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22
最新图解《幼儿园工作规程》,每个幼儿园人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是为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2015年12月14日第48次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增加反家暴内容,强调禁止虐童。
每个幼儿园都需要对《幼儿园工作规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它是制定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的安全等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也需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自己的教学任务
百年幼教:百年育人,始于幼教
搜集最新鲜的幼教热点内容,推荐精彩的幼教资讯,帮你发现你可能感兴趣的幼教知识,为你的幼教之路保驾护航!
教育来不得半点激进, 我们坚守教育初心,怀着推动老师终身学习的信念,设计科学丰富的课程:
名师入园指导, 委培送教上门, 国内名园跟班跟岗落地学习,证书权威资格认证, 国内外名园观摩…
私人定制特色:
1.立足实际, 个性把脉, 有效落地, 迅速提升;
2.科学“拟定菜单”, 按需“自助点菜”, 实践“因材施教”,助推“消化吸收”。
欢迎各地教育局幼儿园、幼教机构洽谈联系合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详细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详细解读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一份详细规范的工作程序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其重要性和具体操作。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定义与作用1.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定义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指对于幼儿园日常运营中各项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的详细规定。
它是对幼儿园办园宗旨、管理模式、教育教学内容、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作,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2.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在幼儿园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规范幼儿园工作流程:通过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失误。
(2)提升工作效率:规程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和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资源。
(3)确保教育质量:规程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估做出规定,有助于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4)保障儿童安全:规程对于儿童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做出规定,以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
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容与要求1. 幼儿园管理模式与宗旨(1)规程应明确幼儿园采用的管理模式,如师园家合作、幼教育婴等。
(2)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教育目标,如培养幼儿的个性特长、提高社交能力等。
2. 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1)规程应明确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大纲,包括幼儿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
(2)规程还应明确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和学期计划,确保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3. 幼儿园工作流程(1)规程要详细描述幼儿园日常工作流程,包括教师上岗时间、活动安排和课程表等。
(2)规程还应规定工作流程中的相互协作和衔接,以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4. 幼儿园安全保障(1)规程要对幼儿园的安全保障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包括防火、防盗、防拐等方面的工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一、规程概述幼儿园的工作规程是对幼儿园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进行规范和明确的文件。
它是为了指导幼儿园的工作,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制定的。
二、管理机构1. 幼儿园的管理机构包括园长和各部门负责人。
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者,负责全园的管理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则分别负责幼儿园的教学、后勤等相关工作。
2. 园长对园务负总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幼儿园,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和指导。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部门的具体工作,并协助园长完成园务管理。
三、教学管理1. 教育教学工作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指南》等文件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教师队伍是教学管理的关键,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培训、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并严格执行幼教资格证书相关规定。
3. 教学管理还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应当根据幼教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管理。
四、后勤保障1. 后勤保障工作包括食堂管理、校车管理、卫生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后勤管理制度,确保后勤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教学与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2. 食堂管理要求合理安排食谱,确保食品的新鲜、安全,保证幼儿的营养需求。
校车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交通安全规定,确保幼儿在上下学途中的安全。
3. 卫生和安全管理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园区的卫生状况良好,同时要重视安全管理,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五、家校合作1. 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校合作需要保持家校沟通的畅通,提供家长培训、家访等工作,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和支持。
2. 幼儿园应当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
六、社会服务1. 幼儿园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幼儿园管理规定一、引言1.1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规定和工作规程对于确保儿童安全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本文旨在对幼儿园管理规定和工作规程进行解读,以便幼儿园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二、幼儿园管理规定解读2.1 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及其职责2.1.1 管理人员包括园长、副园长、教研员等,其职责主要包括管理园务、指导教师等。
2.1.2 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保证其能够胜任所负责的工作。
2.2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和职责2.2.1 教师应当具备相关的教育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证书,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2.2.2 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教育教学工作、幼儿活动指导、家长沟通等。
2.3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2.3.1 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
2.3.2 教育教学管理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专业发展,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师培训。
2.4 幼儿园安全管理2.4.1 幼儿园安全管理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
2.4.2 幼儿园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检查,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3.1 幼儿园日常工作安排3.1.1 工作规程明确了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安排,包括每日的作息时间、教学安排、幼儿活动等。
3.1.2 合理的工作安排能够为幼儿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3.2 幼儿园保教工作3.2.1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之一,包括对幼儿的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导。
3.2.2 幼儿园应当制定详细的保教工作方案,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卫生等得到有效保障。
3.3 幼儿园家校沟通3.3.1 家校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与家长的紧密联系。
3.3.2 家校沟通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幼儿。
3.4 幼儿园课外活动组织3.4.1 课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基本内容解读新规程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发展方针、设置管理、保育教育、卫生保健、幼儿保护等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在此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教事业发展方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幼儿园。
(二)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园长、副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炊事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岗位,配足配齐教职工。
编制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原劳动人事部制订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制定具体规定。
班额是: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不设学前班。
寄宿制幼儿园每班人数酌减,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在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全园工作。
(三)幼儿园的安全及园舍、设备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保健室、综合活动室、厨房和办公用房等,并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
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当优先扩大幼儿游戏和活动空间。
寄宿制幼儿园应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等。
2、幼儿园应当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并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绿化、美化园地。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分享的是关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点滴理解和感悟。
一、探讨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在谈什么是幼儿教育之前,大家非常明了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定义非常多,一般公认的解释,广义的概念定义为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特征主要有三,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三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凡具备此三个特征,就是教育。
概括一句话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的发展特点,在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它教育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二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其任务是专门培养获得了入学资格的人。
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
广义教育中凡以幼儿为对象的部分(受教育者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包括了人生中任何时期的人,当然也包括了幼儿),即为幼儿教育。
而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这又提出了一个“什么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定义一般也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幼儿园社会功能的角度,一个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定义为:为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
目前我国采用的概念属于这一类。
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注:1809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为贫穷儿童开办了“幼儿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1837年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幼稚园”的社会教育机构;1904年,我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在湖北武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