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针灸学勘误
- 格式:pdf
- 大小:275.82 KB
- 文档页数:1
2023版中医考研学霸笔记勘误一、序言近年来,中医药专业的热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中医药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而中医考研更是备受关注。
对于准备参加2023年中医考研的学子来说,学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然而,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资料中的错误或疏漏,笔记的勘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勘误内容1.原书中P.30的内容存在错误。
书中提到“针灸学中的‘针’,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针灸针”是错误的。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针灸学中的‘针’是一种专门用于针灸治疗的细长金属器具,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针”。
2.在P.56的地方,提及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和精髓”,这个表述在本书中并不准确。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的一系列理论,而非单单是阴阳五行学说”。
3.P.102处提到“针灸经络学后,将能为更多人疾病治疗、保健治未病提供帮助”,这句话的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通过学习针灸经络学,能够更好地掌握针灸治疗的技巧,为更多患者的疾病治疗、健康保健及未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三、勘误原因分析上述的错误和疏漏,部分是由于编辑和校对工作中的疏忽,另一部分则可能是作者在表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笔误。
在对这些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编写和校对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更深入地了解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如此重要。
四、勘误意义起初,我们主要是希望在这些纠正后的内容得到更好地传达,更准确地向读者介绍中医学知识。
但是逐渐地,我们所代表的观点和观念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我们会省思过去在这个领域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的知识和观念,也不断地借鉴、吸取来自不同层面的新观点与新知识,对中医学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五、勘误应对措施1.对于印刷出版方面的错误,需要及时通联出版社进行勘误书目的印刷,以便向广大读者发布勘误信息。
2.对于涉及内容和观点的错误,需要及时向读者发布勘误通知,以纠正错误观点,确保读者获取正确的知识。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针灸学刺灸法1.毫针刺法(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3)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角度与深度的概念,针对不同部位、病情的体质针刺角度、深度的选择。
(4)行针法:基本手法及辅助手法。
(5)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常用单式补泻手法。
(7)晕针、滞针、血肿等常见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8)针刺的注意事项。
2.灸法(1)灸法的种类。
(2)灸法的作用。
(3)下列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温针灸。
3.拔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
4.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
5.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中医基础理论勘误页码 错误 更正基础篇8P8,第13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9第5行气概念来自于“云气说”11 补充(八)阴阳的交感互藏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1、含义①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②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2、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①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
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万物才得以成长。
②阴阳互藏之道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悟。
按照“气一元论”的观点,气为宇宙之本原,气别阴阳,以成天地。
但在“积阳为天”之时,地阴之气已寓其中;在“积阴为地”之际,天阳之气已涵其内。
③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阶段,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这种最佳状态的实现来自于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协调,即古代哲学家所说的“和”。
如《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气以为和”,是说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
④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若阳中无阴,阴中无阳,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32题答案 B39第36题答案 E73 倒数第四行:赢羸(全书统一为此字)冲刺篇1169 奇经八脉备注与脏腑无直接络属,相互无表里关系1171 专题十:组别经别。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腧穴总论1. 腧穴的概念别称:腧穴在《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
人体的腧穴既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2. 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①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因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十四经穴共有361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②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
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
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经穴部位》,对48个奇穴的部位确定了统一的定位标准。
③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阿是穴多治局部病变。
其命名由唐代孙思邈首先提出。
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3. 腧穴的治疗作用(主治特点)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①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腌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腌”即转输、输通、输注;“穴” 即孔、隙。
腌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
人体的腌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的分类⑴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腌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共有361穴。
⑵奇穴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腌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
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⑶阿是穴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二、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1.腧穴的治疗作用⑴近治作用腌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腌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特殊作用某些腌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腌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腧穴的主治规律腌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
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1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医.学全.在线. 网站提供.即所谓“定经不定穴”。
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腌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腌穴的分部主治与腌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腌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腌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
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伸侧)为“外侧”。
刘应科中医考研中药4刘应科简介刘应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中药论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分析学等。
出版了多本中药方剂书籍和科研论著。
中药汇编中医学中,中药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草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药理学、药效学、药物学知识和临床应用经验。
刘应科在其著作中编写了大量的中药汇编,方便中药学习者使用和查阅。
其中,刘应科中医考研系列教材《中药》就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药概念、分类、药调、方剂及其功效等方面的教材。
其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易于掌握,深受考生和中医学习者的喜爱。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学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学两大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学科;中医临床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学科。
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必须熟练掌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典籍,对中医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中医经典理论中更强调颐、气、神的综合作用,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密切,并把人体内脏系统和经络系统、五脏六腑与望闻问切等内容作为治疗参考。
这种独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使得中医药学具有高度的疗效和独特的治疗机制。
中医药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材的分类和功效中药材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
其中,植物性中药作为中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6000-8000多种中草药,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治疗范围。
中药材可以按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药效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和划分。
按照药效的不同,中草药可以被分为清热药、润燥药、解味药、行气药等等。
例如,甘草、黄芩、板蓝根都是清热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用于治疗高热、咽喉炎、麻疹等症状。
此外,中药材在生长和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品质量的保证,而药效的充分发挥需要选用适当的药调或药方,并经过正确的处理、煎煮和药用方法。
《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
针灸学勘误
页码 错误 更正
基础篇
702 题干“阿穴”阿是穴
703 第31题答案 E
708 癥症
711 Tips:3中的“郗”郄(全书统一为此字)
712 7.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段中应为“次髎”
726 18题D选项“太”大
727
隔腧膈俞(全书统一为此字)
上胭内廉上阴内廉
731 疾徐徐疾(全书统一为此词)
738 素髂素髎(全书统一为此字)
750 肝肾阴虚加肝肾肝肾阴虚加肝俞
冲刺篇
1121癥瘕症瘕
1123瘰疡瘰疬(全书统一为此词)
1139 郄穴的概念和应用中郄穴“阴胃经”阳明胃经
1380 凤池风池(全书统一为此词)
1381 六中肝经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