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家资难偿4亿外债严介和身陷伤心“太平洋”
- 格式:pdf
- 大小:172.23 KB
- 文档页数:2
Yan Jiehe and His Three Fortune Groups 严介和与他的“三大财团”□文/本刊记者 张小云严介和是个会不断创造商业经典的人。
最近看到的新闻:2011年8月1日,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同日,严介和率太平洋建设、华佗论箭、郑和舰队三财团出现在贵州夏云同心工业园内,他代表三大财团签下总投资近5亿元的项目并出席当天的“贵州夏云同心工业园授牌仪式暨夏云工业园三期和白酒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典礼。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平坝县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时间往前推,今年2月,严介和组织百家民营企业来到美国,与美国商界开展对话与交流,“考察” 美国高速铁路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甚至深入美国房地产、高科技和新能源领域寻找新的商机。
在此期间,严介和率领所属财团共同主办的“哈佛中国富民感恩论坛暨中国商界领袖美国行”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来到美国考察的企业家直接在这里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克雷格. C. 梅洛博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士、汉密尔顿公司主席亨罗·布朗等政商学界大师直接对话。
2010年12月18日,严介和倡导主办了“中国商界领袖小平家乡感恩行暨首届中国新经济感恩论坛”,中国感恩节从此诞生;2010年4月他倡导主办了“中国首届新江南新经济论坛”,池州首次被定位为中国的新江南;2009年他倡导主办了“中国企业领袖三峡行”和“井冈山十月论坛”,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严介和曾预言,“未来五到十年,99%的中国中小企业将不复存在!所有民营航空都是死路一条!”, 2005年,在胡润中国富豪榜上严介和排名第2位,被媒体称为“黑马富豪”,他经营过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曾经历了从大名鼎鼎到臭名昭著,再到峰回路转。
严介和的“企业‘三流’论”: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项目。
他认为,一个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内在含钢量的多少;一个企业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企业文化的优劣。
严介和在创业的同时,还精心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该集团,不仅有“员工文化”,同时还有“老总文化”。
“员工文化”为:勿忘在莒,守正出奇,方圆做人,万众归一,不断创新。
其“老总文化”更具特色:塑造亦儒亦商的文化品格,追求卓越的心理素质,崇尚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念,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交朋友,绝妙生存时代的自我完善,决策一言九鼎,管理当管则管,敢立潮头弄大。
中国富豪排行榜黑马严介和惊人语录整理严介和语录整理严介和简介·1960年出生,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中学的语文老师。
从教后一边当老师一边安排家庭副业,发动全家编织草帽、斗笠和簸箕等,自产自销。
到上世纪80年代初,资产达几十万元。
·1986年,有了第二个孩子,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丢掉了教师的饭碗。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任一国企办公室副主任,后以方案竞标形式成为一家不景气企业的厂长。
由于很快扭亏为盈,又兼任水泥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法人代表。
·1992年,租赁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其现在的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前身。
同年冬,在南京绕路工程中以亏损8万元敲开"省门",掘得了第一桶金800万元。
·1993年,领着"引江人"第一次开进了国家重点工程沪宁高速公路。
·1995年出资4000万元注册成立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第二年6月完成"集团"更名登记,注册资金1.05亿元,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1997年,在苏北、苏中的中小城市探索BT模式,在宿迁市垫资5000万元为当地政府完成BT基建。
·2001年,开始大量采取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并以正负资产打包形式大规模并购国有企业。
·2002年,注册成立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集团相继并购了17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总资产达到60亿元,成员企业发展到46家。
·2004年,严介和在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66位。
·2005年,在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位。
·企业的目标:到2008年,在太平洋建设,打造100个拥有上亿元的富翁;1000个上千万元的富翁和10000个上百万元的富翁。
·“我们太平洋只愿意在‘零招标""、‘零竞争""的情况下从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订单”。
对话严介和:没有50%的回报,投资干吗作者:赵磊徐金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47期11月10日,太平洋建设集团首席顾问严介和在南京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兰州新城项目,以及其中预期的利润和风险。
拉弓没有回头箭《中国经济周刊》:兰州新城项目200多亿资金的先期投入是太平洋一次性出资吗?你们现在有这么多资金吗?200多亿的投入不担心在中间断掉?严介和:是一次性投的。
我们现在有也得有,没有也得有,现在已经开工,拉弓没有回头箭,没有的话,太平洋就破产了。
所以我们不能中途停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太平洋不会再出现2006年那种现象了。
2006年也不是太平洋自己造成的,媒体一炒作,银行收债,一批未到期的债都收,一下子把太平洋资金弄断了。
现在太平洋几乎是零负债,我又不欠任何人的钱,就算你怎么炒作,我也没有风险。
太平洋一年几千亿的项目,资金早就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了。
这不是银行贷款,要付银行利息,要还债,银行一不讲理还提前收债。
现在我投入这么多,政府也是要给回报的,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现金流进账。
《中国经济周刊》:这些资金全部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自有资金?严介和:全部是,应该说,起码80%以上自有资金吧,我们不希望(通过)资本运作介入这个项目。
我们尽可能不借用资本市场,太平洋现在在资本市场没有什么大项目。
如果遇到一时的短缺,也可能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解决。
而且就在明年上半年,基本项目就将尘埃落地,按照国家的定额时效工期,节省了80%的时间,而且质量可做到万无一失。
《中国经济周刊》:怎么做到万无一失?严介和:太平洋在这方面最权威的,我们有良好的施工经验。
现在冬天了,项目全面拉开,冬天干最好,扬尘少。
这么大的土方都原地消耗掉,原地平整。
我们做了1000多个城市,3000多个园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有太多的经验了,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国际化BT模式的风险在哪里?严介和:风险最大的方面包括:一是投资人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含糊的,没有回头路;二是,在土地变成建设用地后,银行看好它,银行愿意做抵押,就没有风险。
严介和“暴发”的财富路线严介和以承包市政工程起家,因大规模收购国有企业成名。
从2002年至今,他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大中型国企,其拥有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旗下成员企业达115家。
在2005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的名次在一年内从第66位跃升到了第2位,个人财富从15亿元暴涨至125亿元。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关注严介和的财富路线。
7月,严介和模式在江西省景德镇遭到挫折。
托管景德镇百亿国有资产的协议,在该省国资委介入后,最终被叫停。
9月,吉林省也中止了与严的合作。
根据之前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太平洋建设集团打包重组吉林省国资委直属的8家国企,总资产150亿元。
严介和处在质疑的声浪中,尤其是他对国企的零资产收购。
不过严辩解说,我们没有猫腻。
他抱怨收购的31家国企“什么贡献也没有”。
对于外界指责他因此而换取工程项目,他说“都是当地政府主动找到我们的”。
协议终止的背后根据吉林省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署的框架协议,严介和得以打包重组吉林省国资委直属的8家国企,总资产150亿元,而与负债相抵后为零资产。
吉林省的一位官员透露,双方本来预定打包的企业是12家,后来太平洋建设集团要求降为8家,期间,太平洋方面提出再减少4家。
吉林方面表示,可以修改框架协议,但太平洋必须先拿一部分定金。
协议中的八家企业包括吉林交通建设集团、建设控股集团、高速公路公司、汽车工业贸易集团和省信用担保公司等。
法学研究员、中国国际商会仲裁员陈正伟博士说,从太平洋建设的主业来看,他们也非常需要这些国企中的一些宝贵资源。
交通建设集团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一级资质。
这样的企业全国有20余家,东北只此一家。
但是“零资产”收购遭到了吉林一些被托管企业特别是效益好的企业的抵制。
在吉林省人大的干预下,这些资产被重新评估为正数。
这引起了严介和的不满,他认为“吉林省出尔反尔”。
9月3日,吉林在没有收到资金的情况下,宣布终止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并立刻恢复了几个企业原有的领导班子。
身陷种种非议的严介和“我是大言无惭”
佚名
【期刊名称】《英才》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合作不成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太平洋不是其他企业,我们在政府面前始终扮演一个既聪明又能干,还听话的角色。
”
【总页数】2页(P44,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2.6
【相关文献】
1.电视剧中插播广告还是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此地无银三百两:自爆渎职或身陷利益链之中 [J], 孙松滨
2.严介和: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严介和在北大"中国十大管理英才"颁奖会上的演讲 [J],
3.“黑马富豪”严介和称其发家史上无“原罪” [J], 齐永男
4.百亿家资难偿4亿外债严介和身陷伤心"太平洋" [J],
5.炒新股六大误区之一:逆势行动,私募大鳄身陷泥沼 [J], 安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看严介和从企业创始人到大企业家的转变说起太平洋建设集团就不得不提及集团创始人——严介和,严介和是什么人物?太平洋建设集团从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他的细心照料。
严介和常说一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从一个鼎鼎有名的集团创始人转型成为一名文化名人,这其中又经历了什么呢?1995年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严介和依靠着他参与建设的沪宁高速公路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工程过后所获得的口碑与良好信誉,得以在建筑行业立足并获得了更多的项目机会。
1996年严介和更是借承建宿迁市市府大道(现名洪泽湖路)项目工程的机会开创BT模式,至此,太平洋建设以BT 为主要模式开展业务,以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飞速前进。
直到2004年,太平洋建设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8强,而在2005年严介和正式出现在“胡润百富榜”的榜眼位置,此时的严介和意气风发且自信十足,他被社会各界授予各种称号,比如“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中国十大创业领袖”等等,他始终认为“我清楚自己不是一般的优秀,是非常的优秀。
”但我们常说“枪打出头鸟”,有些事情不是你本身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所做的并不符合当下的正常发展轨迹。
无数媒体对严介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探寻欲望,而此时严介和的BT模式却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并对他整合收编的70家国有企业开始广泛的关注。
2006年对于太平洋建设,对于严介和而言,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在这一年太平洋建设遭遇媒体风暴,严介和因债务担保问题遭遇资金链断裂。
但严介和心中并不慌张并回应:“这很正常,我担保我就要承担责任”,“给我几个月时间就行”,“给我一点时间,这些都不是问题”。
严介和认为自己了解自己就行,“太平洋在这之前,不欠任何一个人的一分钱,它自己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2006年的这场风暴注定会来临,太平洋建设也注定会转危为安。
正如《新论语》中严介和所表达“。
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小成要苦难,大成要灾难。
亿万富豪严介从“亏本买卖”起家严介和是谁?这的确是个大多数人都很难回答的问题。
这位拥有60亿元身家的富豪几乎是“过于低调”,就连媒体,也带着点无奈,封他为“神秘的资本大鳄”。
不过,既然是大鳄,就有浮出水面的时候。
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严介和与他的建设王国每一个“水上动作”都形同巨浪拍岸———xx年底重组ST纵横;xx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优秀民营企业第一名”;2002年起先后收购并救活34家亏损国有企业LG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手机中的战斗机荣誉时刻共享辉煌展示时尚,飞扬青春……这位亿万富豪一再吸牢了人们的眼球,但他却又一再打招呼———“千万不要让我上什么富豪榜!”20年前的“地下富翁”再怎么低调,严介和还是没有拒绝记者有关邓小平话题的采访,而且在这个话题上,本来就健谈的他更是滔滔不绝。
原因很简单:“我非常崇敬伟人邓小平,钦佩他的眼光和魄力,没有他改革开放、创业致富的政策,就不会有‘先富起来的一帮人’,就不会有太平洋建设与我严介和。
”严介和对“政策”的看重并不奇怪,他是“吃过苦头的”。
1960年生于淮安一“书香门第”的严介和,在年少时就发现自己具有经商的天赋,可惜,那个时代没有给他半点一展宏图的机会,却让他承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1977年恢复高考,严介和考上了师院。
毕业后一边做老师一边发展家庭副业,发动全家编织草帽、斗笠、簸箕等,自产自销,经济效益很好,慢慢就扩大规模雇佣工人了。
到80年代初,严介和已经赚得二三十万元资产,成了当时少有的“大富翁”,“我敢说那时候淮安我是最有钱的。
”但是“有钱”的日子很短暂。
那时淮安市成立了一个“打资部”,开始打击这些“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地下工厂,严介和的厂一举给端了,不但让他损失了几十万,还背上了6万多元的债务。
“这件事当时轰动了整个淮安。
”不过,严介和并未就此歇手,“我还是偷偷摸摸地干,因为我相信机会终究会来的。
”政策造就亿万富豪你不能不佩服严介和的坚毅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