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25 KB
- 文档页数:3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5-9题(23分)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
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5、下面加点..的一组是()..词意义用法相同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公子乃谢.夫人去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求:寻求C.乃装.为去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归:归附。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譬若以肉投馁虎B.北乡自刭C.愿枉车骑过之 D.留军壁邺解析B.“乡”同“向”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而魏救不至救:救兵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遗:赠送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介绍,引见D.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解析D.伐:功劳,功绩。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窃为公子不取也B.身死于秦,为天下笑C.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D.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介词,表被动。
A.动词,认为;C.动词,难为;D.介词,替,给答案 B4.下列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于众人广坐之中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⑥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⑦而公子亲数存之⑧如姬资之三年A.①②//⑤⑦/⑥⑧B.①②//⑤⑦/⑥/⑧C.①②⑤//⑦⑥/⑧D.①②⑥//⑤/⑦/⑧解析①②,代词,他;③④,结构助词,的;⑥,代词,我;⑧,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B.不敢以其富贵骄士C.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D.而以公子为长者解析A指“结亲”;C指“用来……”;D指“有德行的人”。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B.公子从车骑,虚左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却秦存赵解析A为意动用法,BCD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A7.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何功之有哉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此五霸之伐也D.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被动句。
A为宾语前置句;B为主谓倒装句;C为判断句。
答案 D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1题。
《魏公子列传》练案1.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引:拉;赞:赞扬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数:多次;故:故意C.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勉:努力;从:随从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闻:听说;资:蓄积2.下列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于众人广坐之中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⑦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⑧而公子亲数存之⑨如姬资之三年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3.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4、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而公子亲数存之/ 请数公子行日D、所以不报谢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5、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畏廉将军哉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乃谢客就车C、而公子亲数存之/ 遂救邯郸,存赵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魏公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①,侯生曰:“公子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②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文本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村公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贏之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白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蠃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10.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第18课魏公子列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致.食客三千人致:招来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遗:赠送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介绍,引见D.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B.冠盖相属于魏C.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D.辞决而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C.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D.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公子从.车骑,虚左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B.北救赵而西却.秦C.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D.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A.请救于魏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6魏公子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直上载公子上坐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C.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D.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D[A项,“坐”同“座”;B项,“乡”同“向”;C项,“椎”同“锤”。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修身洁.行数十年B.公子从车骑,虚.左C.能急.人之困D.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C[A项,洁:使……高洁,使动用法;B项,使……空着;使动用法;C项,为……着急,为动用法;D项,使……站立着;使动词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B.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C.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D.①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D[A项,动词,做/动词,难为;B项,介词,在/介词,从;C项,介词,在/介词,因为;D项,副词,于是,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称赞B.此五霸之伐.也伐:功业C.而公子亲数存.之存:探问D.谢.客就车谢:辞别A[A项,“赞”应为“引见,介绍”的意思。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A.请救于魏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例句与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中的“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此处代指使者。
B.“公子即合符”中的“合符”:验证兵符相合。
符,兵符,古代调兵的书信。
C.“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中的“引公子就西阶”:古代迎宾,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魏公子列传阅读及答案参考实用一份魏公子列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1公子①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__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__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__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②。
遂乘胜还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③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②蒙骜:秦国大将。
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6.下列句中的“于”与“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告之于帝B.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C.苛政猛于虎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秦国的进攻,魏王多次派人去请公子,公子不肯回到魏国,主要是担忧魏王的责怪。
B.面对毛公、薛公的.劝说,公子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说明他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公子为将后,诸侯都派军队救助魏国,最终大败秦军,表明公子在诸侯间威望很高,公子的才能卓著。
D.打败秦军后,公子面对荣耀不能谦虚面对,反而沉溺酒色,最终因之身亡,令人叹息。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魏王患之患:②公子遂将将:③走蒙骜走:④竟病酒而卒竟:9.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魏公子列传》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矫.诏数遗..魏王冠.盖相属.嚄唶宿.将馁.虎曾.无一言屏.人间.语叱咤.风云不肖.意骄矜.昭王薨.执辔.愈恭二、解释下列加点字和划线词语。
仁而下.士以其富贵骄.士侯生摄敝..衣冠枉.车骑过.之谢.客就.车所以不报谢.者遍赞.宾客虚左以待为.寿侯生前为.公子亦足矣父为.人所杀如姬为.公子泣冠盖.相属.勒.兵下令为公子先引..矫.魏王令留军壁.邺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屏人间.语赵孝成王德.公子却.秦存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急人之困修身洁行三、给下列加点字用法分类。
(以“/”作为划分标识。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公子患.之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④侯生乃屏.人间语⑤袖.四十斤铁椎⑥却秦存.赵⑦公子怪之⑧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四、下列句子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公子颜色愈和B.举手视公子曰C.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D.公子勉之矣五、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五霸之伐.也平(屈原)伐.其功B.致.食客三千人致.光之言C.如姬资.之三年资.怨而助祸D.顾.未有路耳顾.计不知所出耳六、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辞决而行B.椎杀晋鄙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D.北乡自刭《魏公子列传》练习答案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矫.诏jiǎo 数遗..魏王shuòwèi 冠.盖相属.guān zhǔ嚄唶宿.将sù馁.虎něi 曾.无一言zēng 屏.人间.语bǐng jiàn 叱咤.风云zhà不肖.xiào 意骄矜.jīn 昭王薨.hōng 执辔.愈恭pèi八、解释下列加点字和划线词语。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自甘居于人下)以其富贵骄.士(骄傲地对待,傲视)侯生摄敝..衣冠(整理整顿)(破)枉.车骑过.之(屈就)(拜访)谢.客就.车(辞别)(登上)所以不报谢.者(报答)遍赞.宾客(告,介绍)虚左以待:空出左边的座位表示尊重贤士。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信陵君救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上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3哥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侯生日:“公子喜土,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日:“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承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或I希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日:又不然也。
余所洋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成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魏公子列传阅读答案【篇一:魏公子列传练习题】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连续b.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c.约.车骑百余乘约:凑集、备办d.勒.兵下令军中勒:约束、整顿解析:b项,“伐”应解释为“功劳,功绩”。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乃谢客就车②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b. ①愿枉车骑过之②臣所过屠者朱亥c. 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②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d. 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②引公子就西阶解析:a项,辞别;感谢。
b项,均为“拜访”。
c项,原因;所以。
d项,成就;趋向,往……去。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b. 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c. 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d. ①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解析:a项,做;难为。
b项,在;从。
c项,在;因为。
d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致.食客三千人致:招来B.乃谢.客就车谢:辞别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介绍,引见D.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解析:选D。
伐:功劳,功绩。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谦而礼交之②驱而之薛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公子勉之矣⑤之二虫又何知⑥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⑦公子往数请之⑧愿枉车骑过之A.①⑦⑧/②/③/④/⑤/⑥B.①⑦⑧/②③/④/⑤/⑥C.①⑦/②③/④⑧/⑤⑥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解析:选A。
第三人称代词/动词,到/助词,的/音节助词/指示代词/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公子从.车骑,虚左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B.为能急.人之困C.北救赵而西却.秦D.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解析:选C。
C项与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A.欲以观公子B.请救于魏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解析:选C。
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D 项,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文言文《史记·魏公子列传》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
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B.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C.赵王扫除自迎除:清除D.高祖始微少时微:卑贱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
《魏公子列传》练习一.加点字注音安釐.王昭王薨.不肖.厚遗.之车骑.摄.敝衣冠执辔.枉.俾倪..酒酣.为.寿邯郸..姊.冠.盖相属.于魏自度.百余乘.譬.若以肉投馁.虎屏.人间.语晋.鄙嚄唶宿...将北乡.自刭.铁椎.韊.矢.二.加点字解释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⑵愿枉.车骑过.之⑶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⑷乃谢客就车⑸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⑹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⑺不宜.有所过.⑻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⑼吾攻赵旦暮且.下⑽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⑾约.车骑百余乘.⑿欲以.客往赴秦军⒀然公子遇.臣厚⒁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⒂侯生乃屏.人间语.⒃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⒄如姬资.之三年⒅无所辞.,顾.未有路耳⒆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⒇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21.晋鄙嚄唶宿将....22.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3.矫.魏王令代晋鄙24.举手视...公子曰25.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26.勒.兵,下令军中27.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28.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29.窃为..公子不取也30.赵王扫除.自迎三.下列句子中有无活用的词?如有,请找出并解释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⑵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⑶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⑷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⑸侯生下见其客朱亥⑹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⑺朱亥故不复谢,公子谢之⑻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⑼留军壁邺⑽为能急人之困⑾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⑿侯生乃屏人间语⒀北救赵而西却秦⒁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⒂遂救邯郸,存赵⒃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⒄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杀……⒅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四.一词多义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过行过.夷门,见侯生故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公子过.谢侯生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乃谢客就.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数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引公子就.西阶请数.公子行日翻译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B.卒定变法之令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C.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B.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若属皆且为之所虏C.于是太子犯法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乃使使割河西之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9.把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魏安釐王二十年,昭王已破赵长平军,乂进兵圉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 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见候嬴,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公子亦自知也。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为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鹫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霖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为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鹫
B.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为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贅
C.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为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聲
D.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为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魏国公子,即魏无忌。
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是战国有名的“四公子”,以带兵和谋略著称。
B.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C.高祖,即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D.大梁,公子祠堂所在地,战国时魏国的都城。
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魏惠王乂称梁惠王。
12.下勾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
秦侵犯赵;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兵救赵,实则观望。
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从。
B.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
得侯嬴献计,魏公子求助于魏王爱妃如姬,如姬感
念公子报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
秦常出兵攻击魏;魏王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诸侯支援,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魏公子威震天下,被秦陷害。
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悬赏三年,
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有人能做到。
(2)公子自己知道两次(第二次)因诽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亲近女人。
参考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
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徳,宾客众多,十儿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
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
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去救赵国。
秦昭王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攻打赵国,短时间内就要打下,如果有诸侯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乂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
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
公子见侯赢,侯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
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悬赏三年,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
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
如姬想要为公子效命而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
”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
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开拔前线攻击秦军。
秦军解圉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
秦国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
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
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
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黃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贅败逃。
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多次实行反间讣,(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
魏王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
公子自己知道两次因诽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亲近女人。
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
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汉高祖十二年,他从击败叛将霖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