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并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透视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教材地位:本单元的主题是“文化继承与创新”,包括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创新三个课题。
从《文化生活》全书的生活逻辑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从《政治生活》全书的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解决的是纵向的文化发展问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述:一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解答了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如何传播的问题。
第一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活》全书的点睛之笔,是我们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认识。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正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才使得世界多次多彩,才会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才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继承、去创新与发展。
(三)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在经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并在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关注时事的学习习惯。
从学科知识上看,学生们已经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微观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一种宏观上的构建。
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对世界文化进行分析。
从学习习惯上看,学生们有一定关注时事的意识。
本节课内容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选用上海世博会,贴近时事热点。
学生们通过关心时事,就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从学生心理发展看,高二学生具有一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只要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我校学生的特点看,我校文班学生对感性资料具有很好的感悟力。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依据』1、学情依据: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了生活阅历和文化积累,本科做涉及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接触和理解;2、教材依据:本课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可以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两个角度感受文化多样性。
第二目:透视文化多样性。
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介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第三目:尊重文化多样性。
介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三者的联系在于:在感受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透视文化多样性,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3、重难点依据:本科的重点是了解文化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正确态度,难点是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化多样性的原因(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3)知道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必要性2、能力目标:(1)运用比较法,体会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正确对待多元文化;(2)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3)用所学道理分析说明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在界文化出现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关注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2)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方式』1、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多种图例2、讨论分析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材料,总结知识点3、讲解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由教师讲解『教学构思』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多媒体投影几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几组片的感受。
)点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情境探究型课件1”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知识目标感受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认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通过文化多样性的学习,能正确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其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对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学习,树立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能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三、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与民主监督相关的资料、正反面案例。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新课推进』『讲授新课』教师活动:问题:你了解世界那些灿烂的文明?学生活动: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文明(可以叙述来历与内容)教师活动:展示几幅世界文明的图片。
问题:通过感知世界不同国家的灿烂文明,我们有何感受学生活动:放飞思想,畅谈感慨『共鸣』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灿烂、辉煌的文明,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不但是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探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分组探讨甲组探讨:民族节日(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不同民族的节日并说明习俗)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结论』乙组学生活动: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文化遗产的图片『知识总结』2、文化遗产(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
(2)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3)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内容展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埃及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部分: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胜区、三江并流『知识探究』对于这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辩论:甲组坚持抢救,保护。
乙组主张废除,消除经济负担。
『结论』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本框题安排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之后,是对文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延伸,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做了铺垫。
本框题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课也是深化文化竞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运用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情景设计情景发散学生活动备注(导入)课件(1)展示: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馆表演视频及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内容感受相应的国家文化,并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将特定的文化与国家对应起来?观看视频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并总结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名片,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印记。
3分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新课)课件(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民把不同的节日图片与5分钟板书提纲(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2.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及要求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练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含义及原因。
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精选5篇)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篇1【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的多样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
其中“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产生兴趣。
“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认识。
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2、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学生分析】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20xx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已经有2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加,到时世博会将会成为一场世界文化的盛宴,充分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这节课学习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探究:看课本28—29页三个镜头。
三个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提示:同样是体育运动项目,欧美国家流行击剑,韩国盛行跆拳道,中国人爱好武术,说明了什么?提示:同样是建筑,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说明了什么?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新课推进】(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板书)首先,我们来欣赏PPT内容,包括各地节日,文化遗产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板书)(1)(什么叫)民族节日,(即)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面我们来看PPT内容:①春节前夕,农民工从各地返乡、春节时,贴春联,放烟花等。
②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
然后向学生说明: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稍加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探讨:我国或国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民族节日,他们表现出了哪些民族文化或民族情感。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板书)──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问学生: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可以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