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移的月亮》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29.07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游移的月亮》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征
摘要:歌曲《游移的月亮》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贝利尼的经典之作,该曲特点婉转悠扬、细腻动人,至今仍然被音乐爱好者不断学习。本文通过分析这首歌曲音乐风格和演唱特征,全面剖析此曲的艺术特点,对于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游移的月亮》;音乐风格;演唱特征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靡欧洲,著名音乐创作家贝利尼创造了一首《游移的月亮》,此曲具有优雅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悠长的旋律,一经问世便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歌曲内容以诗词为基础,进行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充满着艺术性以其动人的旋律,融入了个性化的诗意音乐,作为表现形式,一度风靡欧洲音乐界。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而流传至今在这首歌曲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通过乐曲表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命力,其旋律十分流畅,具有较高的音乐性和文学性。本文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征,其目的在于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音乐演唱技巧。
一、《游移的月亮》音乐特性分析
(一)歌曲结构特性
小二度的运用方面:歌曲《游移的月亮》结构中运用了较多的小二度。在第一行乐谱当中,从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其音程组合和情感表达的动机是相同的,是逐步推进;在第二行的乐谱当中,是连续的大2度,没有推进原有的音调,而是使用了C大调,与情感表达的动机不同,从而使小2度显得更加立体而形象。在整首歌曲中,多次使用小二度,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流畅。 弧形线条的运用:《游移的月亮》之所以无数人传唱,与弧线的成功运用有很大关系,歌曲旋律十分简洁、优美,短小而精炼,没有较大的音乐起伏,在整首歌曲上的速度和力度,基本上保持一致,而作者主要是逐步推进将情感推向高潮。首先从低音开始,然后在小二度上不断推进,慢慢地延展开来,最后在高音上逐步推进,随着高音的推进,歌曲的主题逐渐变得明确,歌曲的情感也变得更加的饱满而丰富,推向了高潮之后,再高音结束后,歌曲的音阶由向下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弧形的旋律线条,这样可以使歌曲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二)歌曲旋律特性
旋律简洁优美:《游移的月亮》的主题十分简单,并且整首歌曲借景抒情,充满了朴实纯真和浪漫主义色彩,也显得诗意翩翩,整首歌曲借助月亮表达了主人与相爱之人,不能够在一起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心爱姑娘的深深思念,整首歌曲显示出悲凉的气氛,预期于景借景抒情,感受到了优美的旋律。同时,以其简洁的主题烘托出整首歌曲神圣的主题和气质。
旋律诗意十足:《游移的月亮》充满诗意,歌词大意充满了诗情画意,歌曲中有月亮、有小河、有花朵,这些自然景物的描述都表达了主人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之图。作词之人以月亮表达思念之情,展现出很强烈的节奏感,与自然景物上升为思念之情,展现出朴实而真挚的情愫,显得诗情画意。
交互性:钢琴伴奏充当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对于钢琴的音色和音量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在这首歌曲的伴奏过程中,一开始运用的是降A大调主和弦分解式的和弦,这种形式一直延伸到了第五小节,在第五小节出现了三个八分音符伴奏,出现了短暂的停顿,然后又将和弦回归到了主和弦上,这样的短暂暂停可以让人有更多的遐想,让人有了更多的期待。之后的伴奏,钢琴伴奏就不再占据主旋律,伴奏采用的是左手柱式和弦,右手分解和弦这两种和弦相互结合,突出人声部分,让人声成为歌曲的主要旋律,这样的伴奏使得伴奏和人声相互交叉,使得作品更加温婉凄美,更加使得歌曲的感情推向了另外一个高潮,从而抒发了歌唱者的感情。 连贯性:在《游移的月亮》伴奏中,使用了三连音使得歌曲的伴奏,显得更加有连贯性。三连音在这首歌曲当中的使用十分频繁,由于本首歌曲在力度和速度上,其变化是十分微弱,使用三连音会使得歌曲整体变得更加具有连贯性。在歌曲第16小节和第42小节中,虽然出现了短暂的伴奏离掉,但是整首歌曲的钢琴伴奏是十分连贯的,前奏部分包括三连一重音以及回音的运用,在这些伴奏音的运用基础之上,将古典浪漫主义风格显现出来,而且可以使歌曲的演唱更加顺畅,使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当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气息,能够找到气息的支点,然后完整的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
二、《游移的月亮》演唱特征
(一)对呼吸的节奏把握
演唱过程中,要充分的把握呼吸的节奏,尤其是在进行二度演绎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呼吸的特征。贝利尼的歌曲,其旋律都是十分悠长的线条教程,演唱时要重视呼吸,正确地把握和运用气息。需要歌唱者拥有宁静的心态,只有保持宁静的心态,才能够充分的把握歌曲正确的节奏感,使歌曲缓缓道来,根据正确的节奏感和歌曲的速度,以正确的呼吸发出正确的音,保证歌唱者声音的线条性和连贯性。在歌曲第5小节到第13小节中,为了使更多的聆听者感受到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动,演唱者必须利用几分休止进行换气,从而为之后的演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之后的小节中,由于歌曲的情感发生变化,为了表达创作者对于爱情的渴望,要求演唱者具备更加充沛的感情,在气息上更加需要匀称的准备。
这首歌曲对于呼吸的要求比较高,气息必须十分流畅,通过平稳的音量展现出黑暗中的宁静,通过流畅的声音才能够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才能够将歌曲的意境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呼吸要求较高,一般在练习演唱的过程当中,只有充分的把握呼吸的节奏,才能够奠定作品的基调。
(二)对歌唱语言的把握
演唱者要具备歌曲语言的转换能力,首先将歌曲的乐句划分好,再换气处进行标点,要能够清楚哪些歌词是需要重音的。整个作品中,歌曲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歌词展现了文学性的意境,其次,运用音阶式的旋律给人以明快的节奏,在演唱时,歌词要表达清晰而准确,并且在换气的时候要保持放松而快速,不能够出现松懈的状态,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张嘴太大,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保持声音的集中性,才能够保证整首歌曲的优雅状态。
(三)对情绪的适度把握
《游移的月亮》的创作者通过月光的温柔而表达自身情感的细腻,作为一名演唱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使观众有画面感,歌曲本身就充满着诗情画意,要能够通过节奏感掌握歌曲演唱过程当中的情绪,让观众在脑海中浮现出歌曲的有关画面,要对于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表达出准确的语句,就演唱技巧来看,歌曲前奏开始后,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能够快速的让人进入歌曲的演唱意境,在钢琴伴奏演唱到第五小节时,当伴奏落在属和弦上,观众们就会投来殷切的期待,为了保证歌曲的整体性,演唱者不可强场,而要循序渐进,掌握歌曲的强弱部分,熟悉歌曲的旋律,保证声音的饱满。
(四)对声线的连贯把握
演唱这首歌曲要能够保证歌曲声音线条的连贯性,必须要求演唱者,具有超强的声音控制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强调一个音节,才能够展现出歌曲强弱的变化,对声音的控制力要求是比较高。演唱者只有将前面的音调降下来,才能够顺利的将后面的音调变得平和,使演唱的过程保持平稳平和,不会出现漏气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流行音乐风靡的今天,艺术歌曲值得年轻一代人学习,学习艺术歌曲,不仅仅能够提高歌曲演唱的技巧,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游移的月亮》这首歌曲用着独特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较强的演唱风格,所以要不断地对其音乐特征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其音色节奏,情感方面的特点,让经典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张海霞.贝利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特征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4.
[2]周剑波.艺术歌曲《游移的月亮》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特征[J].北方音乐,2017, 37(019):101-101.
[3]赵俊宇.贝利尼艺术歌曲《游移的月亮》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J].艺术大观,2019, (013):P.1-1.作者简介:尚瑞东(2000.10.12),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学历:大学本科,专业: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