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创造原理共6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2.06 MB
- 文档页数:66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第一章、创造 (1)1.创造基本概念2.创造的特点3.创造的类型4.创造的主观动因5.创造过程6. 创造与相关概念第二。
创造学 (2)1.创造学的涵义2. 创造学的性质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创造力 (2)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创造力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5. 创造力的类型6. 创造力开发7. 创造力测评8. 创造力测评方法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3)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第三章 方向性思维 (7)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第二节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第四章 形象思维 (9)第一节 想像思维 第二节 联想思维 第三节 直觉思维 第四节 灵感思维第五章 逻辑思维 (12)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 第二节 归纳思维 第三节 演绎思维第六章 创造原理 (15)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第七章 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 (19)第一节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专利相关知识第八章 设问法 (24)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5W1H 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第九章 列举法 (27)第一节 列举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属性列举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第一章、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分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第一创造性”:“首创”。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第七章创造原理第七章创造原理、创造原则与创造技法及其关系对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展开研究,是创造方法学成为创造学具有实用价值科学分支的重要基础。
现在人们已深刻体会到创造活动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而这种功能的强弱,与人们能否在创造活动中有效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以及创造技法密切相关。
原理对路、方法得当,则创造活动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劳心费力、事倍功半,很难收到除旧创新、开拓进取的效果。
古今中外,人们所进行的无数创造实践孕育出许多真知灼见的创造原理,这些创造原理又孕育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创造技法。
创造方法学力图将这些原理和技法理性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之成为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创造工具和创造手段,促进发明创造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一节创造原理、创造原则和创造技法概述创造是一个由众多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表现出的动态化和理性化的过程。
—般说来,创造的要素包含着创造主体、创造对象、创造手段与创造环境。
创造主体要想实施创造活动、达到创造目的、产生创造效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原理来指导和相应的方法来辅助。
从创造行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上分析,创造行为的产生和实施,既要有坚实的动力和心智基础,也要有翔实的思维指导原理和具体的行为操作技法。
创造方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能帮助创造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有效地开展创造活动并成功地完成创造任务。
那么,什么是创造原理?什么是创造原则?什么是创造技法?它们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所谓创造原理,就是人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实施特点,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发明创造活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它是创造技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创造原则,就是人们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评判发明创造构思所凭借的标准。
它对创造技法的实施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所谓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原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创意,是促使发明创造活动完成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