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8中国股市涨跌的文库
- 格式:ppt
- 大小:855.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
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
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
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
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旦限定贷款规模,提高准备金率辅之提高利率,这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就被限制了.(在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在总量来说就是减少的。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a股股灾历史自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多次股灾,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本文将回顾a股股灾的历史,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07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股灾,被称为“7·24股灾”。
这次股灾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投机导致的。
在短短一年内,a股指数翻了一番,投资者纷纷涌入股市。
然而,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撑和资金的迅速撤离,股市在2007年7月24日当天大幅下跌,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市场恐慌。
这次股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非常深远,许多投资者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15年,中国股市再次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股灾,被称为“2015年股灾”。
这次股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杠杆交易的疯狂扩张和监管不力。
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的牛市,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进入市场。
然而,随着股市的下跌,许多散户投资者不得不借贷购买股票,形成了大量的杠杆交易。
当市场开始下跌时,这些杠杆交易加速了股市的崩盘,导致市场恐慌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股灾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股灾使得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了信心,导致资金流出股市,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此外,股灾也暴露了中国股市监管的薄弱环节,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监管漏洞被广大投资者所诟病。
为了应对股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和恢复市场信心。
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救市政策,包括减少交易费用、暂停新股发行、禁止大股东减持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打击。
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股市,并使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然而,股灾的教训依然深刻,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中国股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此外,投资者也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和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投机行为。
a股股灾的历史给中国股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教训。
通过回顾股灾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股市的风险和投资的重要性。
A股历史上前十大涨幅沪市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日期涨幅下一交易日2001年10月23日9.86% 2.84%2008年9月19日9.45% 7.77%2008年4月24日9.29% -0.71%2002年6月24日9.25% -0.04%2000年2月14日9.05% -0.20%2005年6月8日8.21% 1.39%2008年2月4日8.13% -1.55%1997年2月19日7.58% 0.25%2002年1月31日6.81% -0.41999年9月9日6.59% -0.91%深市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日期涨幅下一交易日2001年10月23日10.00% 2.45%2008年4月24日9.59% 1.47%2000年2月14日9.07% 1.67%2002年6月24日9.05% 0.53%2008年9月19日9.00% 6.59%2005年6月8日8.38% 0.50%2008年2月4日7.95% -1.01%1999年6月28日7.87% 3.08%2002年1月31日7.31% -0.50%2008年8月20日7.13% -3.38%值得注意的是,A股史上最近六次的井喷行情均是受利好政策的提振。
第一次:2000年2月14日2000年2月14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宣布,50%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政策。
同时,春节放假期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疯狂上扬,受此双重利好影响,在网络科技股的带领下,当日沪指大幅高开57个点,从1534.99点上涨到1673.94点,涨幅达9.05%,涨停的股票当日比比皆是,成交量也放大近5成。
接下来延续了上涨趋势,直到上证指数在2001年6月达到2245点。
从1534.99点到2245点,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达46%。
第二次:2001年10月23日2001年10月23日,受证监会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国有股的重大利好消息的影响,爆发了A股史上最大的单日巨幅反弹行情,随后略有回调后缓缓盘升,尾市四大指数几近涨停。
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动因分析一、股市涨跌的根本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股市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影响等等。
这些因素都对股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如果把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一般原因(间接原因)两种,那么这些因素都只是股市涨跌的一般因素(间接原因)。
这些一般因素(间接原因)都必须通过影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才能对股市起作用。
股市涨跌的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法则。
第一个法则:价值法则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的含金量和真正价值,股票的波动总是以价值为中枢,围绕价值中枢上下波动。
第二个法则:供求关系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与资金的供求关系,当资金供给超过筹码供给的时候,股票就会上涨;反之,股票就会下跌。
一只股票,当买股票的资金大于卖股票的筹码,股票就会被买入资金推动而上涨;当卖股票的筹码大于买股票的资金,股票就被筹码打压而下跌。
这就是股市里的供求关系。
买股票的资金量比卖股票的筹码量多,“求大于供”,股市就会上涨;卖股票的筹码量比买股票的资金量多,“供大于求”,股市就会下跌。
这种供求关系也可以称为“资金原理”。
所有的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都必须能够影响价值关系和供求关系。
因此,凡是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凡是不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不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下面我们着重从供求关系的法则来分析一下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的原因。
二、股市行情回顾(c此段主要用股市图展示,再加以解说即可)从200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在遭遇了长期的低迷之后,出现了持续的上涨,上证指数在2005 年6达到998 点的低点后,一路攀升,2007年10月达到6124.04 点的高点,然后回落至2009年的3000 点左右,基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谋势-中国股王鲁召辉成功哲学之一目录引言第一章中国股王一鸣惊人2005-2007年:暴赚50倍,客户送来了一辆奔驰2008年:熊市仍然盈利不菲2009-2010年-准确预测7.29大跌2011年:预测股市最准确的人本章启示第二章鲁召辉其人其事书香门第一鸣惊人:从中考落榜生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股市大赛亚军灰暗时光遍访名师,凤凰涅槃本章启示第三章鲁召辉炒股奥秘独具特色的投资理念四大基础理论之一:政策研判理论四大基础理论之二:趋势研判理论四大基础理论之三:分时研判理论四大基础理论之四:事件驱动理论实战中的五个问题盈利模式才是王道启富投资市场研判原则如何对待错误鲁召辉谈交易者的思维方式启富投资课题研究流程启富投资三大铁血纪律如何对待错误投资者心灵的修炼本章启示第四章鲁召辉的新梦想鲁召辉和他的启富投资目标:打造中国实战投资顾问第一品牌五星级服务体系启富投资企业文化启富投资生存经营原则本章启示第五章媒体报道4年赚100倍:深圳股王鲁召辉的投资故事鲁召辉的8条至深投资感悟鲁召辉:炒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鲁召辉谈抄底逃顶绝招附录鲁召辉复旦大学演讲纪实一个成功投资人的五重修炼鲁召辉致信学员谈股室修练三大窍门鲁召辉信箱启富投资学院简介引言在冷兵器时代,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但在近代它却远远的落后于西方。
经过几代人励精图治,今日的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它正在加快追赶的步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势不可挡。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有着五花八门的选择,他们有着眼花缭乱的机会,每个人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实现自己的梦想。
胜利是有途径的,成功是有学问的,看看我们的主人公鲁召辉,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你会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中学时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连普通都算不上,因为他是一个两度落榜的中考生,但三年后,他凤凰涅槃,一飞冲天,考取复旦大学,创造出他所在高中建校以来的历史记录,至今他的故事仍在家乡被津津乐道。
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历史上三次大级别的调整行情股市出现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沪深股市18年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各种调整,但是,大级别的调整次数还不多。
以上证指数为例,主要有3次,而这3次都伴随着季度K线的4连阴。
第一次,是1993至1994年:从1993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1558.95点,到1994年第三季度的最低点325.89点,总跨度时间为5个季度,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最大跌幅为79%,是迄今为止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其间,1993年三季度至1994年二季度的季度K线为4连阴。
第二次,2001的2245点——2005年的998点:大盘2001年第二季度创出2245.44点历史高点之后,进行了一轮长达4年的大调整,直到2005年第二季度创出998.23点的新低调整才结束,总时间跨度为16个季度,是截至目前调整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级别调整。
从2245.44点最高点到998.23点的最低点,最大跌幅达到55.54%。
在这轮调整最后阶段,即2004年二季度至2005年二季度,季度K线出现5连阴。
第三次,就是2010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今的调整:从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124.04点到2008年10月28日的阶段性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为72%,伴随着是季度K线的4连阴。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本轮调整已经结束,怎样发展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
沪市历史上这3次大级别的调整,总跌幅都超过50%。
而这3次各有特点,第一次是跌幅最大,第二次是调整时间最长,第三次股灾是否已经结束,还很难认定。
因为根据波浪理论,目前大盘的月K线处于大C浪下跌中。
请看另一篇文章:中国股市七大暴跌数据记录2008-04-24在2007年11月1日<<A股遭遇18年怪圈>>文章中阐述了中国股市的运行怪圈.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不妨回味一下本轮6124点至今2990点(2008年4月22日)的巨幅暴跌,短短半年时间中国A股市场以51.17%跌幅录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落差为3134点距离998至6124之间的0.618位置2956点近在咫尺.为何如此惨烈?投资者千万次地问.在此探讨一下A股暴跌的前世今生:(1)1992年5月—1992年11月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2)1993年2月—1994年7月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3)1994年9月—1996月1月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4)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5)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22%(6)2001年6月—2005年6月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7)2007年10月—2008年4月6124点跌至2990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51.2%历史不可能简单地重复.但是股票市场的一些发展规律和运行节奏,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的,十八年来中国A股市场七次暴跌平均值为(72+79+51+30+22+55+51)/7=51.42%。
① 1992年5月-1992年11月 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② 1993年2月-1994年7月 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③ 1994年9月-1996年1月 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④ 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⑤ 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⑥ 2001年6月-2005年6月 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⑦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6124点跌至1664,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3%从中国实际来看,动态定投时股债资产转换的大致频率应该是几年呢?正如富爸爸所言,经济决定货币,货币决定市场。
随着经济景气周期的变化,央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从而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较低的股市长时间上升,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过高的股市长时间下跌。
所以,在用CPI到GDP的各种指标判断经济景气周期之后,富爸爸密切关注着货币政策的变化,紧紧追随市场的脉搏。
以中国过去19年为例,从1991年到2009年,大致经历了7波牛熊转换,平均一波转换频率为2-3年:第一波,1991-1993 年的2年牛市。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1991年初的11.34%下调到1991 年4 月的7.56%,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此间涨幅超过600%;第二波,1993-1996 年的3年熊市。
1993年全年CPI高达14.7%,面对汹涌的通货膨胀,1993 年5 月央行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9.18%,两个月后进一步上调到10.98%,3年间股市跌幅超过60%;第三波,1996-2001 年的5年牛市。
随着通胀缓和,到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央行的货币政策从之前的“适度从紧”调整为“稳健”,一年定存利率到1999 年6 月已经被下调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