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3.7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在不同季节也有明显差异,表解如下:★★★(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结合P55图3.3)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下渗蒸腾 蒸发降水 地下径流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总结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海洋水(96.5%)水圈地表水(冰川、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沼泽水、土壤水)陆地水地下水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在不同季节也有明显差异,表解如下: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3、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包含的主要环节:①类型:A C D E属于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F、D、 I陆地水循环A、B海上水循环②主要环节: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④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按成因分: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3、洋流的形成(1)、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1)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 、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 、 、 、 、 (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 (2个) 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
2。
判定该图所处半球是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a 、b 、c 、d 形成是由于 ,a 、d 由于 风吹拂,b 、c 由于 风吹拂。
e 、f 性质上属于 。
(3) 流增温增湿, 流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
3(1)广义3.(1)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上 ,时间上 。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 。
26C O 24C O 22C O b d 00 e c a f。
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本章专题知识讲解及复习专题分布1.运用水循环原理探究生活实例2.海盐的生产与盐场分布3.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能力素养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认识水循环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知识具化为内在的实践能力;2.根据区域盐场的分布,能够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综合分析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3.结合海域的特征,判断渔场的存在可能性以及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命题热点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洋流的判定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精讲◆一运用水循环原理探究生活实例高考对于水循环的考查较多,我们应该多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借助水循环示意图,分解这些现象的主要环节,探究其成因。
(实例1)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不易下渗等多个条件的作用下,土壤过度潮湿会形成沼泽湿地。
如下图所示:(实例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内流河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流量普遍较小;河流流经沙漠等干旱地区时,下渗严重;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大,再加上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河流水量会大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
如下图所示:(实例3)地盐碱化的成因一些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而且人类灌溉不合理,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地表,由于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
如下图所示:(实例4)城市内涝的成因城市建设使地表植被减少,地表硬化;降水时,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城市内涝。
如下图所示:二海盐的生产与盐场分布1.海盐开发的意义海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海盐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及与产盐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我国的盐场分布(1)我国的盐场主要有辽东半岛的辽宁盐场,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鲁北盐场,江苏的淮北盐场,长江口以南的盐场,还有海南莺歌海盐场和台湾的布袋盐场。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 6 -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 11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A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不同水体更新周期不同―→决定水资源有限性―水资源利用不应超过水体更新速度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特别提醒]水循环比较活跃,且与其他水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相反则比较长。
[归纳总结]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减少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蒸发、植物蒸腾;(2)水汽输送;(3)大气降水;(4)地表径流;(5)地下径流;(6)下渗。
2、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大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湖泊水补给;(5)地下水补给等。
5、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及年际变化(汛期)、有无断流(取决于河流补给水源的补给量与支出之差的数值,如果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则与降水特征和河流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2)结冰期:有结冰期(受流域内最冷月月均温的高低影响,还要考虑冰期长短、有无凌汛)还是无结冰期。
(3)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流水侵蚀作用的强弱),而流水侵蚀作用受流域内地表的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地表物质组成、地势起伏大小、水流量的大小等影响。
【辩证看待河流泥沙】河流含沙量大不仅影响水质,也因为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而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我国河流的输沙量一般都比较大。
北方河流普遍水量虽小但单位体积内的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但总水量大,总体含沙量也大。
其中,黄河的含沙量高居全国和世界榜首。
河流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不仅富含养分而肥沃,也是营造河流两岸沃土及河口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4)水位:高低、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作用)。
(5)流速:快慢(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小)(6)水能:与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取决地形地。
势)和径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气候特点中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有关。
6、影响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因素(1)降水量大小与蒸发量大小;(2)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汇水面积大小;(3)河水下渗量大小;(4)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小;(5)跨流域调水量大小7、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8、凌汛形成的条件(1)有冰期;(2)河道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9、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1)河流落差大(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2)水量大(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面积大,流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10、河流的水系特征(1)流程长度(2) 流向(受地形地势影响)及注入地(3) 流域面积大小或河网密度(4) 落差大小(取决地形地势)(5) 河道曲直情况或河床形状(如地上河)(6) 支流多少(7) 水系形状(如扇形、树枝状)1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2、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12、河流的开发与保护13、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1)河流的航运条件:受①河流流量及其季节变化;②河流有无冰期;③流速快慢;④河道宽直、河水深浅;⑤河流含沙量多少等影响;⑥水系大小及可通航河道长度;⑦有无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3.类型:❶海陆间循环❷陆地内循环❸海上内循环项目甲乙丙类型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范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组成环节A、C A、C、B、D、E、F A、C各环节名称A蒸发(蒸腾)、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G植物蒸腾特点对内陆地区影响大对人类影响最为深刻水量最大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过量的使用和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2)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程❶塑造着地表形态:降水和地表径流❷联系海陆间的纽带: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❸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影响全球自然环境2.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1)江河水的更新周期最短,约为16天。
(2)湖泊水更新周期较短,约为17年。
(3)深层地下水、海洋水、高山冰川、极地冰川等更新周期相当慢,其中极地冰川更新周期可达2500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其中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为深刻。
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背景:河流是自然之子,遗传了地形的形制,秉承了气候的脉动,携带了土壤的骨血,诉说了植被的呵护;河流又是人类的姐妹,传递着资源的奉献,承受着人口的喧哗,延展着发展的冲动,记录着环境的变迁。
她们发于点,走成线,连一片,既领略着十里不同天的奇妙,又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理。
还有什么比河流更能包罗万象的呢?
二、基础掌握:
1、世界主要河流:
⑴亚洲-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中亚两河西亚两河
⑵欧洲-莱茵河伏尔加河
⑶非洲-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⑷北美洲-密西西比河
⑸南美洲-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⑹大洋洲-墨累河
2、中国主要河流:
⑴太平洋水系--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等
⑵印度洋水系--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⑶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⑷内流河--塔里木河
3、确定位置河流概况流经气候区和地形区分析水文特征
4、区别溪、河、水系、水文、流域等相关概念
5、确定河流位置
6、确定几条著名河流河口的经纬度位置
(1).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印度河、恒河、珠江
(2). 位于30°N附近: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三、关于内外流河(区),补给类型
(1)、运用“中国水系”图,观察内外流河(区)的空间分布
(2)、运用“中国,世界河流补给类型”图,认识各种补给类型的空间分布。
(3)、结合“气候类型”“地形”图,探究这种空间分布状态与气候、地形的空间成因联系。
四、课堂练习
五、小结。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复习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复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68.0分)大布苏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在地质时期受内力和干冷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封闭湖盆。
该地年均降水量404.2㎜,其中83.8%集中在6-9月份,年均水面蒸发量1243㎜。
该湖为我国东部极为罕见的盐湖,有明显的季节性盐析(盐类因浓度增大而产生结晶、沉淀)现象。
下图为“大布苏湖地质地貌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1.促进大布苏湖湖盆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断裂下陷C. 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2.大布苏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 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B.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C.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D. 河流水和地下水3.大布苏湖“盐析”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A. 春季和夏季B. 夏季和秋季C. 秋季和冬季D. 冬季和春季托什干河流域位于天山西南侧,是塔里木河的上游源区之一,海拔介于1841-5575 m,海拔4000m以上地区主要被冰雪覆盖。
下图示意2011年4月23—25日托什干河下游甲水文站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该区域主要水汽来源是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5.2011年4月23 25日,托什干河甲水文站流量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游A. 降水量增加B. 日均气温上升C. 受低压控制D. 水库开闸放水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图1)。
它由竖井、一定纵坡的暗渠(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暗渠通过曲线方式连接地形竖井如图2。
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
图3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A. 西北一东南走向B. 东北一西南走向C. 环湖分布D. 呈“之”字形爬升7.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A. ①B. ②C. ③D. ④8.关于坎儿井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因缺少冰川水补给而断流B. 暗渠采用曲线连接方式是为了减少蒸发C. 竖井先于暗渠修建,可以通风采光,确定暗渠走向D. 坎儿井中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下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控制站实测流量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水文控制站中,年输沙量最大的是()A. 头道拐B. 潼关C. 高村D. 利津10.导致2018年黄河干流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南水北调输水量大B. 节水农业发展迅速C. 植被覆盖率提高快D. 流域年降水量增加11.与2017年相比,2018年宁夏至内蒙古的干流河段()A. 冲刷加强,利于航运B. 淤积加强,扩大耕地面积C. 冲刷加强,利于防凌D. 淤积加强,提高土壤肥力加拿大北部的奴河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径流较丰富,形成了广阔的奴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
三角洲持续向前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关系也随之演变。
专家将三角洲上的湖泊分为蒸发型、洪水型、交换型三种。
蒸发型的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的湖泊在河流暴发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
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题。
12.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原因有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土质疏松,冻土广布③气候寒冷,蒸发微弱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A. 蒸发型湖泊、洪水型湖泊、交换型湖泊B. 洪水型湖泊、交换型湖泊、蒸发型湖泊C. 交换型湖泊、蒸发型湖泊、洪水型湖泊D. 洪水型湖泊、蒸发型湖泊、交换型湖泊14.推测该地区甲类型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
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
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
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
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A. 河流改道B. 地壳断裂下陷C. 褶皱凹陷D. 冰川作用16.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B. 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C. 气温高,蒸发旺盛D. 太阳高度角小17.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A. 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B. 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C. 湖岸沿线水质好D. 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一2017年小柴旦湖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的是A. 气温变化大B. 降水变化大C. 下渗作用小D. 湖盆坡度小19.造成2018年5-10月小柴旦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 降水明显偏多B. 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 冻土融水陡增D. 农业生产引水增多20.有关小柴旦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增加了土壤水分B. 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 增加生物多样性D. 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兴凯湖属于中俄界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岗隔开,仅雨季连通,岗上树林茂密,两侧常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景观。
湖水从东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乌苏里江的西源。
大兴凯湖平均水深约4米,湖水较混浊,含沙量5、6月最高。
图左图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沙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题。
.21.沙岗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 湖水堆积B. 冰川堆积C. 风力堆积D. 人工堆积22.图中沙岗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是A. 2月B. 5月C. 8月D. 1月23.大兴凯湖湖水5、6月含沙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A. 湖水水量小B. 入湖沙量最大C. 风浪较大D. 灌溉用水量大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3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图3为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一年中旗杆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旗杆高4米,OP为4米,P点为AB中点。
回答下题。
24.图3所示地区A. 该季节乙地夜长昼短B. 该季节受西风控制C. 沿岸暖流经过D. 该季节降水较少25.图3中的河流A. 流量季节变化较大B. 由东南流向西北C. 此时接受湖泊补给D. 秋末初冬发生凌汛26.一年中,该小组看到旗杆正午影子顶端位于PB之间的时间大约有A. 3个月B. 6个月C. 9个月D. 12个月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
图Ⅰ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
图Ⅱ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
据此完成小题。
27.洞里萨湖( )A. 湖面面积季节变化不大B. 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C. 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 枯水期湖水含沙量大28.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B. 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C. 湖水流速慢、流域水位低D. 湖泊水体浅、湖面风较大29.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水温年际变化减小C. 洪泛区面积缩小D. 泥沙淤积总量增多伊塞克湖(下图)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
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据此回答小题。
30.关于伊塞克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死火山口积水成湖B. 冰川在洼地消融积水成湖C. 地壳抬升断层陷落形成D. 地震滑坡堵塞河道形成31.下列有关伊塞克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咸水,季节变化小B. 咸水,季节变化大C. 淡水,季节变化小D. 淡水,季节变化大32.据图推测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原因是A. 冬季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温慢B. 湖水盐度较低,不易结冰C. 北部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D. 湖泊水位深,水量大,升温幅度大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读“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左图)和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右图)”,完成下列题。
33.据左图分析A. 最大高差不超过600米B. ①河比②河流速更快C. ③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小D. ④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34.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A. 2月B. 4月C. 8月D. 11月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迈勒吉尔盐沼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低于海面36米的洼地中(图中甲处)。
其面积随季节而异,雨季受源出附近山脉的间歇河补给而充水。
旱季干涸,成为盐滩。
材料二非洲西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1)推测一月份迈勒吉尔盐沼水域面积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2)简述迈勒吉尔盐沼在垂直方向上的水盐运动规律。
(3)分析迈勒吉尔盐沼附近山脉河流为间歇河的原因。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11 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
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于约6000万年前)形成的一般过程。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外流河流动过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答案和解析1.A2. C3. D4. A5. B6. A7. C8. C 9. B 10. D 11. C 12. A 13. B 14. A15. B 16. A 17. B 18. D 19. A 20. D 21. A22. C 23. C 24. B 25. A 26. B 27. D 28. D29. C 30. C 31. B 32. C 33. C 34. D35.【答案】(1)水域面积较大。
理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一月份受西风影响该区域降水量较大,入湖水量多。
(2)夏半年水分蒸发强烈,盐分向地表运动;冬半年水分下渗为主,盐分向深处运动。
(3)气候干早,降水量小且损耗大;降水季节差异大;流域面积小,河流深切不及地下水位,导致补给类型单一。
【解析】(1)本题考查一月份迈勒吉尔盐沼水域面积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