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1 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以锂离子蓄电池为唯一动力来源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

能试验方法。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性能、爬坡能力(包括定速爬坡,定坡度爬坡,斜坡爬坡)的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GB/T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车辆类型

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ISO 8715:2001,MOD)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确定的术语适用于本试验方法。

4 试验条件

试验前准备

4.1.1 试验车应按照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在进行试验前7 天内进行磨合,磨合里程至少100km。

4.1.2 试验车的机械运动部件,必须按照制造厂的规定涂抹润滑油。

4.1.3 车辆轮胎气压及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粘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1.4 试验车的试验重量根据各项试验目的和车辆载重而定,通常允许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员,驾驶员和乘员的标准重量为75±5kg,试验需要时允许用压载物代替乘员。

4.1.5 电池组按照规格书规定的充电程序进行完全充电。

4.1.6 除必需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部件外,试验车的照明及信号装置及辅助装置必须关闭。

4.1.7 试验开始前电池在(25±2)℃的温度下静置8h。

4.1.8 若试验车上安装测试仪器,应尽量减少对各轮载荷分布的影响,尽量减小风阻影响。

测试仪表、设备

a)电压表:准确度应不低于级,其内阻至少为1 kΩ/V;

b)电流表:准确度应不低于级;

c) 示波器:带宽不低于1GHz;

d) 计时器:按时、分、秒分度,准确度为±1%,刻度间隔;

e) 测速仪:分辨率

f)其它设备符合GB/T 5378 的规定。

试验场所

4.3.1 整车性能试验,按照各试验项目的需求,可在道路上或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4.3.2 试验道路应为沥青或混凝土的直线道路,路面应平坦、干燥、整洁,试验时不致引起轮胎打滑。

4.3.3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路段应尽量水平,其中纵向坡度不允许超过1%,且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不超过1m,横向坡度不超过3%。

驾驶员和乘员

驾驶员应持有驾驶证,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熟悉试验方法,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乘员负责记录或协助记录相关数据。

试验要求

4.5.1 试验时,室内温度应在25±5℃以内,室外温度应在25±10℃以内,平均风速在3m/s 以下,室外试验不能在雨天或雾天进行。

4.5.2 本试验规程中所提及的设备、质量、胎压及其它数据如未注明其测量误差的,其误差值均为±5%以内。

4.5.3 为减少试验误差,进行实车道路试验时,必须进行往、返两个方向。如果实车道路试验与底盘测功机试验结果有差异的,以实车道路试验数据为准。

4.5.4 无特殊说明的,下列各项试验方法的试验条件按照本章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试验程序:按下列顺序安排试验:

——试验车辆准备(见);

——启动电流试验(见)

——最高车速试验(见);

——续驶里程试验(见);

——加速性能试验(见);

——爬坡能力试验(见)。

以上每项试验开始时,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是前一个试验后的状态(更换试验场地过程中,避免消耗蓄电池电量)。

最高车速试验开始时,电池应处于95%~100%的荷电状态,加速性能,爬坡能力试验开始时,电池应处于55%~60%的荷电状态。

启动电流试验

该试验测定上电尖峰电流和摩托车最大启动电流。

5.1.1 试验条件

试验路面应平整、干燥、整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5.1.2 试验方法

5.1.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见),电池组上连接好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等测试设备,并适当固定同时能方便读取测试数据。(本方案未作特殊说明的,测试前均需做好准备)

5.1.2.2 启动试验车辆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记录此时的尖峰电流和时间,反常测试3次取最大值记为上电尖峰电流及延时。

5.1.2.3 启动后,驱动电机开始行使,用示波器记录驱动过程中驱动电流最大值及持续时间,反常测试3次取最大值记为车辆的启动电流。

5.1.3 试验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A-1。

最高车速试验

该试验可以决定电池组所能提供最高车速及电流。

5.2.1 试验条件

5.2.1.1 在试验道路上设置测试区,测试区的长度至少为200m,在此测试区的两端应有足够长的助行区域和保证安全停车的辅助区域,并能够双向行驶。

5.2.2 试验方法

5.2.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见),电池组上连接好电压表、电流表等测试设备,并适当固定同时能方便读取测试数据。

5.2.2.2 实车道路试验

5.2.2. 试验时,试验车辆在助行区域加速行驶,在到达测试区前保持最高车速,保持最高车速通过测试区,测量通过测试区的时间。随即在同路段进行反方向试验,测量时间。测定次数往返为一次,试验应连续进行三次。

5.2.2. 按下式计算试验结果:

V=3.6 L/t

式中:V——行驶车速,保留一位小数,km/h;L——测试区长度,m;t——往返试验所测时间的算术平均值,s。

5.2.2. 行驶过程中记录电池组电压、电流数据,取三次平均值为最高车速时电流。

5.2.3 试验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A-2。

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试验

该试验可以决定电池容量,电动摩托车能量消耗率。

5.3.1 试验条件

试验可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直线道路上进行,路面应平整、干燥、整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5.3.2 试验方法

5.3.2.1 将电池组按规格书放电制式完全放电后按规定完全充电;

5.3.3.2 进行等速续驶里程试验。车速为设计最高车速的70%,公差±2 km/h。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停车3次以上,累计时间不超过15 min。续驶至发生发生下列情况须停车终止试验:a)车辆配装的仪器或指示器指示驾驶员停车或 b)试验时行驶速度持续达不到设计最高车速的70%。

5.3.3.3 试验完后电池组按规格书规定完全充电,测量充电消耗的能量;

5.3.3.4 由续驶里程和再次充电量计算能量消耗率。能量消化率=再次充电时充入能量/试验期间行驶的总里程。

5.3.3.5 试验数据及结果记录到表A-3

加速性能试验

该试验可以决定加速时电池供电情况。

5.4.1 试验条件

测试区间参见5.2.1.1,并在测试区标明测试点,标示点设为距始点30m、100m、200m 处,或其他点设立测试标点。

5.4.2 试验方法

5.4.2.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见),电池组上连接好电压表、电流表等测试设备,并适当固定同时能方便读取测试数据。

5.4.2.3 实车道路试验

5.4.2. 试验时,试验车辆停于加速测试区始点外0.5m 处(以前轮压线为准)。试验开始时,以最低档(速)起步,进行急加速,迅速通过试验区,用自动计时装置或秒表测定试验车辆从始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每次试验应往返进行,连续试验两次(测定次数往返为一次),求出两次往返测定时间的平均值。加速度为a=2S/t2。

5.4.2. 行驶过程中记录电池组电压、电流数据,取三次平均值为加速时电流。

5.4.2.4 试验数据及结果记录到表A-4。

爬坡能力试验

该试验可以决定车辆最大驱动力及驱动电流。

5.5.1 试验条件

5.5.1.1 最大坡度爬坡试验,须有人工防滑的陡峭斜坡或是自然的坚硬泥土、草地斜坡路面,其坡度最好能与制造厂预估的车辆最大爬坡角度相近,而所使用的测量区域,为10m 长的均匀斜坡,且在测量区域的前端必须设置起动车道。

5.5.2 最大坡度爬坡试验

5.5.2. 1 试验车辆的起始档位为车辆前进档的最低档位。试验车辆置于试验区内,车辆的加速器,需位于最大开度位置,也就是在最大驱动力的状态。

5.5.2.2 试验时,车辆必须以低于5km/h 的速度,从起动车道向测量区域前进,车辆能于8s(或更短) 时间内,通过测量区域,则此测量区域的坡度,即为车辆的最大爬坡角度。行驶过程中记录电池组电压、电流数据,取三次记录值中最大值为最大驱动电流。

5.5.2.3 如果没有适当的斜坡可以利用,则试验车辆必须在不同的负载下进行(或增或减),获得其最大驱动力。

5.5.2.4 试验数据及结果记录到表A-5。

表A-1

汽车动力性检测研究_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我国目前汽车动力性检测状况 (1) 2 汽车动力性 (2) 2.1 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 (2) 2.2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 (3) 2.2.1 结构因素的影响 (3) 2.2.2 使用因素的影响 (4) 3 在用汽车动力性检测现状 (5) 4 在用汽车动力性检测分析 (6) 4.1 台试与路试检测的条件、特点及分析 (6) 4.2 汽车动力性台架检测原理 (6) 4.3 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7) 4.4 影响底盘测功机测试精度的因素 (7) 4.5 在用汽车动力性合格条件 (8) 5 在用汽车动力性检测对策 (10) 5.1 在用汽车动力性检测存在的问题 (10) 5.2 对在用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对策 (11) 5.2.1 正确选择和使用底盘测功机 (11) 5.2.2 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 (11) 5.2.3 完善检测规 (12) 6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 (14)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汽车属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也日益壮大并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同时对汽车动力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驾驶人都希望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以便能多拉快跑,提高运输效率和能力,同时也可减少交通阻塞,保证道路畅通。因此有必要对在用汽车动力性进行检测,以保证汽车安全高效行使。 1.2 我国目前汽车动力性检测状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公路路况与汽车性能的改善,汽车行驶车速愈来愈高,但在用汽车随使用时间的延续其动力性将逐渐下降,不能达到高速行驶的要求,这样不仅降低了汽车应有的运输效率及公路应有的通行能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为了规和指导汽车动力性检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由此看出,我国对汽车动力性检测的重视。 汽车动力性检测是判断汽车技术状况,评定汽车技术等级的主要项目,是一项关系到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工作,国外对在用汽车的动力性都非常重视,并制定严格的检验方针与标准,要求对汽车动力性进行定期检测。另外动力性检验合格也是营运汽车上路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条件。目前我国对在用汽车汽车动力性检测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编制过程等 1.1 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以其便捷、省力、价格便宜、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作为短途代步工具,自然而然受到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居民的青睐。在当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下,电动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其节能环保的特点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电动车的爆发式发展,电动车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使用电动车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为了规范电动摩托车行业,促进电摩行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11月国家标准委正式出台了GB 24155-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等四项国家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电动摩托车方面的标准,当时标准的起草主要参照了GB/T 18384.1~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并结合我国电动摩托车的产品实际状况形成了电动摩托车有关标准。在这些年的实际应用及行业发展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及ECE R136e 均对电动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已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向国家标准委申报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综合[2016]63号文,关于下达《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23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起草工作,计划号20160971-Q-339。 1.2 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即已着手开展了相关标准预研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并安排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编写标准草案及立项材料。 2016年9月29日,国家标准委下达《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编制任务,任务编号20160971-Q-339。 2016年12月,在广州召开首次会议,成立《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标准编制组。会议确立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基本框架,决定本标准适用范围不包含混合动力摩托车,整体框架沿用2009版标准中电安全及操作安全两大块。 2017年3月,在广州召开了电动摩托车标准研究工作组成立会暨第二次工作会议,正式开展《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等三项电动摩托车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会后形成了本标准第二稿草案。工作组由19家行业相关单位22位专家组成(包括摩托车企业、电动

实验一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

实验一: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实验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时数:2学时设计性实验——汽车发动机性能综合测定 一、实验目标:1) 掌握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发动机性能综合分析仪和汽车性能检测仪的接线方法和基本操作; 3) 了解发动机性能综合分析仪和汽车性能检测仪的主要功能; 二、实验仪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 被测车辆: 三、实验内容:1)测试设备的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分析; 3)故障排除和检验。 四、实验要求:1) 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对 实验路线和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 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内容的要求,熟悉掌握所需仪器的结构、原理、操 作规范等; 3) 根据实验室安排,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等实操环节;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 5) 撰写实验报告、答辩。 五、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一些基本技术性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动机的相关性能相联系。因此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检测对整车性能的了解至关重要。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与发动机台架试验不同,后者是发动机拆离汽车以测功机吸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对诸如功率和扭矩以及油耗和排放等最终性能指标进行定量测定,而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装置主要是在检测线上或汽车调试站内就车对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如点火、喷油、电控系统和传感元件以及进排气系统和机械工作状态等的静态和动态参数进行分析,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判断和故障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有专家系统的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还具有故障自动判断功能,有排气分析选件的综合分析仪还能测定汽车排放指标。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案 1 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以锂离子蓄电池为唯一动力来源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 能试验方法。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性能、爬坡能力(包括定速爬坡,定坡度爬坡,斜坡爬坡)的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GB/T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车辆类型 GB/T 537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ISO 8715:2001,MOD)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确定的术语适用于本试验方法。 4 试验条件 试验前准备 4.1.1 试验车应按照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在进行试验前7 天内进行磨合,磨合里程至少100km。 4.1.2 试验车的机械运动部件,必须按照制造厂的规定涂抹润滑油。 4.1.3 车辆轮胎气压及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粘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1.4 试验车的试验重量根据各项试验目的和车辆载重而定,通常允许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员,驾驶员和乘员的标准重量为75±5kg,试验需要时允许用压载物代替乘员。 4.1.5 电池组按照规格书规定的充电程序进行完全充电。 4.1.6 除必需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部件外,试验车的照明及信号装置及辅助装置必须关闭。 4.1.7 试验开始前电池在(25±2)℃的温度下静置8h。 4.1.8 若试验车上安装测试仪器,应尽量减少对各轮载荷分布的影响,尽量减小风阻影响。 测试仪表、设备 a)电压表:准确度应不低于级,其内阻至少为1 kΩ/V; b)电流表:准确度应不低于级; c) 示波器:带宽不低于1GHz; d) 计时器:按时、分、秒分度,准确度为±1%,刻度间隔; e) 测速仪:分辨率 f)其它设备符合GB/T 5378 的规定。 试验场所 4.3.1 整车性能试验,按照各试验项目的需求,可在道路上或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4.3.2 试验道路应为沥青或混凝土的直线道路,路面应平坦、干燥、整洁,试验时不致引起轮胎打滑。 4.3.3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路段应尽量水平,其中纵向坡度不允许超过1%,且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不超过1m,横向坡度不超过3%。

汽车动力性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汽车动力性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一、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在行驶中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能力,是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汽车属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这是因为汽车行驶的平均技术速度越高,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就越高。而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汽车动力性。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公路路况与汽车性能的改善,汽车行驶车速愈来愈高,但在用汽车随使用时间的延续其动力性将逐渐下降,不能达到高速行驶的要求,这样不仅降低了汽车应有的运输效率及公路应有的通行能力,而且成为交通事故、交通阻滞的潜在因素。因此,在交通部1990年发布的13号令中,特别要求对汽车动力性进行定期检测。动力性检测合格是营运汽车上路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条件。1995年交通部为了提高在用汽车的技术性能,发布了JT/T198-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将动力性作为第一项主要性能进行评定。另外早在1983年国家颁布的GB3798《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第2.6项中对汽车大修后的加速性能规定了最低要求,这都说明了国家对在用汽车动力性的重视。 汽车检测部门一般常用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最大爬坡度、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作为动力性评价指标。TOP (km/h) 1.最高车速υ amax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以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在风速≤3m/s的条件下,在干燥、清洁、平坦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能够达到的最高稳定行驶速度。TOP 2.加速能力t(s) 汽车加速能力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通常用汽车加速时间来评价。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以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在风速≤3m/s的条件下,在干燥、清洁、平坦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由某一低速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1)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亦称起步换档加速时间,系指用规定的低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包括选择适当的换档时机)逐步换到最高档后,加速到某一规定的车速所需的时间,其规定车速各国不同,如0-50 km/h,对轿车常用0-80 km/h,0-100 km/h,或用规定的低档起步,以最大加速度逐步换到最高档后,达到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其规定距离一般为0-400m,0-800m,0-100Om,起步加速时间越短,动力性越好; (2)超车加速时间亦称直接档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预定车速开始,全力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越短,其高档加速性能越好。 我国对汽车超车加速性能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GB3798-83《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中规定,大修后带限速装置的汽车以直接档空载行驶,从初速20km/h加速到40km/h的加速时间,应符合表 1规定。

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标准

浅谈汽车动力性评价标准 摘要:本文研究了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和评价指标,介绍了动力性评价的主要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发动机最大功率、比功率、驱动轮输出功率、驱动力等相关评价参数;介绍了汽车的动力性衰退现象和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加权系数优化设计 1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及评价指标概述 1.1汽车动力性概述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的使用性能。汽车无论是用作生产工具还是用作生活用具,其运行效率均取决于是否拉得动、跑得快,即取决于运行速度。在运行条件(地理、道路、气候条件及运输组织条件等)一定时,汽车的平均运行技术速度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显然汽车动力性越好,汽车运行的平均技术速度就越高,汽车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汽车工程界,用车的、购车的、爱车的都很看重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具有什么样的动力性算好,如何评定,观点不同,评价的依据也就不同,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更无标准。汽车工程界基于具有最高的平均行驶技术速度的观点,以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为量标,评定、比较汽车动力性的优劣。对于新车的动力性,人们基本上认同这三个指标。 对于在用汽车动力性的评价量标就各不一样了。在用汽车的动力性在新车定型时便已确立,在使用时,再与其他车型横向比较动力性的高低就毫无意义了。就是在同型汽车间相互比较动力性,除了表明具体汽车间动力性存在差异外,也不能据此揭示该型汽车结构、性能的优劣。由于使用条件的差异,在用汽车间不具有横向比较的条件,缺乏可比性。在用汽车固有动力性在使用过程不是恒定不变的,是随着运行过程中部件、零件的磨损、老化等逐渐衰退变差,直至跑不动,丧失工作能力。这样动力性衰退便是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的征兆。汽车

电动摩托车

电动摩托车 6项电动摩托车标准 1 工作形式和内容 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AC/SC27)与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SAC/SCl)共同组成标准制订工作组,并吸收部分电动车及摩托车生产企业参加。对应的ISO下属部门是: ISO/TC22/SC22(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ISO/TC22/SC23(轻便摩托车分技 术委员会)、ISO/TC22/SC21(电力驱动道路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工作周期为3~4年,第1年初步完成准入急需的项目,接下来逐步完善本标准体系。其中急需的标准包括:1)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通用技术条件(GB/T);2)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3)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整车性能试验方法(GB/T);4)电动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5)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6)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机及控制器技术规范(QC/T)。 2 电动摩托车定义及制订标准基本原则 电动摩托车是由电力驱动的、最高设计车速>50 km/h的两轮机动车,或整车整备质量不超过400 kg的三轮机动车。电动轻便摩托车是由电力 驱动的、最高设计车速≤50 km/h的两轮机动车,或最高设计车速<50 km/h 的三轮机动车,不包括最高车速≤20 km/h、整车质量≤40 kg、能实现人力骑行功能的两轮电动车辆。 制订标准的基本原则: a) 电动摩托车是电动车辆的一种,为保证标准间互相协调,凡是能 够引用电动汽车标准的一些基础内容,不再另行编写。

b) 目前的电动摩托车标准体系主要局限于纯电动摩托车,应用其它驱动技术(如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的电动摩托车标准,待技术相对成熟后再制订。 c) 标准中与普通摩托车相同的其它安全要求,可直接引用已有标准内容。 d) 尽可能使确定的标准要求项目与国际上或其它地区的要求相协调。 3 6项电动摩托车标准(讨论稿)内容概要 3.1 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讨论稿) 范围:规定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技术要求: a) 基本要求:1)电动机总成应符合QC/T××××——××××《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机及控制器技术规范》的规定。2)蓄电池应符合 QC/T742《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T 74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744((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规定,企业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埘蓄电池的回收处理作规定,要求客户将废电池送到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回收处理。3)控制器应符合 QC/T××××——××××《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机及控制器技术规范》规定,控制器应有制动电气连锁功能,以防止车辆被意外驱动;操纵加速器和制动装置时,不应产生不期望的响应(制动时未松开加速器,随后松开制动时,车辆不应意外加速);应具有行驶定速装置(无论采取何种定速方式)控制器,前、后轮中任一车轮制动时,定速装置应立即失效,电动机不再输出动力。4)符合普通摩托车传统要求,如灯光、制动等。 b) 装备要求:1)电源指示灯颜色应为绿色;2)应有蓄电池剩余电能指示装置。 c) 性能要求:1)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最高车速、爬坡能力、加速性能、能量消耗、续驶里程、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等应符合本标准所引用的有关标准及产品标准的规定;2)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可靠性应符合GB/T××××——××××《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整车性能试验方法》及企业标准的规定。 d) 防漏电(绝缘性能)要求:应符合GB/T××××——××××(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的规定。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8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1)GB《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2016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20160968-Q-339),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2) 2017年2月-3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2016]377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16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3) 2017年4月18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4) 2017年5月-6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5) 2017年6月6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6月-10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仪表-送审稿编制说明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仪表 (标准制定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背景介绍与工作简况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仪表》由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计划编号:20153969-T-339,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接受任务后,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组成了标准制定项目组,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项目组成员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宁波科达仪表有限公司、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车(广州)有限公司、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和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包括1家行业主管机构、2家检测机构、2家仪表生产企业、3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和1家电动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 众所周知,近年来社会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日益凸显,电动摩托车不消耗燃油无排放污染、运行噪音低,成为摩托车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类,同时,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保有量也节节攀高。终端产品市场也鱼龙混杂,简易款豪华款车型各自细分市场。电动摩托车用仪表作为车辆的重要零部件是车辆运行状态的直接信息表达,也是驾驶员了解车辆的直接参考。规范仪表的种类和相关技术要求,是保证驾驶员识别车辆特征,正常、安全驾驶车辆的基础。 目前,电动摩托车标准体系中现行有效的且4个国家标准,GB 24155-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T 24156-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24157-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与GB/T 24158-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已进入修订阶段,2个行业QC/T 791-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与QC/T 792-2007《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在用,这6个标准侧重于电动摩托车整车方面,随着标准体系的健全,相关零部件标准也将逐渐制定。其中,电动汽车用仪表由于仪表使用环境和仪表特征与电动摩托车用仪表存在巨大差异,故而规范电动摩托车用仪表的种类和相关技术要求十分必要。

电动摩托车从购买到维护知识整理

一、电动摩托车购买须知 购买电动摩托车要注意的那些关键问题呢?电动摩托车又应该了解那些知识? 1、电池:电动车的“心脏” 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对消费者来说,电动车的“心脏动力”日益强悍,消费者再也不必担心电动车的行驶里程短、使用寿命不长。但消费者在检查电动车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因为电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电机、充电器、控制器等其它“器官”的运转:首先得看蓄电池的生产商是否有实力,产品是否过得硬;其次要注意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随着电动车业的逐步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金雄厚的企业转行“专修”电动车蓄电池的研发。 电动摩托车主要电器

2、充电器:不可或缺的绿叶 充电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池寿命的长短,甚至部分劣质充电器还会导致电池充变形。所以一般来讲,生产蓄电池的正规厂家都是将充电器与蓄电池配套生产。然而目前蓉城市面上的充电器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厂商为追求利润而忽略电池和充电器的匹配,而消费者也为了贪图一时便宜,对充电器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在选择充电器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商的充电器,并且做到充电器生产厂商与电池生产厂家一致,这样即使发生故障,也能够找到相应的厂商修理或者退换。如金马电源有限公司与四川川奇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等致力于电动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的“专家”,并长期为许多知名电池厂、电机厂做配件生产,颇受大众欢迎。 3、电机、控制器:电动车运行的主心骨 据部分业内人士介绍,电机是电动车完成启动和加速等功能的关键,并且电机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导致电池寿命的长短。而控制器作为电动车无极调速、刹车断电、软启动等功能的助力“器官”,如果设计不合理,限流过大,也会严重影响电池和电机的寿命。所以在选购电动车的时候,一定要亲身多试驾,多感受。看看电动车的启动、加速、定速、刹车、平衡性等功能是否与说明书一致。 二、电动摩托车的优点 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 电动汽车到底有多么清洁,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尽管电动汽车本身是清洁的,但为给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电,发电厂发电的过程中却有可能产生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如果发电厂是用清洁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发电或水力发电,则其污染物排放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发电厂使用传统燃料(如煤炭)进行燃烧发电,就会产生污染,如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同时还会排放作为温室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计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计 摘要:基于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必要性,对相关的检测方法、使用仪器等作一介绍,同时对各指标对动力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利于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性的定期检测,保障交通安全。 关键词:动力性检测;检测;综合测试仪 Cardynamicperformancetestdesign Someschoolsomeone Abstract:basedonthedynamicperformanceofthenecessityofcartesting,andrelative testmethods,thepaperintroducestheuseofinstruments,andsoon,atthesametimetothe indicatorstoanalyzetheeffectofdynamicperformance,behelpfulforpromotingourco untry'scarofdynamicperiodically,safeguardtrafficsafety. Keywords:powerperformancetesting;Detection;Comprehensivetestinstru ment 前言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在行驶中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能力。是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汽车属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这是因为汽车行驶的平均技术速度高。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就越高而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汽车的动力性。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公路路况与汽车性能的改善,汽车行驶速度愈来愈高,但在用汽车随使用时的延续其动力性将逐渐下降,不能达高速行驶的要求,这样不仅会降低汽

汽车动力性实验

实验一汽车动力性试验 一、实验内容 测定汽车最高车速和最低稳定车速;进行汽车直接档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的道路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实验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 汽车动力性能的优劣。 三、仪器设备 五轮仪、发动机转速表、秒表、综合气象观测仪、钢卷尺、标杆、实验车等。 四、准备工作 1.实验条件 (1)实验车各总成、部件及附属装置,必须装备齐全,调整状况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 (2)实验车使用的燃料及润滑油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实验时应使用同一批燃料及润滑油。 (3)轮胎气压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规定值±10kPa。 (4)实验车载荷和乘员数应符合规定,载荷物应在车厢内均匀分布。乘员质量按65kg/人计算,也可用相同质量的砂袋代替。 (5)实验前,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实验车进行技术保养。新车在实验前应进行磨合行驶(一般磨合里程不少于2500km)。 (6)实验时,实验车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如技术条件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发动机出水温度80~90℃;发动机机油温度50~95℃。 (7)实验时的气候条件应是晴天或阴天,风速不超过3m/s;气温应在0~35℃;气压应在99.32~102kPa(745~765mmHg)范围内。 (8)实验道路最好选择专用试验跑道。如没有专用场地,可选择平直、干燥的硬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进行。跑道长度2~3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在0.1%以内。 2.准备工作 (1)登记实验车的生产厂名、牌号、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和出厂日期等: (2)检查车辆外部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各总成润滑油及润滑状态和密封状况; (3)检查油、电路,并按技术条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4)检查发动机风扇皮带张力,发动机气缸压力、机油压力及发动机怠速转速; (5)检查照明灯、信号灯等能否正常工作; (6)检查转向系、离合器、制动系统工作状况,使其保持良好技术状态;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_张安祥

第21卷 第1期1999年2月 武 汉 汽 车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O U RN A L O F W U HAN A U T O M O T IV E PO L Y T ECHN IC U N IV ER SIT Y Vol.21No.1 Feb.1999 电动摩托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 张安祥 (汽车工程学院) 摘 要 为取得电动摩托车的蓄电池、电动机及整车之间的最佳动力匹配关系,按动力与整车的功能关系,分成蓄电池、电动机和整车3个部分,分别建立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动力性能计算数学模型,以确定蓄电池、电动机的最佳工作参数和工作特性并可模拟整车动力性能。 关键词 电动摩托车;蓄电池;电动机 中图法分类号 U266.2 在世界各国日益高涨的开发污染小的摩托车的热潮中,电动摩托车的研究与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与内燃机相比,电动摩托车的蓄电池及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建立正确的理论计算模型,模拟其性能,以便在电动摩托车的初步设计中,合理设计与整车动力性能相匹配的蓄电池和电动机工作参数。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模型模拟整车的一次充电行驶距离、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加速度等性能,以利于改进和提高电动摩托车性能。 按动力与整车的功能关系,笔者将电动摩托车分成蓄电池、电动机和整车等3个子系统。1 蓄电池系统特性 1.1 蓄电池性能指标 ①质量能m d(W·h/kg),表示一次充电车能够行驶的距离。 ②体积能l d(W·h/L),决定了蓄电池所占车内空间的大小。 ③质量功率p d(W/kg),是整车最高车速和加速度的决定因素。 ④充电次数(次),表示蓄电池的寿命。 ⑤能量价格(元/W·h),表示电池成本。 1.2 蓄电池的工作参数 ①蓄电池放电时的端电压U d U d=U0-R i I d 式中,U0为蓄电池的开路电压;R i为蓄电池的内阻;I d为蓄电池的放电电流。 蓄电池的电压应与电动机的电压相匹配。为保证车用电动机调速控制元器件带来的压降(ΔU),蓄电池的端电压应高于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否则,电动机的实际端电压降低,势必要增加电流,各项损耗随之增加,蓄电池的放电效率下降。 ②蓄电池输出功率P d 稿件收到日期:1998-09-23. 张安祥,男,50岁,副教授,现从事内燃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武汉,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430070).

汽车性能与检测考试库

汽车性能与检测考试库

————————————————————————————————作者:————————————————————————————————日期:

开课系部:汽车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使用与性能检测 教材名称:《汽车使用与性能检测》人民交通出版社 建设人:鲍晓沾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是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汽车使用性能 2、载货汽车的常用比装载质量和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容载量 3、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运输生产率和成本 4、汽车检测技术是利用各检测设备,对汽车情况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不解体 5、汽车检测方法有和。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安全环保检测,综合性能检测 6、、交通部13号令要求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 合理改造、适时改造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 7、按服务功能分类,检测站可分为、和三种。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安全检测站,维修检测站,综合检测站 8、安全环保检测线手动和半自动的安全环保检测线,一般由和、和三个工位组成。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外观检查(人工检查)工位、侧滑制动车速表工位灯光、尾气(废气)工位 9、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汽车检测设备向、、方向发展。 章节:1 题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2 答案:智能化,规范化,网络化 二、判断题 1.我国实行定期检查、视情维护、强制修理的方法。()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X 2.在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 3.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在北京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X 4.C极检测站能对底盘输出功率、裂纹等状况进行检测。()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X 5.汽车检测方法有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 6.检测站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更改业务范围、迁址,无需报批。()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X 7.对汽车的检测需要对汽车进行解体才能检测。() 章节:1 题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1 答案:X 8、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不包括车速表的校验.( )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实验一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汽车动力性能道路试验的要求; 2、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的道路试验方法; 3、能够了解汽车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 4、能根据试验记录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评价试验车动力性能的优劣。 5、了解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47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要求 1、实验仪器设备 (1)非接触式汽车性能测试仪 型号:AM-2026A 组成:速度传感器、制动传感器和主机。其中主机由8位CPU、EPROM、RAM、键盘、LED显示器、微型打印机及接口电路等组成,配接速度传感器、制动传感器等。速度传感器包括照明灯和探头两部分。 工作原理:以微型电脑为核心部件,配以相应的I/O接口及外设,不需要与路面接触或设置任何测量标准,采用光电空间相关滤波技术,安装在车上的光电路面探测器(即速度传感器)照射路面,把路面图象变换成频率信号,经CPU 分析处理得到汽车在每一时刻的速度,用于汽车动力性、制动性的测试。该速度传感器可克服五轮仪由于接触地面发生滑动、跳动和轮胎气压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测试功能:汽车滑行试验、制动试验(轿车热衰退试验)、最低稳定车速与最高车速的测定、直接档加速和连续换挡加速试验、等速油耗试验、百公里油耗试验、加速油耗试验、多工况油耗试验等。 (2)试验车 (3)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空盒式大气压表

2、试验要求 (1)车辆条件 ①试验车辆应处于良好状态,如点火系、供油系、制动蹄鼓间隙、车轮轴承紧度、车轮定位、轮胎气压与标准值相差不超过±10kpa等。 ②对于车辆载荷,我国规定动力性试验时汽车为满载,货车内可以按规定载质量均匀放置砂袋;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驾驶室的乘员可以用重物替代,每位乘员的质量相当于65kg。 ③汽车试验时应具有的正常温度状态为:冷却水温度80~90℃;发动机机油温度60~95℃;变速器及驱动桥齿轮油温度不低于50℃。试验前汽车应通过较高车速的行驶进行预热,以达到上述温度状态。 (2)道路条件 动力性试验的大多数项目应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直线段上进行。要求路面平整、干燥、清洁、纵向坡度不大于0.1%,路段长度2~3km,宽度不小于8m,测试路段长度200m。 (3)气候条件 试验应避免在雨雾天进行,气压在99.3~102kpa;气温在0~40℃;风速不大于3m/s;相对湿度小于95%。 三、实验原理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动力性实验可分为道路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道路试验测定汽车在某一固定档位或连续换档从某一较低车速加速到某一较高车速的加速性能以及最低稳定车速。 四、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1、实验设备的安装 首先使用螺钉将速度传感器牢靠地安装于安装支架上,再将其安装于被测车辆远离排气口的任意位置,但要满足高度和角度的要求并保证行驶安全可靠。本实验中将其安装于车辆前部进气口位置,照明灯距离地面约600mm,探头前端距离约500mm,光电头侧面的白色刻线应与车辆前进方向严格一致。专用光电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总结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 程标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7课时,实践课时为17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有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的 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的 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三) 思想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内容标准

电动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区别

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区别 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一种,必须满足作为机动车所规定的各种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目前发布的电动摩托车标准,仅仅是电驱动摩托车关于电动部分的补充。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动摩托车,除了要满足关于电动摩托车的标准,还必须满足作为普通机动车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要求。 下面我们将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所对应的标准进行比对,可以发现:重量超过40kg、车速超过20km/h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就是摩托车的观点是不确切的,这两项指标,违反的是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要求。 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要求对应表

以下供参考 摩托车还制定了其它相关的标准,指导摩托车生产,以下是和电动摩托车相关的部分:一、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518-2007 摩托车轮胎 GB 17353-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GB 20075-2006 摩托车乘员扶手

二、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2983-2008 摩托车轮胎系列 GB/T 4570-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耐久性试验方法 GB/T 53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 GB/T 5374-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 5382-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3202-2007 摩托车轮辋系列 GB/T 13203-2007 摩托车轮胎强度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204-91 摩托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 GB/T 13205-91 摩托车轮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 GB/T 14212-2003 摩托车链条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 1536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装置的型式、位置及基本要求GB/T 16708-1996 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最大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GB/T18410-2001 车辆识别代号条码标签 GB/T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GB/T 18860-2002 摩托车变速V带 GB/T 22435-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轻合金车轮 GB/T 2243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毂安装尺寸系列 GB/T 22628-2008 摩托车轮胎滚动周长试验方法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 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546-2009 摩托车重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实施 2010-07-01) GB/T 24547-2009 轻便摩托车重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实施 2010-07-01)GB/T 24553-200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轮限位装置及最大转向角的技术要求和测定方法(实施 2010-07-01) 三、行业标准 QC/T 30-2004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 QC/T 3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 QC/T 60-200X 摩托车整车性能台架试验方法 QC/T 22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总成技术条件 QC/T 227.1-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摩擦性能试验方法 QC/T 227.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粘结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QC/T 228.1-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技术条件 QC/T 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QC/T 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QC/T 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 QC/T 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QC/T 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QC/T 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