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17
箱形基础施工8.1 箱形基础构造8.1.1 箱形基础概念箱形基础是指由底板、顶板、钢筋混凝土纵横隔墙构成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图8.1)。
箱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形式,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可用开挖卸去的土的质量得以补偿。
与一般的实体基础比较,它能显著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基础沉降量。
图8.1 箱形基础8.1.2 箱形基础特点①具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因而能有效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常用于上部荷载较大、地基软弱且分布不均的情况。
当地基特别软弱且复杂时,可采用箱形基础下设桩基的方案。
②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因为箱形基础将上部结构较好地嵌固于基础,基础埋置又较深,因而可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从而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
在地震区,对抗震、人防和地下室有要求的高层建筑,宜采用箱形基础。
③具有较好的补偿性。
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较大,基础底面处的土自重应力和水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由于建筑物自重和荷载产生的基底压力。
如果箱形基础有足够埋深,使得基底土自重应力等于基底接触压力。
从理论上讲,基底附加压力等于零,在地基中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因而也不会产生地基沉降,也不存在地基承载力问题,按照这种概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称为补偿性设计。
但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解除了土自重使得坑底发生回弹。
当建造上部结构和基础时,土体会因再度受压而发生沉降。
在该过程中,地基中的应力发生一系列变化。
因此,实际上不存在那种全部引起沉降和强度问题的理想情况,但如果能精心设计、合理施工,就能有效发挥箱形基础的补偿作用。
8.1.3 箱形基础平面尺寸要求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布置、地下结构底层平面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的有关规定确定。
当需要扩大底板面积时,宜优先扩大基础的宽度。
当采用整体扩大箱形基础方案时,扩大部分的墙体应与箱形基础的内墙或外墙连通成整体,且扩大部分墙体的挑出长度不宜大于地下结构埋入土中的深度。
箱形基础一般埋深较大,基坑开挖应慎重研究,如放坡开挖要验算边坡稳定性,对坡面加以保护;如采用支护结构应全面进行计算,并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
机械开挖土方,应注意保持底上的原状结构,保留20~40crn厚土层用人工挖除。
基础底板如厚度较大属大体积混凝土,要从材料、配合比、浇筑方法和养护方面着手设法降低水泥水化热、缓慢降温,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底板如无后浇带多整体浇筑,外墙施工多留在底板面以上300~500mm处,施工缝型式如图所示,注意防水,如防水要求严格,宜在企口中部设镀锌钢板止水片,或用橡胶带防水。
如底板长度过大,或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过大时,宜设后浇带(如图所示)。
后浇带宽度不小于800mm主筋连续安装不切断,待两侧混凝土浇筑后经一定时间(设计确定),再于后浇处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使之连成整体。
底板后浇带处的垫层应加厚,局部加厚范围可采用800mm+la(la一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垫层顶面须作二毡三油或沥青麻布两层等防水层。
箱形基础的墙板和顶板多同时浇筑,其间不再留施工缝。
如墙板和顶板分开浇筑,则施工缝宜留在顶板底面以下30~50mm处,如地下水位高时亦需作防水处理。
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如有防水要求,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6。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用于支撑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
它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箱形混凝土或钢箱架构组成,通常埋入地下以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
箱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十分重要,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设计箱形基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重量、土壤的性质、地下水位以及使用地面的目的等。
这些因素将决定箱形基础的尺寸、形状和深度等参数。
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物的负载进行分析,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承受的外部载荷。
这些载荷将决定箱形基础的尺寸和强度要求。
一般来说,较大的建筑物需要更大和更强的箱形基础来承受更大的重量。
其次,土壤的性质对箱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的稳定性、压缩性和强度等特性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土壤可能需要不同的基础设计策略。
例如,黏土地基需要更深而广泛的箱形基础,以增加承载力和稳定性。
另外,地下水位对箱形基础的设计也很关键。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防水性。
例如,可以在基础内部添加防水材料或采用排水系统来降低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
此外,使用地面的目的也会影响箱形基础的设计。
例如,如果地面上有重要的建筑物或交通设施,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基础沉降或变形,以确保地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箱形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清理和平整施工区域,确保没有杂物或障碍物。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定位和挖掘工作。
挖掘的深度应该足够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接下来,施工人员需要借助基础模板来铺设混凝土或钢箱架构,并进行适当的抹平和压实工作。
最后,还需要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基础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箱形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能够有效地支撑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重量、土壤的性质、地下水位以及使用地面的目的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精心施工,箱形基础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箱形基础的特点
1. 箱形基础那可是超级稳固的呀!就像一个稳稳扎根的巨人一样!比如说高楼大厦,有了箱形基础就能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啦!
2. 箱形基础的整体性特别强哦!可以把整个建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这就好比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大家庭,牢不可破啊!像大型商场不就是靠它来稳稳支撑的嘛!
3. 箱形基础还具有相当好的抗震性能呢!在地震来临时,它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守护着建筑。
想想那些经历过地震还安然无恙的建筑,是不是多亏了它呀!比如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
4. 箱形基础的空间利用率很高哇!它里面可以有各种设备和空间的安排。
这不就像一个多功能的大箱子嘛!像一些地下室不就是这么利用起来的嘛!
5. 箱形基础的防水性能也很棒呀!能有效地防止水的渗透。
就好像给建筑穿上了一件防水衣呢!那些地下车库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6. 箱形基础的适应性很强呢!不管是什么样的地形和环境,它都能搞定。
简直就是个万能选手啊!比如在一些复杂地形上建造的工厂。
7. 箱形基础的施工也相对比较方便哦!可以快速地进行建设。
这就像是搭积木一样轻松嘛!很多工程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呢!
8. 箱形基础真的是太重要啦!它是建筑安全稳固的保障呀!没有它好多建筑都没法好好建呢!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箱形基础具有众多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极其重要,在很多项目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什么是箱形基础?箱型基础施工解析一、箱形基础介绍: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
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型基础有更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
箱型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从而使开挖卸去的部分土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因此,与一般实体基础相比,它能显著减小基底压力,降低基础沉降量。
此外,还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扎基础钢筋(墙体、顶板钢筋)→预埋管线及铁件→垫好垫块及马凳铁→隐检。
(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准备工作(确定组装模板方案)→搭设内外支撑→安装内外墙模板(安装顶板模板) →合模前钢筋隐检→预检。
(3)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2、钢筋工程:基础钢筋绑扎(1)划钢筋位置线:按照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从距模板端头、梁板边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2)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如设计无要求,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绑扎时采用八字扣或交错变换方向绑扎,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4)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人踩不变形为准,一般为1m左右1个为宜)。
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接头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进行抽样检测。
(6)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和甩出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用钢管或钢筋将钢筋上部固定,保证甩筋位置准确,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