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0.43 KB
- 文档页数:3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阶段性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1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均未出现压疮,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阶段性康复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了撞车事故的不断发生,同时也导致了骨折情况的增多。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骨折后若患者缺乏康复锻炼,可使肢体肿胀,瘢痕挛缩,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并会导致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1]。
在医护人员对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过程采用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后,根据患者的实时情况采用合适的护理方案,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2.37±12.42)岁。
交通事故伤61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落伤24例,外力打击伤10例。
患者在参与此项活动时都已被提前告知并取得了同意和理解,参与此项活动的患者均已排除身体患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干扰因素。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心理疗法:下肢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后因为对下肢愈合的担忧而焦虑,护士应积极开导患者,消除其心理压力;②压疮的预防:护士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下每2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③饮食以清淡为主;④预防并发症。
实验组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骨折位置的不同和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恢复训练方法。
下肢骨骨折病人健康指导
一、〖心理护理指导〗
1、待病人情绪稳定后耐心的向病人解释,过度的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影响治疗效果。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2、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恐惧。
应给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应相信主任和主治医生的医术。
让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二、〖健康指导〗
1、术前指导
(1)饮食指导:①骨折后,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给病人讲明饮食应以清淡可口、易消化通便为主。
如新鲜蔬菜、米粥、豆制品。
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可食用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含磷、钙的食物。
手术当日凌晨开始要禁食禁饮。
②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一般不习惯床上解大小便,手术后不能下床的病人,如果不提前练习,会发生尿谤留。
术前3-5天开始在床上大小便。
①术后饮食教育: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病人,术后6h暂禁食水。
6h后可以先进流质,无恶心呕吐再进半流质。
胃肠功能恢复方可进普食。
可以对部分病人和家属进行营养卫生教育,指导病人饮食原则:消肿利尿,接续筋骨的饮食。
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海产品。
不能暴食暴饮,要有节制的食用。
②指导下肢功能锻炼:手术一周内,指导病人作踝背伸趾屈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对膝部按摩,解除肌肉紧张预防膝关节强直。
伤口不再渗血,就可以练仰卧举腿、登空增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侧卧外展、床沿屈膝、踝部屈伸等动作。
每个动作练6~16次,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每个动作要作到位,不能应付。
否则会影响下肢功能的恢复。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术后患者需要经过康复护理来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本文将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最佳证据,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术后伤口护理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方面。
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操作环境洁净。
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
3. 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水肿、渗液等情况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二、积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和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被动关节活动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肌力。
1.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灵活度和活动范围。
2. 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被动的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定期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3.使用弹力袜,减少下肢淤血。
4.坚持饱和水分摄入,保持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
四、饮食与营养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1. 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
2. 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预防便秘。
3. 注意控制膳食中的盐分摄入,预防高血压和水肿的发生。
五、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家庭康复护理不仅包括生理上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
1.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尽量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鼓励。
2.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避免孤独和抑郁的发生。
3. 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教育,让患者了解康复过程和预期结果,增强信心和动力。
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考虑伤口护理、关节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与营养、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9期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骨折后即失去自主能力。
骨折创伤不但加重了老年人本来的健康功能低下,而且也加重了病人原有的疾患,两者互相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发展,致使老年人骨折后久卧不起,这种情况称为老年人骨折后继发性老化。
股骨颈骨折病人大多年龄较高,多数存在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发生骨折,又多合并内科疾患,骨折后相互作用,易发生继发性老化,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护理极为重要。
1术前、术后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
老年病人入院后必须及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其有何种其他内科疾病史,并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治疗。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者,让病人了解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教会咳嗽、咳痰的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由于老年人身心衰退、代偿能力差,机体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全身衰竭等并发症,因此要指导病人进高营养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由于病人年龄较大,曾长期遭受内科疾患的折磨,再加上严重创伤,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极易导致病人心理失衡,出现焦虑不安,纳差、失眠、悲观失望等反应,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所以,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手术时机体受到极大刺激后,尤其要注意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的观察,防止因骨折手术加重病人原有的疾患,即老年人骨折后继发性老化的发生。
2疼痛的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痛觉反应。
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差异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神经内脏反应,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因此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认识,唤起病人对生命的热爱,从而调动自身机体内在的抗痛能力。
3饮食的护理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差,再加上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加强营养,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对老年人骨折后继发性老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年下肢骨折的健康宣教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下肢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继而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内容。
因此,老年病病人的康复医疗,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现实。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另一种康复方式--在社会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健康宣教尤其重要。
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下肢骨折的生活质量,改善自理能力,需要加强对老年病人及其家属家庭康复知识的指导,保证安全,促进健康。
家庭康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拐杖及助步器的使用拐杖的正确使用对伤口的愈合很重要。
为达到安全自由的步行锻炼,患者应掌握用拐杖行走的动作要领.方法:1.拐杖的高度应根据病人的身高调试,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持拐,拐顶距离腋窝5—10CM或一拳,与肩同宽。
2.持拐是双手用力而不是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休息后可恢复,但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及其他功能训练的进程。
3.持拐行走时首先病人迎站好姿势。
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先迈患肢,足尖不可超过双拐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移30CM,站稳后抬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如此逐步前移。
病人初次下床持拐行走时应呼叫家属或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及时调整错误步态,使病人在锻炼中充满自信心,在使用过程中要有亲属的监护,以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上楼梯示意图:1. 站稳,以双拐支撑体重2. 健肢先上楼梯3. 再以健肢支撑体重,双拐和患肢同时跟上要求:1.要求患肢地面潮湿时千万不要行走,否则容易跌倒。
2.行走时要穿合适防滑的轻便鞋。
3.行走时精神要高度集中。
4.行走时双眼要往远处的地面看,因进出地面水滴不易被发现。
起立与坐下示意图:一只手扶座椅扶手或床边,另外一只手辅助步器或拐杖,健侧肢体支撑体重,重心前移或后移加强防护,注意安全锻炼注意事项专家建议,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要坚持不懈,而且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
中老年人骨折的康复护理作者:钱琦来源:《家庭文化》2017年第01期各地医院的门诊统计数据显示,每到冬天,骨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会有所增加。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其一是环境因素。
进入冬季后,很多地方天寒地冻,地面也会变得更加坚硬,冰雪路面更加容易让人滑倒;其二是人为因素。
当进入寒冷的冬天,人穿的衣服会变厚,在行动上会变得更加笨拙,中老年人尤其如此。
因此,冬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导致人滑倒,也更容易造成骨折。
发生骨折后紧急的处理和治疗很关键,但骨折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任何差池的话,同样会影响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复。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道出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认识,护理范围也随之拓展,再也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事了,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特别是对于一些病程长,存在一些护理问题的患者,如骨折患者。
骨折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要从饮食康复、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三个方面入手。
饮食:不同时期的针对性饮食护理骨折护理初期(1~2周):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苦瓜、冬瓜、山楂等,不宜过早进食滋补、油腻、海鲜及发物;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不宜食甜食、土豆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骨折护理中期(2~4周):宜进食高蛋白、高钙食物,如鸡汤、鱼肉、豆腐、猪骨汤等,但要适量而止,盲目地进补反而会延缓骨折的愈合。
这里推荐一种食疗方法:当归、续断各10g,骨碎补15g,新鲜猪排骨250g,混合上述食材炖煮2个小时左右,加适当佐料后食肉喝汤。
骨折护理后期(4周以后):《黄帝内经》曾记载“肝主筋,肾主骨”,故骨折后期,宜进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不宜过量饮酒和抽烟。
食疗方:枸杞、续断各10g,骨碎补15g,薏苡仁50g,先将骨碎补、续断加水煎,去渣取煎液,再与薏苡仁、枸杞煮粥食。
功能锻炼:不同护理时期应循序渐进骨折护理初期(1~2周):骨折初期患肢疼痛肿胀,易发生骨折部分移位或再次骨折,此时期功能锻炼应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如手握拳、足趾背伸等运动。
康复护理学
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姓名:施运蕊
班级:12级护理二班
学号:201223110240
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摘要】临床资料
从2003年—2008年我科为2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其中: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股骨干骨折81例,胫腓骨骨折84例,患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68.8岁。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护理康复训练
[正文]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步行,要求关于充分的稳定和肌肉强大有力。
行走、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中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需达到一定范围才能使各项动作完成。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缺损或连续性中断。
一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
1.1术前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和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肯定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手术医师技术的可靠性,各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能,成功治愈的相同病例,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尽量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使病人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安全感。
对手术前必需给予的术前准备,术中给予的引流管和所用器械,护士也要交待清楚。
1.2术后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病人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在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的同时,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进行情况很顺利,患肢固定良好,对切口疼痛可采取一些放松技术转移其注意力。
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应耐心细致的解释,不可强制。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褥疮的预防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
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加强皮肤护理。
2.2防血栓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促进血液循环。
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滞度。
2.3防止骨延迟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二康复训练
3.康复锻炼指导
3.1术前指导
3.1.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预防下肢肌萎缩。
双下肢踝泵运动,仰卧或坐卧将伤肢的踝关节尽量跖屈和背伸,此运动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防止踝关节粘连强直的作用。
3.1.2三点支撑法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
双手紧握牵引
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
3.2术后指导
3.2.1术后第一周,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2.2术后第一天即行患肢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3.2.3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膝部按摩(膝关节有伤除外),即对髌骨的推动和挤压。
3.2.4术后第三天加强患肢股四头肌训练。
方法是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后再放松。
膝关节训练可在膝关节下放一软枕,做伸膝训练。
3.2.5术后5~7天,可协助患者床边活动身体,向患侧移动至床边,患肢自然下垂与床沿,尽可能使膝关节弯曲90度,然后伸膝保持10秒,重复进行30次,可视情况逐渐进行抗阻练习。
3.2.6术后7~10天,可视情况扶拐下地。
3.2.7术后2周,扶拐行走,以健肢支撑,患肢不负重。
术后三周除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患者负重应以1/4至1/2至全负重,循序渐进,锻炼结束后使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肢肿胀,利于静脉回流。
三讨论
通过对268例患者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得出只有重视康复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才能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满意恢复。
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必须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按一定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吕琼香.浅谈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16).
[2]焦索梅,刘健.老年人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2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