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室内质控要点[研究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22
输血科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依据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室内质控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3.职责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4.原理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以下简称室内质控)的目的是为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室内质控就是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收集标本开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
5.所需设备、试剂及质控品5.1设备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人球蛋白试剂,单克隆抗-A、抗-B,A、B、O型试剂红细胞等,抗-D,筛选细胞。
5.3质控品5.3.1质控品来源选择上一工作日A型和B型样本各一份,作为当前工作日的质控品,随当日样本同检。
5.3.2质控样本要求①ABO正反定型呈典型的A型或B型反应模式;②RH(D)阳性;③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④样本无溶血。
5.3.4凝聚胺试剂质控:A型或B型自身交叉配血试验为阴性质控,A 型与B型异型交叉配血试验(非配合型交叉)为阳性质控,随当日首份交叉配血同测。
预期质控结果:阴性质控不凝聚(阴性),阳性质控凝聚(阳性)。
6.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7.步骤与方法7.1人员的培训和职责做好质控的关键在人员,通过培训,使其掌握质控的基础知识、一般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
7.2标本的控制标本要求有唯一性标识。
标本在采集、运送、交接、处理、存储、消毁和记录等环节上都要控制,并有追溯性。
7.4试剂的质量控制选用质量可靠、通过质量评价的试剂盒。
日常工作应进行两个水平的质量控制。
7.4.1常规使用方法的每日质量控制,对每一新批次试剂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标签、批号、有效期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中心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和室内、室间质控制度
1、为确保安全输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
感、高度的质量意识及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实验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3、各种试剂坚持购买使用三证齐全产品,所用试剂必
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质量。
4、接受标本和发放血液必须坚持“三查”、“七对”
制度,准确无误后才可签收、签发。
5、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
两人上班
时,每次均由另一人复查;只一人上班时,本人仔细复核,签上姓名,方可发出报告。
6、配血标本必须使用近期新鲜的,即要求三天内,若。
输血科室内质控制度
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专业组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专业组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由科室组织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抽查评估。
输血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管理
在实施室内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根据目前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开展情况,将整个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人为地分为过程控制和试剂控制两部分,以便于实际操作和管理。
本实验室质控包括 ABO及RhD 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检。
一、室内质控品的要求:样品为江苏力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二、实施室内质控的频次要求:每周进行1次。
三、试剂控制基本原则:
抗A、抗B、抗D血清、反定 ABO细胞、抗筛细胞与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和“室内质控品的组成”给出的反应格局表格进行对照,一致则表明此次室内质控通过,反之为不通过,请查明原因后方可开展工作。
四、质控品的使用:工作人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之前将质控品复温15~30分钟,避免剧烈震荡;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质控品外观质量,每次加样完成后应立即放入2℃~8℃试剂冰箱内保存,以保证质控品质量指标的稳定。
五、失控原因分析:导致质控品测定结果失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人为操作失误试剂污染检测系统维护不当质控品质量问题。
当结果出现失控后,应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失控原因。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旨在规范检验人员的室内质控操作程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输血科员工都应该遵守执行。
一、ABO、RhD血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该规程的检验原理是选择已知型别的红细胞和血清,根据它们与在用试剂标准血清的阳性和阴性检测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监控实验室进行ABO、RhD血型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主要试剂组成包括质控品和血型鉴定试剂。
质控品包括样本1A1型RhD(+)红细胞、样本2B型RhD(+)红细胞、样本3A血清、样本4B血清、样本5O型RhD(+)红细胞和样本6RhD(-)红细胞。
血型鉴定试剂包括标准血清:抗A,抗B,抗D、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Ac,Bc,Oc以及ABO血型抗原检测卡(微柱凝胶)。
卡式专用离心机是该规程的主要仪器。
操作步骤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体执行。
建立参考值是该规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通过统计实验室内已知血型的样本来确定参考值。
以上是关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通过遵守该规程,可以确保输血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聚胺介质法是一种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和Zeta电位来实现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该方法首先使用低离子溶液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然后加入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中和凝聚胺阳离子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
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试验结果为阳性。
微柱凝胶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方法选择已知的血清和相应的细胞,标本其与在用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中的阳性及阴性结果,通过每天或每批与待检标本相同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以监控实验室进行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用的试剂、设备及实验流程,并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输血科室内质控总结输血科室内质控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输血科室内质控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输血科室内质控总结1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带领和关怀下,在院各科室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下,全科职工齐心协力,注重抓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输血科的标准操作,较好的完成了科室要求输血科目标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配合临床输血工作:积极配合临床个科室常规和紧急供血输血工作,准确、及时、无差错。
帮助科室人员和新来的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输血科的各项工作和交接工作。
二、积极开展输血科室内血液使用的安全质量控制认真参加和学习血站组织的加强输血科质量质评工作各项会议。
及时向领导汇报和落实参加的会议精神。
1、输血科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
严格执行血型正反定型操作,输血科冰箱的温度控制(恒定在2~6℃)。
2、积极认真参加向其他单位学习工作:通过参加此项学习,提高了我科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整体素质:1、按照实验室验收标准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全科人共同努力和帮助下,建立健全了科室管理文件(包括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各级人员责任),质量管理文件,输血科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实验室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等等。
为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配血效率和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输血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受领导关心和帮助指导,至此在精神面貌、工作热情、工作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四、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是从整章建制抓落实入手。
落实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去进行各种操作,按照仪器维护按日、周、月、年维护要求去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按照所开展的工作要求、特点、项目去开展业务学习。
输血科室内质量控制管理规程一、目的:为控制输血科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批间和批内的一致性,在每批试剂和每日工作前,执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2.2(9)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三、职责:由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实施。
四、管理程序:(一)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定义:就是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导致不满的原因。
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收集标本开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
(二)仪器设备的质控:每日进行仪器的监测和维护,贮血冰箱、化浆机等,为每月一次。
(三)血标本的质控:要求每一份血标本有唯一性标识,对血标本的交接、贮存、处理、销毁等有记录,可追溯性。
(四)试剂的质量控制:选用质量可靠、通过质量评价的试剂盒。
(五)每一批次的试剂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批号、有效期以及试验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六)对每日连续使用的试剂,工作前应检查试剂的外观,做试验,保证试剂的有效性;非连续使用的试剂,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适量控制,并填写《常用试剂质控记录》。
(七)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八)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九)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十)质控品1.单克隆抗-A/B、RH试剂和反定型试剂红细胞:市血液中心提供的红细胞制品的血辫。
此血辫的血型是经过市血液中心3次以上的复查,因此认定它为质控品。
或购置专门的质控品。
2.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不规则抗体用、交叉配血试验用):非同型的血液之间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科室内质控项目及方案一、目的:考察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稳定。
二、原理: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三、试剂组成:1、AB型Rh阴性红细胞。
2、O型Rh阳性红细胞。
3、AB型血浆。
4、O型血浆。
检测项目: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检、交叉配血四、适用范围:试管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五、检验方法:1、确认:首次应用室内质控品时,应进行确认凝集强度试验。
方法:重复检测两次或以上进行结果对照,确定本实验室对样品管检测的凝集强度,并以此为标准。
2、用微柱凝胶卡法做ABO正定型、RhD时,将红细胞直接稀释至相应的红细胞悬液浓度,进行分装后冷藏保存。
3、样本3含有弱D抗体,要稀释后才能用于反定型和抗体筛检。
方法:首先对样本做倍比稀释,再与抗筛细胞进行检测,测出与其反应强度在1+的稀释比例,按比例稀释后应用。
稀释后的血浆可分装后冷冻保存。
样本4直接分装后冷冻保存。
六、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医院输血科IQC检测反应记录单》各项内容进行填写,与“室内质控品的组成”绘出的反应格局表格进行对照,一致则表明此次室内质控通过,反之则为不通过。
请查明原因后,方可开展常规工作。
七、注意事项:1、本质控品只能用于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研究,不能作为试剂。
2、本质控品虽经检测并已对其进行病毒灭活,操作中仍应按照一般血液标准使用,注意防护措施。
3、本质控品最佳保存条件为2℃-8℃,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冷藏室内。
4、使用本质控品,先在室温平衡10-15min,才可进行相关检测工作,如需混匀,应避免剧烈摇动。
5、红细胞质控品出现轻微溶血后,可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洗涤,重新悬浮后使用。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一、室内质量控制概念IQC(Internal Quality Control)作为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部份,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遵如实验室制定的室内质控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选择适当的实验方式和步骤,持续评价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靠得住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测的一致性,以肯定测定结果是不是靠得住、可否发出报告的一项工作,是对实验室检测的即时性评价。
二、室内质控的法律约定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查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
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办法,并详细记录。
”二、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实验室和采供血机构的血型参比实验室作为提供临床输血诊断和社会性检测的机构属于临床实验室范围,所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也应该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
三、质控人员职责一、各检测职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进程。
二、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四、质控品来源和技术要求一、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品、第三方实验室提供或实验室自制质控品。
二、技术要求(1)由生产商或供给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2)自制质控品,必需经本实验室鉴定,取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
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样蛋白干扰等情况。
五、质控品常规利用前的确认一、生产商或供给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利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转变、溶血应放弃利用并改换新的质控品。
二、自制质控品:(1)抗凝全血标本:未经其他处置,参照红细胞保留期,利用前一样检查外观,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情况。
(2)红细胞溶液:经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处置,一般当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