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3、主要山脉: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①、位置: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①、位置: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①、位置:。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5、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中国地理(上册)P27 活动题 1 。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通过的地方,见中国地理(上册)P28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
其中山地是占1/3。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
【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
【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
梳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自然地理要素
-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空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
组成。
- 水圈: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
川等。
-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存在的范围和空间,包括陆地、水域和
空气中的生物。
2. 气候与气象
- 气候:长期气象变化的统计总结,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向等
要素。
- 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划分的地球表面区域,如寒带、温带
和热带等。
- 气象:短期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包括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3. 陆地与水域
- 陆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和生物
资源(如森林和农田)。
- 水域资源:包括海洋资源和内陆水资源,如渔业资源和水能
资源。
4. 基本地理知识
- 地图:用比例尺将地球的地貌、水系、国界等准确绘制出来
的平面或立体图。
- 经纬度:地理坐标系统,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数值。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5. 地球与人类活动
- 农业:农民利用土地和气候培育植物和养殖动物,供人类食
用和生产。
- 工业:利用机器和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生产商品
和提供服务。
- 城市化: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课本25页图2.6)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区、六盘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2、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国最大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八上地理第二章归纳总结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本章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变化。
一、大气的组成和特点大气是地球的外部包围层,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
主要气体有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
大气的主要特点有压强、密度、温度和湿度。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大气运动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常见的大气运动有垂直上升运动、水平风和环流等。
这些运动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平均天气条件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世纪变化和全球气候系统等。
三、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陆地是地球表面上的大片固体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主要形成和地貌演变的因素有内力和外力。
内力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外力包括风力、水力、重力和冰雪作用等。
四、地球上的气候带和植被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候带和植被,主要受纬度、海洋和地形的影响。
常见的气候带有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等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地球的大气和陆地。
例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综上所述,八上地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和特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大气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而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变化。
最后,地球的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2、山脉分布特点:纵横交织,呈网状分布,高原、平原、丘陵、山地镶嵌其中
3、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又叫紫
色盆地,誉为天府之国)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8、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⅓,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
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⅔
10、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一二
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以高原、平地为主
12、第三阶梯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1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14、中国陆地的最低处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
15、世界第一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中国东部最高峰是台湾山脉的玉
山
16、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17、山脉分布见课本21。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2、三级阶梯概况:3、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洼地,海拔-154.31米,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南麓。
4、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1)对水能的影响: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对气候的影响: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3)对河流流向和交通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水上交通。
5、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主要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8、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9、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不利条件: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有利条件: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西——西北、东南——南北走向山脉)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之间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都是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10、主要地形区及特征(1)A东北平原:黑土地,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我国面积最大平原B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鱼米之乡(2)D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广),纬度最低E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F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布,纬度最高G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H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第二大盆地I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内陆盆地,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J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内陆盆地,“聚宝盆”K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湿润、纬度最低(4)L东南丘陵11、山脉两侧的地形区12、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知识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2)原因:①纬度位置:②冬季风:(3)1月0℃等温线:1月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条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
(4)极值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雷州半岛南部、台湾岛南部等。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成因:(3)极值点:①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
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而不是海南岛。
②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不是纬度高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3.温度带:(1)温度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
②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如下图所示:方法总结1:地跨多个温度带的省区地跨三个及以上温度带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是我国唯一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四个温度带的省级行政区域。
(1)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第二节气候一、气温1、南北气温的差异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0℃等温线重要意义: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海南海口;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地方:青藏高原。
夏季号称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为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P33中的图2.15)类型五个加一个高原气候区:(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二、降水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第二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 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 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 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 ;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
其中山地是占1/3 。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
【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
【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 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 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 米以上。
10. 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 米以上。
11. 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 米以下。
12. 【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点整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我国地形总特征:地形,面积广大。
2、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北列是和,中列是和,南列是
和。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是,,中列是,,
东列是。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
3、四大高原:,冰川广布,海拔最高,“世界屋脊”;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4、中国陆地最低处在盆地的艾丁湖湖底。
5、四大盆地:,我国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沙漠;
,我国纬度最高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誉为“”;
,我国纬度最低、面积最小盆地,也叫“盆地”。
6、三大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土肥沃;
,又称“黄淮海”平原;
,“鱼米之乡”,“水乡”。
7、三大丘陵:,,。
8、我国地势总特征:高低,呈状分布。
9、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10、一、二阶梯分界线:,,,;
二、三阶梯分界线:,,,。
1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越往北气温越;
冬季气温最低出现在,气温最高在省。
1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南北温差;
夏季气温最低在高原,气温最高在盆地。
13、我国有个温度带,,,,
和一个区。
14、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月℃等温线分布,也是温度带中和
的分界线。
1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
降水最多出现在台湾省
的,降水最少出现在新疆的。
16、四种干湿地区:,,,。
17、秦岭和淮河是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也是干湿地区中和
的分界线。
18、我国有种气候类型,北方的气候,南方的气候
和气候,西北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
19、秦岭和淮河也是气候和气候的分界。
20、季风区内夏季盛行季风,冬季盛行季风。
2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一线,也是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
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22、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夏季风弱,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
过长,会造成;夏季风强,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
过长,会造成。
23、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24、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的灾害是。
25、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气候显著。
26、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地形区,。
太行山东西两侧地形区,。
天山南北两侧地形区,。
昆仑山南北两侧地形区,。
27、山区自然灾害有:,,,等。
28、衡量河流水文特征的五个指标:,,,
,。
29、内、外流区分界:,,,,。
30、最终流入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水补给来源为,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有。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内流河的补给来源是
,内流河是性河流。
31、秦岭—淮河以南河流含沙量,以北河流含沙量;秦岭—淮河
以南结冰期,以北结冰期,越往北,结冰期越长;汛期越往南
越长,我国汛期最长河流是。
32、长江发源地高原山脉峰,干流依次
流经,,,,,,,,,,
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分界,
,全长千米,流入海。
33、长江流经地形区:高原、山区、高原、
盆地、平原。
两大水利枢纽,。
34、长江水文特征:上游:;中游:;
下游:。
治理:上、中游;
下游:。
35、黄河发源地高原山北麓,干流依次流经,
,,,,,
,,9个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全长千米,最后注入海。
36、黄河流经主要地形区:,,,。
黄河两大水利枢纽:,。
37、黄河水文特征:上游:;中游:;
下游:。
治理:上、中游;
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