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124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临床上的剖宫产率也呈现出了迅速上升的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这是产科医护人员亟须处理的工作重点。
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现象,以及术后出血、输卵管粘连和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因此,为了预防产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母婴健康以及产妇的术后恢复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阶段和产褥时期内,产妇由于个人体质以及产程中受到手术时间较长或失血过多等影响,导致术后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细菌入侵,造成生殖道感染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产褥感染的类型还包括子宫内膜感染,其导致子宫周围组织发生炎症。
若产妇发生产褥感染,在临床上表现为恶露增多且伴随浓重的异味,子宫体积逐渐变大,且腹部下方偶尔会出现剧烈的压痛感。
2.尿路感染。
产妇在剖宫产过程中出血量过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体质虚弱,因而细菌很容易进入体内引发感染;并且,术后病室内人员流动较密集、通风条件不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会使产妇容易感染。
由于人体在排尿过程中会被腹、盆底两个功能所影响,伤口的疼痛会引起收缩功能上的障碍,使排尿系统受到制约造成排尿困难从而出现尿路感染的现象。
3.产后出血。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后,由于个人体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贫血症状等因素的影响,产妇都会发生术后出血的可能。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在术前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以及手术操作中的出血情况,导致术后护理不当而出血;对于有些贫血或术中出血较多的产妇而言,在术后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不良的症状,出血较为迟缓,因而在手术过后才会出现阴道流血的不良反应。
4.尿潴留。
剖宫产术是一种需要进行麻醉的手术,但是有的产妇会受到手术麻醉的影响,而使得膀胱感觉神经受到一定的抑制。
在术后由于腹部的切口会造成疼痛,从而不敢用力过猛,很多产妇又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加上在分娩后产妇腹腔内的压力下降,腹壁的肌肉松弛,导致排尿的压力降低,从而使膀胱受到压迫的时间就会变长,最终导致膀胱充血水肿而引起尿潴留。
医药界 2020年04月第07期—129—临床经验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对策陈 娟(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7-129-01科学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捷,生育自古以来就是大事。
古时女性生产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鬼门关,并且只能被动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进行分娩,而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来完成分娩。
医学技术的逐渐成熟,让剖宫产术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剖宫产毫无危险性,它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依然会威胁着产妇与胎儿的安全。
那么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来预防呢?一、什么是剖宫产?剖宫产还有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剖腹产,它在妇产科是一种很普遍的手术。
它就是把准妈妈的腹部和子宫通过手术的方式切开,把胎儿从子宫取出,完成分娩过程。
剖宫产的出现解决了自古以来的难产问题,从而拯救了越来越多的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与健康。
二、什么情况下要选择剖宫产1、难产的孕妇。
如胎儿比较大,产妇的骨盆相对胎儿来讲要小得多,这个时候很难进行自然分娩,就可选择剖宫产。
2、产妇的软产道存在非正常情况,比如存在阴道发育畸形、瘢痕狭窄等问题,就算把会阴切开,孕妇也很难通过顺产的方式把胎儿生产下来。
3、胎儿的胎位不正常时。
比如胎儿不是头朝下,而是躯体横斜时,顺产时胎儿和产妇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就该选择剖宫产。
4、胎儿的脐带出现脱垂状况时。
如果脐带比胎儿露出的部位先脱出到阴道外面,胎儿有很大几率会出现宫内窘迫,这样胎儿甚至会面临死亡的风险。
5、不止一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这种产妇很容易出现子宫破裂等情况,因此不适合选择顺产。
三、剖宫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出血:产后出血这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同时也会带来极高的死亡率。
出血主要是因为术后产妇的子宫没有力气完成收缩,如果出现出血现象,有没有立即将血止住,那么产妇的生命随时会逝去。
剖宫产手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概述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手术后的安全和有效恢复,对剖宫产手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非常重要。
主要潜在并发症剖宫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潜在并发症:1.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发热、红肿、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2.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丢失过多。
3. 输尿管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误伤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困难、尿液潴留等问题。
4. 血栓形成:剖宫产手术后,女性较易发生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
5. 疼痛:手术后可能出现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痛等不适感。
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针对剖宫产手术后的潜在并发症,可以采取以下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1. 跟踪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体温、切口情况、出血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切口护理:保持剖宫产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受到细菌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3.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4. 体位调整:手术后合理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压迫尿液排出和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疼痛管理: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法,具体的措施还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任何情况下,都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和寻求帮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
>注意:此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剖宫产手术后风险评估和预防方法应以医生的意见为准。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诊断及治疗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产科医师工作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产科情况复杂,有些指征很明确称绝对手术指征包括:骨盆狭窄、头盆不称、横位、软产道异常、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
相对手术指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臀位、部分性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过期妊娠、妊娠并发(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胆汁淤积综合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肾病综合症等;瘢痕子宫、社会因素、高龄初产、珍贵儿、无任何指征家属要求手术;其他;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过期妊娠;前次剖宫产而今次不宜试产者、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等。
本文将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1 剖宫产后并发症及方法1.1出血为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1983 年全国产后出血协作组共测量47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75.53ml , 24h总出血量的中位数532.14ml ,而正常阴道分娩24h 总出血量的中位数仅为341ml。
1.1.1子宫切口出血是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出血量多的根本原因,尤其子宫切开口延长撕裂及损伤血管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
延长的裂伤部位不易暴露,缝合止血困难手术时间长,也是造成大量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切口出血,在切开宫壁,必须纠正右旋的子宫,以免开口偏于一侧而伤及子宫侧壁较大的血管;切口长度要适中,一般ii~i2cm避免过小;前壁如有粗大曲张血管,可做缝扎然后切开。
1.1.2进入产程后行剖宫产,产程长、宫缩乏力也是剖宫产出血的原因之一。
产程延长时,往往先露低,因而增加了手术的困难。
取出胎儿后及时用药加强宫缩。
1.1.3剖宫产手术后晚期阴道出血,是一严重并发症。
首次出血可能在术后10d 左右,或迟至术后1 个月,以后反复出血,甚至导致休克。
原因多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有关,横切口向两侧延长伤及较大的血管或缝合过多、过密、导致供血不足坏死;切口过低接近阴道,胎膜早破使上行感染机会增加,影响切口愈合。
有些学者认为切口以手指钝性分离比较好,使一些被断裂的血管断端远离切口,缝合过程中,缝合范围内可能未将血管断端包括进去而导致晚期阴道出血。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手术2小时后鼓励并协助产妇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有痰者协助产妇及时咳出。
2、预防褥疮: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及时做好皮肤护理,勤换衣、裤;督促并协助产妇翻身,尤其是水肿病人,皮肤抵抗力低下,肢体受压后容易发生褥疮,应特别注意。
3、预防尿路感染: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导尿期间,做好会阴部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勿使尿袋及引流管高于臀部,以防逆行感染,拔尿管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尽早解小便,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4、预防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术后2小时鼓励并协助产妇翻身,拔尿管后督促并协助产妇下床活动。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力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更妥当,强调了形成溃疡的主要原因。
压疮发生的原因:1、压力因素2、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3、营养状况4、年龄5、体温升高6、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1)一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
(2)二期:炎性浸润期(3)浅度溃疡期(4)坏死溃疡期
压疮的局部治疗与护理
1)淤血红润期:此期护理的要点是去除致病原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
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加强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炎性浸润期:此期应保护皮肤,防止感染发生。
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应注意对出现水泡的皮肤进行护理,未破的小水泡应尽量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局部消毒后,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根据情况还可选择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治疗。
3)浅度溃疡期:此期应尽量保持局部疮面清洁。
4)坏死溃疡期:此期应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