一)制定完善安全措施,将剩余两罐的硫酸安全运出,拆除罐体,清理场地。处理过酸土地、河床,按照省环保厅现场应急处置会议精神,制定处置方案,选择具有资质单位设计施工,对过酸土壤清理、填埋,恢复植被;制定农田复垦专业技术方案,开展复垦试种工作。(二)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工作中,工商、规划、发改、经信、土地、环保、安全监管、公安、消防和特种设备等监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地园区管理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正确行使审批职能。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和超越职能审批的现象。建设单位要依法申请各项行政审批手续,严格依法办事;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资质要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彻底排查、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危险化学品项目,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未经许可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非法违法行为,坚决整顿治理、关闭取缔危险化学品非法四、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11.27”中毒事故1.事故描述:2015年11月27日凌晨,黑龙江省鹤岗市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农药除草剂生产车间内发生一起三人中毒死亡较大事故。11月26日早8时,胜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乙嘧酚中试班3人在旭祥禾友化工有限公司禾草灵车间3楼操作平台的310#和311#搪瓷反应釜中进行乙嘧酚中试生产,并于当天下午16时交班给另一3人小组继续生产。11月27日7时30分,接班人员发现3楼操作平台311#反应釜西北侧护栏处有3名工人倒地处于昏迷状态,立即报公司领导并报医急救,经医生确认,3人已死亡。2.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乙嘧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甲硫醇,高浓度吸入甲硫醇将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间接原因:新产品乙嘧酚工业化试验运行中尾气甲硫醇的负压吸收和三级碱吸收系统的引风机吸风口与尾气的连接管道因气温低冻结堵死,使尾气碱液吸收塔完全失去吸收功能。乙嘧酚合成过程中含有甲硫醇的尾气不能及时吸收而发生外泄,引发在场的3名操作工人中毒死亡。3.防范措施一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小微企业安全监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二是危险化学品企业要严格依法生产经营,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三是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四是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认真制定“冬防”方案,做好防冻、防凝、防滑、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静电等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安监总局对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进行了分析预测。在危险化学品方面,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线设备容易因冻裂、冻凝引发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要督促企业提前制定“冬防”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冬季安全检查,做好设备、管线等设施的防冻保温工作。五、苯乙烯储罐物理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14年8月5日20时01分,某公司ABS装置原料罐区苯乙烯储罐V-103B发生物理爆炸事故,造成罐顶被掀翻到地面。事故发生后公司值班调度及值班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发现苯乙烯储罐V-103B罐顶被掀翻在地,罐体还有蒸汽状气体冒出,罐内温度急剧升高,已达到90℃,总调度室人员立即向集团消防队报警,3台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与公司当班人员开始用水及泡沫施救。事故于23时得以控制,罐内温度降到58℃,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内部的苯乙烯已经聚合成黏稠固体状,事故围堰部分含少量苯乙烯废水次日送入公司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本次事故由于处理得当,没有发生着火、环保等次生事故。2、原因分析从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苯乙烯在储罐内存放约16个月的时间,事故发生后,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已经耗尽,物料开始发生自聚合放热反应,加之夏季气温升高后促使反应加速,热量积累后更加速了反应,罐顶的呼吸阀阻塞,产生的苯乙烯蒸气不能及时排出,使罐压升高,直至造成储罐V-103B罐顶爆裂事故发生。(1)直接原因①该公司5万吨ABS车间属于长期停车闲置装置,没有按照公司《长期停(备)用化工物料管线和容器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存有苯乙烯的储罐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建立温度等重要指标记录及报警设定,没有进行TBC的分析和补加,属于生产管理不到位。②呼吸阀阻塞。事故发生后对V-103A/B罐顶的呼吸阀进行检查,发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情况,B罐比A罐要严重一些。呼吸阀的堵塞造成罐内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释放出去,这也是V-103B罐出现超压爆裂而A罐暂时没有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2)间接原因①安全隐患排查、危险辨识工作不力,没有及时发现苯乙烯长期储存可能存在的风险,监管力度不到位。②罐内苯乙烯温度逐日升高达26天却没有人发现,对苯乙烯储存的安全要求思想麻痹大意,熟视无睹。③对职工针对性培训及管理力度不够。④安全管理“一岗双责”不到位,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足。5.相关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3、防范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装置停产中,对长期储存的苯乙烯日常温度监控显得十分重要性。由于对于物料危险性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储罐呼吸阀堵塞,造成爆炸事故发生。因此应当:1.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彻底堵塞工艺管理方面的漏洞;重新完善修订所有装置、厂际间管线的记录点、报警、联锁等数据及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处理。2.对确需长期储存的苯乙烯物料,不能存放在中间缓冲罐储存,必须存放到安全设施齐全的储罐,有稳定温度报警系统和正常制冷系统防止超温;要定期取样分析阻聚剂TBC含量,达到防聚效果。对现有的其他长期储存的危险原料、化学品进行统计,并制定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制定具体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3.认真执行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对引入的物料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特殊扫线物料要分析评价,并做好记录。4.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各企业对呼吸阀等关键设备定期检查,做好确认工作,尤其在夏季或物料储存状况发生变化时,要缩短检查周期,加大检查确认的深入程度,每次检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5.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
爆炸事故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 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1.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
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
关于不锈钢防腐的案例
案例一:不锈钢管道的防腐保护
在化工厂中,不锈钢管道承担着输送各种腐蚀性介质的任务。
为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防腐蚀处理。
一种常见的防腐蚀方法是将外部表面涂覆一层防腐蚀涂层。
然而,由于管道中存在高温、高压等极端工况,传统的涂层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化工厂采用了使用不锈钢内外复合管道作为防腐措施。
该复合管道的内层使用了耐腐蚀性能较好的不锈钢材料,外层则采用了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合金材料。
这种复合管道既能适应各种腐蚀性介质的输送需求,又能在极端的工况下保持较好的防腐蚀性能,大大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案例二:不锈钢防腐槽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各种腐蚀性液体的储存和处理。
为了确保安全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不锈钢防腐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厂。
一家石油化工企业的存储罐场就采用了不锈钢防腐槽来储存高浓度腐蚀性液体。
该防腐槽采用了耐腐蚀性能极佳的不锈钢材料制造,在其外部还进行了防腐蚀涂层的处理,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
经过长期使用,不锈钢防腐槽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保证了储存液体的安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不锈钢防腐在化工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材和处理手段,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化工安全与防腐案例分析
—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
班级:xxx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实例分析
一般认为在温度不太高的NaCl溶液中,钛的腐蚀速度非常低。
但是随着钛在制盐行业的大量使用,发生腐蚀失效事故也开始增多,引起各制盐企业的重视,钛腐蚀的原因大致可归为四类:缝隙腐蚀、氢损失、应力腐蚀、铁污染等,且受材质成分、设计制作、工况介质等具体情况影响,腐蚀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多为一个主要因素诱导,几种辅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分析国内发生的两起制盐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案例。
1.案例一首效换热管腐蚀失效分析:
2004年四川某制盐厂30 万吨/年装置
检修时,发现首效换热管发生较严重的腐蚀。
该加热室总共1454 根钛管,本次检修共发
现158 根换热管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穿孔。
已拔出的部分换热管进行检查,发现孔损、破损、脆裂较严重,有的管子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断口晶粒粗大,破裂片用手可掰断,吸氢脆化现象明显。
该装置首效加热蒸汽约0.4MPa,原料卤水
为天然卤水和岩卤的混合卤水,用石灰乳预处理卤水,进罐pH约为8。
该套装置首效
加热室采用某种钛合金材料,Ⅱ~Ⅳ效采用TA2 工业纯钛换热管。
在检修只发现了首效换热管有腐蚀,其余各效换热管未见腐蚀现象。
1.1.化学成分分析
因抽换出的换热管已明显脆化(可以从“从1米左右高处自然落下即断成两半或破裂”看出),据此判断材料吸氢肯定比较严重,为此分别取3段腐蚀较明显的管样和1段外观形貌较好的管样分别分析气体含量。
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腐蚀样中氢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腐蚀样品,据此可以判断是失效换热管可能失效的一种方式是氢损伤。
1.2.化学成分比较
采用化学分析和电镜(JSM6460)扫描
相结合的方式,对腐蚀样和非腐蚀样进行较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结果与工业纯钛和钛钼镍合金的成分对比表见表2,
从表中们可以看出,腐蚀管样的Mo、Ni 含量很少,几乎可以认为未检出,而主要成分和工业纯钛(TA2)比较接近,合金元素
与钛钼镍合金(TA10)差距较大。
1.3.力学性能分析
腐蚀样和未腐蚀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与TA2 进行对比,详见表3,
由表3可知,腐蚀管样的力学性能也与工业
纯钛一致,那么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得出,该换热器首效管所选材料是工业纯钛。
1.4.腐蚀原因分析及其可能采取防腐
措施
由图1可以知道,工业纯钛在高温(>120℃)氯化钠溶液中较钛钼镍合金更易发
生缝隙腐蚀;由图2可以知道,在发生电化
学腐蚀的情况下,钛钼镍合金有更低的电流密度,这表明钛钼镍合金能显著改变电化学行为,促进钝化,有效降低腐蚀速率
图1 25%沸腾NaCl溶液中钛材缝隙腐蚀发生率随pH
变化关系
图2 pH为0.5的25%沸腾NaCl溶液
中钛材的极化曲线
由以上化学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可以得到:该装置首效所采用的换热管材料是与工业纯钛很接近的一种钛材,而工业纯钛在较高温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较其Mo,Ni合金更容易腐蚀。
案例中钛制换热器腐蚀失效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选材不当,选用材料性能与工业纯钛极接近的材料,所选材料在工作过程中易受腐蚀;(2)腐蚀样中含氢量明显高于未腐蚀样,氢腐蚀致脆也是一种腐蚀的可能;(3)管件出现明显孔损,可能是孔蚀引起;(4)管件明显的脆性失效,可能与应力腐蚀开裂有关。
经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出制盐装置首效不能使用工业纯钛。
针对该案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防腐蚀:(1)合理选材,尽量选择耐腐蚀合金钛(应具体以管件工作环境为依据,确定所选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耐蚀性);(2)尽量出去该换热器工作环境介质中的氢,以防止发生氢损伤;(3)对于孔蚀,可以通过提高管件表面光洁度、尽量除去环境中氧气及相关氧化剂的方式加以预防(4)对于应力腐蚀,应通过尽量减小管件连接时残余应力的方式加以预防。
2.案例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发生腐蚀
2006 年7月,国内某大型盐业集团投产
3年的60万吨/年装置Ⅱ效加热室下管板发现腐蚀。
据了解,该加热室换热管采用TA2工
业纯钛,壁厚1.2mm,管长7m,管板采用
8mmTA2+60mm15MnVR+6mm316L的三层复合结构,管与管板连接采用胀接加强度焊的方式。
腐蚀主要集中在管与管板的焊缝处,焊缝余高多数已腐蚀掉,焊缝与管板平齐,焊接热影响区腐蚀较严重,部分腐蚀较重的部位开始淌锈水,说明钛复合层已经蚀穿,中间
的碳钢部分已经开始腐蚀,上管板只有极少量管与管板焊缝发现腐蚀。
2006 年10月,
再次停产检修,下管板与管的焊缝已基本全部掉落,管板出现许多大窟窿(见图3、图4),许多地方已经可以看到管板底部的
316L 复合层,法兰垫圈与管板接触处腐蚀
也很严重,出现大量蚀坑(见图5)。
上管
板腐蚀状况也较7月份更为严重,已有多处
焊缝淌锈水。
图3 下管板腐蚀形貌
图4 蚀孔深度已达
56mm
图5 法兰垫片处的蚀坑
2.1. 失效原因分析
Ⅱ效料温一般100℃左右,pH值在7.5~8之间,一般认为工业纯钛在这种介质中是耐腐蚀的,因此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结构设计及制造加工过程。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该装置换热器管长达到了7m,却没有设置支撑板,且Ⅱ效管与管板的焊接方式与另外3台不同,Ⅰ、Ⅲ、Ⅳ效为强度胀+密封焊,Ⅱ效为贴胀+强度焊,这种方式应
力着力点就在焊缝处。
加热室工作时大量的蒸气变为冷凝水,众所周知水蒸气变为水时, 由于体积骤然变小,将会产生强烈振动,这样设备将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运行。
换热管与管板焊缝连接处处于受力最大的高应力区,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 焊缝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屈服极限时, 晶界产生滑移, 并逐渐发展成微小裂纹, 且裂纹不断扩展, 最后导致焊缝开裂,直至破坏。
法兰垫片处的腐蚀为典型的缝隙腐蚀。
一般情况下,钛材无论表面状况如何,在常温下在制盐介质中不易发生缝隙腐蚀的,但随着温度升高,钛材的缝隙腐蚀倾向就会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缝隙内和自由面的电位差会快速增大,缝内电位显著负移(见图6)。
图6 工业纯钛电位随温度变化曲线
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腐蚀的可能原因
有(1)焊缝处残余应力较大,在腐蚀介质
共同作用下可能发生应力腐蚀;(2)换热
器由于水蒸气间歇性冷凝为水产生交变脉冲载荷,配合腐蚀介质,可能发生疲劳腐蚀失效;(3)在较高温度下,法兰连接发生的
缝隙腐蚀;(4)不同金属复合板可能发生
接触电偶腐蚀,即产生电化学腐蚀。
2.2.防腐蚀措施
为了防止钛材发生缝隙腐蚀,(1)钛制设备尽量少用非金属垫片,尤其谨用聚四氟乙烯垫片,因为聚四氟乙烯上的氟化物会破化钛材的钝化膜,加速腐蚀;(2)较高温
度和压力下,金属包垫、缠绕垫或金属垫等,如钛包垫片等。
(3)在法兰处采用更耐缝
隙腐蚀的钛合金材料,如TA9、TA10等(4)(5)换热器内设置2个以上支撑板,减少蒸汽冷凝时换热管的扰动;(6)改变管与板的连
接方式,由贴胀加强度焊改为强度胀加密封焊(如图7)。
图7 焊接方式改进
3.个人体会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分析,以及结合在化工安全与防腐课程中所学,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想法:(1)合理选材对于防腐是及其重
要的,尤其是依据构件实际工作环境合理选材;(2)尽可能减小残余应力对于防腐是
有利的;(3)尽可能依据已有事故教训,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腐蚀失效,尤其是在重要环节;(4)所谓的耐腐蚀不是绝对不发生
腐蚀,在特定情况下耐蚀材料会转变为腐蚀材料,应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1】李波,刘昌辉,曾莉.真空制盐钛制换热器腐
蚀失效实例分析.中国井矿盐.第44 卷Vol.44.
【2】金志江.化工安全与防腐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