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西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0.29)
- 格式:doc
- 大小:38.58 KB
- 文档页数:2
简答题
1、锻炼法实施要求
2、课外活动的内容
3、某某人的关于教师成长的三阶段
辨析题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 错误,因为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2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错误,还有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评价,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负面影响;错误,先答定义,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与原问题同一性质和类别的有积极地正面影响,反之有负面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错误,这个题判断错了,应该是先答定义,然后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气质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掌握气质类型的意义
论述题
1.教师教学行为正面案例
用职业理念评判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教学行为正面案例
用职业道德评判该教师教学行为
3.一篇文章,即古松都说是古松,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古松形象。
(1)为什么作者说“古松不只是古松”
(2)试举一例说明你对”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有几分主观色彩“的理解
写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有人认为学高重要,有人认为身正重要。
你怎样看待学高和身正的重要性。
题目自拟,800字议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面考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2.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8.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1.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2.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13.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1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1、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2、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D4、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C6、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10、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3)。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B心灵的建筑师C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 辛勤的园丁补充:夸美纽斯还说过: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2.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2)特点。
A稳定性B 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1)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 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2)A 国民制度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3)A 决定作用B 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4)A 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1)A 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4)A 实验法B 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2)A 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 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补充:实质教育强调知识,形式教育强调能力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教育原则是(3)A 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广西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9.2)1.下列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全面发展教育B.美育C.应试教育D.军国民教育2.“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
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
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
”马卡连柯的这些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3.中小学生( ),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A.旷课B.上学迟到C.吸烟D.不交作业4.佛教四大名山中位于浙江的是( )。
A.五台山B.普陀山C.峨眉山D.九华山5.中国第一篇由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是1922年3月上海《儿童世界》杂志刊登的( )。
A.《小白船》B.《神笔马良》C.《大林和小林》D.《稻草人》6.狭义的教育是指( )A.课堂授课B.文化传授C.人才培养D.学校教育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中公教育提供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D.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9.提出发展关键期的人是( )。
A.劳伦兹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维果茨基10.学生知道“萝卜”“白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是( )。
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推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是全面发展教育。
故选A。
2.【答案】A。
2013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1.教育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内容、目的、方法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基础性2.教师发展五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A.福勒B.布朗C.伯利纳D.夸美纽斯3.以下关于记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精细的动作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粗大动作更为长久B.强烈的情绪刺激往往会产生难以遗忘的记忆C.错误的回忆也是一种遗忘D.语义记忆常常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4.教学的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儿童具有的发展水平有( )。
A.儿童以往水平B.儿童现有水平C.儿童在他人帮助下即将达到的水平D.儿童在他人帮助下也达不到的水平6.下列观点中属于杜威的有( )。
A.教育即生活B.生活即教育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7.下面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有( )。
A.校园建筑B.教学设备C.校报D.校规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及时施教。
(判断题)9.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思维实现的。
(判断题)1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
(判断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2.【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研究以及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
3.【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精细的动作记忆属于小肌肉群的记忆,记忆较难以保持,比如弹钢琴,几天不练习就会生疏;而粗大动作的记忆属于大肌肉群的记忆,记忆能较长保持,比如前滚翻,就算好久不练习,也能就较完整的回忆。
2013广西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
A.赫尔巴特B.康德C.卢梭D.杜威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YJ6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14.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广西教师考试网:2013广西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0.29)
1.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进行德育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2.关于智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智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B.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C.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智力
D.每个学生有各自的天赋和潜力,应该区别对待
3.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
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6.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7.在教育学史上,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学习的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的英国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8.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9.提出“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观点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体谅模式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智育的主要任务是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教给他们基本技能、技巧,使他们具有运用知识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智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能说明该生的智力水平差。
3.【答案】D。
4.【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5.【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6.【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文学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摄影是一种对美的发现与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7.【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的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8.【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根据小学教育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能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或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故本题选A。
9.【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社会模仿模式是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的,强调观察在行为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10.【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