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盘泥条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33
泥条盘筑法在陶艺体验中的优势与应用
1. 什么是泥条盘筑?
泥条盘筑是一种陶艺制作技艺,它使用泥条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
陶器。
使用者将泥条在手中搓成细长的线状,然后将线状泥条绕成所
需形状。
这种制作方法是非常传统且实用的,因为它可以制作出形态
各异的陶器。
2. 泥条盘筑法的优势
泥条盘筑法与其他陶艺制作方法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制作出各种形
状的陶器,而且可以很快地制作出来。
这种制作方法只需一些基本技
艺即可,也不需要太多专业陶艺制作设备。
使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
人的手工能力,增强自我成就感。
3. 泥条盘筑应用
泥条盘筑在陶艺体验课程中非常普遍。
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这种
方法,获得制作自己陶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而在工作场所中,泥条
盘筑可以作为团建活动的一种形式,帮助员工们放松身心,缓解工作
压力。
另外,这种制作方法也可以作为手工艺的一种方式,制作出个
性化的家居装饰品。
总之,泥条盘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陶艺制作方法,它适用于各种
年龄段的人群,且被广泛应用于陶艺体验、工作场所和手工艺等领域,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快速、随意制作出各种形态上佳的陶器,深受消费者喜爱。
第1篇一、实验背景陶艺是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锻炼人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盘泥条作为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造型灵活的特点,适合小学生进行陶艺创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盘泥条的制作,了解其工艺流程,掌握盘泥条的基本技巧,并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盘泥条的工艺流程和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1. 高岭土(陶土)2. 水盆3. 刮刀4. 擀泥板5. 搓泥棒6. 素烧陶器(用于实验演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高岭土放入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揉搓至泥团表面光滑、质地均匀。
2. 搓泥条:将揉好的泥团放在擀泥板上,用搓泥棒从中间向两边搓动,使其成为粗细均匀的泥条。
3. 盘泥条:将搓好的泥条盘成一定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
在盘筑过程中,注意泥条之间的粘接牢固,避免出现裂缝。
4. 创意造型:根据个人喜好,将盘好的泥条进行创意造型,如制作动物、人物、器皿等。
5. 干燥与烧制:将完成的作品放置在通风阴凉处自然干燥,待泥条完全干燥后,进行素烧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盘泥条的基本技巧,如搓泥条、盘泥条、造型等。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1)搓泥条时,要保持泥条粗细均匀,避免出现断裂现象。
(2)盘泥条时,要注意泥条之间的粘接牢固,避免出现裂缝。
(3)在创意造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3. 实验结果表明,盘泥条制作过程简单易学,适合小学生进行陶艺创作。
六、实验结论1. 盘泥条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陶艺成型方法,适合小学生进行陶艺创作。
2. 通过盘泥条实验,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3. 盘泥条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注重泥条搓制和盘筑的质量。
陶艺成型技法(⼀)---泥条盘筑法⼀.泥条盘筑⽅法⽆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泥罗河边的陶罐,从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中我们发现,古代的先民们在制作⼤型⽣活⽤陶时,基本上采⽤泥条盘筑这种成型⽅法。
泥条盘筑法是⼈类最古⽼的陶艺成型⽅法之⼀。
它是⽤粗细⼀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或减⼩的规律连接在⼀起,垒集成所需要的形体。
现代陶艺运⽤此种成型法,泥条可以⾃由地弯曲与变化,⽅便制作⼀些⼤型的形体变化较多的⾃由形态等的形体,为现代陶艺家施展创作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阔的间。
这种⽅法是拉坯等其它⼀些成型⽅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家创作中主要采⽤的⼀种成型⽅法。
(⼀)底部的制作1、将揉好的泥团取适量放在左⼿掌⾥,然后⽤右⼿掌⽤⼒拍打粘⼟中⼼,并随时转动泥团,反复击打,注意保持边缘厚度。
2、将泥饼放在⼿轮台⾯的中⼼部位拍打平整,厚度视作品⼤⼩⽽定。
3、⽤刮⼑将表⾯压光。
4、⽤铁针等⼯具划出底部形状,切去周围部分——便是陶艺作品的底。
(⼆)泥条的制作1、两⼿掌相对,掌中合持⼀块泥团,直径约7厘⽶。
2、左⼿轻握泥团抽出右⼿,挤压拍打下端,随着转动泥块。
3、反复此操作直⾄泥块两端成锥形。
4、继续滚动泥块,将空⽓挤压⼲净形成粗泥条状。
5、将粗泥条放在台⾯上,两⾷指分开放在粗泥条上,慢⽽有⼒的滚动,由掌⼼滚到指尖,再由指尖滚回掌⼼,反复操作数次,并随着泥条由粗变细,⾃然向两端延伸。
(注意:搓滚泥条时两⼿⾷指分开,⽤⼒均匀,且向两端使⼒,这样搓成的泥条则光挺、均匀,不⾄于出现粗细不均以及断裂现象;泥条粗细视作品⼤⼩⽽定;如果粘⼟太硬,可⽤⼀块较湿的帆布或⿇布垫在⼯作台⾯上操作,泥条在湿布上滚动,可增加其可塑性和柔韧性。
)(三)泥条和底的衔接处理1、将第⼀圈泥条与底的粘接部位刻画粗糙并涂抹泥浆。
2、将搓好的泥条准确地沿底部的轮廓线放置,⽤⼑斜切泥条接头,并将接头两端涂抹泥桨后接合。
3、沿第⼀圈泥条和底的接缝处在⾥⾯加⼀根细泥条,然后先⾥后外准确地和底挤压在⼀起(注意:泥条与底衔接处的空⽓须⽤⼒挤压排出,否则烧成后容易产⽣底部断裂或脱底现象。
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泥条的均匀分布和结构的稳定性。
三、教学准备:1. 陶艺泥料、陶艺工具、工作台、烤箱等。
2. 示范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陶艺作品,引导学生对陶艺产生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2. 讲解:介绍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学生展示作品,评价彼此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增加更多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
4. 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泥料和工具进行陶艺创作,拓展创作思路。
2. 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展览或工作室,了解陶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 开展陶艺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个陶艺泥条盘筑作品,要求结构稳定、线条流畅。
2. 写一篇关于陶艺创作的心得体会,分享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八、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结构、线条、泥色等方面的表现。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运用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方法创作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如花盆、碗等。
一.泥条盘筑方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泥罗河边的陶罐,从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中我们发现,古代的先民们在制作大型生活用陶时,基本上采用泥条盘筑这种成型方法。
泥条盘筑法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
它是用粗细一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垒集成所需要的形体。
现代陶艺运用此种成型法,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大型的形体变化较多的自由形态等的形体,为现代陶艺家施展创作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广阔的间。
这种方法是拉坯等其它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家创作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一)底部的制作1、将揉好的泥团取适量放在左手掌里,然后用右手掌用力拍打粘土中心,并随时转动泥团,反复击打,注意保持边缘厚度。
2、将泥饼放在手轮台面的中心部位拍打平整,厚度视作品大小而定。
3、用刮刀将表面压光。
4、用铁针等工具划出底部形状,切去周围部分——便是陶艺作品的底。
(二)泥条的制作1、两手掌相对,掌中合持一块泥团,直径约7厘米。
2、左手轻握泥团抽出右手,挤压拍打下端,随着转动泥块。
3、反复此操作直至泥块两端成锥形。
4、继续滚动泥块,将空气挤压干净形成粗泥条状。
5、将粗泥条放在台面上,两食指分开放在粗泥条上,慢而有力的滚动,由掌心滚到指尖,再由指尖滚回掌心,反复操作数次,并随着泥条由粗变细,自然向两端延伸。
(注意:搓滚泥条时两手食指分开,用力均匀,且向两端使力,这样搓成的泥条则光挺、均匀,不至于出现粗细不均以及断裂现象;泥条粗细视作品大小而定;如果粘土太硬,可用一块较湿的帆布或麻布垫在工作台面上操作,泥条在湿布上滚动,可增加其可塑性和柔韧性。
)(三)泥条和底的衔接处理1、将第一圈泥条与底的粘接部位刻画粗糙并涂抹泥浆。
2、将搓好的泥条准确地沿底部的轮廓线放置,用刀斜切泥条接头,并将接头两端涂抹泥桨后接合。
3、沿第一圈泥条和底的接缝处在里面加一根细泥条,然后先里后外准确地和底挤压在一起(注意:泥条与底衔接处的空气须用力挤压排出,否则烧成后容易产生底部断裂或脱底现象。
泥条盘筑泥片成型拉胚成型总结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有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
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
接下来就是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样成型技法的特点。
一、泥条盘筑成型1.简介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纳此方法成型。
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平均的圆条,在依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回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2.方法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平均。
2)把泥条连结在一块预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
3)依据造型再一层一层盘高,注意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结更紧。
3. 注意事项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不然会因烧制而开裂。
2)作品盘筑到必定高度后,如遇底面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等问题,应立刻停止盘筑,先将正在盘筑的上面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湿润,干燥一段时间,待底面有必定强度后再持续盘筑。
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简单产生中心不稳和向外倾斜的问题,在盘筑外形的同时需要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能使外形保持均衡。
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平均,不然会因缩短不一致而开裂。
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涂于泥条与泥条之间,以加强黏度。
4.特点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任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较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
它不单能塑造规整的造型,还可以塑造一些扭动和曲折的造型,为我们发挥才能、抒发感情、表达意念供给了广阔的空间。
二、泥板成型1.简介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楚的造型。
泥板成型不单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齐心圆的造型。
比如:宜兴紫砂器皿好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2.方法1)拍打法: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