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排舞对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控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高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厌倦、消极、抵触等。
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得到矫正,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是矫正不良情绪的出发点。
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则喜欢羽毛球等。
体育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予学生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降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
其次,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竞争为导向,追求学生在项目上的成绩优秀,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和焦虑情绪。
为了矫正这种不良情绪,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体素质,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点。
此外,差异化发展也是矫正不良情绪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心,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平衡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共赢,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借助体育活动的力量,让学生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也是矫正不良情绪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家长要关心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1. 引言1.1 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肢体动作的训练和协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从而增强身心协调能力。
跳舞是一种需要专注和耐心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体育舞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在舞蹈表演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舞姿和技巧,这种展示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表演舞蹈也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参与体育舞蹈,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在舞蹈课上,学生可以与同学互动,分享舞蹈技巧和经验,建立友谊,促进社交交流。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丰富自己的社交网络,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体育舞蹈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舞蹈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提升学生身心协调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融合了运动和艺术的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节奏,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运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从而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在跳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维持稳定的姿势和动作,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此外,体育舞蹈还可以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舞蹈需要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还需要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需要学生不仅注重身体的动作,还要注重心灵和情感的表达,从而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体育舞蹈对学生身心协调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析舞蹈对青少年情绪的正面调节作用作者:李燕丽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摘; 要: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同时心里也经历着急剧变化,尤其是情绪极具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活动趋向丰富,出现情绪易波动,容易叛逆,容易冲动,悲观和封闭自我情绪的双极性摇摆性,情绪的抑制性等是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情绪问题。
舞蹈运用音乐和肢体运动帮助青少年转移注意力、释放情绪、提升自信、塑造个性。
因此舞蹈对于青少年情绪有着正面调节的作用,增加了一种心理干预方式。
关键词:舞蹈、青少年、情绪、正面调节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舞蹈是人类最直接最浓烈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因此舞蹈对于情绪的宣泄有着调节的作用。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同时心里也经历着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情绪变得极具个性特点,其表现为情绪逐渐趋向丰富,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例如情绪易波动,容易叛逆,容易冲动,悲观和封闭自我,情绪的双极性摇摆性,情绪的抑制性等。
现在的青少年有着较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因此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负面情绪问题。
舞蹈对于青少年情绪的正面调节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转移注意力青少年都渴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在成长和成功的途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疑十分重要,而情绪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进或阻碍个体的行为,它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及选择,能够提升青少年个人觉知能力,使个人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做什么事,明白事情的后果,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甚至能够影响个体的人格和人际关系。
舞蹈让青少年更好地管理情绪舞蹈,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表达,不仅可以展现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节奏感,更有助于帮助青少年管理情绪。
青少年时期常常是情绪起伏不定、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阶段,而舞蹈则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途径。
本文将探讨舞蹈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积极影响,以及舞蹈在情绪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舞蹈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积极影响舞蹈作为一项身体活动,有着独特的身体感知和运动经验。
通过舞蹈,青少年能够释放自己的精力和情绪,从而获得情绪上的宣泄和放松。
舞蹈动作的流畅和优美,可以使青少年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此外,舞蹈对于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青少年在舞蹈中需要全神贯注地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要求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情感转化为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逐渐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二、舞蹈在情绪管理中的具体运用1. 舞蹈疗法:舞蹈疗法是一种基于舞蹈的专业治疗方法。
通过舞蹈的力量,青少年可以逐渐释放、认知并管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舞蹈疗法包括舞动和即兴舞蹈,通过感知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变化,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探索和表达内心世界。
2. 舞蹈课程:将舞蹈纳入学校的课程中,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规律、专业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培养正面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舞蹈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青少年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相应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
3. 舞蹈团体活动:通过参加舞蹈团体活动,青少年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创造、表演和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支持,从而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舞蹈团体活动还可以通过舞蹈比赛、演出等形式,帮助青少年锻炼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舞蹈沟通: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舞蹈沟通中,青少年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和情感的流露,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更加直接且真实的联系,有效地沟通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浅谈学校健美操对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摘要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学校健美操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属性,调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健美操中学生心理健康调节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健康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们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现在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期,这一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通过研究运用学校健美操运动教学调节中学生心理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调节、改善中学生心理状态。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意义当前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量的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有递增趋势。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中学生做过一项心理调查统计,60%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其百分比超过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三、当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现代中学生由于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因数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主观和客观上都使中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一)学习问题: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
(二)人际交往问题: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父母关系。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积极。
舞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
舞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通过舞蹈,学生可以释放负面情绪,获得愉悦和放松的体验。
舞蹈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舞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为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舞蹈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促进方式,学校应该重视舞蹈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舞蹈课程和机会。
【关键词】舞蹈艺术, 学生, 心理健康, 身心放松, 自信心, 自我认知能力, 负面情绪, 人际交往, 团队合作能力, 专注力, 学习效率, 学校, 舞蹈教育, 促进方式, 课程, 机会.1. 引言1.1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积极和显著的。
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身心俱佳的锻炼方式。
通过舞蹈,学生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舞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
在舞蹈中,学生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负面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舞蹈也是一种团队协作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舞蹈,学生能够培养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彼此的信任和默契。
舞蹈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动作,训练耐心和专注力,这对于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有益的。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学校应该重视舞蹈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舞蹈课程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2. 正文2.1 舞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放松舞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放松。
在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专注于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从而不再纠结于学业压力或其他负面情绪。
舞蹈的律动和舒展动作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高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经常出现,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许多困扰。
尽管在教学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的,但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情绪,激发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的表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焦虑、紧张、抵触、厌烦、懒散等。
学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主要源于对体育课的考试或比赛结果的担心;抵触和厌烦的情绪则可能是对学校体育课程的不满或对某些运动项目的不喜欢;懒散的情绪则可能是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消极。
二、不良情绪的成因不良情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果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家庭和社会也不能提供良好的体育氛围和支持,那么学生就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情绪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身体不适、运动能力差等,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
三、矫正不良情绪的方法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矫正:1.积极心理引导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采取积极的心理引导进行矫正。
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鼓励他们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展示实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如积极思考、放松训练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信念。
2.全面素质培养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还需要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体验式教学、团队建设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不良情绪,教师应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舞蹈艺术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舞蹈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参与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舞蹈还有助于减轻学习压力和焦虑,让学生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学习。
舞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舞蹈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有益处。
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全面的积极影响,未来应当加强舞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让更多学生受益于舞蹈艺术。
【关键词】关键词:舞蹈艺术,学生心理健康,情绪表达,自信心,学习压力,社交能力,身体健康,教育部门,研究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舞蹈艺术舞蹈艺术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舞蹈艺术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舞蹈风格,如现代舞、芭蕾舞、民族舞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
舞蹈艺术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舞蹈,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找到情感的出口。
舞蹈艺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表现和技巧。
舞蹈艺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耐心和毅力。
学习舞蹈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改进。
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其他方面也变得更加坚韧和有毅力。
舞蹈艺术是一种能够带给学生积极影响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技能和能力,更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舞蹈艺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影响。
1.2 解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指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其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社交和生活。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社交挑战和心理困扰,这使得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排舞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探析作者:周利黄艳王文军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7期摘要:现如今,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日益提高,很多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的压力,繁重的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教师应当寻找有效的措施帮助中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排舞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健身舞蹈,它对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主要探析排舞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排舞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作用排舞属于一种健身性的舞蹈,它的内容丰富、时尚流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排舞将音乐和舞蹈完美的融合,它既可以独自运动,也可以集体运动,不仅具有休闲娱乐、健美的作用,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于丰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排舞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作用的原因当今时代,人才之间的竞争涉及方方面面,不只体现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方面,也体现在心理素质方面。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中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波动大。
造成中学生心理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升学的压力,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比如,中学生自身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造成的压力,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偏执、心理不平衡、焦虑等心理问题。
排舞既是一项休闲运动,也是一项健身运动,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几千支排舞曲目,音乐涵盖面广,它的舞步多样,不仅包含华尔兹、牛仔、伦巴等舞蹈的基本舞步,也包含很多民间的舞步,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多样。
中学生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排舞变化多样,但凡有好的音乐都能够被人们编成排舞,排舞运动的生命力相当强,对于这种流行、时尚的事物,中学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认同感。
浅谈校园排舞对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控作用
横峰县青板中学曾燕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这首歌一度在学生中广为传唱,而这句歌词则差不多是学生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
烦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
像这样的中学生消极情绪还有很多,诸如焦虑、易怒、孤独、挫折等等。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的认识、记忆过程,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轻松,心情愉快,精神抖擞时,头脑显得特别清醒,思维敏捷,理解与接受能力强。
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
反之,情绪低落、消极,那么就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失去自信心,失去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也可以称之为消极情绪或者不良情绪。
教育实践证明,显示的情绪作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动。
情绪对人的意志行动有正强化(增力)或负强化(减力)的作用。
个体行为因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得到升华,称之为情绪的正强化;个体行为因受到消极的情绪体验而弱化,称之为情绪的负强化。
实践证明:积极、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永不退缩,即情感正强化;而忧郁、恐惧、烦闷的情绪则使人养成不求上进,气馁、畏缩不前等思想,即情绪负强化。
校园排舞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身体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体能,调理身心,增强体质的一项运动。
一、排舞的音乐是抚慰人心灵的良药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
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体的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
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因此,当学生陷于焦虑和忧愁之中不能自拔时,完全可以以听音乐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
注意目标,是学生变得心胸开阔,降低消极情绪的兴奋点,使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变得松弛,从而及时提高积极、愉快的情绪。
每天课间操的时间,校园排舞的音乐恰恰能起到这种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转移学生注意目标、消除烦恼和忧愁的作用。
我们《校园排舞对中学生心理情绪效益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中,对校园排舞的音乐是这样安排的:先来一段曼妙而柔美的轻音乐,让学生生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接下来是一段较为激烈动感的音乐,让学生心中的烦闷得到合理的宣泄。
再来一段放松音乐,让宣泄之后的心灵重新恢复宁静,达到消除学生不良、消极情绪的目的,使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校园排舞的集体活动能排解孤独感
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在集体中生存和发展。
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集体而存在。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名著名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娅的儿子,他的力量在于,每当同敌人决斗而遇到困难便往地上一靠,于是就取得了新的力量所以没有哪一个英雄能与他抗衡。
可是他有一弱点,就是不能离开地面。
海格立斯注意到了他的弱点,在交战中把他举到空中,使他无法再靠近地面,在空中把他扼死了。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热爱集体,热爱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集体,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只有把自己和集体,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孤独恰恰与集体意识、集体主义相反。
孤独心理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校园排舞正是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体验。
在排舞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从而消除孤独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
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参加排舞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
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校园排舞能排解挫折的消极情绪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预定目标不能得到实现而产生的障碍。
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挫折感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如失去信心、勇气;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把挫折后的愤怒情绪转嫁到自己、当事人或毫不相干的人和物。
一般来说,自尊心很强、才能较高、受到挫折较大的人,易于将愤怒情绪直接发泄。
而缺乏自信、内向、自卑或悲观的人,容易把矛头指向自己。
冷漠、无表情,对事物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失去喜怒哀乐等正常心理反应;便感到茫然、忧虑、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放弃一些未受挫折的事物,无所作为,甚至放弃生命等等。
这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表扬,谨慎批评和惩罚。
校园排舞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从萎靡不振中解脱出来,从冷漠走向热心,从成功展示中重新找到自信,树立信心,内心充满阳光。
实践证明,情绪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样健康的身体也常常使人精神振奋,心情开朗。
校园排舞既有音乐,又有舞蹈,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既陶冶情操,锻炼人的身心,有效地缓解、消除人的消极情绪,又能锻炼人的身体,诗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读本》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
《体育心理学》。