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针灸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3.16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治疗牛中毒症牛中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症状,通常由于牛误食了有毒植物或者食物中毒造成。
中医认为,牛中毒症可以通过中草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牛中毒症的方法及治疗原理。
1. 中草药治疗:中医治疗牛中毒症通常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医药师根据患牛的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配方。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白术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胃等作用,能够帮助牛排出体内毒素,促进机体康复。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牛体内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牛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帮助牛体内的毒素排出,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加速康复。
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和药性导入患牛的体内,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排毒和康复。
在治疗牛中毒症时,中医师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将温热的艾草放置在患牛的特定穴位,让患牛体内的毒素得到排出,促进康复。
治疗原理:中医治疗牛中毒症的原理是通过中草药、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排毒解毒,调节牛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康复。
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牛体内的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同时具有保护和修复机体组织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能够刺激患牛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和阴阳平衡。
通过这些中医疗法的治疗,牛中毒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加速康复。
1. 治疗前需要对患牛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症状分析,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肾功能的状况。
根据患牛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治疗方案。
2.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牛的症状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排毒效果不佳,需要及时与兽医或者中医师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牛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卫生,避免进食或接触有毒植物或食物,同时给予患牛充分的休息和营养,促进康复。
牛病针灸处方牛风寒感冒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镜无汗,鼻息不通或流清涕,反刍减少或停止;重则高热不退,耳鼻四肢厥冷,肢体拘急,咳嗽。
治疗用水针、血针、白针,配合中药辛温解表1.水针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
或丹田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每天一次,连用3天。
2.血针主穴山根、耳尖、通关,配穴尾尖、蹄头3.白针肺俞、苏气为主穴,睛明、百会、丹田为配穴配合用药内服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牛风热感冒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肌表发热、喜凉恶热、呼吸喘促,有时咳嗽、鼻流粘涕,食欲反刍减少,口渴欲饮,结膜偏红。
治疗用血针、水针、电针,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血针鼻俞、山根为主穴,通关、尾尖、耳尖为配穴;重者放颈脉血。
2.水针丹田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1次/d,连用3天。
3.电针天门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内服银翘散或桑菊饮。
牛肺热咳喘由于热壅于肺引起。
主要表现为鼻粗气喘,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咳嗽连声,日重夜轻,咳声洪亮或有黄色粘稠鼻液,粪干尿黄。
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肺止咳。
1.血针鼻俞为主穴,胸堂、颈脉、耳尖、通关为配穴。
2.水针丹田为主穴,配苏气、肺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或柴胡注射液5 ml,1次/d ,连用3~4次。
3.白针肺俞为主穴,百会、苏气为配穴。
4.拔火罐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内服清肺散。
牛肚胀(瘤胃臌气)由于瘤胃内草料异常发酵产气引起。
主要表现为肚腹胀满,呼吸促迫,摇尾踢腹,肛门外突,口色青紫。
治疗以巧治术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
1.巧治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顺气穴用新嫩树枝缓缓插入。
2.血针滴明、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耳尖为配穴。
3.白针脾俞、关元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
针后施捋尾按摩术,从尾根向尾尖滑捋20分钟。
4. 电针关元俞为主穴,食胀、后海为配穴。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牛马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牛、马肌肉、关节风湿痹症和闪跌扭伤在贵州铜仁地区及毗邻湖南湘西地区较为常见。
因气候、劳役的不同,风湿痹症多在深秋、冬季和初春发生。
而闪跌扭伤牛多见于开春犁田打耙之时,马主要用来拉车,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病变多在运动部位(前、后肢,腰部)造成不同程度跛行,影响使役,重者失去劳役能力;防治较为麻烦,特别是慢性患畜的治疗花费多,见效慢。
笔者及同事自1985年以来,采用水针疗法治疗该病,先后治愈79例闪跌扭伤及68例风湿痹症,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与同行探讨。
1穴位的选取采取“循经取穴”的方法,根据患病性质、部位选取主要位于患病部或附近的经络属穴。
(1)肩、肘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肘部配肘俞、前三里,肩胛部配膊中、天宗、肺攀。
(2)腕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抢风;配穴:膝眼、阿是穴。
(3)指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缠腕;配穴:前肢配抢风,后肢配阳陵泉。
(4)荐髂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肾俞;配穴:肾角、肾棚、巴山。
(5)髋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大胯、环后;配穴:小胯、汗沟。
(6)膝、跗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阳陵泉、后通膊;配穴:膝部配掠草、丰隆,跗部配阿是穴。
(7)前肢风湿。
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膊中、天宗、肘俞。
(8)后肢风湿。
主穴:大跨、环跳;配穴:小胯、环后、阳陵泉、汗沟。
(9)腰、背部风湿。
主穴:肾俞、腰中;配穴:肾角、肾棚。
(10)颈、肩部风湿。
主穴:阿是穴;配穴:肩井、膊栏。
2药物的选用及配伍根据消炎、镇痛、抗风湿的原则选取药物。
2.1闪跌扭伤配方1:青霉素40~80万u,1%~2%奴夫卡因20~40ml,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125mg(也可用强的松龙50~125mg)混合溶解后供1次注射1~3穴。
混合时先用少量灭菌注射用水将青霉素稀释后再加入他药。
配方2:复方草珊瑚注射液(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草珊瑚、虎杖等,贵州省铜仁地区民族兽药厂生产,具有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
牛病针灸处方牛风寒感冒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镜无汗,鼻息不通或流清涕,反刍减少或停止;重则高热不退,耳鼻四肢厥冷,肢体拘急,咳嗽。
治疗用水针、血针、白针,配合中药辛温解表1.水针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
或丹田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每天一次,连用3天。
2.血针主穴山根、耳尖、通关,配穴尾尖、蹄头3.白针肺俞、苏气为主穴,睛明、百会、丹田为配穴配合用药内服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牛风热感冒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引起。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肌表发热、喜凉恶热、呼吸喘促,有时咳嗽、鼻流粘涕,食欲反刍减少,口渴欲饮,结膜偏红。
治疗用血针、水针、电针,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血针鼻俞、山根为主穴,通关、尾尖、耳尖为配穴;重者放颈脉血。
2.水针丹田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1次/d,连用3天。
3.电针天门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内服银翘散或桑菊饮。
牛肺热咳喘由于热壅于肺引起。
主要表现为鼻粗气喘,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咳嗽连声,日重夜轻,咳声洪亮或有黄色粘稠鼻液,粪干尿黄。
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肺止咳。
1.血针鼻俞为主穴,胸堂、颈脉、耳尖、通关为配穴。
2.水针丹田为主穴,配苏气、肺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或柴胡注射液5 ml,1次/d ,连用3~4次。
3. 3.白针肺俞为主穴,百会、苏气为配穴。
4.拔火罐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内服清肺散。
牛肚胀(瘤胃臌气)由于瘤胃内草料异常发酵产气引起。
主要表现为肚腹胀满,呼吸促迫,摇尾踢腹,肛门外突,口色青紫。
治疗以巧治术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
1.巧治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顺气穴用新嫩树枝缓缓插入。
2.血针滴明、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耳尖为配穴。
3.白针脾俞、关元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
针后施捋尾按摩术,从尾根向尾尖滑捋20分钟。
4. 电针关元俞为主穴,食胀、后海为配穴。
黄牛腰脊闪伤症的针灸治疗作者:高士义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6期摘要:作为黄牛等役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腰脊闪伤症对役畜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一般采取针灸治疗是可以取得手到病除、奏效迅速、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故而在面对黄牛腰脊闪伤症的时候,采用针灸治疗是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黄牛;闪伤;针灸治疗;常见多发病;火针;电针;穴位中图分类号: S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80-10 引言黄牛是我国大部分农耕区和畜牧区常见的牛种,其因毛以黄色为主而得此名。
黄牛体质粗壮,肌肉发达,头部粗壮,脚跟圆形,正是这些特质而得到广大农民和牧民的喜爱。
腰脊闪伤症是黄牛等役畜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观察发现使用针灸治疗黄牛的腰脊闪伤症非常有效,其疗效之快、操作之便捷超过了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本文根据近些日子以来观察到的100例临床病例,对针灸治疗腰脊闪伤症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论述,现将其报道如下,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1病因一般来说,黄牛发生腰脊闪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极其繁杂的,主要来说包括使役过重、跳坑过沟、两牛配套不当、骤打冷鞭、用力过猛等。
其他原因还包括黄牛在转弯处行走过于急促或者两头牛在打斗中闪伤腰脊等。
在本次研究中100例临床治疗的黄牛中发现使役不合黄牛本身情况而致使腰脊闪伤的有28头,占28%;因两牛配套不合乎实际或者突然打冷鞭而闪伤腰脊发病的有45头,占45%;因跳坑过沟、转弯太急22头,占22%;另外其他因幼畜跳跃、母畜发情闪伤发病的有5头,占5%。
2临床症状闪伤腰脊会致使腰背部气体功能失调的病理原因是现代兽医理论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般来说,骨头受肾的影响最大,筋受肝的影响最大。
此外牲畜的气息状况受到肾的影响最大,而肝则影响筋,所以肝肾损伤则会造成机气不畅而淤血,故而常见为腰脊疼痛、胸腹郁结等症状。
在临床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黄牛在患有腰脊闪伤症的时候会出现坐立不安,起卧不规律而表现为骤起骤卧;后背拱起,足部摆动不停;尾巴到处乱拧,而臀部向后缩进;观其舌苔则微红。
兽医针灸技术在小动物临床的应用兽医针灸技术源远流长,其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临床病例以大家畜为主,因此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马、牛等大动物的疾病。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饲养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小动物临床的发展,针灸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小动物临床治疗犬、猫的各种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概括起来,针灸在小动物临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动物临床的常见病,针灸主要用于治疗如下疾病:1.消化不良本病多采用白针治疗,穴位以后三里、脾俞、后海为主,配合百会、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膈俞等。
2.腹泻白针为主,穴位以脾俞、后海为主,配合后三里、百会、大肠俞、小肠俞、悬枢、中枢等。
脾虚久泻者,可以配合艾灸中脘、天枢、脾俞、后三里等;湿热泄泻者,可以配合血针涌泉、滴水等穴。
3.便秘以白针或电针为主,白针穴位以关元俞、大肠俞、脾俞为主,配合后三里、后海、百会、外关;电针可选双侧关元俞或脾俞穴。
4.呕吐白针为主,以外关、内关、后三里为主穴,配合脾俞、隔俞、中枢等穴。
5.脱肛首先应手法整复,然后针灸治疗。
白针选用百会、后海为主,配合后三里、命门、脾俞;电针选百会、后海穴组。
(二)呼吸系统疾病1.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白针或水针。
白针以大椎、肺俞为主穴,配合身柱、灵台等穴;水针喉俞穴注射抗生素。
(三)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疾病1.肌肉萎缩根据局部选穴的原则,选择患部周围的穴位进行白针治疗。
2.肌炎选择患部周围的穴位,多采用白针疗法,若肿胀严重,可选择患部周围的血针穴位进行治疗。
3.扭伤、关节炎选择患部周围的穴位,多采用白针疗法,肿胀和疼痛明显时,可选用血针疗法。
4.椎间盘突出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所选穴位也不同。
颈部及胸椎前段发病者,选天门、身柱、陶道、大椎、抢风、六缝(前肢)、郗上、前三里、内关、外关,以及在颈椎棘突间和胸椎棘突间病变部位周围选穴;胸椎后段和腰椎发病着,选中枢、命门、百会、二眼、后三里、后跟、中付、六缝(后肢),以及在患部附近胸椎和腰椎棘突间和棘突两侧背最长肌及髂肋肌沟中选穴。
针灸治疗奶黄牛瘫痪作者:郑建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6期摘要:在养牛生产中,奶黄牛瘫痪的病例时有发生。
兽医一般采取静脉补钙、补糖等措施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一而同。
下面笔者将多年来应用针炙治疗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治疗病例1.1奶黄牛生产瘫痪奶黄牛生产瘫痪是奶黄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性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产后3 d内高发。
(1)病因。
奶黄牛生产瘫痪是血钙、血糖急剧下降所致,时常并发镁降低,镁在钙代谢途径的许多环节中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奶黄牛;瘫痪;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兽医结合,以针灸为主,治好奶、黄牛瘫痪五例。
为今后治疗奶、黄牛瘫痪症,广泛应用和推广以针灸术通过经络与脉络途径达到治愈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针灸的原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针灸治疗既简便见效又快,不费分文,深受群众欢迎。
现将病理介绍于下:城西镇城西奶牛场六号牛产后一星期,突然卧地不起,明显产后瘫痪。
从西医理论上分析是因缺钙缺磷或钙磷平衡失调所致。
该场兽医立即按常规,静注葡萄糖酸钙1 0 0 0毫升加维生素C 75毫升,四小时后不见效果。
后又静注氯化钙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1500毫升,隔八小时仍不见效。
精神十分萎顿,有失神姿态岁无体温。
该场向外单位借吊车将牛由食槽卧位移至走廊,人工扶起不成。
改用针灸疗法,立即起身,观者大吃一惊。
针灸穴针有三关、山根,蹄门、汗沟、掠草、仰瓦,血印、涌泉、滴水,尾根,开风,垂珠、命门等穴位。
林场奶牛场144号奶牛,该牛产后五十余天,突然卧地不起。
分析为缺矿物质钙磷所致,当时兽医诊断为关节炎,曾用过青霉素油剂300万,每日一次,连续一星期同时用激素地塞米松5 0毫克一次肌注。
也用过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等药物,但未见效。
诊断认为是肾虚风湿疯瘫,受寒湿邪侵袭所致。
当时在百会穴注射士的宁1 2毫升隔十五分钟进行针灸,仰瓦穴,掠草穴、汗沟穴、尾尖穴、垂珠穴、涌泉穴、滴水穴、山根穴、开风穴、血印穴,大跨穴、追风穴,针灸后该牛立即起身站立,半月追访,牛正常。
2018年第6期 吉林畜牧兽医55·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血针疗法在牛病临床上的应用刘彦双1,于治山2,张 强3,孙玉海41.吉林省龙井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龙井 133400;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连云港 222000;3.吉林省龙井市白金乡畜牧兽医站,吉林龙井 133400;4.吉林省龙井市老头沟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龙井 133400针灸疗法是传统中兽医学中一项经常应用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独特之处。
它具有治病广泛,疗效迅速、经济安全、节省药品、器械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在当今倡导绿色、有机畜禽产品的大环境下更是避免兽药残留的有效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灸常用的针术有:白针、火针、血针、气针、电针、耳针、水针、激光针、磁针、微波针灸疗法等。
在基层诊疗过程中个人觉得施用血针疗法治疗牛病具有好取穴、施术直观、容易掌握、效果确切的特点。
即便是初学者或者饲养员都极易掌握运用。
1 血针疗法血针疗法是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针刺施术方法。
血针的行针方法是针刺时快速进针,一次穿透皮肤及血管。
使用宽针,针刃需与血管平行刺入,切勿切断血管。
泄血量,应根据畜体强弱、疾病性质和季节及针穴部位来定。
一般体壮、急性热性病,应多泄;体弱,慢性病应少放;针刺出血后多能自行止血或稍加压迫即可。
如出血不止时,应加大压迫,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钳或止血药止血。
序号穴位名称取穴针法1山根(人中)鼻镜上方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为主穴,左右鼻孔鼻翼上方正中各有一副穴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1 cm,出血即可2三江内眼角前下方2.5 cm 处的眼角静脉上小宽针或三棱针刺破血管放血3太阳外眼角后方约3 cm 处,颧弓上缘的凹陷正中小宽针或圆利针向后下方刺入1~1.5 cm 4耳尖耳背面距尖端3 cm 左右,耳大静脉的三条分支上手握紧耳根,使静脉怒张,中宽针刺破血管放血5舌底(通关和知甘)舌腹面舌系带两旁的静脉上宽针或三棱针直刺入0.3 cm,出血6颈脉(大脉)颈静脉沟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颈静脉上使颈静脉怒张,大宽针刺入1~1.5 cm,放大量血7胸膛胸骨两旁,胸外侧沟下部的臂头静脉上吊起牛头,中宽针刺破血管放血8带脉肘突出后约10 cm 处胸外静脉上,左右各一穴中宽针沿血管刺入1 cm,出血9缠腕(寸子)悬蹄外侧的间隙中中宽针沿骨间隙刺至对侧皮下,出血10涌泉悬蹄外侧的间隙中中小宽针沿骨间隙向后上方刺入1~1.5 cm,出血11蹄头(八字)蹄壳背侧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中小宽针直刺1 cm,出血12滴水同前肢“涌泉”同前肢“涌泉”13尾尖尾尖部中宽针刺入1 cm 或十字切开,出血2 消化不良、宿草不转的血针治疗老头沟镇太阳村某所饲养的黄牛产后3 d 发病。
兽医针灸临床应用点滴作者:夏昌云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08期兽医针灸是中兽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快而显著,节省药品费用,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
现将针灸在家畜几种常见内科病症上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1. 牛(羊)瘤胃臌气取穴:顺气穴,位于牛(羊)硬腭前部,齿板后方的切齿乳头两旁,共两穴。
治法:水牛臌气,用20~40厘米长的细柳条或其他光滑细长树枝插入顺气穴即可;黄牛或羊臌气,用刷把签或硬质的细草茎(黄牛15~30厘米,羊8~15厘米)插入顺气穴即可。
效果:一般在插枝后8~10分钟开始嗳气,之后臌气逐渐消退。
讨论:顺气穴插枝不但对瘤胃臌气疗效好,临床中对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都有一定的疗效。
2. 牛(羊)角膜、结膜炎取穴:顺气穴,阿是穴(病灶部位局部取穴)。
治法:顺气穴插枝同瘤胃臌气;患病牛(羊)站立保定后,对耳静脉进行消毒,抽取血液2~6毫升(双眼患病剂量加倍),消毒后将血液注入眼睑皮下,上、下眼睑各注射1~3毫升。
效果:一般在插枝和注射自体血液后12~24小时炎症开始逐渐消散。
讨论:顺气穴插枝配合阿是穴注射自体血液,治疗眼病效果理想,不易复发,轻微的只需顺气穴插枝即可。
据资料记载,顺气穴插枝可以增强T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3. 马(骡)腹痛症取穴:蹄头(蹄冠上缘前方与皮肤交界处,每蹄1穴,前蹄头稍偏外侧),三江(眼角下方静脉分叉处,左、右眼各1穴),后三里(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下方约3厘米的凹陷处,左、右肢各1穴)。
治法:站立保定,蹄头穴用中宽针顺肌腱向后下方刺入1厘米,出血;三江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三里用圆利针垂直刺入3~5厘米,捻转提插,留针5~10分钟。
效果:一般在针后5~10分钟疼痛开始缓解,除肠变位引起的腹痛外,止痛效果显著。
讨论:马(骡)腹痛症由多种消化道疾病引起,如肠痉挛、胃扩张、肠阻塞、肠变位、胃肠炎等,针刺蹄头、三江、后三里,不但能止痛,还能调理消化机能障碍。
中兽医常见病证针灸技法作者:吴昆泰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8年第05期摘要:兽医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针术和灸术防治动物疾病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是我国历代兽医学家在防治动物病证中不断总结和创造出的一种独特医疗技术,是我国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畜牧兽医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兽医;针灸技法;新概念病症“针灸”是针术和灸术的简称。
针术是运用针具刺激患病动物体的一定穴位以防治病证的技术;灸术是利用点燃的艾绒或其它温热物体对动物穴位或体表一定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防治病证的技术。
由于二者都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洽和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刺激穴位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证的目的。
同时,这两种技术,在临床上经常合并使用,又都属于外洽法,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把它们合并而简称为“针灸”。
这种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研究的进展和对国外的传播,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兽医专家和学者们的注视,因而更促进了它的传播和发展。
1穴位的寻找方法每个动物的体型都不尽相同,因此穴位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穴位的位置终究只是概略标准,所以必须进行寻找。
而这必须靠长年的训练才能办到,话虽如此,初学者仍有简单找到穴位的方法,只要用指尖按压穴位的周边,最疼痛的点就是了。
1.1寻找有指定指宽的穴位时有时会以“指宽”来指定穴位置(图1)。
一指宽,是拇指根部的宽度,二到四指,则是从食指和中指开始增加宽度。
这时也要以手指根部的宽度进行测量。
中兽医针灸师必须经过严格训练,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联系和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各种针灸手法技巧,为患畜设计出完整的针灸诊治步骤,取得理想效果。
1.2针灸常用穴位1.2.1血针部分血针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1。
1.2.2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2。
1.2.3心病部分心病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3。
牛的病治疗方案引言牛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家畜之一,但它们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为了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案,以及一些预防措施。
一、乳房炎的治疗方案乳房炎是牛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产奶量和质量。
以下是针对乳房炎的治疗方案:1.防止感染扩散:每天给乳房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的进一步传播。
2.应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治疗。
3.必要时进行针灸治疗:对乳房炎症状较重的牛,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二、肺炎的治疗方案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会造成牛的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以下是针对肺炎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牛:将患有肺炎的牛与其他牛隔离,避免疾病传播。
2.应用抗生素:选择适用于牛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疾病的迅速控制和消除。
3.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患病牛高营养的饲料,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三、瘤胃炎的治疗方案瘤胃炎是牛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饲料突然改变或过度饲喂引起的。
以下是针对瘤胃炎的治疗方案:1.调整饲料:逐步改变饲料,避免突然的变化,确保牛的消化系统适应新饲料。
2.使用药物:根据兽医的建议,给患有瘤胃炎的牛使用抗酸药或抗炎药进行治疗。
3.规律饲喂:建立有规律的饲喂习惯,避免过度饲喂和过度负荷。
四、口蹄疫的治疗方案口蹄疫是一种非常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会导致牛流口水、发热、趴地等症状。
以下是对口蹄疫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牛:将患有口蹄疫的牛立即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
2.加强清洁消毒:对牛棚、水槽、饲料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给予液体饲料:患病牛可能因口腔疼痛而拒绝摄食,此时可以给予液体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五、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除了及时治疗疾病,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牛病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牛病的疫苗接种方案:1.乳房炎:可使用乳房炎病原菌等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奶牛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
段冀西
【期刊名称】《吉林畜牧兽医》
【年(卷),期】1990(012)006
【摘要】1986年11月到1988年5月,对在十胜的鹿追镇饲养的奶牛,各种疾病实施了针灸治疗,得到如下报告。
疾病种类: 运动器官疾病:51例。
趴窝症、腰萎、神经麻痹等15种病症。
生殖器官疾病:34例。
分娩迟延、胎盘停滞、子宫蓄脓症、卵巢静止等9种病症。
消化器官疾病:23例。
食滞、肠梗阻,第四胃变位等6种病症。
共30种病症108例。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段冀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3.6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奶牛不孕症的概况 [J], 李锦宇;罗超应
2.奶牛乳房炎疾病防治技术——肖定汉老师在培训会上的讲稿之奶牛的四种常见疾病 [J], 无
3.致奶牛户:奶牛互助保险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奶牛创伤性网胃炎 [J], 王荣申
4.奶牛场的兽药采购及兽药在奶牛疾病防控中的安全使用 [J], 马震;肖喜东;罗鹏
5.2019国际奶牛疾病大会暨美国乳房炎协会区域会召开,聚焦奶牛疾病防控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牛中毒症
牛中毒症,又称为牛群病、牛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牛群集体发病的一种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牛群中出现大量感染和患病,导致牛的生活能力下降。
中医对于牛中毒症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中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的原
理是通过调理牛体内的阴阳平衡,清除病因,提高免疫力,促进牛的康复。
中医根据牛中毒症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
疗牛中毒症的方案:
1. 黄连细粉5克,大黄细粉10克,丁香细粉5克。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去渣留汤,温热饮服。
中药治疗的中医还会针对牛中毒症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按摩,针灸,艾灸等。
针灸和艾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牛的
康复。
中医还会结合中医四诊方法,如望、闻、问、切,全面了解牛的病情,才能针对病因
进行全面治疗。
中医在治疗牛中毒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中药治疗及针灸、艾灸等方法缓
解牛的症状,提高牛的免疫力,促进牛的康复。
为了保证牛的健康,建议养牛人士在面对
牛中毒症时,积极寻求中医的帮助。
牛病针灸治疗
随着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农村牛的饲养越来越广泛,牛在饲养中,难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而曾医针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多年动物疾病防治中总结出来的独特的医疗技术,用针灸疗法治疗牛病具有疗效显著,不产生药害,节约资金,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些牛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针灸用具
在牛的针灸治疗中所使用的用具有针具、灸疗用具、电针仪器三种。
1、针具
针具有毫针、小宽针和注射器。
毫针是针灸治疗中白针疗法绘常用的针具,特点是针尖圆锐,针体细长,多用于针刺治疗和火针疗法的治疗。
小宽针是针灸治疗中血针疗法常用的针具,特点是针头部分如孑状,针刃锋利,针体为圆柱形,主要用于血针术的治疗。
2、灸疗用具
在牛针灸治疗中所用的灸疗用具主耍就是醋获灸疗袋,它是将酷与麦荻拌和厉装入布袋中制成的,主耍用来对动物的灸熨。
3、电针仪器
电针治疗仪器是一-种低频脉冲发生器,它具有输出频率可调,波形多样,治疗时间可控制的优点,是一种现代针灸治疗仪器。
二、进针方法
在牛病的针灸治疗中所涉及的进针方法有缓进针法利速进针法,在使用毫针针灸时多用缓进针法,操作时一手按压穴位附近皮肤,一·手持针先将针尖刺入穴位皮下,然后缓慢捻转进针。
在使用血针治疗时,多用速进针法。
施术时,以针尖对准穴位,川轻巧敏捷的手法将针尖刺入穴位,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可减小治疗难度。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所有创伤性治疗中,对施术穴位、针具及施术人员的手都要用75%的酒精进行彻底消毒。
三、行针手法
行针是在针灸的弗针过程中采川捻转、弹拨等手段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针灸治疗效果的方法。
捻转是川手捏住针柄进行左右捻转,使针体正反方向转动180-360度,以达到加强刺激效果
注射器是用于水针疗法治疗的针具。
的行针手法,施术时转动角度大,频率快,刺激强;转动角度小,频率慢,刺激就小。
弹拨是川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震动,并将这种震动传递到穴位深部,加强刺激效果的行针手法。
四、牛的保定
牛虽然不会咬人,但它是大型动物,在针灸治疗时,有可能出现顶人,踢人的惜况,因此为了顺利地对牛进行针灸治疗,在对牛进行针灸施术前要对牛进行可靠的保定,- ·般对牛保定可采川保定架保定法,保定架保定具有保定可靠,实施方便,对牛无伤害的优点。
对牛进行保定时,先把牛赶进保定架,用麻绳把牛头吊起,再用麻绳栓系在保定架一侧,把麻绳绕过牛的背部,在另一侧保定架横杠上系牢,将牛在上下方向固定,防止牛跳跃。
为了防止牛踢人,牛的两条后腿要用绳子固定。
为了防止牛后退,还须在牛臀部横栏一道绳,这样将牛从儿个方向都固定好厉,牛的保定就完成了。
五、牛病针灸治疗
下面我们以牛的常见病为例介绍一下牛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牛的常见病之一,常因天气急剧变化,抵抗力下降,感受风寒所引起,牛风寒感冒可采用水针、血针和白针进行治
穴位介绍
现在我们介绍一下在治疗牛的风寒感冒时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
百会一位丁-腰荐十字部,也就是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间的|叫陷中。
苏气一位于第八、九胸椎棘突间的|叫陷中。
肺俞一位于倒数六肋间,骼骨翼上角水平线处的储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丹田一位于第一、二胸椎棘突间的凹陷中。
山根一位于鼻唇镜上缘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
耳尖一位于耳背侧距尖端3厘米的血管上,左右耳各三穴。
通关一位于舌体腹侧面,舌系带两旁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就是向动物的穴位中注射的萄糖或药物以增加疗效。
在风寒感冒的水针治疗中,百会为主穴,苏气为辅穴。
我们首先对百会进行治疗。
百会穴水针治疗所J1J 的药物为80力单位青霉索,施术时,将注射器刺入穴-4.5厘米,将药物注入穴位中,即完成了百会的水针治疗。
位3
当牛发生咳嗽气喘时,可选用苏气穴为辅穴。
苏气穴所使用的约物为每穴40万单位青宙索,注射器刺入的深度为3-4厘米,将药物注射到穴位后即完成了苏气穴的水针治疗
一般水针治疗每隔三日一次,连作两次。
血针疗法
血针疗法就是用宽针采用速刺手法,轻轻刺破穴位处的浅农血管使皮肤表面出血的治疗方法
在牛的风寒感冒治疗中,山根为主穴,耳尖、通关为辅穴。
山根穴主治感胃流涕,在治疗时,用宽针迅速刺破山根穴处的浅衣血管,使穴位处流出少量血液叩完成了治疗。
耳尖穴主治因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施术时,在对穴位处皮肤消毒后,用小宽针迅速刺破穴位处浅表静脉血管,使穴位处皮肤流出血液即可。
通关穴可治疗丫风寒感冒的发热和食欲不振,治疗时,用手掰开牛嘴,拉出牛舌,迅速刺破牛舌上通关穴的浅农血管,使牛舌通关穴流出血液即可。
血针治疗一般只作一次。
白针疗法
白针治疗就是用毫针刺入牛穴位的治疗方法,在牛风寒感冒的治疗中肺俞、苏气为主穴,百会、丹田为辅穴。
对牛的肺俞采用白针治疗可加强感冒咳嗽的治疗效果, J 施术时将毫针由穴位处向内下方刺入3厘米,并留针治疗。
当牛咳嗽气喘时,对苏气穴进行白针治疗可加强治疗效果,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3厘米并留针。
对百
会穴进行白针治疗可增加对风寒感冒的治疗效果,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4厘米并留针。
在白针治疗中,
加配丹川穴可增强四肢酸痛的治疗效果,施术时,将毫针刺入穴位4厘米并留针。
在牛的风寒感冒治疗中,需留针2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行针就是通过对毫针的捻转、捉拉、弹拨等方法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以增加治疗效果。
当留针时间到后,即可起针。
白针疗法可隔日一次,连作三次。
2.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4:的常见病之-,多因劳伤过度,饲喂管理不当,或久病失治引起。
本病治疗需用血针疗法、水针疗法、电针疗法和口针疗法进行配合施治。
穴位介绍
现在我们介绍一下在治疗牛的消化不良时,所涉及的穴位及穴位所在位置。
脾俞一位于倒数第三肋间,骼骨翼上角水平线上的骼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关元俞一位于肋骨与第一腰椎横突顶端Z 间的係肋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顺气一位于口内硬腭前·端,齿板后切齿乳头上的两个鼻腭管开口处,左右侧各一穴。
食胀一位于左侧倒数第二肋间与競结节下角水平线相交处。
通关、山根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