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四章_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62
1.以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决定理论说明扩大政府采购的作用。
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曲线不仅在允许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概括了所述的IS —LM 模型,而且还较为直观地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旨在影响总需求的所谓需求管理政策。
另一方面,总需求曲线只是给出了价格水平和以收入水平来表达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决定价格水平和均衡的总需求水平。
为了说明整个经济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需要引出另一个分析工具,即总供给曲线。
扩大政府采购后的影响分析如下:(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政府采购、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种政策选择,通常在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的条件下被采用。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AD 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2)扩大政府采购将使需求曲线外移,下面分析财政扩张使需求曲线外移的机理。
在图6.32(a )中,初始的LM 和IS 曲线对应着既定的名义货币量和价格水平P 0。
在E 点达到均衡,在右图中有AD 曲线上的点与之对应。
现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了对诸如基础设施的支出。
其结果,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在初始价格水平上有一新的均衡在E '点形成,对应着更高的利率和更高的收入、支出水平。
这样,在初始价格P 0,均衡收入和支出现在都提高了。
在图6.32(b )中用E '点标明这种状态。
E '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D A '上的一点,它反映了增加政府支出的效果。
也可以从初始AD 曲线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出发,然后在图6.32(b )说明政府支出的增加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如何导致了更高的均衡产量水平。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