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景观儿童福利院的园艺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7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一、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理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参与植物栽培和园艺活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改善心情、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交活动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园艺疗法的原理在于,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促进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调节。
人们通过和植物接触和互动,可以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和活力,从而感染到积极向上的情绪。
疗愈景观设计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环境相结合,通过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来创造出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的环境。
疗愈景观设计注重创造出舒适、宁静、安全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其中得到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疗愈景观设计的原理在于,自然环境是人们心灵安抚和疗愈的源泉。
在自然景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从而减轻压力、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
它们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而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亲近植物和大自然,释放压力,舒缓情绪,达到放松和愉悦的效果。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对身体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参与园艺活动时,人们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这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而在疗愈景观中,人们可以进行散步、户外运动等活动,促进身体的健康。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参与园艺活动和在疗愈景观中散步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社交关系,从而提高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的应用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
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许多以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为主题的公园和康复中心。
这些场所为市民提供了参与园艺活动和享受疗愈景观的机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园艺活动来改善身心健康的疗法。
它起源于古代,但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园艺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在园艺疗法中,人们通过种植和照料植物来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康复。
园艺疗法的原理是基于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
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可以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增强自尊心和积极情绪。
园艺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自主能力。
种植和照料植物可以给人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园艺活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增强社会联系和支持网络。
疗愈景观设计是一种通过创造和改造自然环境来促进身心健康的设计方法。
在疗愈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环境的自然元素和人造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疗愈效果的环境。
这些环境可以是公园、花园、庭院、植物园等。
疗愈景观设计考虑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需求,并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和特色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疗愈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植物、水体、石材等自然元素,创造出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的环境。
引入花草树木,让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和绿色植物的景观,以增强人们的视觉享受和心情愉悦;设置水池和喷泉,让人们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和观察到水的流动,以平复压力和提高放松程度;铺设石头路径,让人们可以触摸到自然的质感,以增加触觉的刺激和体验。
疗愈景观设计还可以提供一些特殊功能和活动空间,如儿童游乐区、休闲座椅、散步道等。
这些功能和活动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提供社交互动、运动和放松的机会。
儿童游乐区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玩耍和锻炼的机会,增强其身心健康;休闲座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放松的空间,缓解压力;散步道可以为人们提供锻炼和欣赏自然风景的机会。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都是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
园艺疗法通过种植和照料植物来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康复;疗愈景观设计通过创造和改造自然环境来创造出具有疗愈效果的环境。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以植物和园艺活动为媒介,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的治疗手段。
在现代医学和健康管理领域,园艺疗法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辅助疗法,适用于对抗各种病痛的治疗和预防。
而疗愈景观设计是建筑景观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绿化,美化和其他环境良好的设计,创造出对身体、心理和精神有益的环境,有助于人们恢复健康,减轻心理压力。
园艺疗法恰恰利用了植物的生命活力和人与大自然相接触的天然神奇效果。
它可以在人类生命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健康状况下带来积极的治疗效果,包括心理健康改善,脑功能提升,营养培养等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园艺疗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尊和社交能力。
从视觉和嗅觉感觉来看,花草树木、芳香气味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给人们带来了真正的愉悦和放松,使人快速从疲劳和痛苦中恢复过来。
可以看出,园艺疗法具有很好的心理治疗和身体疗养的效果,为人类慢性病研究和治疗开辟了崭新的视野。
作为园艺疗法的一种实施手段,疗愈景观设计要以创造和改善环境的人为本,使大家能在一个自然、放松和类似于度假村的环境中进行休养和治疗。
疗愈景观设计的要素是基于造园、植物铺装、水景、野生动物、景观软装、特效灯光与音乐配合、人体工学设计等排列组合而成。
这种设计要注重对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环境的创造,提高人们离土耕种和植物营养的热情,接触大自然,并通过观察和参与,从中获取更多的健康元素。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和改变存在环境的生态平衡,以期达到人们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契合。
通过优秀的设计和创造,人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自然益处,从植物的绿意、葆润的水景、树影婆娑以及柔和声音的音乐中得到身心上的融合,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疗愈环境本身便是一种永恒的治愈药品。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园艺活动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疗法。
疗愈景观设计则是运用景观设计原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舒适、美丽和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本文将从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的原理、效益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园艺疗法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参与园艺活动,人们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治愈力量。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心理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培养人们与植物互动的能力和提升人们情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园艺疗法的主要形式包括种植花草、参与园艺工作和观赏花园等。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往往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照料植物,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通过与植物的互动,人们可以缓解压力、提升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
有研究显示,园艺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人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疗愈景观设计是将景观设计原理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为人们提供舒适和美丽的环境,以达到提升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疗愈景观设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性,景观设计应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可达性,景观设计应方便人们参与活动,提供方便的交通和通行设施;景观组织,景观设计应注重空间的组织和布局,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活动;视觉美感,景观设计应注重美学价值,提供美丽的景色和景观。
在实际应用中,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所和人群。
可以在医院、养老院、学校等机构中建立花园和种植活动,为患者、长者和学生提供园艺疗法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心情、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疗愈景观设计可以应用于城市的公园、社区和住宅区等场所,为人们提供舒适和美丽的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出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放松身心和改善生活质量。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旨在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
园艺疗法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关注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实现人们身
心的平衡与康复。
目前,园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场所,如医院、养老院和康复中
心等,成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园艺疗法的过程主要包括植物栽培、园艺活动和庭院设计等。
其核心理念是将植物的
生长和发展与个人的健康与成长联系起来,通过植物的观察、种植、修剪等活动以及与植
物的交流,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与增强。
同时,园艺疗法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轻
压力和促进社会交往。
疗愈景观设计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康复、治疗的概念,通过景观的塑造、材料
的选择等方式,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安全可靠的场所,为人们提供居住、休闲和康复的
环境。
疗愈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种亲和、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减轻疾病和增进健康。
疗愈景观设计的实现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及其需要进行设计。
例如,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采用古朴的园林设计、安全的步道和座椅、易于维护的庭院植物等,以提高其生活质
量和保持他们的健康状态。
而对于儿童群体,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景观设计方式,参与到种植和维护活动中,增进其对自然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在医疗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运用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人们可以通过和植物的互动,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因此,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的发展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趋势,而更多人也会在这样
的环境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平衡,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研究综述【摘要】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方法,旨在通过园艺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刺激,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了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康复花园设计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国内康复花园设计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
对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的结合疗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将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为其社会融合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康复花园设计、国内研究、疗效、结合疗法、现状、应用、研究不足、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国内的自闭症儿童人数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社会交往、情感交流、语言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困难,给他们的康复带来了挑战。
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的种植、养护等活动来促进健康与康复的方法,已在康复领域被广泛应用。
康复花园设计则是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通过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植物配置来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目前,国内对于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方法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
本文旨在对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一步探讨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的结合疗法在康复中的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和总结国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一、园艺疗法园艺疗法的实施可以非常简单,只需一个小花园或者一个小盆栽就可以进行。
在园艺疗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与植物互动来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平静。
由于园艺疗法的简单和实用性,它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所接受和应用,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心理健康方法。
二、疗愈景观设计疗愈景观设计是通过景观环境的营造和设计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康复的一种设计手段。
在疗愈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会结合自然元素、艺术元素和功能性元素,打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
这种环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疗愈景观设计通常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宜人的环境,促进身心的疗愈和康复。
在疗愈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树木、花草、水池、小径等自然元素被引入到设计中,营造出一个仿若自然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和谐。
艺术元素的应用也是疗愈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手段,雕塑、壁画、绿植艺术等都可以为环境增添一份艺术的气息,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功能性元素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例如座椅、遮阳棚、步道等设施,让人们在其中可以得到舒适和便利。
疗愈景观设计的实施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全过程中加以考虑,需要设计师、园艺师、医护人员等多方合作,以确保最终的景观效果和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疗愈景观设计也需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保护自然的多样性和平衡,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健康和宜居的环境。
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都是通过自然和植物来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二者在原理和目的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园艺疗法是一种较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强调个体与植物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通过亲自动手来种植和护理植物,让人们得以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治愈。
而疗愈景观设计则是一种更加整体化的设计手段,它利用环境的塑造和营造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宜人的环境,从而促进身心的疗愈和康复。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园艺活动来促进心身健康的疗法。
疗愈景观设计是通过创造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来实现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的探讨,说明它们在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园艺疗法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疗法,通过与土地、植物及自然环境的接触,帮助人们恢复内心的平衡。
园艺疗法的活动包括种植、修剪、除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耐心、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园艺疗法,人们可以逃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进入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中,从而让自己得到放松和恢复。
疗愈景观设计是通过创造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来促进人们的康复和疗愈。
疗愈景观设计强调对人们的感官刺激,如色彩、纹理、气味、声音等。
疗愈景观设计还注重创造一个平衡、和谐的环境,这有助于舒缓人们的压力和疲劳,促进身心健康。
疗愈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自然元素,如水景、绿植等,可以创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都可以提供一个逃离压力的环境。
如今,城市生活中的压力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正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它们都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园艺疗法的种植活动要求人们细心地观察、照顾植物,而疗愈景观设计的景观元素则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在观赏中忘却烦恼。
它们都可以提供一种与自然亲近的体验。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都强调与自然的连接,帮助人们远离喧嚣,重拾内心的平静。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疗。
在身体健康方面,园艺疗法可以促进运动和锻炼,增强人们的体力和免疫力;疗愈景观设计则可以提供一种舒缓疼痛和减轻疾病症状的环境。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还可以促进社交互动,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与大自然互动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疗法。
疗愈景观设计则是通过创造具有疗愈效果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提供患者或使用者的身心放松和恢复的空间。
本文将对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进行浅谈。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大自然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
从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绿色治愈法则”到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大自然与植物对人类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园艺疗法将这种影响引入到临床和非临床设置中,通过参与植物修剪、种植和护理等相关活动,来促进个人身心的康复和改善。
园艺疗法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包括老年人护理、精神病康复、残疾人康复等。
在老年人护理领域,园艺疗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社交能力和自尊心,并提供身体活动的机会。
在精神病康复领域,园艺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提高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残疾人康复领域,园艺疗法可以帮助残疾人重新获得自信、改善身体功能,并提供自我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的机会。
疗愈景观设计则是通过创造具有疗愈效果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提供患者或使用者的身心放松和恢复的空间。
疗愈景观设计注重环境的美感、功能性和舒适性。
在室内空间中,可以使用植物、水景、照明和声音等元素来创造温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
在室外空间中,可以利用自然景观、景观特色和景观设施等元素来创造舒适、放松和治愈的环境。
疗愈景观设计可以应用于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
在医院中,疗愈景观设计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属休息和放松的空间,减少医疗环境对身心的影响,并促进患者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在养老院中,疗愈景观设计可以提供老年人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增加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康复中心中,疗愈景观设计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促进其康复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是一种创新的疗愈方式,通过与大自然互动和创造具有疗愈效果的环境,可以促进个人身心的康复和改善。
这种疗愈方式在临床和非临床设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就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增强身心健康的理念和技术,可以通过营造自然环境来达到心理健康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的概念、作用以及实践方法。
一、园艺疗法的概念与作用园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是通过园艺活动的方式促进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它的作用主要通过园艺活动的过程中的体验和分享,以及园艺环境的自然氛围影响,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提高自信心、自尊心和满足感,促进个体社交及学习能力的发展等。
园艺活动包括种植花草、采摘果蔬、修剪、浇水、换盆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带来身体上的锻炼,更能够培养个体的耐心、毅力和责任感等。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亲近大自然,享受阳光雨露和植物的奇妙能量,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从而减轻疾病对他们身心带来的冲击。
园艺疗法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治疗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减压、治愈,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疗愈景观设计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有目的地营造宜人、舒适、平和、平衡并促进康复治疗、减轻病痛和增进整体健康的室外环境。
疗愈景观设计通常是依据人体的自然反应,采用自然元素和人工植物园的特点来设计,包括声音、光线、气味、颜色等,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疗愈景观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在环境中利用设计手段来创造一种疗愈式的氛围,使人们逐渐放松身心,恢复身体的天然治愈力。
例如,一段自然的水景、一片贴近大自然的景色、单一的和谐的植物形态、可以提供人们正能量、舒适和安宁。
疗愈景观设计在医院、养老院、学校、社区、旅游业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园艺疗法实践方法(1) 养成园艺习惯:平时可以在家中多种一些盆栽花草,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悉心打理,养成园艺的好习惯。
(2) 参加园艺课程:可以报名参加园艺课程或学术讲座,学习有关园艺知识,开启园艺疗法之路。
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研究综述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帮助自闭症儿童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同时通过观赏植物、花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连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一些研究还发现,园艺疗法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改善他们的行为问题和交流障碍,有助于促进康复效果。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现状
设计一个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花园,对于园艺疗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的研究。
这些研究着重考虑了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园艺疗法的应用原则,提出了一些符合他们康复需求的花园设计方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感觉需求。
这些设计方案中通常会提到,花园中应当设置一些适合自闭症儿童触摸、感知的植物,包括有触感的植物、有香味的花草等。
通过这些植物,可以帮助他们感知外界环境,加强他们的触觉、嗅觉等感官能力。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的设计也要考虑他们的行为特点和社交需求。
一些研究指出,花园中应当设置一些适合自闭症儿童活动和游戏的场所,比如可以设置一些体验型的园艺活动,如种植、养护等,以及一些适合他们游戏和互动的区域,以便帮助他们社交能力的培养。
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感觉需求、行为特点和情感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园艺疗法的作用。
这些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康复机构和学校作为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
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方法和应用实例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花卉和园艺活动来改善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康复机构、养老院、精神病医院等场所。
而在景观设计中,园艺疗法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实践方法和应用实例两个方面探讨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方法1. 选择适宜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园艺疗法,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植物。
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人裙需求,选择具有观赏性和治疗性的植物,如香花、芳香草、观叶植物等。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释放出芳香气味,起到舒缓情绪、减轻压力的作用。
2. 设计园林空间:园艺疗法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植物、水景、石材等元素,创造出具有疗愈效果的园林空间。
比如建立小型花园、静谧水池、药草花坛等,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灵、沉浸自然的场所。
3. 定制园艺活动:园艺疗法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定制各类园艺活动,如花草养护、绿植种植、庭院修剪等。
这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园艺技能,享受与植物亲近的乐趣。
4. 创建多感官体验:园艺疗法重视多感官的刺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植物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知来创造丰富的环境体验。
比如植物的色彩和形态吸引视觉,植物的质地和温度给予触觉刺激,植物的芬芳和声音刺激嗅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缓解压力的效果。
二、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 医疗康复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许多医疗康复中心都将园艺疗法融入景观设计中,通过精心规划园林空间、种植治疗性植物、开展庭院园艺活动等方式,为患者创造出一个愉悦、宁静的康复环境。
比如在康复院内建立庭院花园、药草园,开展园艺疗法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实践:一些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也在尝试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实践中。
浅谈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设计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园艺活动来改善身心健康的疗法。
它通过参与植物种植、园艺工作和与大自然接触,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健康和疗愈。
园艺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养老院和社区等场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园艺疗法能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体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大自然的接触是一种令人放松的体验。
当人们参与园艺活动时,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植物的种植、浇水、修剪等活动上,从而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和植物的互动还能够带来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
园艺疗法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焦虑的问题。
而园艺疗法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使人们能够逃离繁忙的生活节奏,放松身心。
在园艺活动中,人们不仅能够专注于植物,还能够感受到土壤和植物的气味、触感等,这样能够让人们感到舒缓和平静。
园艺疗法还提供了一种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使人们能够培养耐心、毅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园艺疗法对于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
根据研究,参与园艺活动可以增加人体对阳光的暴露,从而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系统。
园艺活动还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身体,提升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观赏绿色植物还可以降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疲劳和消除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在疗愈景观设计方面,园艺疗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疗愈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宜人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自然材料的运用、宜人的色彩搭配等手法,疗愈景观设计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平静和舒适的氛围,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和恢复的场所。
疗愈景观设计还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在空间中设置一些特殊的元素,例如花坛、草坪、喷泉等,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促进互动。
合理设计的景观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等环境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艺疗法和疗愈景观设计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促进身心健康的机会。
园艺疗法通过参与植物种植、园艺活动和与大自然接触,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健康和疗愈。
2020年第12期现代园艺浅谈园艺疗法与康复疗愈景观设计探索郭艳(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园艺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性恢复疗法,是通过园艺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缓解抑郁和释放压力,在当下疗愈康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阐述了园艺疗法的含义,分析了其实现途径,再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探究了康复疗愈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园艺疗法;康复疗愈;景观设计现阶段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信息时代背景下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普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焦虑抑郁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状态,因此,怎样改善和调整大众心理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现代园艺疗法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和不断研究实践,现代园艺疗法已经逐渐成熟,尤其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充分验证了现代园艺疗法的积极作用和效果[1]。
然而该方法的应用与景观设计有密切联系,如何合理设计康复疗愈景观对实现园艺疗法的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展开了相关研究和分析。
1园艺疗法的基本含义园艺疗法作为一门辅助性康复疗法,与园艺学、种植学、医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联系,在具体应用中,需要使患者参加到园艺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进一步实现健康恢复的目的。
在20世纪末西方国家已经在临床医学中有效应用该方法治疗抑郁、精神障碍、心肺重症等多方面的疾病,经验证都获得了极其良好的效果。
园艺疗法不需要借助相关医疗器械或者药物,利用患者在园艺景观中所塑造的肢体劳动、情感感受等使患者形成放松乐观的思想情绪,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展现自身价值,抒发自身抑郁,调节心态,进而实现康复疗愈的目的。
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园艺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比如植物疗法、花疗法等。
因为有许多植物具备辅助患者康复的作用,比如柠檬、铃兰等在开花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杀菌的物质,能够有效抑制结核杆菌等真菌的生长,再者银杏能够产生双黄酮等物质,为咳嗽、胸闷等患者的病症提供缓解[2]。
国内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及康复花园设计研究综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展障碍,目前被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致。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动作协调等多方面存在缺陷,对其精神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
园艺疗法是一种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来促进健康和康复的治疗方法。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园艺疗法不仅能够刺激其感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在园艺活动中,儿童需要与其他人沟通和合作,这有助于改善其社交能力。
此外,园艺疗法还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和视觉感知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康复花园设计是为自闭症儿童而设计的花园环境,通过特定设计的元素和结构,能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安全的空间,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花园中,可以设立多种功能区,例如种植区、游戏区、散步区和休息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康复需求。
此外,康复花园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例如园内的设施应该易于操作和清洁,同时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或过于分散注意力的元素。
近年来,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在国内康复机构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2018年,位于上海的一家康复机构就通过园艺活动和康复花园设计等多种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康复帮助。
机构内的园艺活动不仅使儿童们能够接触到自然界,增强其对花卉和植物的感知和认知,还能够培养其耐心和动手能力。
此外,机构内设计的康复花园则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让自闭症儿童有机会进行各种康复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是一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康复方式。
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其未来的社会融入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国内康复机构对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信这两种康复方式在未来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根据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2012年修订文件对园艺疗法和康复花园的界定是这样的: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治疗师主导展开园艺活动,承诺为顾客实现特殊治疗方案的目标,即通过园艺操作活动或者与植物相关联的各种活动以达到身体机能恢复、心理健康恢复以及对社会适应力恢复等目标的疗法。
AHTA相信经设计在治疗方案中的园艺疗法是一个积极的进程,它本身就是治疗活动而非最终结果。
园艺疗法项目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和住宅等设施中。
园艺疗法与康复花园 是芳香疗法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文/郑 丽康复花园 Healing Garden康复花园是指以植物占主导的环境,包括绿色植物、花卉、水和其他自然元素。
它们通常与医院和其他医疗保健设施相关联。
康复花园面向所有人,并为大多数使用者提供益处,旨在为体验者和游客及其工作人员提供静思和喘息的场所。
康复花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特定的花园类型包括治疗花园、园艺疗法花园和疗养花园等。
1.治疗花园T h e r a p e u ti c Gardens治疗花园的设计意图是作为例如职业治疗、物理治疗或园艺治疗等治疗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看作是康复花园的一个亚类,既可作为室内治疗项目的扩展,也可作为康复花园的一部分。
当一座花园的设计意图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人群的需求时,它便具备了治疗特性。
治疗花园旨在提供园艺和非园艺活动满足顾客的治疗目标,它应由专业团队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2. 园艺疗法花园Horticultural Therapy Gardens园艺疗法花园是一种治疗花园,它旨在满足使用者的治疗目标,但它的规划设计是基于支持基本的园艺活动而展开的。
园艺疗法花园往往以使用者亲自照料花园植物材料的方式进行设计。
3.疗养花园R e s t o r a t i v e Gardens疗养或冥想花园可以是一座公共或私人花园,不作为医疗保健设施的必备组成部分。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环境空间设计》结课论文
康复景观—儿童福利院的园艺疗法
韩璐
摘要:儿童自古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弱小群体,尤其是孤残儿童更是社会重视的弱势群体,更需要人们的支持、关心、爱护、帮助。
儿童福利院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缺乏生活常识、学习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和学习的技能。
园艺疗法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促进和恢复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
本文从儿童福利院园艺疗法的设计出发,对儿童福利院部分空间进行设计改造,把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对康复景观和活动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
从而给予孤残儿童们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园艺疗法康复景观
1中国儿童福利院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民间福利性组织纷纷发展壮大,民间福利组织由于经营方式灵活,自治能力较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而创建于早期的中小型官办福利组织(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由于管理的滞后,经营理念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社会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百万孤儿和弃婴,其中有80%以上的孤儿是残疾儿童。
而各级民政部门兴办的专门儿童福利机构只有208所,仅能收养孤残儿童万人左右,还有大量的孤儿没有得到妥善的救助和安置。
而一些中小城市的福利院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市县级的儿童福利院至今还仅仅停留在收容的水平上,这对于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 儿童福利院的使用者的特殊性—孤残儿童
孤残儿童
首先,他们年龄大小不一,小到零岁,大至十八岁,年龄跨度大。
其次,残疾儿童的残疾病种类和残疾程度多样化。
孤残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别。
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孤残儿童形成特殊心理和行为表现。
比如性格孤僻、焦虑、恐惧、躁狂、敌意、冷漠、不爱与人交流、易兴奋易冲动、多动和退缩的行为特点甚至有儿童有暴力倾向。
在适应社会能力方面,儿童福利院中儿童缺乏生活常识、学习与技能与人际交流互动,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和学习。
孤残儿童康复景观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在儿童福利院对于儿童的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带来了挑战性。
使用者构成的复杂性,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这涉及到建筑学、教育学、医学、康复学、社会学等问题。
我认为使用者的特殊性对于设计来讲,对于儿童生活空间的设计是有特殊要求的。
孤残儿童户外空间行为特征与康复的关系
1、户外活动时长与康复效果之间无相关性
2、亲近自然元素,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与自闭症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存在积极的关系
3、户外能支持最多类型的活动,也对多项能力(语言、游戏和社交、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4、游戏器具场地与语言和运动能力存在积极的关系
5、进行观看类活动对基本认知、语言、综合能力的康复效果好。
3 园艺疗法
在儿童福利院中为什么选择园艺疗法
1、自然性。
园艺疗法与其他物理或者化学疗法不同,它是一种自然的疗法,是主要依靠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展开的活动而获得康复治疗效果的。
2、适用性的多样化。
园艺疗法不仅适用于生病的儿童,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儿童,而且它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疾病。
3、园艺疗法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促进和恢复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
前者主要是通过园艺活动对儿童产生主动疗效,提高其身体机能免疫力,并且增加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后者主要是通过治疗性的园艺设计、保健植物的选择等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一种被动的疗效。
4、经济性。
园艺疗法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仪器、修建建筑,成本相对较低。
5、长期性。
园艺疗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园艺疗法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和英国、美国、日本园艺疗法发展比较成熟的三个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相关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针对园艺疗法的系统介绍也很少,只是在一些相关书籍中作为部分章节一带而过。
目前比较权威的专著仅仅只有李树华在2011 年出版的《园艺疗法概论》一书,成熟的园艺疗法景观作品更是少见。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理念仍是在追求生态环保的基础上,过多地着眼于形式的美观和功能的多样,而忽略了人对景观的需求。
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缺失点,也可以视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突破口。
园艺疗法的内容
1、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最直接的操作方式就是将心理治疗从室内搬到室外,园艺疗法中的心理疗法即是由专业的治疗师带领病患在花园中漫步、沐浴阳光雨露,感受自然的恩赐,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一系列的心理干预,达到治疗的效果。
园艺疗法中的心理疗法也包括更深层次的记忆唤醒治疗:通过特殊的游览路线设计、景观小品的安排让患有老年痴呆症、失忆症等疾病的患者能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一种探寻的感觉,以唤醒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2、五感疗法
环境心理学认为,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会引起厌烦、痛苦的情绪,甚至会有损健康。
3、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指的是由专业的园艺疗法人员组织适当的园艺工作,比如平整土地、播种、修剪、管理花园等工作。
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
4、游戏疗法
设计师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游戏社交区域,比如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康乐区域、沙滩区、烧烤区等,让游客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游戏,排解烦恼,增强好奇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4 案例分析
成都市“小星星儿童心理康复中心”是一家致力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和研究的非营利民间机构。
“小星星”与靓园康复疗养会所合作,尝试建设自闭症儿童园艺疗法花园于会所的康复疗养环境之中。
图 1 园艺疗法活动-大田种植图 2 园艺疗法活动-收获
他们组织五位患儿参与为期三个月(2012 -9 -15 至 2012 -11 -10)每周一次每次 3 ~4 h,以大田种植、收获,以及树叶拼贴画活动并行的园艺疗法活动。
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法通过对患儿的参与式临床观察,与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一对一的半开放型深度访谈,初步验证了在共同注意力以及社交技能的康复提高。
图 3 靓园康复疗养会所平面
5 昆明儿童福利院园艺疗法的设计
下图为昆明儿童福利院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并没有被合理的利用,也没有小朋友到此处玩耍。
图4昆明儿童福利院图5昆明儿童福利院
图6 功能分区图图7平面图以上两图是经改造后的昆明儿童福利院的园艺疗法设计图,图6为功能分区图,可看出把园中分为多个活动区域如:园艺区、休息区、采摘区、盆栽种植区、观赏区、休闲娱乐区、自由种植区等。
此园艺疗法的设计让福利院儿童在轻松的环境下参与互动。
从而愉悦他们的身心,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与外界的沟通等等。
图7为平面图,此园艺设计不只是局限于作为治疗的方式,还可以与艺术、科学、教育相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其内涵。
具体到设计中,园内的所有空间、功能、道路等设计都应考虑到不儿童的需求,简单、实用,让每一位福利院儿童都能感受到被关心、重视,在园内可尽情的玩耍,从而起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6 结束语
儿童福利院康复景观园艺疗法综合了医学、景观设计学、特殊儿童教育等多学科的治疗手法,对于拓展和深化相关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园艺疗法在儿童心理治疗和干预中的应用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具体运用方法仍在不断的探索中。
但是,目前的治疗实践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这预示着这一疗法在福利院儿童心理治疗中有着极好的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成海军.从中外儿童福利院舍照顾的比较与变化看我国儿童福利的发展方向【JJ.社会福利,2004,(10):8.
[2]雷秀雅.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7):143- 150.
[3]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82-83.
[4]陈晓庆,吴建平.园艺疗法的研究现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3):41- 45.
[5]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北:詹氏书局, 2005:5- 12.
[6]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