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7.10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输血是一种医学疗法,指将血液或其制品经过特定处理后注入到患者体内,以补充患者自身无法提供的某些物质或处理某些疾病。
输血虽然有助于拯救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不同人的血液类型存在差异,为了避免输血时血液受体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充分的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检验。
本文就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
一、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概念不规则抗体是指在某些血液受体者的血浆中检测到的针对特定血型抗原的自身抗体。
不规则抗体通常由于患者曾经接触过相应抗原或曾经输过与其血型不同的血液产品而产生,这种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或者造血干扰。
因此,在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二、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原因1. 输过与其血型不同的血制品2. 曾经怀孕并生下Rh阳性的婴儿,而母亲是Rh阴性3. 某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反应等4. 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5. 与某些免疫性疾病或代谢紊乱相关的基因缺陷1. 能够确定血浆或血液样本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类型和数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避免患者因输血反应而出现危险;2. 能够帮助医生诊断与不规则抗体相关的疾病或情况,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3. 能够指导医生在输血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提前选定血库中合适的血液制品、准备输血反应的处理等;4. 能够为输血后的临床观察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变化和疾病发展情况。
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抗人球蛋白法(DAT):对血浆或血液样本的直接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以鉴定其中的不规则抗体;3. 夹心红细胞法(DAT):将患者血浆与红细胞混合,再加入不同的试剂,如抗人球蛋白、抗γ球蛋白等,以检测患者血浆中特异的抗体。
五、结论根据以上讨论,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于避免输血反应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危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摘要】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规则抗体的概念,然后阐述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意义及相关技术和方法。
还探讨了该检验在临床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结论部分指出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其必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与方法,提高检验准确性和效率,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深入了解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前、临床价值、检验、技术、方法、应用领域、结果解读、应用前景、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接受者对特定抗原的不规则抗体水平,从而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确保患者在接受输血时不会出现意外的不良反应。
了解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规则抗体的概念,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意义,相关技术和方法,临床应用领域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我们也将讨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
1.2 研究背景在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是指在进行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液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这些不规则抗体可能来源于过去的输血、妊娠或移植等情况,对受血者进行输血时可能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抗原发生不兼容,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输血反应的严重性,以及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不兼容性的隐蔽性和多样性,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显得至关重要。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患者输血干预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于其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中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相关检验工作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在检验过程中,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0.43%(1/234),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20%(2/166),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所有患者输血期间均无溶血问题出现。
结论:在输血治疗前,通过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医疗人员进一步实现对于患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对于患者输血安全性的充分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输血工作;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法;输血安全性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输血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帮助医疗人员合理实现对于患者血液情况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对于患者输血过程中安全性的保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1]。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化,大批医疗工作人员针对患者输血前的血液检验工作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输血工作的安全性水平。
本文针对在患者输血干预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于其输血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中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34例,女166例;年龄23~76岁,平均(52.33±2.61)岁。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且签署了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医疗人员采用聚凝胺法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检验工作。
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的相关操作步骤如下: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
其中,主侧滴入1滴供血者的红细胞和2滴受血者的血清,次侧滴入1滴受血者的血清和2滴供血者的红细胞。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意义。
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输血前常规检查加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只做常规检查。
统计2 组实验结果。
结果实验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7.00%,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输注无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若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有效的明确不规则抗体情况,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输血是临床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输血反应。
患者在进行输血前未进行有效筛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血型免疫抗体,溶血反应较为严重[1-3]。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输血前对临床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可以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降低和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4-6]。
对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进行筛查,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21 年6月-2022 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00 例,男48 例,女52 例,年龄22 ~ 81 岁,平均(49.25±11.73)岁;对照组100 例,男42 例,女58 例,年龄20 ~ 80 岁,平均(47.55±10.06)岁,所有受检者均经临床确诊符合临床输血适应证及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
②无法正常交流与沟通。
③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消化道疾病者。
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⑤患有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感染性心膜炎等。
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 操作规程为参照实施抗体筛查操作,在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采集EDTA抗凝血2ml-4ml,离心备用。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已经成为救治危重病患和手术患者的常见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规则抗体导致输血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对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识别,对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是指存在于受血者血液中的、通过特异抗原诱导产生的抗体,它可以识别某些特定的抗原。
当这些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时,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时会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及早发现并排除这些不规则抗体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不规则抗体筛选是通过实验室检验的方法来鉴定受血者血浆中的不规则抗体类型和性质。
传统的不规则抗体筛选方法主要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IAT)等技术,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血液类型和不规则抗体情况。
这些方法的操作步骤繁琐,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且容易出现误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不规则抗体筛选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
目前,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选中。
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受血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情况,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受血者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携带的不规则抗体基因类型和表达情况。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而且能够大幅缩短筛检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临床输血的紧急需求。
与传统的不规则抗体筛选方法相比,新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更优。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确定受血者的血液类型和不规则抗体情况,为输血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新技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6T02:23:12.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月1期作者:钟可欣,余方如[导读]钟可欣,余方如(安康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安康725000)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
方法:以某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0例可能输血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输血前,检查人员需要使用抗人球蛋白(IgG,C3b/C3d)检测卡在输血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观察筛查结果,明确高危科室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结果:筛查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2.5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孕妇(P<0.05)。
15例阳性患者中,产科7例,妇科3例,骨科2例,内科3例;15例阳性患者中,12例有输血史(80.00%),3例抗体滴度超过1/256(20.00%)。
结论:输血前有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地澄清不规则抗体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安全;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3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600例有输血可能的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男女各319例与281例,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49.5±4.9)岁。
在281例女性患者中,173例为非孕妇,108例为孕妇。
1.2方法(1)采集标本。
抽血人员需要告知所有研究对象第二日晨起保持空腹状态,之后抽取研究对象4mL静脉血,将其盛放于装有EDTA抗凝剂的试管中,然后使用台湾贝索有限公司提供的离心机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清备用。
(2)试剂与仪器。
抗人球蛋白(IgG,C3b/C3d)检测卡(购自奥森多临床诊断有限责任公司)、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以及谱细胞与抗体鉴定谱细胞(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聚凝胺(购自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用离心机(购自天津德祥技术有限公司)、恒温孵育器(购自长春博科研仪器有限责任公司)(3)筛查方式。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2-07-26T07:25:46.7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吴明芳[导读]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吴明芳(贵州省福泉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福泉500599)【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
方法:以我院2018.1~2021.12内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并以此为依据对比分析输血反应发生率(发热、紫癜、过敏、溶血)。
结果:①所选研究对象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例数为8例,占比10.00%;②所选研究对象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0%(5/8)、18.06%(13/72),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
结论: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有效避免延误临床抢救时机,并采取早期输血反应防治,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关键字】输血治疗;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价值;临床意义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属于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但受不同患者的个体间红细胞外不规则抗体因素影响(如血清中除抗-A、抗-B以外的其他不规则抗体),部分患者在输血治疗时易引起不良反应,这不仅对患者输血治疗效果存在负面影响,且可一定程度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故而,开展输血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是保障患者输血治疗效果与安全的重要前提。
基于此,本文就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临床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以我院2018.1~2021.12内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中男女分别占比61.25%(49/80)、38.75%(31/80);年龄在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5.98±15.11岁;体重46~85kg,平均63.17±3.05kg;输入悬浮红细胞57例,血浆23例;产科50例,内科5例,妇科20例,新生儿科5例。
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目的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确保临床输血有效安全。
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根据筛查、鉴定结果对血制品进行选取并展开输血。
结果有5例输血者检出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2%,其中4例(0.33%)为特异性抗体,1例(0.08%)为非特异性抗体,在4例特异性抗体中,抗-D、抗-M、抗-E、抗-C各有1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结论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输血有较高临床价值与意义,可促使诸多输血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为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标签:输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时必须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血型相容,从而为患者接受安全、及时、有效输血救治工作提供保证[1],对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规则抗体筛查也称为红细胞抗体检查,其中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B、抗A 之外的血型抗体[2],其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刺激作用,在盐水介质中不可促使红细胞发生凝结,而只能将相应抗原红细胞致敏。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无不规则抗体,在多次输血或妊娠患者中可能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
在输血时不规则抗体会致使新生儿出现血型难以鉴定、新生儿溶血、诸多输血反应与配型困难等问题。
为促使输血风险降低,避免输血反应,保证用血安全,在输血前应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保证输血治疗安全。
为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确保临床输血有效安全,现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根据筛查、鉴定结果对血制品进行选取并展开输血,从而实现安全输血、减少输血反应临床治疗目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0例,女490例,患者年龄为1~89岁,平均年龄45.7岁;其中肿瘤患者212例,孕妇256例,其他严重消耗疾病患者732例,有174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单次输血量为220~2 80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