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模架验收规范(高大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5.23 KB
- 文档页数:1
模板支架的安装拆除与验收模板的支架搭设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中的设计图放线定位。
应对钢管、门架、扣件,连接件等构、配件逐个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模板支架搭设场地症清理、平整、排水通畅;支架地基士应夯实,地基宜高于自然地坪 50mm。
当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4000-3/1000。
支架的材料,如钢、木,钢、竹或不同直径的钢管之间均不得混用。
安装支架时,必须采取防倾倒的临时固定设施,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有可靠的防坠落等的安全措施。
结构逐层施工时,下层楼板应能够承受上层的施工荷载。
否则应加设支撑支顶:支顶时,立柱或立杆的位置应放线定位,上,下层的立柱成立杆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设垫板。
吊运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捆绑牢固。
吊运大块模板构件时吊钩必须有封闭锁扣,其吊具钢丝绳应采用卡环与构件吊环卡牢,不得用无封闭锁扣的吊钩直接钩住吊环起吊。
一、模板的安装(1)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1)模板安装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当有裂纹及塌方迹象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
当基坑深度超过2m时,应设上下扶梯;2)距基槽(坑)上口边缘|m内不得堆故模板,3)向基槽(坑)内运料时,应使用起重机、溜槽或绳索;操作人员应互相呼应;模板严禁立放于基槽(坑)的土壁上;4)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45°,支撑于土壁上的斜支撑底脚应加设垫板,底部的楔木应与斜支撑钉牢。
高大、细长基础若采用分层支模时,其下层模板应经就位校正并支撑稳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的安装;5)斜支撑应采用水平杆件连成整体。
(2)柱模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1)柱模安装应采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临时固定,当柱的宽度大于500mm时,每边应在同一标高内设置不少于2根的斜撑或水平撑,斜撑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斜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50,不得将大片模板固定在柱子的钢筋上;2)当柱模就位拼装并经对角线校正无误后,应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3)安装2m以上的柱模时,应搭设操作平台;4)当高度超过4m时,宜采用水平支撑和重刀撑将相邻样模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稳定的模板框架体系(3)墙模板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1)使用拼装的定型模板时,应自下而上进行,必须在下层模板全部紧固后,方可进行上层模板安装。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1总则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方案管理2.1 方案编制2.1.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三)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
(四)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六)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验算项目及计算内容包括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荷载设计值及荷载组合,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支撑系统支撑层承载力验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等。
支模:支模又称支木,即建筑模板施工,河南、陕西等地又称支壳子。
解释:支模,即为安装模板,不同于支撑模板。
模板工程在施工前,应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计算,画出支撑节点。
常见支模有垫层支模、高大支模、硬架支模等。
模板类型:拆装式模板一种为一般拆装式模板,即现配模板;另一种为定型模板(木定型模板和钢定型模板),这种模板系工厂生产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模板板块,由卡具和支承系统进行安装。
提升式模板通常称为滑动模板,这种模板能通过系统,间隔地沿竖向向上移动。
固定式模板这类模板有土胎膜、砖胎膜和利用混凝土构件作模板等。
其他有平板式模板(模板能间隔地沿水平方向移动者)混凝土模壳(混凝土浇灌后,模板即成为混凝土的表面层)和翻转脱模模板等。
支模方法:柱模板一般支模法:系用两块长柱头板加两面门子板支模或用四面柱头板支模,柱模外一般隔50—100cm加柱箍一道。
提升模板法:系用两块贴面模板用螺栓连接而成,拆模时,松动两对角螺栓,用人工或提升架将模板提升到上一段,并与已浇捣好的混凝土搭接30cm左右,然后拧紧螺栓,经校正固定后,继续浇捣上段混凝土。
梁模板梁模板由底板加两侧板组成。
梁模板的种类有矩形梁模板、T形梁模板、花篮梁模板、深梁模板和圈梁模板等,梁底的支撑系统一般采用支柱(琵琶撑),桁架和钢管支模。
1、对花篮梁模板支模,如采用预置楼板支撑法时,在模板及支撑设计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使能承受预制楼板重量、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
2、对梁高在70m以上的深梁模板支撑,由于混凝土侧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为防模板向外爆裂及中间膨胀,宣在梁的中间部位用铁丝或铁片穿过横档对拉紧,或用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
3、对圈梁的支模,常采用挑扁担法和倒卡法支模,所谓挑扁担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外,每隔1m留一丁砖孔洞,穿500m×100山木枋作扁担,坚立两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所谓倒卡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的灰缝中,每隔1m嵌入Φ8钢筋一根支承侧模,用钢管或木制卡具卡于侧模上口。
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高大模板支架1前言本工艺标准描述的是超高模板支架的施工工艺,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组织专家论证。
根据住建部相关文件,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手册中简称为“高支模”。
(1)施工总荷载的计算方法:施工总荷载=分项系数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Q×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永久荷载中,钢筋混凝土自重=板厚(m)×25.1KN/m³,普通混凝土比重取值为24KN/m3,板钢筋每方混凝土比重取值为1.1KN/m3 ,模板木枋的自重取值为0.5KN/㎡;可变荷载(主要为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取值为2.5KN/㎡;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通常情况下,模架支撑体系永久荷载对支撑结构不利,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基于目前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楼板厚度以120㎜以上为主,其单位面积自重与施工荷载相当,因此,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相关规定,为便于施工计算,统一取1.35系数);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的活荷载应取1.3;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计算:1.35×(25.1×h+0.5)+1.4×0.7×2.5≥15(KN/㎡)解得h≥0.351m,取整h≥350㎜,即板厚达到或超过350㎜时,模架方案需专家论证。
(2)集中线荷载的计算方法:集中线荷载=分项系数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Q×组合系数×可变荷载;永久荷载中,钢筋混凝土自重=梁截面面积(㎡)×25.5KN/m³,普通混凝土比重取值为24KN/m3,梁钢筋每方混凝土比重取值为1.5KN/m3,模板木枋的自重=梁截面模板的周长(m)×0.5(KN/㎡);可变荷载主要为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XXXXXX工程超限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单位:2014年月日目录1、编制依据 (4)1.1、施工图: (2)1.2、施工组织设计: (2)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图集: (2)1.4、主要法规: (3)1.5、其它: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洽商: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简介 (3)2.2结构概况 (5)3、施工准备: (6)3.1、技术准备: (6)3.2、人员准备: (7)3.3、材料准备: (8)4、施工进度安排: (10)5、施工方法: (10)5.1、楼板支撑架地基要求: (11)5.2、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要求: (12)5.3、剪刀撑的设置要求: (13)5.4、模板支撑体系拆除要求: (14)5.5、模板支撑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4)6、安全保证措施: (16)6.1、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6)6.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7)6.3、监测措施: (18)6.4、季节性施工措施: (20)6.5、其他安全措施: (20)7、应急救援预案: (21)7.1、概况: (21)7.2、机构设置: (22)7.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2)7.4、救援方法: (23)8、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26)8.1、梁模板(扣件钢管架支撑)计算书 (26)8.2、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 (44)9、基础回填土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56)10、混凝土浇筑方法 (58)11、附图(施工节点图、平面及立面图) (58)1、编制依据:1.1、施工图:1.2、施工组织设计: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图集:1.4、主要法规:1.5、其它: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洽商: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2结构概况工程名称:XXX;招标人:XXXX;建设地点:XXXX;总建筑面积:XXXX;合同工期:XXXXX;质量标准:合格;本工程车间为框架结构,为车间的1-9轴线,A-R轴线,各楼层的标高分别为0.00-6.15米为一层,6.15-12.32米,12.32米-18.60米,18.60米-24.20米,轴线间距分别为:1-4轴跨度为24米,4-6轴线为16米,6-9轴线为24米跨。
高支模验收规范篇一:高支模细则A.0.4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高支模工程)内容提要:高支模工程概况本工程特点、难点监理工作依据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工程监理机构(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日期: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11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 高支模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2 本高支模工程概况:(如有多种支模形式应分别说明)本高支模工程概况一览表表1.1232 本工程高支模工程的特点、难点2.1 本工程高支模分部工程设计、施工特点、难点:2.1.1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楼层框架柱、梁及顶板模板的支撑限位,主要通过搭设钢管满堂排架体系受力;排架形式:采用Φ48*3.0钢管搭设排架,立杆采用扣件连接组成排架支撑体系;支撑立杆下垫15mm厚300mm×300mm木模,木模下为混凝土楼面,立杆离地0.2m以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水平纵横拉杆设置步距1.5m,其中最上层兼做枋木搁置钢管,搁置钢管需加一个扣件抗滑移。
在梁底垂直于梁跨方向满布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及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局部适当调整(只允许调小不允许调大)大梁底的横杆间距,2以便于在大梁底另专设纵向剪刀撑,以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为保证整个钢管排架支撑系统的稳定,其它未注构造做法,水平拉杆、斜撑、斜道等按规范要求。
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过程中,纵横向的水平拉杆,在过楼层时拉杆要求周边顶撑在梁侧面,形成高支模的竖向限位;高支模外有外脚手当外脚手超出二步不具备连墙拉结时,高支排架与外脚手拉结,形成整体受力,当上层结构施工时,利用结构拉结点做好拉结,同时拆除高支模与外架临时增设的拉结。
2.1.2施工特点、难点1、本工程高支模部位面积较大。
2、本工程梁、板跨度较大,最大跨度为25米。
3、本工程梁截面较大,最大梁截面450×1600?,4、本工程支撑高度较高,最高部位为9.5米。
高支模及高大支模最新规范目录1总则 (2)2方案管理 (2)2.1方案编制 (2)2.2审核论证 (3)3验收管理 (4)4施工管理一般规定 (5)4.2搭设管理 (6)4.3使用与检查 (6)4.4混凝土浇筑 (7)5监督管理 (8)6附则 (8)1总则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支模)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支模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本规范所称高大支模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
高大支模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方案管理2.1方案编制2.1.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支模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休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三)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
(四)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支模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六)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结构设计相关部分说明 (2)三、模板工程施工部署和管理 (3)1、施工程序 (3)2、模板施工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3)3、材料、机械设备计划 (13)4、材料进场验收 (14)5、施工进度 (15)6、监测措施 (15)7、地下室顶板施工时照明措施 (15)8、砼浇捣方式和顺序及施工荷载要求 (16)四、支撑体系材质检验标准 (17)五、支模架的验收标准与要求 (18)1.1支模架的验收标准 (18)1.2支模架的验收: (18)六、支模架的搭设与拆除 (20)1.1支模架搭设 (20)1.2模板安装准备 (24)1.3梁、板模板安装 (25)1.4质量控制要点 (25)1.5支模架的拆除 (26)七、支模架倒塌应急措施 (27)应急救援材料配备 (28)九、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0)十、支模架计算书汇总表1.1 180mm厚板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1) (32)1.2 200mm厚板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9) (36)1.3 500×1400梁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16) (40)1.4 1000×2000梁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29) (44)1.5 600×1200梁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42) (45)1.6 500×800梁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55) (52)1.7 700×1500梁支模架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计算书P62) (56)十一、模板支架搭设分项检查验收表 (60)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地下三层,负三层停车场局部人防,负二层负一层商场,局部停车场。
地上裙房商场五层,商务楼十六层、住宅楼十七层,总建筑面积约83817m2 。
地下室负三层地面标高-15.50m,±0.00相对于绝对标高93.00m,住宅楼建筑高度60m,商务楼建筑高度80m。
支模支模又称支木,即建筑模板施工,河南、陕西等地又称支壳子。
解释支模,即为安装模板,不同于支撑模板。
模板工程在施工前,应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计算,画出支撑节点。
常见支模有垫层支模、高大支模、硬架支模等。
模板类型拆装式模板一种为一般拆装式模板,即现配模板;另一种为定型模板(木定型模板和钢定型模板),这种模板系工厂生产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模板板块,由卡具和支承系统进行安装。
提升式模板通常称为滑动模板,这种模板能通过系统,间隔地沿竖向向上移动。
固定式模板这类模板有土胎膜、砖胎膜和利用混凝土构件作模板等。
其他有平板式模板(模板能间隔地沿水平方向移动者)混凝土模壳(混凝土浇灌后,模板即成为混凝土的表面层)和翻转脱模模板等。
支模方法柱模板一般支模法:系用两块长柱头板加两面门子板支模或用四面柱头板支模,柱模外一般隔50—100cm加柱箍一道。
提升模板法:系用两块贴面模板用螺栓连接而成,拆模时,松动两对角螺栓,用人工或提升架将模板提升到上一段,并与已浇捣好的混凝土搭接30cm左右,然后拧紧螺栓,经校正固定后,继续浇捣上段混凝土。
梁模板梁模板由底板加两侧板组成。
梁模板的种类有矩形梁模板、T形梁模板、花篮梁模板、深梁模板和圈梁模板等,梁底的支撑系统一般采用支柱(琵琶撑),桁架和钢管支模。
1、对花篮梁模板支模,如采用预置楼板支撑法时,在模板及支撑设计时,应考虑其承载能力,使能承受预制楼板重量、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
2、对梁高在70m以上的深梁模板支撑,由于混凝土侧压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为防模板向外爆裂及中间膨胀,宣在梁的中间部位用铁丝或铁片穿过横档对拉紧,或用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
3、对圈梁的支模,常采用挑扁担法和倒卡法支模,所谓挑扁担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外,每隔1m留一丁砖孔洞,穿500m×100山木枋作扁担,坚立两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所谓倒卡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的灰缝中,每隔1m嵌入Φ8钢筋一根支承侧模,用钢管或木制卡具卡于侧模上口。
1 总则1.0.1为了规范高大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架的设计与施工。
斜向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架在考虑水平荷载影响后可参考使用。
1.0.3本规程针对的高大模板支架类型为扣件式钢管支模架和碗扣式支模架。
1.0.4高大模板支架施工前,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1.0.5建筑施工高大模板支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高大模板体系(high large span formwork system)水平构件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及其支撑体系。
2.1.2 模板支架(formwork support)用于支撑水平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临时结构。
2.1.3 钢管(steel tubea)用于搭设模板支架的专用材料,标准规格为φ48×3.5mm。
2.1.4 扣件(coupler)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
2.1.5 直角扣件(right-angle couple)用于垂直交叉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2.1.6 旋转扣件(swivel couple)用于平行或斜交杆件间连接的扣件。
2.1.7 对接扣件(butt couple)用于杆件对接连接的扣件。
2.1.8 底座(jack base)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
2.1.9 固定底座(fixed jack base)不能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2.1.10 可调底座(adjustable jack base)能够调节支垫高度的底座。
2.1.11 垫板(bearing pad)设于底座或立杆下的支承板。
2.1.12 立杆(upright tube)模板支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
企业技术(工艺)标准ZEJ/QB-GY XXXX-2013建筑施工企业工艺标准超限模板支架浙江二建镇海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部2013年月日一、定义超限模板支架是指凡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二、参考依据2.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2011年版2.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2.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2.4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9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浙江省《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122006)三、构配件及荷载3.1、钢管3.1.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 Q235 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 级钢的规定。
3.1.2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钢管。
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
3.1.3 钢管要求壁厚必须达到3.2mm,单位重量3.84kg/m。
3.2、扣件3.2.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
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规定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附件四: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办法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办法为确保安全生产,提高项目安全、质量生产意识,规范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验收管理,特下发此办法,望各项目部在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一、高支模体系的定义根据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达到上述某一项或多项限值者定义为高支模支撑体系。
二、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要求1.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必须包括详细的计算书,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构造措施,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必须包括详细的砼浇筑顺序,砼浇筑方式,砼浇筑计划,人员、机械配备,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3、《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方案报公司技术处审批。
4、方案通过公司审批后,项目部应立刻组织专家对《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方案论证。
5、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重新优化方案,方案通过专家最终论证后方可组织施工。
6、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做好技术专项交底和安全专项交底。
7、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配备专门的质量员和安全员负责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施工和施工安全。
材料的选用、架体搭设参数和构造措施以及砼浇筑应严格按照论证方案实施。
三、高支模支撑体系验收管理程序1、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图纸会审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明确本工程是否存在高支模支撑体系,如存在高支模支撑体系,则项目副经理应填写高支模支撑体系告知单,报公司技术处和工程处。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1总则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方案管理2.1 方案编制2.1.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图等。
2. 2 审核论证2.2.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下列人员应参加专家论证会:(一)专家组成员;(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2.2.2 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2.2.3 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方案是否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编制;方案、构造、计算是否完整、可行;(二)方案计算书、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2.2.4 施工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