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电气设备固定件
- 格式:doc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9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学会分析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定义: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是指利用电气设备和电子技术对机床的运行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作用: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和精度、提高机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源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控制电路:实现机床的各种控制功能。
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
传感器和检测元件:检测机床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人与机床交互界面:进行参数设置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案例。
3. 实践操作法:进行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模型:准备一台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模型,用于实践操作和演示。
3. 故障排除工具:准备相关的故障排除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故障排除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床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和作用。
3. 分析控制系统组成:引导学生分析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增强理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分类;(2)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熟悉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4)学会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机概述1.1 电机的基本原理1.2 电机的分类1.3 电机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2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步进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1 电机性能指标概述3.2 电机的运行特性3.3 电机性能测试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基础4.1 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4.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4.3 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五章: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5.1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5.2 电机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与诊断5.3 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2)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4)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5)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2)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与调试;(3)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现场教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实验设备;(3)案例资料;(4)现场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报告;(4)现场操作考核。
项目二照明与配电线路安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照明灯具的安装、照明配电板及插座的安装、室内配电线路的安装及漏电保护器的安装训练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做基本的室内电工装修等工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安装室内电工布局布线等,养成良好的具有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用型人才.二、教学方法:讲授、实训三、教学重难点:室内布局布线,用料估算等。
四、教具:常用电工工具、各种导线、白炽灯、电能表等五、教学内容及过程:电气照明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中,不同场合对照明装置和线路安装的要求不同。
电气照明及配电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一般包括照明灯具安装,配电板安装和配电线路敷设与检修几项内容,也是电工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本项目主要进行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照明配电板的安装、室内配电线路布线和漏电保护器安装等项技能训练。
任务1 照明灯具安装训练1.照明灯具安装工艺要求照明灯具安装的一般要求:各种灯具、开关、插座及所有附件,都必须安装牢固可靠,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壁灯及吸顶灯要牢固地敷设在建筑物的平面上;吊灯必须装有吊线盒,每只吊线盒一般只允许装一盏电灯(双管日光灯和特殊吊灯除外),日光灯和较大的吊灯必须采用金属链条或其他方法支持。
灯具与附件的连接必须正确可靠。
照明灯控制常有下列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用一只单连开关控制一盏灯,其电路如图所示。
接线时,开关应接在相线上,这样在开关切断后,灯头就不会带电,以保证使用和维修的安全。
另一种是用两只双连开关,在两个地方控制一盏灯,其电路如图所示。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楼梯或走廊上,在楼上楼下或走廊两端均可控制灯的接通和断开.2.白炽灯的安装白炽灯亦称钨丝灯泡,灯泡内充有惰性气体,当电流通过钨丝时,将灯丝加热到白炽状态而发光,白炽灯的功率一般在15~300W。
因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价格低廉、便于安装和维修,故应用很广。
室内白炽灯的安装方式常有吸顶式、壁式和悬吊式三种下面以悬吊式为例介绍其具体安装步骤:(1)安装圆木。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目标:a. 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b. 掌握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控制方法c.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5.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电机概述a. 电机的定义和分类b. 电机的作用和应用c. 电机的基本原理2. 直流电机a.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直流电机的特性3. 交流电机a.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交流电机的特性三、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2. 结合实验,分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3. 思考如何改进电机的设计,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六、电机控制基础1. 电机控制概述a. 电机控制的目的和意义b. 电机控制的方法和手段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 电机控制器件a. 电机控制器的作用和分类b. 电机控制器的主要组成部分c. 常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七、直流电机控制1. 直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电流控制c. 速度控制2. 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八、交流电机控制1. 交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频率控制c. 矢量控制2. 交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九、电机控制应用实例1. 电机控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a. 洗衣机b. 空调c. 冰箱2. 电机控制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a. 起重机b. 电梯c. 机床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总结a. 学习收获b. 知识点掌握情况c. 实践能力提高2. 电机与电气控制发展趋势a. 电机技术的创新b. 电气控制系统的智能化c. 电机控制在新领域的应用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十一、安全与维护1. 电机安全操作规程a. 操作电机时的安全注意事项b. 电机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c. 电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 电机维护与保养a. 电机日常维护内容b. 电机定期检查与保养c. 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十二、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1. 实验目的与要求a. 掌握电机控制实验的基本步骤b. 熟悉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c.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实验内容a. 直流电机控制实验b. 交流电机控制实验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综合实验十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则a. 系统可靠性b. 系统经济性c. 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a. 确定控制对象和控制目标b.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电机c. 绘制电气原理图和控制逻辑图十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1. 电机技术的创新a. 高效节能电机b. 电动汽车电机c. 特种电机2.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a. 智能化控制b. 网络化控制c. 控制十五、课程设计与实践1. 课程设计要求a. 选题原则b. 设计内容与步骤c.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2. 实践项目a. 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b. 电机控制器的编程与调试c. 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与优化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控制方法、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案教师姓名丘晓兴/招翠娇任教科目电工照明线路实训任教班级14春机电班科组名称机电组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项目一:电工安全用电常识一、教学内容1、强调实训纪律;2、电气系统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3、触电事故的种类、原因、形式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建立安全用电的基本概念,具备电气系统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具备电气系统的接地、接零等基本实施方式技术,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安全用电。
难点:安全用电。
四、教学时间:6个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一)、强调实训纪律1、实训考勤制度;2、实训课堂纪律;(二)介绍实训设备1、介绍实训台的各项设备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介绍实训中要使用的各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三)、安全用电知识1.1 用电安全概述一.人身安全1.电流大小(1)感觉电流(2)摆脱电流(3)致命电流2.频率40Hz~60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
频率越高,危险性降低。
高频电流治病的例子:医用高频设备,高频治疗仪,高频手术刀,颈椎康复治疗仪。
3.通电时间通电时间t长,人体电阻降,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危险性增。
4.电流路径经过心脏、大脑的电流路径最危险;从脚到脚的电流路径危险性最小。
5.人体电阻一般1500~2000欧,计算时取保险值800~1000欧;影响因素:厚薄、潮湿、伤口、带电粉尘等。
6.电压的影响用安全电压确定人体触电的安全条件,见表1.1二.设备安全电气装置安装要求:开关、闸刀不倒装;接线盒、插座不能直接装在建筑物上。
不同场所对电压使用的要求:(1)无高度危险场合:220V及以下;(2)有高度触电危险场合:36V以下(工频)(3)有特别触电危险场合:24V,12V(工频)三.电气防火与防爆1.火灾或爆炸形成的原因电气设备选型、安装、使用方法不正确;易燃物发热;短路产生电弧;绝缘损坏等等。
监理工作奖罚制度一、公司选派的总监、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员未保证工作时间,未经工程部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发现一次罚款20元,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处以50—100元的罚款.二、监理人员未按甲方委托的监理业务范围履行监理职责,该旁站的未旁站等,一经发现处以10—3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除给予罚款外,开除相关责任的监理人员。
三、监理人员无理刁难施工单位,经公司调查情况属实,给予500—1000元罚款处理;情节严重者,除给予罚款外,开除相关责任的监理人员。
四、监理人员不得收受监理报酬以外的任何好处.监理人员收受施工单位的礼品、礼金,一经发现处以收受礼金两倍的罚款,数额巨大及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监理人员,并报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五、由于监理人员失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对监理机构责任人批评、教育,并处以5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监理人员,并报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六、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损害甲方利益,一经发现对监理机构责任人批评、教育,并处以5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监理人员,并报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七、项目监理机构未执行公司有关规定,对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不力,除开会通报批评外,并报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八、对监理人员考勤处罚的规定:1、未挂牌上岗,处以20元罚款;2、办公室上班时衣着不整,处以20元罚款;3、办公环境脏、乱,对总监处以10元罚款;4、上班迟到、早退,处以20元罚款;旷工处以50元罚款;5、上班时间利用办公电脑玩游戏,处以30元罚款;6、因保管、使用不当造成公司、业主提供物品丢失,予以赔偿。
九、公司监理的工地获得市级荣誉的项目监理部,如市级文明工地、优质工程、沙澧杯等,公司给予500元奖励。
十、公司监理的工地获得省级荣誉的项目监理部,如省级文明工地、省优质工程、中州杯等,公司给予1000元奖励。
十一、公司监理的工地获得国家级荣誉的项目监理部,如国优装饰奖、鲁班奖等,公司给予3000元奖励。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教案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教案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PLC的基本知识和常见应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电气控制基础(2周)-电气信号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电路基础知识和常见电气元件-电气控制原理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2.PLC基础知识(3周)-PLC的概念和发展历史-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语言和常见指令-PLC的编程和调试方法3.PLC应用案例分析(4周)-介绍常见的PLC应用场景和案例-基于实际案例进行PLC编程和调试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故障和问题4.综合实践和综合评价(3周)-实践操作,掌握PLC编程和调试技巧-完成一项带有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综合项目-学生自主测试和互评,评价综合能力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讲解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进行PLC编程和调试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项目:通过设计和完成一项综合项目,综合应用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评价方法1.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践操作:PLC编程和调试实验报告。
3.课程项目:综合项目报告和展示。
4.学生自主测试:通过在线测试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参考教材1.《电气控制技术与设备》(第4版),张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应用》(第5版),丁永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 掌握常用的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连接方法;4. 能够编写简单的PLC程序并实现基本的控制功能;5. 具备分析和解决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连接方法;2. 教学难点:PLC程序编写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节:电气控制基础知识1.1 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1.2 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1.3 电气控制元件的分类和特点第二节:PLC基础知识2.1 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2 PLC的编程语言及其应用2.3 常见PLC的型号和特点第三节: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与连接3.1 开关类元件的使用和连接方法3.2 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和连接方法3.3 接触器的使用和连接方法第四节:PLC程序设计4.1 PLC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4.2 PLC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4.3 编写简单的PLC程序并进行仿真测试第五节:故障排除与维护5.1 常见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5.2 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以及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连接方法,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PLC程序编写和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与连接实验,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小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评估其在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连接、PLC程序编写方面的能力。
维修电工与实训-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操作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熟悉课程的结构和要求。
理解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如电源、控制电器、执行电器等。
解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在机床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第二章:常用控制电路图识读2.1 控制电路图的基本要素学习控制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掌握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步骤。
2.2 常用控制电路图实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机床控制电路图,如简单的启停电路、正反转电路等。
通过实例讲解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第三章:常用低压电器及功能3.1 低压电器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用低压电器的类型和特点,如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
理解低压电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2 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及应用详细讲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分析低压电器在机床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4.1 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观察法、测试法等。
掌握故障排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2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故障的排除实例分析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故障排除的思路和操作技巧。
第五章:实训操作5.1 实训设备及工具的使用熟悉实训设备及工具的名称和功能,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习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训过程的安全。
5.2 实训操作实例根据实际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接线和调试操作。
掌握实训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如接线图的识读、电器的安装与调试等。
第六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6.1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深入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
理解控制电路中各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6.2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分析典型机床(如车床、铣床、磨床等)的电气控制电路。
着重讲解电路的功能、操作步骤和故障处理。
第七章: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7.1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介绍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内容和注意事项。
维修电工与实训-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会常用机床电气控制元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3. 掌握机床电气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作用2.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元件电动机及其控制元件接触器、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常用控制开关、按钮及其控制电路3.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常用控制电路案例分析4.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步骤与注意事项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与技巧5. 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故障排除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操演示:展示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维修电工与实训-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操作教程。
2. 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3. 实训设备:机床、电动机、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开关、按钮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安装、调试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
3. 故障诊断与排除:评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操演示8课时,小组讨论4课时,案例分析4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2课时)章节二:常用机床电气控制元件(4课时)章节三: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4课时)章节四: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6课时)章节五: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8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在实操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电气控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应用。
3. 学会电气控制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
4.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
二、教学内容1. 电气控制概述电气控制的概念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2. 电气控制元件接触器继电器开关保护元件3. 电气控制电路图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常用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解读4.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电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电路设计的注意事项5. 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演示法:展示电气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气控制电路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气控制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设备: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元件,电路实验板。
4. 仿真软件:利用电气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电气控制概述,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3-4周:电气控制元件,学习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和应用。
3. 第5-6周:电气控制电路图,学会电气控制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
4. 第7-8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掌握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5. 第9-10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三级安全教育教案电工教育类型三级教案编制人岗位教育对象电工组教育学时30分钟郑凤杰主讲人施工现场工人安全用电知识1教育目的使建筑工人掌握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和有关用电标准,避免因违章用电发生触电事故。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和控制劳动过程中不安全行为,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
2教育难点(1)现场工人存在对安全用电的重视程度和认识不足的现象。
(2)提高工人对用电安全的认识及预防、急救措施的能力。
(3)严禁非电工操作和私拉乱接的危险行为。
(4)加强工人对用电标准、操作规程的认识和理解。
(5)通过现场用电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工人对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
3教育方法宣讲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用电安全操作规程,采用投影机等多种多样方法演示事故案例、预防措施及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知识。
4教育过程具体内容如下:(1)临时用电安全知识培训提纲1)主要依据的标准;2)安全用电基本知识,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4)常见的隐患及预防措施,(2)安全用电基本知识:1)短路:电源正、负极引出线不经负载直接相连,这种状态叫断路。
2)断路;开关打开或电路某处断开,电流消失,负荷停止工作的状态叫短路。
3)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形成了电流(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
4)电压:是指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5)高压电:是指任何带电部分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者。
6)低压电,是指任何带电部分对地电压在250V以下者。
7)雨期施工采用潜水泵工作时,施工人员不得人内。
8)在塔吊导轨旁边和提升井架的周围地面上行走易遭雷击产生跨步电压伤害,因此雷雨时应暂停这些部位的作业。
9)按照使用电压和结构特征,手持电动工具分为三类,.即:I类、Ⅱ类、Ⅲ类手持电动工具。
I类工具的外壳为金属结构,额定电压500V以下,要求在于燥绝缘良好的台上操作,禁止有潮湿、易燃易爆等场所使用(京建施2003—1号文规定禁止使用I类工具);Ⅱ类工具有双重绝缘结构。
《电工工艺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工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的功能及应用;(2)学会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了解电气线路的施工工艺和调试方法;(4)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工图纸。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参数;(3)掌握电线剥皮、接线、绝缘测试等基本操作;(4)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电工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工艺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电工工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工基本概念与元件(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2)电工元件的分类及功能;(3)电源、负载、开关、熔断器等基本元件的应用;(4)电工线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第二章:电工工具与测量仪器(1)电工刀、剥线钳、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万用表的结构、功能及测量方法;(3)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第三章:电线电缆的剥皮与接线(1)电线电缆的种类、结构及选用;(2)电线剥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单芯线、多芯线的接线方法及注意事项;(4)绝缘测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 第四章:电气线路的施工工艺(1)电线管路的布局与走向;(2)管路敷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线缆布线的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4)槽盒的安装及接线方法。
5. 第五章:电工图纸的阅读与分析(1)电工图纸的种类及特点;(2)图例、符号的识别与理解;(3)电工图纸的阅读方法及步骤;(4)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电工问题。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工艺实训》教材;2. 实验设备:电工实验桌、万用表、试电笔、电线电缆、剥线钳、螺丝刀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4. 网络资源:相关电工工艺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课程名称:船舶电工工艺
课题二电气设备固定件
船舶在航行时会经常受到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为保证船舶电气设备工作可靠、安装牢固,应该采用支架、底座等固定件来安装电气设备。
该方法的优点如下:
(1)设备拆装方便,并能保证设备安装所在舱壁或甲板的原密封性能。
(2)可将设备安装在船舷等不平直的舱壁上;当设备本身不平整时,也须采用支架来安装。
(3)在设备集中、电缆密布地方,可以很方便地把电缆敷设在设备与舱壁之间。
步骤一、A型设备支架
A型设备支架即轻型支架,分A1型和A2型两种,用厚为3~4mm的钢板(碳素钢A3F)折成,涂敷铁丹,结构如图2-1所示。
A1型用在普通钢质舱壁上固定设备,安装孔为长孔型时用于设备的安装较为方便;A2型支架上带有螺母,用在绝缘舱壁上,适于安装暗线的设备。
安装时,无孔的一
图2-4 电气设备用支柱
图2-2 B 型支架
步骤三、C 型设备支架
C 型设备支架即重型支架,用厚为4~5mm 的钢板(碳素钢A3F )折成,涂敷铁丹,结构如图2-3(a )所示。
与A 、B 型支架相比,其结构强度大,适于安装重型电气设备。
安装时其两脚焊在钢质舱壁上,设备可直接或通过减振器固定在支架上。
步骤四、D 型设备支架
D 型设备支架即铝质支架,用3~5mm 厚的铝合金板(LF5)折成,涂敷黄丹,结构如图2-3(b )所示。
适于铝质舱壁上安装电气设备。
安装时多孔的一端用螺钉固定在舱壁上,另一端与设备底脚或减振器连接。
步骤五、支柱
支柱为钢质空心圆柱,一端加工成螺纹,另一端焊接到舱壁上,用于电气设备的安装,其制造及安装均较为方便,结构如图2-4所示。
若与卡线板配合,还可用来敷设小束电缆。
螺母规格有M6、M8、M10、M12等。
步骤六、成型支架
1.灯具及小型器具支架
支架由2~4mm 的钢板制成,适于质量5kg 以下的小型设备的安装。
按其形状可分为O 形、△形、□形、T 形、Ⅰ形等支架,如图2-5所示。
此外,还可综合上述支架的主要功能,制成通用支架,其上面可以同时安装开关、插座等多种小型器具。
2.大、中型电气设备支架
支架由角钢焊接而成,且角钢边向里,以利于拆装,结构如图2-6、图2-7所示。
支架有Ⅰ形、Ⅱ形及组合支架等,并且在组合支架上可以固定多个电气设备。
如果依据不同种类设备底脚的安装尺寸,在角钢支架上加工成多种组合的腰圆形安装孔,那么,设备安装不但容易就位,而且支架还可以适合多
图2-6 大、中型电气设备支架图2-7 组合支架
3.样板支架
按设备的外形及安装脚尺寸,用薄钢板预制成样板,与A、B或C型等支架配套后在船体结构上进行烧焊,然后拆下支架换上设备即可。
其特点是支架用料少,减轻了船的自重;并且设备贴近舱壁、节省空间。
船舶电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再加上船舶航行时振动和冲击的影响,如果电缆不能很好地敷设和紧固,则会造成电缆的布局混乱、信号串扰、甚至疲劳断裂;所以在进行电缆的敷设与紧固时,应根据电缆的不同型号和用途选择相应的电缆紧固件,以保证电缆工作的可靠性。
步骤七、电缆紧固件
一、A型电缆支架
A型电缆支架亦称直电缆支架,单个焊接到角钢上形成组合件,用于干红丹或镀锌。
二、B型电缆支架
B型电缆支架亦称L型电缆支架,用2~3mm厚钢板冲压焊接而成,材
图2-9 L型电缆支架
三、C型电缆支架
C型电缆支架是由支架本体和支架支脚组成,可与角钢形成组合件,适用于主干电缆的敷设。
亦可用紧固螺栓自行组合成双层,电缆捆扎在支架本体折边区的外部,如图2-10所示。
材料为碳素钢A3F,支架表面应涂敷红丹或镀锌。
2-11所示。
适用于小型束局部电缆的敷设,其优点是焊接方便,紧固电缆容易,施工迅速,机动性好。
但需逐条焊接,施工进度较缓慢,电缆敷设效率较低。
五、E型组合电缆支架
型组合电缆支架分为单层和双层两个类别。
单层支架适合于电缆数量较少时的敷设;双层支架适合于电缆数量较多、空间较小时敷设。
其长孔导板用钢板冲制而成,整个支架由导板、扁钢板条、角钢组合而成,如图2-12、图2-13所示。
支架直接焊接到船体舱壁上,施工较为方便。
为了电缆转弯处敷设方便、美观,还可将E型支架的扁钢板条沿长度方向弯折,从而构成E
图2-12 单层E型组合电缆支架
桥形板分为钢质和铝质两种类型。
钢质桥形板材料为碳素钢A3F,如图
2-14(a)所示,其两端焊接到船体舱壁上,并涂敷铁丹;铝质桥形板材料为防锈铝合金LF15,如图2-14(b)所示,其两端须用螺钉或铆钉固定到船体舱壁上,并涂敷黄丹。
图中的电缆夹子和冲孔铝条用来固定电缆,其应用如图2-14(d)所示。
(
(d)桥形板应用(e)电缆夹子
图2-14 桥形板
七、电缆导板
电缆导板分为直导板、平面转向导板、垂直转向导板、三通导板等。
用薄钢板折成,上面冲有许多腰形长孔,电缆敷设方便,其结构及应用如图2-15所示。
因耗材多、费工时,故很少采用。
八、电缆紧钩
电缆紧钩主要有U型紧钩和积木式紧钩,用薄钢板弯折、冲制、焊接而成,材料为A3F。
其结构如图2-16所示。
适合于主干电缆及其数量较多时的敷设,积木式紧钩使用起来较为灵活,可以随意组合。
图2-16 电缆紧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