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测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1.12上旬·53·□构建EXCEL 模板自动计算土地增值税【摘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应纳土地增值税的计算较为复杂。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EXCEL 模板自动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的新方法。
【关键词】EXCEL 模板土地增值税高凡修(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一、土地增值税计算程序1.确定应税收入。
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及其他收入。
其中,货币收入是转让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而收取的价款。
实物收入是转让房地产取得的各种实物形态的估价收入。
其他收入是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无形资产或非专利技术等的评估收入。
2.确定扣除项目。
扣除项目金额,即税法规定准予纳税人从转让收入中减除项目的金额,它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及其他扣除项目等。
具体包括: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包括支付地价款和有关登记、过户手续费。
②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
③房地产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
对于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能按转移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并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可按利息加上上述第1和2项合计的5%以内计算扣除,否则按上述第1和2项合计的10%以内计算扣除”。
④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支出,包括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印花税已计入了管理费用,因此不允许在此单独再扣除。
其他纳税人因转让房地产缴纳的印花税按产权转移书据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五贴花,允许在此扣除。
⑤其他扣除项目。
这是针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规定的,对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可以按20%计算扣除,其他纳税人不适用该规定。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即係=(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8.509 卷烟加工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土地增值税测算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适用)填表日期:年月日金额单位:元单位名称:土地增值税测算表填表说明主要项目内容,应根据土地增值税的基本计税单位作为填报对象。
如果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计税单位的房地产,对每个计税单位应分别填写一份测算表。
1、表第l栏“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按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取得的全部收入额填写。
2、表第2栏“货币收入”,按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取得的货币形态的收入额填写。
3、表第3栏“实物收入及其他收入”,按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取得的实物形态的收入和无形资产等其他形式的收入额填写。
4、表第5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按取得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要的土地使用权而实际支付(补交)的土地出让金(地价款)及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的数额填写。
5、表第7栏至表第12栏,应根据《细则》规定的从事房地产开发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发成本的具体数额填写。
如果房地产开发成本是属于整个房地产项目的,而该项目同时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计税单位的,要对该成本在各计税项目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6、表第14栏“利息支出”,按进行房地产开发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中符合《细则》第七条“(三)”规定的数额填写。
如果不单独计算利息支出的,则本栏数额填写为“o”。
7、表第15栏“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应根据《细则》第七条“(三)”的规定填写。
8、表第17栏至表第19栏,按转让房地产时所实际缴纳的税金数额填写。
9、表第20栏“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是指根据《条例》和《细则》等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财政部规定的扣除项目的合计数。
10、表第25栏“适用税率”,应根据《条例》规定的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按所适用的最高一级税率填写;如果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本栏填写“o”。
11、表第26栏“速算扣除系数”,应根据《细则》第十条的规定找出相关速算扣除系数来填写。
12、表第28栏“已缴土地增值税税额”,按纳税人已经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的数额填写。
应交税费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这几样: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完税证明。
应交税费最难的就是增值税明细表,很多小伙伴问我怎么做。
既然这么难,咱们就先讲讲增值税明细表。
一、增值税(一)增值税明细表首先看科目余额表,见下图“应交增值税”是“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进项、销项是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科目。
应交税费中,除了增值税之外,借方发生额一般是本期已交,贷方是本期计提。
而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不是已交,贷方也不是应交,因为它的下面还有三级科目。
进项可以抵扣,应交增值税=销项- 进项,本期已交则在“未交增值税”这个三级科目反映。
所以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合计数不是已交,贷方合计数也不是本期应交。
实务中,对于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有些企业全部结转到“未交增值税”中,进项和销项期初、期末余额为0,只有发生额。
有些企业则将三级科目做为辅助项,期初期末不纳入最终的计算,只将发生额汇总到“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中。
上图的做法是第二种做法,在这种做法下,进项和销项的余额会越来越大,直到永远,所以,有时候看到销项税期末余额几个亿的,也不要奇怪,那只是个余额,不参与计算的,不影响报表,只有发生额影响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增值税的明细表比所有科目的明细表都要特殊,如下图为了让截图清晰点,我隐藏了中间的几个月。
很多人拿到这张表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填写。
下面先详细讲解表中的各个公式的含义。
1、转出多交增值税(也就是第11行):如下图公式,=IF(B8+B9+B10-B12-B13-B15-B16+B7<=0,B14,IF(B14>B8+B9+B10-B12-B13-B15-B16+ B7,B14-(B8+B9+B10-B12-B13-B15-B16+B7),0))B7、B8、B9、B10,都与“销项”有相同的性质,暂时称它们为广义的“销项”,B12、B13、B15、B16都与“进项”有相同的性质,暂时称它们为“进项”。
B8+B9+B10-B12-B13-B15-B16+B7这个式子表示“销项”减去“进项”,我们把它暂且称为“应交”。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一、表头部分1. 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共 15 位或 18 位数字。
2. 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
3. 所属日期:填写申报税款所属的时间区间,如 20XX 年 XX 月 XX 日至 20XX 年 XX 月 XX 日。
4. 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实际填写申报表的日期。
二、主表部分(一)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1. 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全部销售额。
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专门销售货物的销售额。
应税劳务销售额: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售额。
2. 应税服务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全部销售额。
其中: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销售额。
免税销售额:符合免税条件的销售额。
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免税劳务销售额:符合免税条件的劳务销售额。
(二)销项税额1. 应税货物及劳务销项税额:根据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得出。
2. 应税服务销项税额:根据应税服务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得出。
(三)进项税额1. 本期进项税额:填写纳税人本期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等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其中: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取得的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其他扣税凭证进项税额:除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其他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如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等。
2. 进项税额转出额:填写纳税人已经抵扣但按规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其中:免税项目用、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用:用于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非正常损失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应抵扣税额合计1. 上期留抵税额:填写上期期末留抵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