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变化对照表
- 格式:pdf
- 大小:343.41 KB
- 文档页数:10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新增考点6处第一章:新增考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新增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第三章: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新增考点“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第八章:新增考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二)调整考点11处第二章:修改考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第三章:整合考点“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为“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第四章:修改考点“阶级斗争的作用”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第五章:拆分考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整合考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修改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为“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修改考点“资本循环”为“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修改考点“资本周转”为“资本周转及其速度”修改考点“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生作用的制约因素”为“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调整考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第七章:修改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三)删除考点2处第三章:删除考点“认识的本质”第五章:删除考点“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的来说,毛中特第二至第五章变动较小,从第六章开始变动比较明显。
第一章新增两个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章新增一个考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六章有三处变动:(1)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2)增加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3)将原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删了,重新整合成一个新的知识点,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C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倡导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正确答案:ABC一、马哲一、新大纲马原部分的变化大体上说来,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化就是三个字:加、减、改。
201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删除了两个知识点,修改了10个知识点。
我们详细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变化。
1. 增加的两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增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认识论部分增加“自由与必然”。
2. 减少的两个考点(1)政治经济学部分删除“商品价值量的决定”;(2)删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3. 修改的十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修改为“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2)认识论部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修改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修改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修改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5)唯物史观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修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6)“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修改为“阶级斗争的作用”;(7)“剩余价值的含义”修改为“剩余价值的实质”;(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修改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9)“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整合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10)“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及其后果”修改为“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二、应对政治考试新大纲已经发布,但考生完全可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进行复习。
9月至10月应该进入第二轮复习。
万学海文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大纲解析精讲班讲义主讲赵宇2013年9月18日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马原大纲变动简析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动统计新增考点删除考点变化考点考试说明0 0 1马原 5 1 6毛中特9 0 4近现代史 4 4 12思修与法基0 0 0时政与当代 1 0 1总计19 5 24一、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考试说明”变动一览2013年大纲2014年大纲Ⅰ.考试性质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二、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马原”大纲变动一览章节2013年2014年(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增1】(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1.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增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调1】规律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增3】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真理与价值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本章内容无变化(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作用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调2】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增4】(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删1】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调3】资本周转及其速度【调4】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调5】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本章内容无变化(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调6】(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增5】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三、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毛中特大纲变动一览章节2013年2014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 毛泽东思想3. 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1】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2】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调1】(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增3】(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本章内容无变化(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章内容无变化(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本章内容无变化(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增4】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增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七)社会主义改革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本章内容无变化和对外开放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6】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增7】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2】(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本章内容无变化(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8】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9】(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本章内容无变化(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章内容无变化(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调3】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十五)中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证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调4】四、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近现代史纲要”大纲变动一览章节2013年2014年(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调1】(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本章内容无变化(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调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调2】3. 辛亥革命的失败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增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调3】(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删1】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历史意义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调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本章无变化(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本章无变化(七)为新中国而奋斗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调5】(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删2】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调6】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调7】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删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删4】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调8】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调9】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调10】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调11】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调12】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增2】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增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4】五、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思修与法基”变动一览(无变化)六、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课“时政与当代”大纲变动一览章节2013年2014年时政年度间(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年度间(2013年1月一2013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当代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调1】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增1】。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增加的内容】: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十八大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这就深刻启示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而且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既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又是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集中而具体地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
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
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毛中特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于9月13日发布,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在第一时间对新大纲做出权威解析。
本次共涉及考点变化多达53个,为近年来考研政治大纲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其中毛中特的具体变化对比如下:章节2013大纲2014大纲备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删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新增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调整,无实质变化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新增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新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新增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调整,无实质变化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增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无实质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增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调整,无实质变化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毛中特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于9月13日发布,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在第一时间对新大纲做出权威解析。
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之马原理:章节2013大纲2014大纲备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新增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新增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调整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新增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删除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应论的主要内容新增真量与价值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介及其特点和功能合并,无实质变化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调整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新增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商品的二因素和生商品的二因素。
无实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质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无实质变化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调整资本循环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调整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及其速度调整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发挥作用的条件调整,无实质变化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调整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新增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之毛中特:章节2013大纲2014大纲备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删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新增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调整,无实质变化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新增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新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新增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调整,无实质变化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增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无实质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增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调整,无实质变化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比之近现代史纲要:章节2013大纲2014大纲备注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调整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新增第三节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删除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调整,无实质变化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调整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删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合并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调整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调整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节标题改变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删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删除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节标题改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删除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节标题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中共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调整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
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增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新增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新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4考研政治大纲思修没变化2014考研政治大纲变化之形政及当代:2014考研(微博)政治大纲变化——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章节2013大纲2014大纲备注形势与政策年度间(2013年1月-2013年12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新增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新增考点6处 第一章:新增考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新增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新增考点“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第八章:新增考点“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调整考点11处 第二章:修改考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第三章:整合考点“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为“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修改考点“阶级斗争的作用”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第五章:拆分考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整合考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修改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为“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修改考点“资本循环”为“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修改考点“资本周转”为“资本周转及其速度”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的来说,毛中特第二至第五章变动较小,从第六章开始变动比较明显。
第一章新增两个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章新增一个考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六章有三处变动:(1)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2)增加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3)将原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删了,重新整合成一个新的知识点,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七章有两处变动:(1)增加了如何进行改革开放这一知识点;(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知识点已经删了,换成了十八大的最新表述。
第八章变动较大,主要增加了十八大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业化道路、新农村、统筹区域、建设生态文明等内容,大家注意掌握。
第九章两处变动:(1)增加了十八大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表述;(2)教材原有的“政治体制”的知识点已经删除,换成了最新的表述。
第十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都有新的变动。
十一章的变动也比较有特点,它是在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知识点上做了两处变动,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加了十八大的最新表述。
第十二章主要增加十八大关于对台工作的四项基本要求、四大要件和重点。
十三、十四章基本不变。
十五章增加了十八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新增考点5处 第十章:新增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新增考点“中共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新增考点“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新增考点“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新增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调整考点11处 第三章:合并考点“武昌起义”和“封建帝制的覆灭”为“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修改考点“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华民国的建立” 修改考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为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包含“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两部分 第四章:修改考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第八章:整合考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修改考点“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为“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九章:修改考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修改考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为“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第十章:修改考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修改考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修改考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删除考点4处 第四章:删除考点“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八章:删除考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第十章:删除考点“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删除考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未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