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将液体、营养和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给予需要较高营养需求的新生儿以满足其生长与发育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一、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1.早产儿或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患儿
3.高危新生儿:如胎盘置换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特殊代谢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方
1.葡萄糖水:葡萄糖是新生儿生成ATP的最主要底物。
2.氨基酸:氨基酸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脂肪乳剂:脂肪乳剂能够提供卡路里和必需脂肪酸,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电解质:新生儿需要维持正常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含量,静脉营养中需要适当的电解质,例如氯化钠和钾离子。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
1.输入量和速度: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过量,要记录好输液量和输入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导致水中毒等问题
2.输注装置:必须选择尺寸合适、质量可靠、无菌检验合格的输注装置,严格防止感染
3.输注环境:输注新生儿静脉营养时,应在无菌室或洁净室内,保证输液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输注反应:静脉营养输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过敏、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总之,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帮助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营养和药物,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但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输注规定,保证输液安全性。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先计算新生儿的总液体需求量足月儿:圣后第一天需要5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20ml/kg.早产儿:圣后第一天需要6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50ml/kg.二、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量1、氨基酸1生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生后4小时;2氨基酸供给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g/kg;足月儿首次用量1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3.5g/kg;3氨基酸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4.2、脂肪乳1一般生后第三天开始使用,若新生儿黄疸较重,严重感染或重度窒息时,应延迟使用,避免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2脂肪乳的用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2.5g/kg;足月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3g/kg; 3脂肪乳的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9.3、脂溶性维生素:生后1周后应用,隔日应用,1ml/kg;4、水溶性维生素:生后第1天可应用,1U/kg;5、微量元素:生后2周应用,每周2次,每次1ml/kg;6、10%NaCl生理需求量:2~3ml/kg,液体张力降低至1/4张或1/5张,防止溶血;7、10%KCl:一般生后7天内不补钾,但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钾浓度0.2~0.3%;8、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早产儿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足月儿从葡萄糖速度从6-8mg/kg/min开始,应根据末梢血糖调整,最大浓度应小于12.5%如出现高血糖,勿用胰岛素,主要靠调整糖的速度及浓度;9、静脉营养注意事项: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5%,长时间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浓度不要超过2%;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8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脂肪乳应在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后使用,使用脂肪乳应监测血常规及临床症状、体征,加强护理减少呛奶及院内感染无菌操作;410%氯化钠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10%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三、在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用量:日龄体重总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第1日80-10060~8050~6040~5020~40第2日100-12080~10060~8050~7020~40第3~7日120~140100~12080~10070~9060~80第2~4周150-180120~180100~150100~150100~120四、全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指先天畸形、发育不成熟或患病等原因,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如:1、胃食道返流、呕吐厉害;2、肠狭窄;3、食道瘘;4、上呼吸机患儿;5、脐膨出;6、NFC;7、顽固性腹泻;8、寻求治疗需要长时间休息以治愈原发病;9、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NRDS.10、多次发生呼吸暂停患儿等;五、部分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有些新生儿科部分经口喂养,但补充的热卡量不足,<90%,必须经静脉营养补充已摄取足够营养;方法:早产儿奶100ml=88kcal全奶100ml=66kcal均约吸收60%左右,即约占总奶量的1/2被利用;总液体量---总奶量/2=剩余静脉营养量六、静脉补液过程的监测:1、入量;2、排出量;3、体质;4、尿比重1.008-1.012;5、血糖、尿糖作为决定葡萄糖用量浓度调节滴速调节的依据;6、PH,BE,PaO2和电解质测定,作为决定补碱和补充电解质的依据;7、血清尿素氮作为肾功能依据;8、临床体征、症状、,如水肿、脱水程度的监测决定出入量;。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营养是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中新生儿静脉营养又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生儿静脉营养。
什么是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医学专业人员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经过严格处理后的膳食液体输注到新生儿体内。
这种营养方式被应用于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如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严重胃肠道问题(如出生缺陷、早产、并发症等)或暂时不能进食(如胃肠道手术后)等情况。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成分新生儿静脉营养需要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需要提供什么成分,需要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例如,对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提供更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于肝、肾疾病的早产儿,需要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等。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方式新生儿静脉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途径输注。
外周静脉输注是从新生儿的头部或手臂静脉注入营养液,而中心静脉输注是将导管放入新生儿体内的大静脉中注入。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输注较为常用,因为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静脉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时间新生儿的静脉营养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早产儿可能需要2-3周的时间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因为这些孩子的消化系统仍未完全发育。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需要密切监测营养情况以及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必要时可以调整静脉营养的方案。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缺点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点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因为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同时,由于新生儿在此期间可以避免进食带来的不适,可以很好地保障营养摄取。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缺点使用新生儿静脉营养也有其风险和不足。
静脉营养可以引起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同时,静脉营养需要使用导管进行输注,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能连续接受静脉营养的新生儿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照顾。
新生儿静脉营养全解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在新生儿生长发育、维持能量代谢,及对外在创伤等有充分营养保障的情况下,通过静脉注射各种营养药物,以达到补充维持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全面解析新生儿静脉营养相关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家长提供参考依据。
静脉营养概述静脉营养的定义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等营养药物到静脉内,以维持或改变患者的营养状态。
静脉营养的原则静脉营养有以下原则:1.医学适用证明:静脉营养是针对有需要的患者,确定适用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2.药物选择:必须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体重等特征选择不同的药物。
3.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根据临床状况调整。
4.使用方法:静脉营养需要采用严格的操作,确保营养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和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适用范围静脉营养适用范围较广,包括消化道疾病、围手术期、肝脏疾病、肠系膜血管手术、肠胃瘘、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患者。
新生儿静脉营养静脉营养的优势新生儿需要摄取的营养不能通过母乳或配方奶全部得到,这时静脉营养就成为了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静脉营养的优势如下:1.满足营养需求:静脉营养有效补充了新生儿营养摄取的不足,帮助新生儿保持正常的生态平衡。
2.改善生命质量:静脉营养提供的营养成分更精细,更适应新生儿的生长需求,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3.减轻消化系统负担:静脉营养不需要通过肠道消化吸收,避免了新生儿肠道的消化负担,减轻了肠道压力。
静脉营养的营养成分新生儿静脉营养药物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电解质等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各个成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 ATP 为新生儿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输注不能过快过多,避免造成血糖过高的情况。
氨基酸氨基酸是新生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够被新生儿细胞吞噬,并经过新陈代谢转化为体内所需的蛋白质。
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曾经参与过多名危重新生儿的静脉营养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颇有深刻的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
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在婴儿时期,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尤其高,如果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就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早产儿或重症患儿,静脉营养是必不可少的。
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首先体现在患儿的营养支持方面。
危重新生儿的护理中心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以保证其生长和发育的正常,而静脉营养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的静脉营养治疗方案,可以将各种必需营养素溶解在生理盐水中,并通过静脉输液将其输入到患儿体内。
这种治疗方法优点明显:可以及时稳定营养状况并改善代谢,提高治疗安全性,方便用药等。
其次是静脉营养对于患儿免疫力的提高。
由于危重患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这加剧了他们的生命危险。
静脉营养除了能保证患儿的营养状态外,还可以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治疗负担。
然而,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患儿排斥的情况比较常见,通过静脉输液将营养素注入婴幼儿的血管接口中,可能会导致不适、不适应、高渗等不良反应,必须小心谨慎。
而且,在营养处理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输注质量不高,滑动过慢等问题。
总之,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可以保障患儿的营养合理和代谢平衡,并且还可以提高患儿免疫力。
当然,医护人员在使用静脉营养治疗时,必须注重患儿的安全、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安全。
新生儿静脉营养-V1对于新生儿来说,静脉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静脉营养可以帮助新生儿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以促进其健康和生长发育。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一些重要信息。
1. 什么是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新生儿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早产儿或者体重出生不足的婴儿,因为这些儿童需要在出生后立即获得额外的营养支持。
2. 静脉营养可以帮助新生儿发育静脉营养可以帮助新生儿获得蛋白质、糖、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而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如果新生儿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则可能会出现生长迟缓和其他健康问题。
3. 静脉营养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静脉营养是一项复杂的医学程序,只能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状况,以确保他们获得正确的营养和液体。
4. 婴儿可能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果婴儿正在接受静脉营养治疗,则他们可能会需要进行日常检查,例如每日称重和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用来监测婴儿的总体健康状况,确保他们正在接受正确的治疗。
5. 过度静脉营养可能导致问题虽然静脉营养可以帮助新生儿获得所需的营养,但过度静脉营养也可能会导致问题。
如果婴儿接受过多的营养,则他们可能会出现肝脏和胰腺问题,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6. 医生可能会建议膳食更改通过让婴儿接受静脉营养,医生可以确保婴儿获得所需的营养。
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膳食更改,以便在婴儿能够开始进食之前尽可能提供最佳的营养。
这可能包括母乳或者特殊的婴儿配方食品。
7. 静脉营养可能影响婴儿免疫系统静脉营养可能影响婴儿免疫系统的能力。
这是因为静脉营养可能会影响某些免疫系统组件的功能。
因此需要确保婴儿能够获得完整和恰当的抗体和其他免疫物质。
总之,新生儿静脉营养是确保新生儿健康和发育的重要部分。
只有经过专业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婴儿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以适应要求。
小儿静脉营养不能自胃肠道供给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可经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称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全静脉营养。
目的是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患儿营养状况,增加体重和促进愈合创伤,保障患儿的生长发育。
【静脉营养指征】1.早产儿、新生儿喂养困难者。
2.处于应激或高代谢状态的危重患儿如严重感染、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3.患儿营养状况差,5天以上不能经胃肠道提供营养3~5天内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机体营养需要量的80%,或持续1个月以上,每日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机体营养需要量的60%。
4.肠瘘。
5.短肠综合征。
6.重度营养不良患儿。
7.恶性肿瘤患儿在放化疗期间有明显胃肠反应者。
【静脉营养支持途径】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输入。
【护理注意事项】1.签订合同书TPN治疗前及中心静脉置管前应家长参与选择治疗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并请家长签字,为防范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TPN配置室管理TPN配置室的严格管理对营养液的质量起保障作用,TPN营养液最好由专人在净化台配置。
配置前要求紫外线照射30min,配置前后室内需做清洁消毒工作,按生理盐水→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剂的顺序混合配置,配置应不间断的一次完成。
为保证TPN溶液的稳定,最好不在营养液中加入其他任何药物。
3.即使输注如不能及时输注,营养液要求保存在4℃的冰箱内,但混合液不宜长时间保存,原则上不超过24h。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采用输液泵24h内匀速输注。
5.无菌技术操作在营养液的配置和输入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营养液被污染。
6.常规监测一下标准:(1)每日监测患儿呼吸、脉搏、体温记录24h总出入量。
(2)检测电解质、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特殊生化标准,第一周每日1次。
新生儿静脉营养(PPN)足月儿:生理需要量:第一天60ml/kg,以后每天增加20ml/kg,3天后以每天增加10ml/kg.开奶:5-10mlQ3H,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0-15ml。
静脉营养量=总量-奶量≧50ml/kg,则需要静脉营养(PPN)≦50ml/kg,则予糖、盐补液。
脂肪乳、氨基酸应减量至1.0g/kg.d左右才能停止静脉营养。
出生第一天:一般用葡萄糖维持出生第二天:加钠一般2-3mmol/l.kg.d,最大<4mmol/l.kg.d20%中长链脂肪乳,6%小儿氨基酸(18AA),按1.0g/kg.d,加水溶性维生素1ml,脂溶性维生素0.2-0.4支。
出生三天:加钾,一般1-2mmol/l.kg.d,加20%中长链脂肪乳,6%小儿氨基酸(18AA)按2.0g/kg.d,(脂肪乳及小儿氨基酸的量一般不超过3.0g/kg.d)。
计算方法:脂肪乳(ml)= g×kg÷0.2氨基酸(ml)=g×kg÷0.06 (浓度不超过3%),即g×kg÷ppn <3% ?一般为ppn×0.025÷0.06 ?10%kcl(ml)= (1-2)mmol/l×kg×0.75,浓度<3%10%Nacl(ml)=(2-3)mmol/l×kg×0.65 即= PPN÷50糖速=输液速度×糖浓度(10%、7.5%、12.5%)÷6×kg糖速范围:4-6mg/kg.min,通常6-8 mg/kg.min,不能小于4 mg/kg.min 50%GS=(10%kcl+10%Nacl+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 ÷410%GS=ppn-50%GS×5验算:50%GS(克数)+10%GS(克数)=ppn(总液量)×糖浓度1mmolNa+=NS6.5ml1mmolK+=0.75ml脂肪1g提供9kcal热量假想经验算法:①生理多盐液I号:6ml/kg.d。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即新生儿个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生命危急时。
全静脉营养:
1、体重1kg的极低体重儿
2、肠瘘
3、严重的慢性腹泻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慢性肠梗阻
6、大面积烧伤
部分静脉营养:
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kg-1.5kg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
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
相对禁忌症: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
热卡与液量:
热卡:生后1-3天为25-60kcal/Kg/d,逐渐递增至90-120kcal/Kg/d,其中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0%由脂肪提供,10%由氨基酸提供。
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
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必要时光疗。
适当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 ml/Kg/h 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
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
静脉营养成分
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11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u/kg。
2、氨基酸: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d 时可开始应用。
开始0.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
3、脂肪:现多用低浓度的10%Intralipid(豆油的精馏制剂)或20%脂肪乳,开始0.5g/Kg/d,以0.5g/Kg/d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大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
4、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应用电解质时注意①钠、氯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浆钠:氯=3:2;②注意各元素之配制比例,以防沉淀发生或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
总浓度:一价离子<150mmol/L,二价离子<4mmol/L。
微量元素制剂:派达益儿: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用量为4ml/Kg/d。
安达美:用于儿童及成人10ml/日或体重小于10kg者1ml/Kg/d。
维生素制剂:水乐维他(水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1ml/Kg/d。
维他利匹特(脂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5-7ml/d 。
5、其他:肝素能增强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脂肪代谢,每5g脂肪乳加1mg肝素。
胰岛素:仅在出现高血糖时使用。
热氮比:
1、静脉营养时,新生儿热氮比(热量kcal ∶1 g氮)适合在200-300∶1,即每提供200-300 kcal的非蛋白质热卡,就给1g氮。
2、静脉营养所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早产、持续时间、热量摄入过高和高脂血症等。
故在肝功能受损时,应适当控制高糖和脂肪乳剂的输入,可将热氮比降至200∶1以下。
3、当肾功能受损时,应给较高的热量和选择必需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液作为氮源,热氮比可提高至300∶1以上。
4、当肝、肾功能均受损时,一方面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尿素氮;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肾功能,所以应供给适当的热量和高比例必需氨基酸的氮源,使体内过多的尿素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被利用,结合新生儿特点,将热氮比控制在200-250∶1之间比较合适。
并发症
1、代谢性: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肝损伤、电解质失衡。
2、感染:穿刺局部感染及败血症。
3、机械性:栓塞、血栓形成。
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
1、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况。
2、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2次血脂、白蛋白、肝功;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蛋白、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酌情查微量元素;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静脉营养与肠道喂养相结合(对早产儿早期营养)
1、采用肠道喂养与部分静脉营养相结合的方法,生后第1 d给予5 %或10 %葡萄糖静脉滴注,液量40 ml/Kg/d;生后第2 d视患儿的耐受情况开始胃肠道喂养,不能吸吮或吞咽功能不佳者给予鼻饲或口饲,所给奶为早产儿配方奶,奶量为微量,2-10 ml/次,2-3 h喂奶1次。
以后每次的奶量及间隔时间可根据患儿对奶的耐受情况及胃内潴留情况而定。
2、出生3 d后液体量及热量还达不到以上所需量者则给予部分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的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并随着肠道喂养量的增加而减少静脉营养量,直至停用,过渡到全肠道喂养。
静脉营养一般应用10-12 d。
具体应用如下:①10 %-12 %葡萄糖,速度从4-6 mg/Kg/min开始,每日根据血糖的监测结果逐渐增加输入速度,最大不超过12-15 mg/Kg/min,<1 000 g的早产儿生后3 d用5 %的葡萄糖,3 d后改用10 %葡萄糖。
②小儿复方氨基酸加葡萄糖稀释成 1.5 %氨基酸输入,开始0.50 g/Kg/d,按0.25-0.50 g/Kg/d递增,最大2.50 g/Kg/d。
③选用20 % 脂肪乳,开始0.50 g/Kg/d,按0.25-0.50 g/Kg/d)递增,最大量3.00 g/Kg/d,脂肪乳输入速度应慢,<33周的早产儿滴速<1.6 ml/(Kg/h)。
④适当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营养液均通过周围静脉输入,输入速度由输液泵严格控制,在操作中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在应用静脉营养期间每日监测血糖、电解质,每周检查2次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胆红素,每日测体质量。
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禁用静脉营养。
3、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对早产儿开始肠道喂养,对于肠道喂养热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患儿积极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可以扬长避短,既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又满足了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供应,使早产儿的早期营养得到保证,为日后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肠道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是解决早产儿早期营养问题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