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
- 格式:docx
- 大小:36.93 KB
- 文档页数:2
去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可错过的33件馆藏精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藏品丰富,内容多样,其《中国古代基本陈列》更是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的各种文物,是历代文物精华的浓缩。
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厚重繁荣。
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展厅,下面就来说一下比较有特色的33件珍品。
1,鹰型陶鼎(仰韶文化),1958年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刻艺术珍品,陶型鹰鼎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2,扁足陶鼎(良渚文化),1955年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出土。
3,玉龙(红山文化),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造型简练,线条优美,号称“中华第一龙”。
4,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教科书上的彩陶艺术精品,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
5,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仰韶文化)河南临汝县阎村1978年出土,属瓮棺葬具,用于盛放人骨,画面造型简练朴素,意境深远,被列为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6,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青海大通上孙家寨1973年出土,人物突出,线条流畅,表现了先民劳动之余,手拉手欢歌乐舞的场景。
7,裸体浮雕彩陶壶(马家窑文化),1974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柳湾,是礼器或专门制作的葬具。
一般认为这是一个集男、女为一体的两性人,具备沟通天地、人神的能力,是一种男女同体的崇拜物。
8,青铜爵(二里头文化),198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酒器。
9,乳丁纹青铜方鼎,(商)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又称杜岭方鼎,是商代前期体积最大的青铜器,它比后母戊大方鼎还早了近300年。
杜岭方鼎的出现,直接证明了郑州曾是商王朝国都,使其跃升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10,三星堆突目铜面具(商),1986年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古蜀国祭器典型代表作,其造型奇特,神秘而诡异。
11,“后母戊”青铜方鼎(商),河南省安阳武官村1939年出土,鼎重832.84千克,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中国史上最全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建议收藏)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一般来讲,青铜器的主要类别有工具类、武器类、食器类、酒器类、水器类、乐器类以及装饰类等。
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涵盖全部青铜器品种,如居家使用的灯、炉、车马器等,商品交易中所使用的铸币以及铜版地图、象棋、铜碑等。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
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
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法享受。
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
一,鼎煮食器。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1,商早器商代早期安阳博物馆藏三足,尖足,无盖,双耳2,商中后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3,周、战国中山王鼎战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三足,有盖,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
战国的鼎与同时期大多其他青铜器一样,发色偏黄红,文饰简约。
二,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青铜簋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也有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中华5000年文明的历史1. 在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那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博物馆之一,它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丰富历史和文明。
我有幸参观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并在这里领略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遗产。
2. 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我立刻被宏伟的建筑所吸引。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外观设计独特,融合了现代和传统的元素。
它的气势仿佛在向人们表达着中国文明的庄严和辉煌。
3.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被迎接着的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广场。
广场上树立着雕塑和纪念碑,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伟大人物。
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自豪和尊重。
4. 进入博物馆内部,我首先参观了中国古代文明展览。
这个展览向我展示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成就和贡献。
从夏、商、周到秦、汉、唐,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展品和艺术品展示。
我看到了精美的青铜器、华丽的玉器以及精巧的陶瓷器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
5. 在参观过程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详细的解说。
他们讲述了每个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5000年文明的发展轨迹。
同时,博物馆也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使参观者能够通过互动展示和虚拟实境体验亲身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6. 除了古代文明展览,博物馆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展览,包括中国绘画、雕塑、服饰、书法等等。
这些展览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卓越的创造力。
在这里,我欣赏到了宋徽宗的《千里江山图》、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山水画以及清代康熙时期的宫廷服饰等等。
每一个展品都散发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7.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还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视和保护。
这个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地方,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8. 在结束我的参观之旅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中国文明的敬佩和赞叹。
鼎尊罍爵斚觯簠簋……青铜器怎么区分?了解青铜器名称和功能每到一地逛逛当地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人旅游的一个必选项。
反正我无论第一次去哪个城市都会安排半天去当地的博物馆转一转。
在博物馆里能看到一个地区的历史,发现很多各地独有的特色。
大多数博物馆里都会有青铜器,而且名称各异,生僻字也特别多,鼎尊罍爵斚觯簠簋……不一而足。
我们就挨个讲解一下。
青铜器在文物分类中是一个大类,而且青铜器文物级别都比较高,随便拿出一个青铜器如果是真的,买卖它都可能是犯罪。
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各式各样,怎么再细分类别呢?这篇文章就拿宋代金石著作《宣和博古图》的分类方式来介绍青铜器。
宋代《宣和博古图》按铜器的器型分类,记录了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铜器839件,全书共30卷。
将铜器细分为鼎、尊、罍、彝、舟、匜、瓶、壶、爵、斝、觯、敦、簠、簋、鬲、鍑及盘、钟、罄、錞于、杂器、镜鉴等二十类。
鼎:dǐng,炊器,演变成身份象征青铜炊器,就是做饭的器具。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最初用来烧饭,三足或四足下边烧柴,鼎的肚子里煮食物。
后来鼎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
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尊:zūn,酒器,演变成尊重甲骨文“尊”字像是双手捧酒杯,表示进献。
尊的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后来逐渐用“樽”表示。
尊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神圣化,用于祭祀,所以我们现在用“尊敬”“令尊”这样的词都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罍:léi,大型盛酒容器,演变成礼器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罍作为一个功能性很强的器具,形状也逐渐朝实用性转变,商朝的罍比较瘦高,周朝的罍变成矮粗。
这样更容易稳定,能盛装更多的酒。
同时罍的图案花饰也逐渐减少变得素雅。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青铜器在我国属于几级文物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欢迎阅读!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历史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等分级别。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而且由于年代以夏商周三代最多,历史久远,大多数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宝,严禁外流。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文物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文物大概是按珍稀程度、品相、历史研究价值、工艺价值等分级别。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而且由于年代以夏商周三代最多,历史久远,大多数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宝,严禁外流。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文物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最重的青铜器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
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制作之精美细腻,迄今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09.05•【文号】•【施行日期】2009.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为全面推进博物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全面总结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基础上,我局于2008年7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二、三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
根据《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的规定,经过博物馆自评申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评估,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专家核审备案,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中国电信博物馆等171家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288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附件: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国家文物局二○○九年五月附件: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按行政区划排列·共171家)北京(6座)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天津(1座)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河北(12座)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张家口市博物馆、唐山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磁县磁州窑博物馆、涉县一二九师陈列馆山西(13座)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中共太原支部历史纪念馆、大同博物馆、长治市博物馆、晋城博物馆、运城市河东博物馆、河边民俗博物馆、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红军东征纪念馆、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内蒙古(6座)呼和浩特博物馆、包头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通辽市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将军衙署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辽宁(4座)沈阳故宫博物院、大连现代博物馆、张氏帅府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吉林(3座)吉林省博物院、吉林市博物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黑龙江(5座)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大庆博物馆、大兴安岭资源馆上海(7座)松江区博物馆、青浦区博物馆、嘉定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海公安博物馆江苏(12座)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常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连云港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常熟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浙江(15座)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余杭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衢州市博物馆、上虞博物馆、嘉兴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绍兴鲁迅纪念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安徽(4座)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庆市博物馆、寿县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福建(7座)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州市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漳州市博物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江西(4座)景德镇陶瓷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山东(7座)济南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河南(8座)开封市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内乡县衙博物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湖北(6座)武汉市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鄂州市博物馆、宜昌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黄石市博物馆湖南(7座)长沙市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株洲市博物馆、常德博物馆、彭德怀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广东(11座)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珠海市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番禺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肇庆市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西(4座)桂林博物馆、桂海碑林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馆重庆(1座)重庆自然博物馆四川(7座)成都永陵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新都扬升庵博物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云南(5座)玉溪市博物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陕西(10座)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乾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甘肃(4座)兰州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新疆(2座)吐鲁番地区博物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按行政区划排列·共288家)北京(8座)中国长城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辽金城垣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河北(12座)石家庄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沧州市博物馆、涿州市文化遗产陈列馆、保定市莲池博物馆、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黄骅市博物馆、滦平博物馆、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隆化民族博物馆、丰宁满族自治县满族博物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山西(7座)平遥县博物馆、平遥县票号博物馆、平遥县双林寺彩塑艺术馆、万荣县博物馆、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内蒙古(11座)满洲里市博物馆、扎兰屯市博物馆、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库伦旗宗教博物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翰尔民族博物馆、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辽宁(4座)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锦州市博物馆、营口市博物馆、铁岭市博物馆吉林(1座)白城市博物馆黑龙江(7座)佳木斯市博物馆、鸡西市博物馆、伊春市博物馆、图强林业博物馆、嘉荫恐龙博物馆、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上海(7座)闵行区博物馆、南汇区博物馆、金山区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张充仁纪念馆江苏(15座)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金坛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邳州博物馆、新沂市博物馆、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兴化市博物馆、吴江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浙江(24座)诸暨市博物馆、绍兴博物馆、舟山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平湖市莫氏庄园陈列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桐乡市博物馆、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北仑博物馆、余姚博物馆、乐清市文物馆、长兴县博物馆、慈溪市博物馆、桐庐县博物馆、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宁海县柔石纪念馆、庆元县香菇博物馆、嵊州越剧博物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桐乡市茅盾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安徽(17座)皖西博物馆、阜阳市博物馆、宣城市博物馆、巢湖市博物馆、亳州市博物馆、淮北市博物馆、淮南市博物馆、天长市博物馆、桐城市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歙县博物馆、潜山县博物馆、祁门县博物馆、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福建(13座)三明市博物馆、龙岩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福州市船政文化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长汀县博物馆、泰宁县博物馆、长乐市博物馆、上杭县博物馆、漳平市博物馆、东山县博物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江西(16座)庐山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鹰潭市博物馆、新余市博物馆、宜春市博物馆、乐安县博物馆、瑞昌市博物馆、樟树市博物馆、于都县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吉水县博物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兴国革命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湘赣革命纪念馆山东(24座)淄博市博物馆、枣庄市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济宁市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青岛消防博物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邹城博物馆、兖州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诸城市博物馆、龙口市博物馆、登州博物馆、荣成博物馆、即墨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河南(18座)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许昌市博物馆、三门峡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巩义市博物馆、沁阳市博物馆、林州市博物馆、安阳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汤阴岳飞纪念馆、周口关帝庙民俗博物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湖北(15座)湖北地质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武汉二七纪念馆、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潜江市曹禺纪念馆、宜都市博物馆、钟祥市博物馆、武穴市博物馆、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大悟县革命博物馆、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湖南(8座)衡阳市博物馆、岳阳博物馆、永州市博物馆、怀化市博物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蔡和森同志纪念馆、胡耀邦故居陈列馆广东(14座)汕头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湛江市博物馆、茂名市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揭阳市博物馆、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博物馆、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古城博物馆、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邓世昌纪念馆广西(12座)广西地质博物馆、桂林市靖江王陵博物馆、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右江革命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兴安县博物馆、博白县博物馆、横县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重庆(7座)万州区博物馆、巴渝民俗博物馆、铜梁博物馆、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四川(9座)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社会博物馆、什邡市博物馆、彭州市博物馆、皇泽寺博物馆、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乐至县陈毅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贵州(2座)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大方县奢香博物馆云南(7座)昆明市博物馆、大理市博物馆、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禄丰县恐龙博物馆、孟连县民族历史博物馆、元谋县元谋人陈列馆陕西(13座)汉中民俗博物馆、安康历史博物馆、商洛市博物馆、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米脂县博物馆、韩城市博物馆、旬阳县博物馆、三原县博物馆、洛川县博物馆、勉县武侯祠博物馆、洛川会议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甘肃(9座)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庆阳市陇东民俗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环县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灵台县博物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青海(2座)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湟中县博物馆宁夏(1座)贺兰山自然博物馆新疆(5座)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哈密地区博物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我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东侧。
其藏品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
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中,不乏一些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特殊藏品。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我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些镇馆之宝。
1. 六出祁山图六出祁山图是宋代画家宋徽宗赵佶的作品,被誉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这幅作品以祁山为题材,写实地描绘了祁山的山水风景,气势恢宏,构图精妙。
画面中所涉及的诸多细节,都展现了宋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功底。
六出祁山图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2. 青铜司母戊鼎青铜司母戊鼎是我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重要青铜器。
它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所呈现的青铜技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庄重大气,所使用的铭文内容丰富瑰丽,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信仰和文化风貌,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 清代官窑天球瓷清代官窑天球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珍品,被誉为“观世音菩萨出世天球瓷”。
这件瓷器釉色蓝白,绘有天球、流云和观世音菩萨,工艺精湛,图案雅致。
它展现了清代官窑在青花瓷器烧制上的高超技艺,也是清代瓷器中的一件稀世 rare之宝,对于研究清代官窑瓷器工艺和当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秦国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陵墓中的陪葬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文物之一。
这些兵马俑形态各异、神态生动,继承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传统,其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展现了我国古代的艺术水平和制陶技术。
兵马俑的出土和保护,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以及秦始皇统一我国和我国古代先进制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进行介绍,可以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我国博物学的重要标本,更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这些镇馆之宝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国家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展示这些宝贵文物,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欣赏和领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东兰陵柞城遗址青铜器客藏鉴赏作者:李健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11期1980年,山东省兰陵县(时为苍山县)柞城遗址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共出土青铜器14件,其中铜洗11件,铜壶3件,一件有提梁。
《文物》杂志曾刊载相关文章,但其描述相对简单,仅涉及出土器物的尺寸、纹饰等。
随着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柞城遗址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开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批铜器做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柞城遗址的性质、年代等提供佐证。
一、柞城遗址概况柞城遗址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县城东北2公里处,206国道苍山至汤庄段穿越其南部(见图1)。
《山东省古地名辞典》载:“柞城,亦作柞王城,始建于春秋。
遗址在今苍山县驻地卞庄镇东北4公里处,今称…柞城故城‟。
城址轮廓尚可辨识,城全长3915公尺,有金水河一条为护城河。
城内现有城里、北城立、椅子村三个村庄。
城址内曾出土过春秋至汉代的遗物。
据传,宋以前城址完好。
北宋末年,金人毁此城。
后金又重建此城,称柞国,名柞王城。
皇统末(公元1148年)国除,城复废。
”除此之外,柞城历史沿革,各种史志资料对此记载极少,城址有为“钟离城”“凿城”“绷城”等俗称,今通称“柞城”,旧称来历无以考证。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柞城遗址年代为东周至汉,遗址东为燕驻山、三泽山,北为北山,西约3.5公里为苍山境内最大的河流东洳河。
城址南北分为大城和北廓两个部分,呈“凸”字形。
北廓与大城紧密连接,略呈方形,因与大城相对应,故称为“小城”。
城址护城河已成平地,仅剩自北南流的金水河绕过城东北角形成的东城墙护城河。
大城轮廓完整,界限分明,东、西城门遗址清晰可见,周长3915米。
大城南城墙长845米,残留高3米;东城墙长1070米,残留高3米;北墙长905米;西城墙长1095米,墙基宽约40米。
小城位于大城北部,略成正方形,城墙分西、北、南三段,共长14500米。
2006年柞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临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大遗址保护勘探。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摘要:一、国家博物馆简介二、三级青铜文物概述三、三级青铜文物的特点与价值四、三级青铜文物的代表性展品五、如何欣赏和理解三级青铜文物六、总结正文:一、国家博物馆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我国首都北京,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三级青铜文物是国博的一大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欣赏和研究。
二、三级青铜文物概述三级青铜文物,指的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它们通常分为礼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等类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技艺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三、三级青铜文物的特点与价值三级青铜文物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技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3.内涵丰富,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三级青铜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价值: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
3.科学价值: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对现代科技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四、三级青铜文物的代表性展品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级青铜文物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如商代的青铜礼器、西周的青铜兵器等。
这些展品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让人领略到千年古物的魅力。
五、如何欣赏和理解三级青铜文物欣赏三级青铜文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观造型:观察青铜器的形状、比例、纹饰等,领略其美感。
2.文化内涵:了解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故事、象征意义等,增加其文化底蕴。
3.制作工艺:研究青铜器的铸造、雕刻等工艺,感叹古人的智慧。
理解三级青铜文物,则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六、总结国家博物馆的三级青铜文物,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欣赏和理解这些文物,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底蕴。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原创)(2011-08-15 12:01:17)转载标签:xietian杂谈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馆。
此馆始建于1912年,叫做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解放后隶属文化部,1959年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新馆,终于成了今天的样子。
国博原本是由两个博物馆构成的,一个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个是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合并成了一个。
从1840年到建国后,几乎所有重要的近现代历史文物都在里面,还有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的精品考古文物,大多也汇集于此。
2011年5月,国博装修完毕,首次以全新的面貌对外开放。
馆里面藏的一百多万件文物浩如烟海,就算走上一天也看不完。
我去过好几次,有幸见到了国博馆藏的各种文物精品,在此特列出国博最经典的十个镇馆宝物,给大家做个参考。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
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
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
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
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
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
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
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
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
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
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
十大国宝青铜名器作为国宝青铜器仿制品的经典之作,由中国历史博物馆限量仿制,全球绝版发行2000套。
作为建馆(1912年)纪念,第1912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古老文明跨越两千年,迎接千年复兴,自建馆以来,首次将馆藏的最著名的十大国家国宝级青铜文物(通称十大国宝),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是博物馆建馆百年来首次遴选中国青铜器文明史上十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典之作顶级国宝,以其仿制品面世,精选优质青铜采用古老的浇铸法手工完成,形神直逼原件,其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文物复仿制品所罕见,代表着当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准。
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全球限量绝版发行2000套,发行2000套后,随机在国家权威公证机关公证下毁模,其中编号1912号、2008号等特殊编号分别已被国家博物馆、北京奥组委、香港博物馆等权威馆藏单位永久珍藏,0001号亦被嘉德拍卖行收藏并将于2008年进行拍卖。
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国家博物馆十大青铜国宝:西周匽侯盂西周匽侯盂,群友猎鹰提供信息与资料,在此表示感谢!西周匽侯盂,1955年出土于辽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嘴子镇海岛营子村,器身纹饰精美,器内有铭文五字,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著名的“司母戊”、“四羊方尊”等青铜器一道被称为国家博物馆十大青铜国宝之一。
西周匽侯盂、铭文西周匽侯盂,器身上的纹饰被现在中国考古学界称之为“云雷纹和夔风纹”,华丽的纹饰显示的是器主的身份和地位的尊贵,没有实际的思想意义和文明意义。
而我本人对这种青铜器纹饰的解释是:亘字纹和执政纹。
意思是:政权永续恒久!西周匽侯盂,器身内壁上有铭文五字,专家对铭文的释读与解释如下:释读结果:匽侯作饙盂。
专家解释:从铭文可以得知,第一,此盂是用来盛饭的,饙的本意为蒸熟的饭,在此泛指饭食;第二,作器者为'匽侯'。
匽侯是何许人也?当时,'匽'与'燕'通用,因此'匽侯'即为'燕侯'。
对专家释读与解释的质疑:1、如此精美且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是用来盛饭的吗?这种解释能够令人信服吗?2、“匽”与“燕”两个完全不同的汉字如何可以通用?是根据汉字的字意得出的结论,还是根据汉字的读音得出的结论?如果是读音,那么“言、炎、眼、盐……”等汉字是不是也可以与“匽”字通用呢?且不说中国之大,各地方言不同,就“匽”字三千年前的读音来说,有谁能确定其就是现在的汉字读音呢?3、铭文的辨识是根据什么来释读的?是文字本身的字形结构,还是史册资料的大量对比?甚或是牵强附会的联想和相似呢?这样的释读和辨识方法是正确的文字解读方法吗?西周匽侯盂铭文截图西周匽侯盂五字铭文,我本人的解读结果如下:全面达到标准,未来超越祖法中记载最多、最标准的“先于”!所有的都达到标准,未来全面超越祖法记载中的“先于”!综合上述两种解读结果,其核心意思精简如下:为全面超越“先于”而奋斗!西周匽侯盂五字铭文的解读结果:为全面超越“先于”而奋斗!西周匽侯盂纹饰加铭文的意思表达:超越“先于”,永续恒久!先于,就是我们文章中多次说过的,各种历史史册中从未记载的,甲骨文残片中大量存在的,《论语》、《道德经》、《庄子》、《山海经》中反复描述的,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于朝”!“于朝”是上古中国历史中的旗帜与标杆,是历朝历代执政者效仿与学习的榜样,是所有执政者奋斗的目标和理想,是我们中华文明美好发展的楷模与标准!青铜器西周匽侯盂不是盛饭的器物,也不是哪个“侯”所制,而是执政者高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目标与理想就是全面超越历史上最辉煌的“先于”!名词解释:先于金文的“盂”字就是“先于”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现代汉字理解的哪一种器物或器皿,更不是什么盛饭的锅碗瓢盆。
新市博物馆馆藏“并”觚研究作者:周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并”字铭文铜器种类繁多,但器形不大,多出现于商代晚期。
“并”字在商代代表的含义应为商代的某一氏族的名称。
“并”觚的出现,也进一步说明商代“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
关键词:新乡市博物馆;并”觚;青铜器中图分类号:K875.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39-01一、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并”觚概述“并”觚出土不详,收藏丁新乡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文物。
此觚高29.4厘米,口径17.1厘米,重1.025千克。
此觚敞口,体细长,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状,腹壁较直,中腰微外鼓,高圈足,圈足内壁有“并”字。
颈饰蕉叶纹,此纹饰两腰较长,近顶角处内收,纹内填满是对称的饕餮纹;颈下部饰一圈蛇纹;腹部饰兽而纹;圈足上部饰夔龙纹,下部饰饕餮纹;腹部与圈足间饰扉棱。
根据朱凤瀚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青铜觚器形的分型定类,此觚应为Bb型I式,属商代晚期。
商代后期的单字金文多为“家族之名号”或“作器者名”,用以表明作器者之族属或作器者的名字。
由此可见,并”觚应属“并”族或“并”所有。
二、“并”族在已发现的传世和出土青铜器中,具王永波统计,有“并”字铭文青铜器见著录的有26余件。
单一铭文“并”字的有6件,计有簋1、爵1、斝1、彝1、卣2。
铭文为两字以上的有20件,1952年在安阳出土5件,计有爵2、簋2、戈l;1983年在山东寿光县益都故城出土15件,皆有铭文“己并”二字,计有鼎5、爵5、觚3、卣1、尊1。
①但上述统计并不准确,根据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情况,新乡市博物馆藏有4件“并”字铭文青铜器,除“并”觚外,新乡市博物馆还馆藏3件“己并父丁”铜爵。
新乡市博物馆赵茜的《馆藏商代“己并父丁”青铜爵铭文探析》认为,“新乡市博物馆现藏有3件“己并父丁”爵,均出土丁安阳。
”并进一步指出,“青铜爵铭文‘己并’和寿光县出土的纪国青铜器铭文‘己并’二字几乎相同,且馆藏的‘己并’青铜爵和寿光县出土的青铜爵一在形制上也基本一样。
黄山区博物馆藏铜镜集珍作者:谢萌萌来源:《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12期摘要:黄山区博物馆所藏的宋代和明代铜镜,类型丰富、造型精美,是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本文精选八枚馆藏铜镜,按照年代分别梳理,同时尝试探讨铜镜铭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铜镜;黄山区博物馆;文化遗产;徽州历史黄山区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常设有“黄山区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和“黄山区明清木雕陈列”等。
黄山区博物馆藏有历代铜镜78枚,其中,三级文物以上有21枚,占总数的26.9%。
青铜镜最早发现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历经商周、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达到高峰,在宋元至明清之后逐渐衰微,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之一。
商周时期,铜镜最早是作祭祀礼器用,但镜背装饰语言丰富,镜面平滑光泽,已经具备基本的照容功能。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乐制度衰落,青铜礼器的铸造数量逐渐减少,而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多样,数量和纹饰的类型增加,铸造技艺精巧成熟。
随着汉代手工业的发展和金属铸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逐渐摆脱作为礼器的意义,从庙堂之上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这一时期的铜镜已经开始商品化、平民化。
我国铜镜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包括萌芽时期、流行时期、巅峰时期、中衰时期、兴盛时期和繁荣时期,也包括商周、春秋战国、汉、三国魏晋、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等重要节点。
我国铜镜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时期是战国、两汉和隋唐,并且不管从流行程度、艺术水平,还是铸造工艺来说,这三个时期在铜器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黄山区博物馆馆藏铜镜多为宋代和明代所制,这些铜镜制作极其精美,镜背纹饰丰富,大多带有所在工坊的铭文,例如“宫家包换”“湖州薛怀泉”“湖州薛造”等内容,这些商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宋代铜镜不同于其他朝代铜镜,其有专属的名称。
古代的青铜器属于几级文物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____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____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而且由于年代以夏商周三代最多,历史久远,大多数都被认为是国之重宝,严禁外流。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文物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____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____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____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机构,收藏文物共32万多件,珍本图书1000多种。
中华大地众多文物和艺术品都在国博,它们都是“国之珍宝”。
(中国丶当代丶万维生邮票丶北京建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原始社会馆陈列有人类化石、2万年前山顶洞人的头骨、石器和骨针。
(中国丶当代丶王虎鸣邮票丶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长江流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及石镰和石铲、陶器、玉器等。
(中国丶当代丶任宇、董祖诒、胡雪泳邮票丶河姆渡遗址:稻作农业)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原本在半坡博物馆,现已永久在国博对外展出。
(中国丶当代丶王虎鸣邮票丶彩陶:半坡类型)奴-隶社会馆陈列有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和商代原始瓷尊等。
(中国丶当代丶孙传哲邮票丶古代文物:虢季子白盘-西周青铜器)龙虎纹青铜尊工艺精湛,是殷商青铜器上乘精品,也是国博经典馆藏。
(中国丶当代丶邵柏林邮票丶殷代铜器:尊)春秋晚期的曾仲斿父青铜方壶,彰显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水平的高超。
(中国丶当代丶吴建坤邮票丶文-革期间出土文物:曾中父方壶)曾在国博展示的司南模型并不是真司南,由于质疑已不再展示其模型。
(中国丶当代丶孙传哲、夏中汉邮票丶古代发明:战国-司南)春秋齐时期的青铜镈镈体虽重65.5公斤,但可胜悬挂,击之鸣声洪亮。
(中国丶当代丶黄里、郭承辉邮票丶中国古钟:春秋-素命镈)三星堆青铜器中戴冠纵目面具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
(中国丶当代丶千哲邮票丶三星堆青铜器:戴冠纵目面具)国博铜鎏金观音菩萨十分完美,是金华万佛塔出土的,实在不可多得。
(中国丶当代丶夏竞秋邮票丶金铜佛造像: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被日军炸成碎片的四羊方尊经过修复后完好如初,接受来客观赏膜拜。
(中国丶当代丶李昕、李群邮票丶国家博物馆:尊)安阳出土的重达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现今最重、最大的青铜器。
(中国丶当代丶李昕、李群邮票丶国家博物馆:鼎)。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
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三级青铜文物的定义:三级青铜文物是国家博物馆根据其历史、艺术价值,将青铜文物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三级青铜文物是指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的青铜文物。
这些文物可能是后世复制品、较为简单的器物或者保存状况较差。
虽然价值较低,但依然是了解古代冶炼工艺及生活方式的珍贵资源。
2. 物品特征:三级青铜文物包括各种器物,如铜鼎、铜壶、铜镜等。
这些器物通常由青铜制成,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纹样和图案。
虽然艺术价值较低,但仍然显示出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点和生活方式。
3. 历史背景:青铜文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于公元前约3500年的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秦代。
青铜文
物是古代中国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三级青铜文物作为青铜文物中最低级别的一类,可以反映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水平。
4. 艺术特点:尽管三级青铜文物艺术价值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
青铜器上的纹样和装饰图案往往简单而大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几何形状和自然景观的喜好。
此外,三级青铜文物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仍然展现出古代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水平。
5. 保护与研究:三级青铜文物在保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可能受到较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然而,对于国家博物馆来说,三级青铜文物同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三级青铜文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冶炼工艺、社会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发展。
总结起来,国家博物馆三级青铜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三级青铜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艺术水平。
这些文物对于增进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