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上墙宣传(药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三病区:产后缺乳橘叶青皮猪蹄汤[ 配料] 橘叶、青皮笤10克,猪蹄1只。
[ 制法] 先把猪蹄洗净,再与橘叶、青皮加水适量同煮,炖至猪蹄烂熟。
[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数次。
[ 功效]行气通乳。
赤豆酒酿蛋[ 配料] 赤小豆50克,糯米甜酒酿250克,鸡蛋4个。
[ 制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入甜酒酿,烧沸,打入鸡蛋,待蛋凝固后加红糖调味。
[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 功效]益气养血,祛瘀通乳。
归芪鲤鱼汤[ 配料] 鲤鱼1条(约500克),当归15克,黄芪50克。
[ 制法]将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后与洗净的鱼同煮。
[ 用法] 饮汤吃肉。
[ 功效] 补气养血通乳。
花生炖猪爪[ 配料] 花生米200克,猪脚爪2只。
[ 制法] 将猪脚爪洗净,用刀划白,放入锅内,加花生米、盐、葱、姜、黄酒、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熬至熟烂。
[ 用法] 随量食用。
[ 功效] 益气养血通乳。
产后恶露食疗方1、益母当归粥[ 配料]益母草50克,当归6克,粳米200克。
[ 制法]先煎益母草、当归,取汁二次,混合,加入粳米,小火煮至粥熟。
[ 用法]分二次早晚服食,每日一剂,连用8一10日。
[ 功效]活血祛瘀、益气补血。
2、黄芪三七炖鸡[ 配料]黄芪50克,三七10~15克,仔母鸡1只。
[ 制法]将仔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将三七用鸡油(或麻油、某油)炸黄(切勿焦枯),砸碎与黄英炖鸡。
[ 用法]吃肉喝汤。
[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妊娠恶阻食疗方1、白糖米醋蛋[ 配料]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60克。
[ 制法]先将米醋煮沸,加入白糖使其溶解,打入鸡蛋。
待蛋半熟即成。
[ 用法]每日2次。
[ 功效]健胃消食,滋阴补虚。
适用于妊娠呕吐或肝胃不和者。
2、甘蔗生姜汁[ 配料] 甘蔗汁100克生姜汁10克[ 制法]将甘蔗汁、生姜汁混合,隔水烫温。
[ 用法] 每次服30克,每日3次。
[ 功效] 清热和胃,润燥生津,降逆止呕。
适用于妊娠胃虚呕吐者。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宣传内容
中医养生文化街区是一个融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和现代社区建设的综合性区域。
以下是宣传内容:
1. 传统中医养生: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原理,强调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重视平衡身体的阴阳五行。
2. 中医养生方式:介绍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例如针灸、推拿、艾灸等,强调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优势。
3. 中草药养生:介绍中草药的养生功效,包括中草药的分类、常用中草药和其养生效果。
4. 养生饮食:介绍中医对于饮食的重视,包括饮食的五味平衡、冷热平衡等。
5. 养生运动:介绍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推荐经络运动、太极拳等传统养生运动。
6. 中医养生调理:介绍中医养生的常见调理方法,例如穴位按摩、精油推拿等,帮助人们更好地调理身体。
7. 养生产品:介绍中医养生相关的产品,例如养生茶、健康食品、保健器材等,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产品。
8. 养生活动:宣传街区举办的养生活动,例如中医讲座、健康义诊、中医养生比赛等,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9. 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提倡中医养生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10. 视频展播:展示中医养生的相关视频,包括中医养生专家解说养生知识和案例分享。
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社区居民传播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药膳历史简介一、药膳历史简介二、烹制药膳时药物的加入方式三、药食之间的相反作用四、烹饪名词术语的解释五、辅料与调料的制作六、干货的发制及加工七、常用滋补保健药物与食物的性能一、药膳历史简介利用有滋补、保健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厨师的精心烹制,成为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美味佳肴,即是通常所称的药膳。
药膳,既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魁宝,也是传统菜肴中的一颗明珠,它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即: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以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目的,是我国特有的食物疗法。
利用食物进行保健及防治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野生食物过程中就发现,某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而且所患疾病也随之而愈。
史前皇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开辟了“医食同源”的先河。
殷商时代,伊尹发明汤液。
唐代,药膳专著《食疗本草》问世。
在我国古代,药膳属于食疗、食治和食补的范畴。
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
《周礼·天官》,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四科,其中食医的任务,就是根据帝王的身体状况及四时季节的变化,专门为帝王调剂饮食,研究如何保健、养生防老和防治疾病。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兼食物的品种,有大枣、枸杞子、薏苡仁、茯苓、生姜、葱白、芝麻、山药、核桃、百合等二十余种。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典型的药膳名方。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出了“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乎”的食疗主张;其弟子孟诜,收集了药食兼用的药物241种,编写了《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成书三卷,改名为《食疗本草》。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28种病的药膳疗法,如牛乳治消渴病,鲤鱼粥、黑豆粥治水肿,枣仁粥治咳嗽等;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指出:“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是以收载的231首验方中,药膳方达162首之多,药膳开始从食疗、食治,发展到了食补,变成了抗老防衰、益寿延年的营养滋补品。
养生药膳汤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我公司特聘请国家二级厨师专业调制出经典药膳汤。
黄芪乌鸡汤:
功效:补中、益气、补血。
适宜人群:气虚质
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温阳补血、调经散寒、补虚温肝。
适宜人群:阳虚质。
莲子百合瘦肉汤:
功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宜人群:阴虚质。
排骨薏米汤: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适宜人群:湿热质。
山药冬瓜汤:
功效:健脾、益气、化痰、利湿。
适宜人群:痰湿质。
菊花鸡肝汤:
功效: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
适宜人群:气郁质
归参山药煨猪腰:
功效:益气养血,补肾滋阴,涩精止汗。
适宜人群:血瘀质。
养生药膳广告词、宣传语养生药膳广告词、宣传语广告语,养生药膳广告词、宣传语1、宫庭药膳,养生延年。
2、养生屋,食大夫。
3、以食养生,普济众生。
4、专注药膳养生,福泽天下百姓。
5、有了食大夫,从此无大夫!6、好在药膳,贵在方便。
7、食大夫,让生活实在的好大夫。
8、药膳养生,强健身心。
9、你的健康,“食”的贡献。
10、食大夫,享受起的健康。
11、上膳为食——食大夫。
12、食全食美——食大夫。
13、食大夫,养生私家大夫。
14、药食同补,善行天下。
15、以食养生,去病延年。
16、食大夫,美味药膳远离大夫。
17、上膳食大夫,轻松健康路。
18、一品食大夫,百年好药膳。
19、千年药膳精粹——食大夫。
20、药膳新时尚,药膳食大夫。
21、药你健康,膳来养生。
22、食大夫,你身边的养生专家。
23、食大夫,食健康。
24、药食同源,膳美人间。
25、健康生活,源自食大夫。
26、食大夫,平明养生专家。
27、养生药膳,我有食大夫。
28、专业药膳,食疗保健。
29、平民价格,健康享受。
30、坤厚载物,食大夫。
31、食养生,好大夫。
32、国强需身强,药膳来帮忙。
33、膳食养生路,健康食大夫。
34、身边食大夫,养生更自如。
35、药膳养生好,大众健康宝。
36、药身体,食大夫。
37、养生食大夫,健康每一天。
38、大众养生地,健康原动力。
39、做人做好人,要善要健康。
40、专注药膳,养生方便。
41、养生须有道,药膳建便桥。
42、健康生活,我有食大夫。
43、高端养生膳食走近百姓。
44、一品食大夫,百年好享寿。
45、养生食大夫,膳美好生活。
46、牵手食大夫,健康每一步。
47、宫庭药膳,养生保健。
48、健康美味在哪里,食大夫欢迎您!49、放心看得到,健康吃得到。
50、膳食养生,有滋有味。
51、汇集优良养生食膳,尽在食大夫。
52、食大夫,让你远离大夫。
53、药膳就找食大夫,得来全不费功夫!54、药膳食代夫,养生有功夫。
55、健康人生路,相伴食大夫。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内容中医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的结合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药膳疗法和烹饪技巧。
中医药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这是一部记录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经典之一。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中草药和食物可以共同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药膳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烹饪技巧。
在唐宋时期,中医药膳的应用范围扩大,烹饪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开始将中草药与食物相结合,创制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谱。
这些食谱中融合了中医理论和烹饪技巧,充分发挥了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健和治疗方案。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药膳逐渐成为宫廷和贵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皇宫中,有专门的御膳房负责制作中药膳供皇帝食用,以维持其健康和活力。
同时,民间也兴起了中医药膳的烹饪技艺传承,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与饮食的密切关系。
食材的选择、搭配和烹制方法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研究,促进了中医药膳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膳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膳的有效性。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饮食健康,中医药膳也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和烹饪技巧。
中医药膳在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方案。
随着现代科学的验证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医药膳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药膳材料销售包装及宣传资料广告语广告语,药膳材料销售包装及宣传资料广告语1、药膳养生,专业放心。
2、专业食大夫,大众养生梦。
3、食大夫,美味调理远离大夫。
4、民以食为天,药膳大夫鲜。
5、食为养,膳为源——食大夫。
6、食大夫,让家人远离大夫。
7、药膳养生就找食大夫。
8、健康药膳养,大众圆梦想。
9、养生食大夫,只为健康生活。
10、食大夫,有药更健康。
11、专业药膳不贵,大众养生实惠。
12、养生专家,健康全家。
13、炖制食尚,养生有方。
14、食之有味,膳之有方。
15、高端药膳,养生典范。
16、养生之家,药膳天下。
17、养生妙手,膳食添寿。
18、食大夫,健康不用找大夫。
19、百岁不是梦,养生食大夫。
20、一心一意为您想——食大夫。
21、药膳就选食大夫,方便美味更益补。
22、民以食为天,“食”以精为珍。
23、为您健康膳食把脉听诊。
24、食大夫,吃出健康。
25、食为源,膳为养——食大夫。
26、乐享贵族养生,平民健康食补。
27、好药膳,食大夫。
28、养生,从食“膳”开始。
29、吃出健康,以食养生。
30、一品食大夫,养生药进补。
31、食补胜药补,康乐食大夫。
32、食大夫:药食同源,自然健康。
33、膳食养生,味好人好。
34、美味“食大夫”,国粹养生府。
35、身边食大夫,养生不含糊。
36、养生有方,轻松药享。
37、食大夫,长青生命之树。
38、专注养生药膳,只为大众方便。
39、食膳有道,青松不老。
40、食大夫,众生缘。
41、吃出健康来——食大夫。
42、膳补食大夫,乐享更健康。
43、食代夫药膳,养生新概念。
44、养生食大夫,健康新生活。
45、食大夫,为您的生命保驾护航。
46、药膳新理念,美味食大夫。
47、日日食膳,天天养生。
48、开口可触的养生道,就是“食大夫。
49、食大夫,时代”养生之“福”。
50、膳食养生,滋补有方。
51、养生食膳,全民礼赞。
52、食大夫,养生药膳,健康为本,健康美味。
53、以食养生,国医药膳。
54、食大夫,远离大夫。
寓医于食的美食----药膳寓医于食的美食----药膳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来源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
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
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
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
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中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中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而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
《周礼》中记载了“食医”。
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
中医药文化长廊是一个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它集医院文化、古代名中医介绍、节气养生知识、中药材展示、中医特色疗法科普、休闲小憩等多功能于一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长廊的各个部分。
首先,长廊的正面雕刻有“杏暖芝山,妙悟歧黄承国粹;橘香绣水,精研本草续仁心”字样的楹联,以及“歧黄论道”的塑像,两侧分列着华佗、扁鹊等古代十大名医,中间陈列柜展示有中医典籍、安徽及无为道地药材、中医医疗用具等。
进入长廊,首先看到的是现代的《中医药法》,还有捣药的铜冲子和药碾、称药的戥子、古时郎中手里的虎撑等,这些都是中医药历史的见证。
长廊里还有二十四节气展示区。
电子屏幕旁边有24个圆形展板,对应着24个节气。
展板的正面是相关节气的古诗词,背面是与节气相关的养生知识。
在电子屏幕上选取一个节气,就会出现“吃、喝、乐”三个按钮,点击进入,就是相关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
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长廊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还介绍了中医的特色疗法和养生知识。
这里既有现代的医疗设备,也有传统的药材和工具,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药膳炖汤店铺宣传文案您好!感谢您对我们药膳炖汤店铺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是一家专注于传统药膳炖汤的店铺,致力于为您提供营养健康的餐饮选择,并传承中华传统药膳文化。
在这里,您将享受到美味的汤品,体验到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
一、品牌介绍药膳炖汤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以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大量的草药材料融合,富含营养,能够滋养身体,提高免疫力,益气养血,补益元气。
我们的药膳炖汤以选用上等草药和高品质的食材为基础,让每一碗汤都具有独特的口感和疗效。
我们的药膳炖汤店铺秉承“传统,健康,美味”的理念,致力于将传统的中华药膳文化与现代人的饮食需求相结合,使每一位顾客都能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获得身体健康的滋养。
二、产品特色1. 食材精选,品质保证我们选择天然、无农药残留、无添加剂的新鲜优质食材,确保每一碗汤的品质和安全。
我们与可信赖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严格把控食材的选取和采购过程,保证每一份药膳炖汤都能够给您带来健康和满足。
2. 传统秘方,独特口感我们的厨师团队经过精心学习和训练,掌握了丰富的草药炖汤烹饪技巧和传统秘方。
我们的每一款炖汤都有独特的配方和独特的煮制方法,味道醇厚且口感滑嫩,让您在品尝过程中尽享满足和舒适。
3. 营养丰富,功能多样我们的药膳炖汤涵盖了多种功效和功能。
不同的草药和食材搭配能够对身体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滋补养颜、增强免疫力、调理内分泌等。
我们将根据您的需求和健康状况,为您推荐适合的汤品,让您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三、店铺环境我们的店铺环境温馨舒适,装修风格简约大气。
通风、明亮、宽敞的用餐区域能让您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
我们为您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让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汤品的美味。
四、服务理念1. 顾客至上我们始终将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位,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热情友好地接待每一位顾客,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推荐。
我们坚信,只有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关怀,才能赢得长久的支持和信任。
煨汤广告介绍文案大全1. 温暖滋补,金秋煨汤金秋时节,带着淡淡的凉意,正是煨汤的好时机。
我们精心挑选了鲜美的食材,加入独特的煨汤炖煮技巧,打造出一碗温暖滋补的汤品。
这道煨汤中融入了鲜嫩的鸡肉、鱼肉和各类蔬菜,煮制出浓郁的汤底。
喝一口,仿佛整个秋天都在口中绽放,让您倍感舒适与滋养。
2. 传统古法,煨汤好滋味我们坚持采用传统古法,以煨汤的方式烹制汤品,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我们选用新鲜的肉类、禽类、海鲜和各类蔬菜,搭配上精选的中草药和调味料,通过慢炖的过程逐渐释放出汤品的香气和好滋味。
每一碗煨汤都是我们用心熬制的味道,带给您独特的口感和美味。
3. 家庭必备,煨汤解暖良方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腾腾的煨汤是最好的解暖良方。
我们的煨汤汤底醇厚浓郁,汤中搭载的食材营养丰富,如鲜嫩的羊肉、牛肉、鸡肉与各类蔬菜。
它们在慢慢地炖煮中释放出味道,令人沉醉其中。
我们的煨汤不仅口感丰富,更具温补作用,为您的家庭带来温暖与滋养。
4. 美食养生,精选煨汤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美食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追求。
我们精选了新鲜的食材与传统的煨汤技法相结合,研发出多款美味养生的煨汤产品。
这些汤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还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胶原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
无论是调节身体状况,还是美容养颜,选择我们的精选煨汤无疑是您最佳的养生之选。
5. 煨汤·文化,传承中华养生智慧煨汤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中孕育着养生之道。
我们坚信煨汤不仅是一碗美味的食品,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滋养方式。
我们倡导回归传统,选用天然食材,采用煨汤烹饪方法,将古老的煨汤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养生智慧的独特魅力。
这是我们的煨汤广告介绍文案大全,希望能够为您带来对煨汤的更深入了解,并引发您对美食、养生和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关注。
让我们一起品味煨汤的美好,感受其中的滋养与温暖。
什么是药膳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经过特殊的“食品化炮制”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宋代,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说:“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
”“贵不伤其脏腑也。
”其实,哪里是老人厌于药啊,中青年、儿童也都厌于药的。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疾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将食疗列为医治疾病诸法之首。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脾爽志以资气血”,食养即可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泉源不竭,精血充盈,人的机体功能自然健康不衰。
药膳的分类人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且需要加工处理。
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及特殊需要,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加工,制成形态、风格、营养价值不同,花色繁多的加工品。
药膳的传统制作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过加工,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食品。
药膳(加图)
药膳是将中药和食物进行调配,经过烹饪加工而成具有保健强身、治病延寿作用的膳食。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是中国药膳的理论依据。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发现许多食物既可果腹,又可疗病。
正如古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药膳食疗以本草学为准绳,十分讲究药食禁忌,凡是与四气、五味、归经、所喜所忌等理论相悖的药食配伍,皆属禁忌之列。
例如疾病与食物之间:心病禁咸宜食麦,肝病禁辛宜食麻,肺病禁苦宜食黄黍,脾病禁酸宜食粳米,肾病禁甘宜食大豆。
再如食物与食物之间:猪肝忌与荞麦鱼肉同食,否则犯痼疾;蜂蜜不宜与生葱、莴苣同食,否则易腹泻;鳖肉不宜与苋菜猪肉鸡蛋鸭肉兔肉同食;鸭肉不宜与木耳胡桃豆豉同食。
中医讲的“归经”,是指同性味的食物与人体内脏有着特殊的亲和力,五味入口,各有所走,这也是药膳食疗的基本原则。
营养固然重要,摄入过多,则会出现病态反应,如:酸入肝,走筋,多食令人癃;苦入心,走骨,多食令人变呕;甘入脾,走肉,多食令人悦心;辛入肺,走气,多食令人洞心;咸入肾,走血,多食令人口渴。
提起药膳,人们都会想到“补”。
但药膳不是蛮补、呆补,而是按照中医的配方原则,补而不腻,补而不滞,补而不过,是“辩证施膳”。
首先,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要按季节选用相应的药膳。
如春季万物萌发,宜选疏泄清散的药膳;夏季气候炎热,宜选清凉涤
暑的药膳;秋季天高气爽,宜选滋阴润肺的药膳;冬季天寒地冻,宜选温中散寒的药膳。
其次,要注意“因地制宜”。
东西南北中,地理环境不一,寒热温凉燥湿各异,要针对不同环境选用相应药膳。
第三,要注意“因人制宜”,要重视药食性味功能的统一。
插入一份药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