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婚姻爱情观差异ppt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7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
婚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
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
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
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
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
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
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
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
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
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
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一)结婚目的的差异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一方面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