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
- 格式:docx
- 大小:19.12 KB
- 文档页数:7
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准备3.各单体混凝土强度等级:1#.2#.3#.4#.5#.6#.7#.8#.10#.11# 楼所有结构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9#楼所有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墙柱混凝土等级为: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基础顶~12.700m ): C40 ,地上四层以上: C30。
4.填充墙中的构造柱、圈梁、过梁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外均采用C20 ;栏板、空调板、凸窗、飘板、女儿墙及其他混凝土装饰构件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外均采用C30。
5.每一结构层配置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掺入合适的外加剂,改善水泥和骨料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终凝温度,高湿度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变。
7.梁柱节点(含剪力墙柱与连梁等)钢筋密集部位,宜采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二)基础及地下室部分:1. 车库底板及各单体底板为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有条件应按设计图中后浇带划分的区域一次振捣完成,由于混凝土体量大,施工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裂缝,同时应组织好施工流程,确保混凝土的浇捣质量。
2.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执行,混凝土的养护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 天。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的做法:4.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采用高一个等级且掺有高效混凝土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
5.后浇带采用比相应结构部位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沉降后浇带),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注。
施工期间后浇带两侧构件应妥善支撑,以确保构件和结构整体在施工阶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后浇带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
底板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 前言底板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本文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施工前期准备2.1 施工方案确定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前,需要根据建筑图纸和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拌合比、浇筑方式、模板安装等。
2.2 地坪基础检查和清理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地面基础的检查和清理工作,包括地面平整度、杂物清除等。
特别是在施工现场需要严格清理,避免垃圾、石头等带进施工区域,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2.3 模板安装模板的安装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进行模板安装时,必须保证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过程控制3.1 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是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作业,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顺序。
3.2 混凝土浇筑和压实混凝土浇筑和压实是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筑和压实速度,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结实度。
4. 安全管理4.1 工作现场安全底板混凝土施工现场是一个危险的工作环境,必须制定和执行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2 原材料安全混凝土原材料是底板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原材料的安全和质量。
4.3 设备设施安全混凝土施工设备和设施必须经过检验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施工机器的正常运行。
5. 总结本文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确保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作为一种建筑工程关键环节,底板混凝土施工必须经过充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制定,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编号015表C2-1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交底提要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一、材料机具HBT80地泵4台、震捣棒15根、旧木方(100x100x2000mm)若干、4米长铝合金刮杠20根、木(铁)抹子、铁锹、铁耙若干。
二、作业条件:1、钢筋工程已施工完毕,并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2、模板工程已施工完毕,并经预检合格。
3、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准备。
4、砼浇筑前应将钢筋、模板上的霜冻、冰雪等清理干净。
三、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砼运输→砼浇筑振捣→砼养护2、砼运输:采用泵车运至浇筑地点,由地泵输送到浇筑部位,砼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砼不得使用。
3、混凝土浇注及振捣:铺设砼管道采用边浇筑边拆管的方法,浇筑砼采用斜面分层,用“由远至近、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砼,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1根振捣棒振捣,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用小白线严格控制板面标高和表面平整,顶、底板砼振捣见下图;砼浇筑使用Ф50振捣棒,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延续时间以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气泡不再上浮来控制,避免振捣时间过短和过长。
Ф50振捣棒有效半径R按30cm考虑,则振捣棒插点的移动距离不能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cm;插点方式选用行列式或边格式,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准大于0.5R,即15cm,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为使分层浇筑的上下层砼结合为整体,振捣时振捣棒要求插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编号015表C2-1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交底提要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入下一层砼不少于5cm;砼浇筑过程中表面的泌水及时排入电梯井坑或集水坑内,用潜水泵抽走;砼浇筑过程中,钢筋工经常检查钢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2、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交底可不填写。
工程名称日期
交底部位底板混凝土浇筑页数共6页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模板底部杂质清除干净,从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每段导墙两边混凝土须同时浇筑,以免导墙模板偏移。
每层混凝土控制在300mm,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深度大于50mm。
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为振捣棒振捣半径的1.5倍,不大于800mm。
砼浇筑时注意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棒快插慢拔,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振捣至便面出现浮浆,不再出现气泡为止,振捣不留死角,钢筋密集区须做重点处理,不许漏过振。
振捣棒不得碰撞模板、管线及标记物,不得挤压钢筋。
墙顶砼应与模板平,并用木抹子压顺平,防止高低不齐,顶部疏松。
五、混凝土测温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升温值不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d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用少于4次;入模温度每班不应少于2次,
(5)混凝土外表温度为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混凝土底面温度为底板面上50mm;中间设置一点。
(6)底板测温设备采人工进行测温,测温点布置于柱墩范围,每个测温点埋设3根测温导线。
测温点布置剖面图。
基础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一、项目背景基础混凝土工程是建造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进行基础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
二、工程要求1. 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建造物的稳定性。
2. 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达到规范要求,确保建造物的安全性。
3. 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进度要合理安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三、施工准备1. 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条件良好。
2. 确保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齐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四、施工工艺1.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基础底板和基础墙体的浇筑。
2. 在浇筑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模板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3. 在浇筑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在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温、喷水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控制1.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检验和试验、施工工艺的监控等。
2. 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六、安全措施1.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施工人员要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 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七、施工进度1. 根据工程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应对可能浮现的延误和变更。
八、施工记录1. 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志、施工材料验收记录等。
2. 对施工中的问题和处理措施进行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是基础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希翼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匡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一、项目背景本次项目是为某高层写字楼进行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
该地区地质条件稳定,无明显地震活动,地下水位较低。
底板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厚度为0.3米。
根据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8。
二、施工前准备1. 材料准备1.1 水泥所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
按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P.O 42.5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施工前需检查水泥质量,并执行水泥品种试验,评价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1.2 骨料施工前需要检查骨料规格及质量,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石子、碎石和矿渣砂》。
对于特殊用途的骨料需实施检验。
1.3 混凝土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轻集料、复合沉积高效减水剂。
2. 工具准备施工前需确定所需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并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泵车、塔吊、泵送管道系统、混凝土浇筑机、振动器、喷泡器、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器、水平仪等。
3. 施工组织施工前需成立专业的施工安全方案,配备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并保持现场卫生、安全、整洁。
三、施工过程1. 混凝土搅拌1.在混凝土搅拌机中按照设计比例加入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
2.在混凝土搅拌机开始搅拌后7min内,加入外加剂。
外加剂呈液态,加入量控制在混凝土总质量的1%左右。
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4.确认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施工。
2. 混凝土浇筑1.按设计要求,先从底板的中心部分进行浇筑,由中心向外均匀地进行浇筑。
每次浇筑不得超过1.5米厚度,浇筑面积应控制在搅拌车可及范围之内。
2.控制浇筑速度和幅度,避免混凝土分层、脱水,向边界挤出不够。
3.及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在浇筑前、间隙及浇筑断面处进行检测,确保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养护1.浇筑结束后应立即施行保湿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