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 (1)
- 格式:ppt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28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弦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弦乐)》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国歌,让学生了解国歌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国歌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国歌的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管弦乐版本的国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国歌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国歌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以及管弦乐版本的国歌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国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感受管弦乐版本的国歌,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
4.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国歌的旋律,准确演唱。
2.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3.学会欣赏管弦乐版本的国歌,提高音乐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国歌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地位和创作背景。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欣赏法,让学生聆听管弦乐版本的国歌,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4.采用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国歌,培养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国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国歌:教师讲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相关知识。
3.学唱国歌: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错误,如音准、节奏等。
4.欣赏管弦乐版本的国歌:教师播放管弦乐版本的国歌,学生聆听并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5.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国歌,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评价和鼓励。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尊敬国歌的情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计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四年级音乐教科书中既演唱又聆听的歌曲。
这课既聆听课,从以下四点实施教学:第一,借助视频初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生体会乐曲的特点,第二,整体感知。
第三引导学生分乐句聆听乐曲,从而以听促动学生的情感。
第四,聆听不同演唱形式的国歌,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深刻体会。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
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
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
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弦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弦乐)》是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并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音乐特点,通过学习管弦乐版的国歌,让学生感受国歌的庄重、激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乐器,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音乐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理解国歌的创作过程,感受国歌的音乐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知道国歌的由来。
2.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演唱国歌。
3.感受国歌的庄重、激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能够分析并描述国歌的音乐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演唱国歌。
2.教学难点:感受国歌的庄重、激昂,分析并描述国歌的音乐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感受国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乐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国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国歌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管弦乐版的国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庄重、激昂。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国歌,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
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国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国歌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庄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