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测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平衡点测算(xx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xx2017年9月)营改增前企业建安税率为3%,营改增后企业销项税税率为11%。
营改增后,企业实际税负取决于能取得多少可抵扣进项税。
假定1:建筑企业产值为A,建筑成本为B,施工毛利率为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为β。
建筑成本指建造合同中除毛利开支项目以外的所有成本。
根据建造合同规则可知:γ=1-B/A,即B= A×(1-γ),则:营改增前税负P1= A×3%,营改增后税负P2= A×11%-B×β。
若要营改增后税负降低,即:P1≥P2A×3%≥A×11%-B×βA×3%≥A×11%-A×(1-γ)×βA×(1-γ)×β≥A×11%-A×3%β≥8%/(1-γ)。
取值:若毛利率γ=10%,则β≥8.89%,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不得低于8.89%。
若毛利率γ=15%,则β≥9.41%,即企业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金额占建筑成本比例不得低于9.41%。
β符号意义:在财务的发票管理中,若财务人员以可抵扣进项税为统计对象,只要将进项税累计数值与财务统计的建造总成本进行比值,再与上述计算结果比对,可知税负水平较营改增前变化情况。
假定2:建筑成本中取得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即开具增值税专票的票面总金额)比例为μ,按照进项税税率17%测算,B×β= B×μ×17%,则μ=β/17%。
则:若施工毛利率γ=10%,μ不低于52.29%;若施工毛利率γ=15%,μ不低于55.29%。
假定3:建筑企业实际税负比例为δ,假定可抵扣进项税平均税率为α,建筑成本中取得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即开具增值税专票的票面总金额)比例为μ,则有:P2= A×δ= A×11%-B×μ×α= A×11%-A×(1-γ)×μ×α则:δ=11%-(1-γ)×μ×α假定:项目材料成本、分包成本占建造成本比例分别为40%,30%,则有B×0.7×α= B×0.4×17%+ B×0.3×11%,α=14.43%。
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营改增税负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以便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后,税负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评估政策效果和引导企业合理申报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及数据来源本次税负分析采用以下方法和数据来源:1.数据来源: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使用的数据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2.方法:本次分析采用了对比分析和比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税负的准确测算,得出税负变化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纳税人层次,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
测算明细表下表展示了对营改增税负进行详细测算的明细表:序号分析指标说明1营业收入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额、服务收入等。
2增值税表示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包括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3营业税表示企业需要缴纳的营业税金额,包括营业税率和营业税基数。
4印花税表示企业需要缴纳的印花税金额,包括印花税率和印花税基数。
5社保费用表示企业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金额。
6搬迁补偿表示企业因搬迁需要支付的补偿费用金额。
费用7序号合计表示税负明细表各项指标的合计金额。
分析结果根据对税负的测算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营改增税负降低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通过对比分析营改增前后企业的增值税缴纳金额,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有所降低。
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受益更明显,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受益较少。
2.营改增税负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
我们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税负比例分析,发现营改增税负对于服务行业的企业影响较小,而对于制造业和贸易业的企业影响较大。
3.营改增税负的变化趋势与企业规模相关。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税负变化,发现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税负有所下降,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营改增政策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
税负计算及各行业税负一览表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行业平均税负率1%左右(商业企业1.5%左右)。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注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补充知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优惠退税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
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
什么是“免、抵、退”: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期内因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退税。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下面列示各行业的具体的税负率。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率计取的分析和测算(讨论综合稿)一、目前建筑企业的营业税率为3%,下游房产企业的营业税率为5%,因为建筑企业营业税最终要向下游的房产企业计价收取,所以相对于建安造价部份,房产企业的合计营业税税负率为8%(3%+5%),加上13%的附加税费(市区,包括城建税、教育附加、水利、防洪费或水利基金),合计营业税及附加的税负率为%(8%*)。
二、营改增后建筑、房产企业增值税率统一设定为11%,相对于建安造价部份,建筑企业已交的11%增值税,下游房产企业就不需再重复交纳,因此,房产企业实际的增值税及附加的税负率为%(11%*)。
三、但营业税为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下游房产企业营改增前%营业税及附加的税负率如折算成营改增后的增值税及附加的价外税口径的实际税负率为%×(1+%)=%。
四、营改增前,建筑企业计取的营业税及附加率(市区)为%×(1+%)=%。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设定的增值税率为11%,比原来%营业税率(3%价内税转化为同比的价外税口径3×)增加了的256%(11%/%-1),这就需要足够的进项税额才能降低税负。
建筑企业的钢筋等主材、机械设备的进项税率大多为17%,从理论上分析,如能取得工程造价%比例的具有17%进项税率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增值税负率就不会高于目前3%的营业税率(为简略分析,暂不考虑进项税率11%的运输发票,3%的商品砼发票),不然就要相应增加实际税负率(详见下表)。
施工企业营改增后实际税负理论测算表按照前几年的模拟测算,咱们实际上只能取得25%左右的具有17%进项税率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因此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及附加的税负率一般要比营改增前增加100%左右,即要达到7%左右。
按照前面的分析,下游房产企业凭咱们开具的增值税率11%的专用发票,就可以够全数抵扣相对于建安造价部份的%的增值税及附加;因此咱们若是依照营业税模式计取税费,则当咱们计取%增值税及附加税率时(即将原来的%税率提高到%),下游房产企业的增值税及附加税率与营改增前的营业税及附加税率是完全相等的。
营改增建筑业税负变化临界点测算营改增建筑业税负变化临界点测算当建筑材料的在整个建筑定价中比例为多少时才与原来的税负相等。
我的计算过程如下(只考虑增值税和营业税):假设一个项目定价10000万元(含税价)营业税=10000*3%=300万元增值税:假设可以取得进项税额为X,则:增值税=10000/1.11*11%-X=990.99-X如果营改增前后税负不变,则有:990.99-X=300得出:X=690.99万元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该临界点税负需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占项目定价(含税)的比例=690.99/10000=6.91%因此,只有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的进项税额占项目定价比例大于 6.91%才会低于营改增前的税负。
2、如果企业能取得17%的材料进项,材料占比是多少呢?假设建筑企业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都是17%的税率(其他税率暂不考虑):材料(不含税)=690.99/17%=4064.65万元材料(含税)=4064.65*1.17=4755.64万元材料占项目定价的比例=4755.64/10000=47.55%因此,只有当17%税率的材料大于47.55%(含税)时税负才会低于营改增前。
建筑行业的进项能否取得,将直接决定建筑行业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
因此,建筑业对于项目采取简易方式还是一般方式,需要结合项目情况及业主单位对增值税专用的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
从上述计算看,钢构企业的税负将会明显降低,因为钢构企业的材料占了很大比例且基本都能取得17%的进项发票。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说明: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利润的高低取决于税负的升降,税负的升降取决于可抵扣税额的多少,因此进项管理是关键。
2、可扣成本税率基本可以确定,成本构成比例因地域、行业、企业不同略有差异,以上成本构成比例参考行业平均水平测算。
3、未考虑部分上游产业的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等税制现状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说 明附:增值税税负=增值税应纳税额÷含税工程结算收入合规财务筹划办法增值税应纳税额=工程销项税额-工程进项税额工程销项税额= [工程结算收入÷(1+11%)]×11%① 可解决日常遇到的缺进项问题工程进项税额=∑[材料等含税成本÷(1+材料等适用税率)] ×适用税率② 可解决企业日常无票支出问题A项目工程结算收入87,200,000元,工程成本为80,077,897元。
③ 可解决社保成本飙升问题B项目工程结算收入128,500,255.27元,工程成本为118983295.46元。
④ 可解决两套账风险问题A工程销项税额= 87,200,000÷(1+11%)×11%=8,641,441(元)⑤ 可解决公户转私户问题举例薪给力 ���筹划方式B工程销项税额=128,500,255÷(1+11%)×11%=12,734,260(元)A项目应交增值税额= 8,641,441-6,837,820=1,803,621(元)筹划项目增值税税负=1,803,621÷87,200,000=2.07%无票支出500万B应交增值税额= 12,734,260-9,942,915=2,791,345(元)利润1000万增值税税负=2,791,345÷128,500,255=2.17%股东分红1000万A应交增值税额=8,641,441-3,493,420=5,148,021(元)高管奖金/提成100万A增值税税负=5,148,021÷87,200,000=5.90%所得税+个税+社保,企业综合税负由40%降低至2.36% B应交增值税额=12,734,260-5,105,454=7,628,806(元)增值税税负=7,628,806÷128,500,255=5.94%假设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税税率为x,如果维持改革前后的税负不变,那么:工程结算收入×3%=[工程结算收入÷(1+x)] ×x-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假设利润平衡点的应抵扣进项税额为为x,如果维持改革前后的利润不变,那么:工程结算收入-工程成本-营业税额=[工程结算收入÷(1+11%)] -(工程成本-X)(不考虑附加税)筹划前筹划后节税金额节税比例500w*40%(企税+个税)=200w500w*2.36%=11.8w188.2w90%以上1000w*40%(企税+个税)=400w1000w*2.36%=23.6w376.4w90%以上1000w*20%(企税+个税)=200w1000w*2.36%=23.6w176.4w90%以上100w*45%(个税)≈27w(减扣除数,不考虑专享扣除)100w*0.5%=0.5w26.5w90%以上。
建筑工程项目“营改增”税负测算表合同价(万元) 10,000 销项税额9 营业税额300 进项税额 5 营业税税负率3% 应交增值税 4 增加税负率 2.14% 增值税税负率 5.14%“营改增”后各成本成本金序号成本构成占比额(万(%)元)适用税率(%)1 人工费27.98% 2,798 0%2 钢筋14.21% 1,421 17%3 砼14.51% 1,451 3%4 模板 6.16% 616 17%6 方木 1.67% 167 3%7 扣件0.99% 99 3%8 钢筋网片0.44% 44 3%9 安全网0.23% 23 3%10 油漆0.13% 13 17%11 天那水0.14% 14 3%12 砌体 1.81% 181 17%13 水泥0.97% 97 3%14 砂浆0.94% 94 3%15 河沙0.96% 96 3%16 石子0.60% 60 3%17 材料费65 17%工字钢及预埋件0.65%18 五金材料 1.58% 158 3%19 工具用具 1.29% 129 3%20 办公用品0.29% 29 3%21 砼内撑条0.09% 9 3%22 止水螺杆0.09% 9 3%23 脱模剂0.16% 16 3%24 镀锌钢板等板材0.26% 26 17%25 方管0.12% 12 3% 26梯等垂直运输机械1.58%1583%27 镀锌钢格板 0.23% 23 3%28 止水钢板0.09% 9 17%29 其他0.31% 31 3%30 机械费 2.86% 286 17%31 租赁费 4.70% 470 17%32 管理费 5.87% 587 0%33 税收 4.51% 451 0%34 利润 3.58% 358 3%合计100.00% 10,000990.99527.73463.26 j .14%增”后情况理论税额不含税成本0 2,798 206.47 1,215 42.26 1,409 89.50 526 4.86 162 2.88 96 1.28 430.67 221.89 11 0.41 14 26.30 1552.83 94 2.74 91 2.80 931.75 589.44 56 4.60 153 3.76 125 0.84 28 增值税情况下盈利情况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附加税利润利润率营业税情况下盈利情况利润收入利润率0.26 9 0.26 9 0.47 16 3.78 22 0.35 12 4.601530.67 221.31 8 0.90 30 41.56 244 68.29 402 0.00 587527.73 8,663金额万元9,009.018,663.2755.59290.153.22%35810,0003.58%。
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填报说明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填报说明本表中“税款所属时间”“纳税人名称”的填写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
一、各列填写说明“应税项目代码及名称”:根据《营改增试点应税项目明细表》所列项目代码及名称填写,同时有多个项目的,应分项目填写。
“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根据各项目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填写。
“营业税税率”:根据各项目在原营业税税制下适用的原营业税税率填写。
第1列“不含税销售额”:反映纳税人当期对应项目不含税的销售额,包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其他发票、未开具发票、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纳税人所填项目享受差额征税政策的,本列应填写差额扣除之前的销售额。
第2列“销项(应纳)税额”:反映纳税人根据当期对应项目不含税的销售额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或应纳税额。
本列各行次=第1列对应各行次×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第3列“价税合计”:反映纳税人当期对应项目的价税合计数。
本列各行次=第1列对应各行次+第2列对应各行次。
第4列“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纳税人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享受差额征税政策的,应填写对应项目当期实际差额扣除的金额。
不享受差额征税政策的填“0”。
第5列“含税销售额”:纳税人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享受差额征税政策的,应填写对应项目差额扣除后的含税销售额。
本列各行次=第3列对应各行次-第4列对应各行次。
第6列“销项(应纳)税额”:反映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规定,分项目的增值税销项(应纳)税额,按以下要求填写:1.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本列各行次=第5列对应各行次÷(100%+对应行次增值税税率)×对应行次增值税税率。
2.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本列各行次=第5列对应各行次÷(100%+对应行次增值税征收率)×对应行次增值税征收率。
第7列“增值税应纳税额”:反映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规定,测算出的对应项目的增值税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