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1.56 KB
- 文档页数:6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70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潘淼 魏静宇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
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
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
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西溪;评价;分析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越发强烈。
湿地公园称为建设的热点,湿地公园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直至今日,西溪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两栖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数百种。
是国内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该园内景观优美,主要景点统称为“三堤十景”,并有多个核心景点。
本在最初建造的立意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为了建造一个简单的公园,在布局和要素组织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也为其成为湿地公园的代表典型奠定了基础。
一、立意立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总体意图以及设计思想观念。
(一)意在笔先园林建设中自古便有“意在笔先”一说。
立意要在开始进行设计前便有所构思,人的在设计的同时让要设计产物与人的思想意识相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然就成了单纯的机械设计,便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二)神韵和意趣在构思园林中的各个要素的配置以及与场地相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寓情于景的神韵。
让山水在整个场景中有机融合。
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集文化,功能和环境于一身。
说到文化,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百年前便有无数的名人诗人到此留下千古名诗,例如《梅竹山庄图》《西溪秋雪庵 》等。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园的所能满足的所有基本需求,在保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环境方面则是极力原保留始环境发展,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
在进行设计中立意在所有准备之前,立意便是一个设计成果的灵魂所在,西溪湿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念。
杭州西溪湿地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湿地介绍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
调查内容浙江杭州西溪湿地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受到许多人的瞩目。
但湿地现状却令人担忧。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
主要体现在: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杭州之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查报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肺”。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
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
《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