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裂牙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附50例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
牙隐裂的临床研究进展美国牙体牙髓病学协会将有裂纹的牙齿分为五类:牙齿表面细小裂纹、牙尖折裂、牙隐裂、牙齿劈裂、牙根纵裂;其中对牙隐裂的定义为裂纹从咬合面向根方扩展,但折裂部分与牙体未完全分离,裂纹常位于牙齿中央向近远中方向延伸,可累及一个或两个边缘嵴。
不同学者对牙隐裂所下的定义及分类各不相同。
牙隐裂已成为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齿丧失的第三大因素。
牙隐裂即牙体硬组织的不完全折裂,引发一系列的症候群为牙裂综合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不同。
隐裂牙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多样性和不可逆等特点,使诊断复杂化而延误治疗,早期发病隐匿,易被漏诊或误诊,得不到及时适当地处理则可导致牙髓炎或牙完全性折裂等严重后果。
目前关于隐裂的治疗存在以下争议:牙髓治疗是否必要、治疗能否封闭裂隙、冠修复是否必要、冠修复能否阻断疾病进展、冠修复后能否达到生物力学稳定。
1.诊断1.1诊断依据病史,隐裂患者有长期牙科治疗、冠内修复体反复脱落、调牙合病史。
临床症状,由于隐裂的位置、方向和程度不同,患牙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牙隐裂深浅不一,浅者可无症状、症状不典型、描述不确切;当裂纹扩展至牙髓时,细菌的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发生微渗漏,刺激牙髓出现症状。
长期以来将咀嚼时发生难以解释的游走性牙痛、诊断不明和多次无结果的会诊作为隐裂患者病史的三大特点;逐渐发现定点性咬合痛、无法解释的冷敏感、进食甜食引起疼痛、侧方运动时疼痛、热刺激痛也是隐裂的特点。
1.2诊断方法临床检查,隐裂的视诊取决于裂纹的长度、宽度、透明度、医师最小能见度和反差条件,裂纹宽度小于18μm裸眼视诊难以发现,隔离患牙使视野清晰,应用16倍放大镜或根管显微镜辅助诊断。
隐裂深度可通过备洞时肉眼判断,也可通过牙合面裂纹长度或宽度进行预测。
裂纹常与窝沟位置重叠,并向边缘嵴伸延,探诊充填体边缘或可疑隐裂的位置常会引起剧痛,操作前须经患者同意。
特殊染料亚甲蓝或龙胆紫是证明有裂纹存在的重要指示剂,染色试验仅能检测裂纹存在的位置,难已评估其发展程度,细菌进入裂纹产生腐质易被着色,染色后难以去除,影响美观与修复,染料的毒理作用未知,其应用具有局限性。
早期隐裂牙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68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对68例早期隐裂牙患者进行治疗,探讨牙隐裂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68例早期无牙髓及根尖感染的隐裂牙分组,分别进行调颌及充填治疗和全冠修复治疗,两组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调颌充填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21%、6842%、4737%;全冠修复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9667%、9333%。
结论:治疗早期隐裂牙应及时、尽早进行全冠修复,以达到保留天然牙,保留牙髓活力的效果。
关键词牙隐裂全冠修复调颌充填修复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也称不完全牙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牙隐裂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
隐裂牙发生于上颌磨牙最多,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1]。
牙隐裂的裂纹常渗入到牙本质结构,引起冷热刺激痛或咬合不适等症状。
由于牙隐裂具有症状隐匿性,发展渐进性和后果不可复性的特点,早期易漏诊或误诊,作为临床口腔医师,应给与足够重视。
对68例早期隐裂牙以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牙隐裂患者56例(68颗隐裂牙),男39例,女29例,年龄28~55岁。
根据早期隐裂牙诊断标准选择入组,并且排除牙髓,牙周及其他牙体疾病。
具体牙位分布,见表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患牙咀嚼性疼痛,特别是咬在某一特定位置时引起短暂撕裂样剧痛,或冷热刺激痛,停止咬合与刺激后疼痛可自行缓解的主诉。
②检查患牙牙体冠部硬组织完整,面可见与牙齿发育沟重叠,越过一侧边缘嵴达牙齿邻面或颊舌面的隐裂纹线。
③牙髓活力检查正常或敏感,无牙髓或根尖周炎症。
④x线检查牙周及牙周间隙无明显异常。
诊断方法:①咬合检查:将棉签置于可疑牙的牙尖上嘱患者轻咬合,如果出现短暂撕裂样疼痛,则可能该牙已有隐裂。
②染色法:将牙面清洁干燥后于可疑部位反复涂以碘酊,擦拭后可见碘酊渗入隐裂线染色。
牙隐裂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牙隐裂是牙体牙髓科医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目前对于它的诊断和治疗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近些年来大批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回顾文献,对近年来关于牙隐裂的各方面临床新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Although cracked tooth are a common problem for patients and dentists,there is a dearth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clinical symptom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cracked teeth and a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many scholar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studied on i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trospect the literatur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cracked tooth.Key words:Cracked tooth;Clinical symptoms;Diagnosis;Treatment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裂,是发生在牙冠表面的细小、不易发现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临床上容易被忽略。
牙隐裂的裂纹常深达牙本质中,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控制其发展,会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纵折,甚至拔牙。
因此,牙隐裂已成为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造成牙齿脱落的第三大因素[1]。
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治疗牙隐裂,对保存牙齿的牙髓活力、防止牙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近些年来牙隐裂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必须引起患者和牙医的高度重视[3]。
1临床症状1.1好发牙位多发生于双尖牙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最多,其次是下颌第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4-6]。
106例隐裂牙的治疗体会【关键词】牙隐裂;临时全冠;铸造全冠;烤瓷全冠;根管治疗术牙隐裂是指发生在牙齿表面的细微的而不易发现的非生理性裂纹,常发生在釉质层有时可深达牙本质甚至髓腔,是引起牙本质过敏、牙髓炎以及牙折的一种常见病因。
好发于磨牙,尤以上磨牙多见,早期牙隐裂常常表现定点咬合痛和短暂而尖锐的冷刺激痛,避开咬合,疼痛终止。
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临床症状。
大部分患者是以牙髓炎症状而就诊。
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对106例隐裂牙进行诊断、治疗、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太和县中医院2005年至2010年口腔科门诊的隐裂牙患者106例,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28~68岁,共106颗患牙,无牙髓炎症状的患者18例,有牙髓炎症状的患者60例,根尖炎症状的患者28例。
所有患牙牙周组织健康,X片显示牙根尖无明显吸收。
1.2 诊断方法[1]根据牙隐裂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临床症状,采用咬合实验,如出现短暂的撕裂样疼痛,则可确定隐裂部位,或用碘染试验,将碘酊涂于牙的可疑裂处,肉眼可以看到颜色略深的隐裂线。
1.3 治疗方法①对于无牙髓炎症状的隐裂牙,采用局麻下全冠牙体预备,排龈线排龈后,藻酸盐印模取模,超硬石膏灌注模型,交由技工室制作永久性修复体,永久性修复体制作完成后,用聚羧酸锌水门汀行永久性粘固。
②对于有牙髓炎症状或根尖炎症状的隐裂牙,采用局麻下全冠牙体预备,排龈,取模,灌注模型,交由技工室制作永久性修复体,口内制作临时全冠,粘固临时全冠,开髓,揭顶,拔髓,根管预备,测量根管长度,行常规根管治疗术,根充完毕后拍片确定无超充及欠充后,粘固剂垫底永久充填。
无任何临床症状后,行铸造全冠或烤瓷全冠永久修复。
2 结果106例隐裂牙患者中,56例行铸造全冠修复,50例行烤瓷全冠修复,全部患者均在1、3、6、12、24个月随访,5颗出现轻微牙龈炎,4颗X片显示根尖牙周膜略有变化,97颗修复体边缘密合,稳固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X片显示根尖及根分叉无明显阴影,未见牙折,成功率为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